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物質中的量子和熱漲落相互作用,又有了新研究發現

2020-05-17 博科園

莫納什大學一項新的理論研究,提高了我們對量子物質中量子和熱漲落(或激發)之間相互作用的理解。研究發現,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BEC)中的雜質,在溫度升至零開爾文以上時顯示出有趣的能譜,基態準粒子分裂成許多分支,這取決於與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周圍熱雲的相互作用,模型顯示準粒子分支的數量簡單地由熱雲空穴激發數量決定。

量子物質中的量子和熱漲落相互作用,又有了新研究發現

莫納什大學物理與天文學學院的博士生伯納德說:這就是說,包括最多一個洞會產生一個裂口,兩個洞會產生兩個裂口,以此類推,其研究發表在《物理評論A》期刊上。冷原子氣體作為「完美的試驗臺」:冷原子氣體被用來研究耦合到量子介質上的雜質影響,這一場景與從場效應電晶體到中子星中質子行為的一切都有關。冷原子氣體提供了一個特別乾淨和靈活的系統來探測量子雜質行為:

量子物質中的量子和熱漲落相互作用,又有了新研究發現

能讓雜質與介質的相互作用從弱耦合到強耦合,並揭示了雜質因介質激發而變得「修飾」的方式。具體地說,這項新研究集中在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中的雜質,也就是所謂的玻色極化子。以前的研究預測,當溫度升高超過零開爾文時,玻色極化子的能譜將分裂成兩個偶數分支。莫納什大學的研究發現:這一結果是假設介質只有一個粒子,空穴激發的結果,當包含更多的孔時,結果是更多的分割。

量子物質中的量子和熱漲落相互作用,又有了新研究發現

由於在一個真實的系統中可能會有大量激發,研究預計實際的玻色極化子在低溫下會出現一個單一的寬峰。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發現這種行為與人們從量子漲落和量子相變標準理論中所預期的根本不同。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優雅的變分方法,其中包括雜質和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之間的多體關聯,從而超出了該領域的當前技術水平。

量子物質中的量子和熱漲落相互作用,又有了新研究發現

最值得注意的是,對玻色極化子基態能量的理論結果與更密集的量子模型和實驗非常吻合。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中的雜質,具有可調諧的玻色子-雜質相互作用,這樣的玻色極化子被預測在有限溫度下表現出一個有趣的能譜,當溫度從零開始升高時,基態準粒子均勻地分裂成兩個分支。為了研究這一理論預測,採用了新發展起來的一種變分方法,系統地包含了雜質和有限溫度介質之間的多體關聯,從而使研究可以超越以前的有限溫度方法。

量子物質中的量子和熱漲落相互作用,又有了新研究發現

最重要的是,研究發現準粒子分支的數量,簡單地由熱雲的空穴激發數來設置,這樣包括最多一個空穴就會產生一次分裂,包括兩個空穴就會產生兩次分裂,以此類推。此外,這種效應與雜質質量無關。因此,精確的基態準粒子將演化成單一的寬峰溫度。在低溫和足夠弱的玻色子-玻色子相互作用下,在零溫極限下,研究計算的基態極化子能量與量子蒙特卡羅結果和實驗符合得很好。

量子物質中的量子和熱漲落相互作用,又有了新研究發現

博科園|研究/來自:ARC未來低能耗電子技術卓越中心

研究發表期刊《物理評論A》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量子漲落」在實驗室被觀察到!
    >(Julio Larrea)教授參與了一項涉及極端條件下的實驗(特別是超低溫和強磁場),研究了在極不尋常的轉變中表現出量子臨界點,其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這項理論工作是由美國萊斯大學物理學和天文學教授斯奇妙領導的一個小組完成。研究發現並解釋了與近藤效應雙重擊穿相關兩個連續量子臨界點的證據。
  • 《自然-物理》:超導體中量子臨界點附近的量子漲落的新證據
    在今天剛剛出版的《自然-物理》上的一篇重要論文的研究結果,表明了超導體中量子臨界點附近的量子漲落的新證據。論文第一、第二作者與通訊作者,分別為在史丹福大學和英國鑽石源實驗室從事研究的中國學者。在可能存在於量子材料中的所有奇特的物質狀態中,隨著溫度、電子密度和其它因素的變化而變得交織在一起,一些科學家認為,在一個特殊的因素交叉處,存在一個特別奇怪的並置,稱為量子臨界點(quantum critical point,縮寫:QCP) 。
  • 量子漲落傳熱——第4種熱傳遞方式?
    打個比方來說,竭盡所能,你也無法同時確定一個亞原子粒子在某一時刻的動量和位置。這種不確定性的後果就是,真空永遠不完全是空的,而是充斥著量子漲落——也就是所謂的「虛粒子」的不斷出現和消失。幾十年前,科學家發現虛粒子並不只存在於理論中。事實上,它們產生的力是可以被探測到的。比如卡西米爾效應——這個效應指將兩個物體近距離放在真空環境中時,它們之間存在微小的引力。
  • 超導體中量子臨界點附近的量子漲落新證據
    在QCP附近,科學家可以發現各種奇怪的電子行為。」8月31日,Lee等在《自然·物理學》雜誌中報告說,他們使用共振非彈性X射線散射技術(RIXS)探測了高溫超導材料銅酸鹽的電子行為,發現了QCP及其相關漲落的確存在的有力證據。近年來,高溫超導體研究如火如荼。目前,還沒有人了解高溫超導背後的微觀機理。銅酸鹽中是否存在QCP也充滿爭議。
  • 超導體中量子臨界點附近的量子漲落新證據
    在QCP附近,科學家可以發現各種奇怪的電子行為。」 8月31日,Lee等在《自然 物理學》雜誌中報告說,他們使用共振非彈性X射線散射技術(RIXS)探測了高溫超導材料銅酸鹽的電子行為,發現了QCP及其相關漲落的確存在的有力證據。 近年來,高溫超導體研究如火如荼。目前,還沒有人了解高溫超導背後的微觀機理。
  • 研究快訊 | 熱力學量子物質中的虛時間晶體
    左邊:虛時間晶體在2+1維歐幾裡得空間中的典型的世界線時空構型。右邊:該量子微觀構型在宏觀測量時展現為「溫度晶體」 (密度波序參量隨溫度振蕩)。  熱力學量子物質中的虛時間晶體  研究背景  晶體是在空間具有周期對稱性的物質形態。人類對晶體的探索追溯到有文字記載以前。
  • 有力的新證據!超導體中量子臨界點附近存在量子漲落
    在QCP附近,科學家可以發現各種奇怪的電子行為。」8月31日,Lee等在《自然·物理學》雜誌中報告說,他們使用共振非彈性X射線散射技術(RIXS)探測了高溫超導材料銅酸鹽的電子行為,發現了QCP及其相關漲落的確存在的有力證據。近年來,高溫超導體研究如火如荼。目前,還沒有人了解高溫超導背後的微觀機理。銅酸鹽中是否存在QCP也充滿爭議。
  • 小小量子漲落,撼動大大物體
    >會在空間中的每個點上瞬間產生和毀滅,這種鬼魅般的現象被稱為量子漲落。它是一種即使在真空中也會發生的粒子和場的擾動。這種漲落是量子力學中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的自然結果,它的存在會對周圍物質產生微妙的影響,從而導致一系列可被觀測到的效應。
  • 有力的新證據!超導體中量子臨界點附近確實存在量子漲落
    研究人員使用共振非彈性X射線散射技術探測了高溫超導材料銅酸鹽的電子行為,發現了量子臨界點及其相關漲落的確存在的有力證據。在QCP附近,科學家可以發現各種奇怪的電子行為。」8月31日,Lee等在《自然•物理學》雜誌中報告說,他們使用共振非彈性X射線散射技術(RIXS)探測了高溫超導材料銅酸鹽的電子行為,發現了QCP及其相關漲落的確存在的有力證據。近年來,高溫超導體研究如火如荼。目前,還沒有人了解高溫超導背後的微觀機理。銅酸鹽中是否存在QCP也充滿爭議。
  • 物理所等發現自旋阻挫重費米子體系中的量子臨界相
    量子相變在重費米子、非常規超導、量子自旋以及冷原子等不同系統中均得到了廣泛深入的研究,是產生奇異集體激發模式和新物性的一個重要途徑。尤其重要的是,量子臨界點雖然產生於絕對零度附近,但是其相關的量子漲落卻可以深刻地影響有限溫度下的物理行為。很多非常規物理性質,包括高溫超導,都可能和量子臨界漲落有密切的關係。  重費米子材料是量子臨界行為研究的理想體系。
  • QC觀察丨量子漲落成功成像
    如果我們可以不用在水壺裡加熱水來泡一杯茶,而是將一杯冷水放在靠近磁鐵的地方將之煮沸,這有多麼酷!在我們的世界中,這是不可能的,但在量子世界中它是可以實現的。科學界最近對不同類型的相變(「量子相變」)越來越感興趣,這些相變發生在絕對零溫度(零下273度)。這些轉變不是由溫度驅動,而是通過改變不同的物理特性來驅動,例如機械壓力或磁場。
  • 量子漲落可以搖動人類尺度上的物體
    「我們也一樣,在我們存在的每一納秒裡,都被這些量子漲落踢來踢去,衝擊著。只是我們存在的抖動,我們的熱能,太大了,這些量子真空漲落無法測量地影響我們的運動。利用LIGO的反射鏡,我們做了所有這些工作來將它們與熱驅動運動和其他力隔離開來,所以它們現在仍然足夠被量子漲落和這個可怕的宇宙爆米花踢來踢去。」
  • 第一次,在人體大小的物體上測得量子漲落
    量子力學表明,在極小尺度上,粒子對會在空間中的每個點上瞬間產生和毀滅,這種鬼魅般的現象被稱為量子漲落。| 圖片來源:Derek Leinweber根據不確定性原理,我們無法同時絕對精確地測量一對物理量(比如粒子的位置和速度),這限制了我們以更高精度測量微小的力和位移。在一項新研究中,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科研團隊首次測量了量子漲落對人類尺度物體的影響,得到了突破量子極限的微小位移測量。
  • 接近絕對零度時,熱力學漲落幾乎消失了,而量子漲落被觀察到!
    同樣,磁性材料在臨界溫度下變得非磁性,然而也有不依賴於溫度的相變,它們發生在絕對零度(-273.15攝氏度)附近,並與量子漲落有關。一項研究涉及極端條件下的實驗,特別是超低溫和強磁場,並伴隨著對實驗結果的理論解釋,探索了這種類型的情況,並研究了在極不尋常的轉變中表現出量子臨界點。
  • 在1947年,量子漲落就已通過實驗驗證了
    圖註:在亞原子級,粒子不僅彼此相互作用,而且還與空間固有的量子場相互作用,這既是由於帶電源的存在,也是由於(否則)空空間本身的量子真空。真實、實驗和觀察的世界,充滿數量和屬性,我們可以通過足夠的設置進行高精度測量。
  • 計算發現,是量子漲落維持了創紀錄的高溫超導體的晶體結構
    另一方面,在底部,我們看到了一個完全重塑的,更簡單的量子能量態勢的草圖,其中只有一個最小值得以保留。圖片:材料物理中心來自西班牙、義大利、法國、德國和日本的國際研究人員團隊進行的計算表明,有記錄的超導十氫化鑭(LaH10)化合物的晶體結構因原子的量子漲落而穩定。
  • 巡遊電子量子臨界行為研究取得進展
    巡遊電子量子臨界現象,作為凝聚態物理學關聯電子系統的傳統難題,反覆出現在量子物質科學的諸多研究方向上,對其進行合理的模型設計和正確的理論計算,能夠幫助人們理解重費米子材料、銅基和鐵基高溫超導體、過渡金屬氧化物、石墨烯層狀結構等體系中普遍出現的反常輸運、奇異金屬和非費米液體行為。
  • 接近絕對零度時,熱力學漲落幾乎消失了,量子漲落被觀察到
    同樣,磁性材料在臨界溫度下變得非磁性,然而也有不依賴於溫度的相變,它們發生在絕對零度(-273.15攝氏度)附近,並與量子漲落有關。一項研究涉及極端條件下的實驗,特別是超低溫和強磁場,並伴隨著對實驗結果的理論解釋,探索了這種類型的情況,並研究了在極不尋常的轉變中表現出量子臨界點。
  • 首次在反物質中,測量到量子效應,或將動搖粒子標準模型!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www.bokeyuan.net)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研究首次對反氫(氫的反物質對應物)能量結構中某些量子效應的測量,這些量子效應已知存在於(正)物質中,研究它們可以揭示物質和反物質行為之間尚未觀察到的差異,其研究成果現在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篇論文中,研究結果表明:這些最初的測量結果與對
  • 無處不在的量子效應!發現固體中對磁量子效應的新見解
    博科園-科學科普:量子力學類利用一種新的計算方法,一項國際合作首次成功地系統地研究了著名的三維熱氯化物海森堡模型中的磁量子效應。這一驚人的發現是:物理量子相位只在自旋很小的情況下形成。晶體中的原子和分子排列成規則的三維晶格,原子通過各種力相互作用,最終達到能量最小的狀態。在絕對零度附近,晶格振蕩凍結,因此電子自旋之間的相互作用佔主導地位。一個特別有趣的情況是,當自旋不能同時排列以達到最低能量的狀態時。這導致了一個失敗的系統,其中的自旋幾乎是完全無序,因此被稱為自旋液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