颶風「卡特裡娜」,巴西,2004年3月。
「吉力馬札羅是一座海拔一萬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長年積雪的高山,據說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叫馬塞人的
「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廟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經風乾凍僵的豹子的屍體。豹子到這樣高寒的地方來尋找什麼,沒有人作過解釋。」
當海明威在他著名的短篇小說中寫下這段文字,「吉力馬札羅的雪」便成了人生命運的一個經典隱喻。謎一樣的山峰、謎一樣的冰雪,令人神思天外。然而,「吉力馬札羅的雪在10年內將不復存在。」美國前副總統阿爾・戈爾在他的《難以忽視的真相》中引用了冰川學家羅尼・湯普森的預言。在不久的將來,「吉力馬札羅的雪」真的只能存在於人們的想像中了嗎?令人遺憾的是,回答似乎是肯定。
在《難以忽視的真相》中,吉力馬札羅山的冰川消退,只是揭開了全球氣候變暖的冰山一角。事實上,從1860年以來,近150年中,21個最熱的年份中,有20個屬於最近的25年。一年強似一年的夏季熱浪、日漸萎縮的內陸河流、頻繁出現的海洋水華、海平面上升使越來越多的沿海居民面臨失去家園的威脅……
這一切,源於人類活動所導致的氣候危機。正如戈爾在書中寫道的那樣:「如今我們的科技已經變得如此強大,以致於我們現在足以在地球環境的諸多方面產生重要的影響。大氣層薄到我們足以改變它的成分。」戈爾用大量對比鮮明的現場圖片和一系列科學圖表來說明,這是一場「全球性的緊急狀況」,我們如同坐在一枚定時炸彈上面,必須儘快採取行動,阻止浩劫。「在曼哈頓,修建『世貿中心紀念碑』的本意是為了表明美國決不允許類似災難再次降臨自己國家的決心,但如果海平面在世界範圍內上升6米,曼哈頓會發生什麼――世貿中心紀念碑將被海水淹沒不復存在。」在書中,戈爾對美國政府拒絕籤署旨在控制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表達了強烈的不滿。
任何危機的到來,事先都有預兆,當越來越多的「完美風暴」在浩瀚的海洋上形成並裹挾著驚天巨浪撲向沿海城市,我們難道真的聽不出在它們的背後,達摩克裡斯之劍已經在嗡嗡作響?
「這顆星球正處在困境之中,而人們的注意力卻集中在帕麗斯・希爾頓(因危險駕駛而被判入獄的美國富豪女。――編者)身上。我們不得不問自己,這到底是怎麼了?」在一次演講中戈爾說。這提出了一個問題,面對全球氣候危機,普通的民眾又做了些什麼?
美國《時代》周刊今年6月18日一篇文章裡寫道:「我們在家可能會精打細算,但只要一到辦公室,就成了『地球汙染者』:複印紙一式三份,紙杯用之即棄,整晚開著電腦讓老闆以為我們在工作。一個上班族一年的耗材量可達四分之一噸,包括一萬張複印紙。辦公室供暖、製冷和用電排放的二氧化碳約佔美國排放總量的40%,耗電約佔總用電量的70%。電腦每年排放二氧化碳13億噸,辦公室電腦每年在開著不用的時間裡也會消耗10億美元的電。」眾所周知,美國是能源消耗最大、溫室氣體排放最多的的國家――佔世界5%的人口排放了世界近25%的溫室氣體。然而,捫心自問,《時代》周刊所列舉的這些現象,在我們的身邊不也同樣在發生著嗎?
儘管戈爾在書中發出警告,人類只有10年的時間挽救全球變暖危機,但同時,他也以政治人物一貫的樂觀態度表示:「只要從今天起,大家團結一致,為環保行動起來,我們都可以通過自己的行為來幫助解決氣候危機,每個人都可以採取步驟來降低高科技生活為自然世界帶來的壓力,選擇一個造福子孫的未來。」
在書中,戈爾呼籲每一個民眾通過個人努力,幫助解決氣候危機:節約家用能源――使用節能照明、有效使用冷氣和暖氣、在節能電腦中配備電量管理功能、改用綠色能源等等,「如果美國每家每戶都把傳統燈泡換成高效節能燈泡,哪怕每家只換一隻也好,給環境帶來的影響就和從全國公路上減少100萬輛汽車一樣大」;減少交通帶來的能源消耗和廢氣排放――少開車、購買更節能的汽車、減少空中旅行等等,「公交車是最便宜也最節能的長距離交通工具,火車也比飛機節能1倍」;消費少一點,保護多一點――購買耐用的物品、不要浪費紙張、使用可重複利用的袋子等等,「當您在購物時被問到『是要紙袋還是塑膠袋』的時候,你可以說:『都不需要』。」當然,戈爾也沒有忘記提醒消費者,通過購買那些考慮環境問題的公司的產品來表示對他們的支持,而對漠視環境的公司予以抵制,「用錢來表決」。
《難以忽視的真相》在美國出版後迅速成為全美暢銷書,由該書改編的同名紀錄片奪得了第七十九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獎。這不僅是對《難以忽視的真相》的肯定,也是人們內心的一次覺醒。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喬治・阿克洛夫表示,「這不是一個成本與收益的問題,而是一個道德問題。」
只有那些將道德置於金錢之上的人,才能讀出這句話的份量。
《難以忽視的真相》
[美]阿爾・戈爾著
環保志願者譯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這是1970年的吉力馬札羅山,白雪皚皚,冰川覆蓋。
僅過了30年,該山積雪融化、冰河退縮現象已相當嚴重。
這是2005年卡爾・佩茲在飛過吉力馬札羅山上空時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