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輪椅回歸宇宙 霍金用時間譜下一段簡史

2020-12-03 愛活網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時間簡史》作家霍金逝世,享年76歲。

史蒂芬·霍金是現代最偉大的、最為人熟知的物理學家之一。我們永遠不會真正理解他的宇宙論、大爆炸理論、黑洞蒸發理論等在物理學界的意義。霍金的《時間簡史》卻以世界上最暢銷科學著作的成功,將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帶入了現代物理學、宇宙學的世界。霍金也用自己傳奇的一生,讓我們認識到了生命的意義。

《時間簡史》:關於宇宙的終極問題

時間的起止、空間的大小、宇宙的邊際,這些對大多數人來說充滿了哲學、宗教學意味的概念,被霍金以物理學的知識一一解釋。

很多人的書架上,也許都放著一本《時間簡史》,即使被有些評論家稱作為「科普」作品,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這依舊是一本根本讀不懂的書。然而,宇宙大爆炸、奇點、黑洞,這些讓我們似懂非懂的科學名詞,卻奇妙地留在了人們日常的言談、最通俗的娛樂作品之中。

霍金用他當時能夠想到的,最直白的沒有數學公式的語言、用最前沿的物理學知識,向我們解釋著一個個古老的問題,顛覆著人們對於宇宙的想像和認知。也許讀完全書,你只記住了8分鐘前的太陽,那也很美好了,不是嗎。

生命的奇蹟,科學的奇觀

一個從21歲就被確診只有2年時間的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患者,打破了醫療的極限,用被禁錮於輪椅之上的身體活成了奇蹟。那張禁錮了霍金大半生的輪椅,也成了另一個奇觀。

霍金第一次結婚時,已被診斷病情

在撰寫《時間簡史》的過程中,已經被困在輪椅之上的霍金又經歷了一次病痛的折磨。1985年,他在瑞士感染肺炎,不得不進行氣管切開手術,由此失去了全部的說話能力。於是,美國Words+公司,為霍金改善了他們的軟體,讓他能夠盯著輪椅上的那臺Apple II電腦,在光瞄掃描字母表時,迅速找到想要的字母,實現輸入。霍金也成了世界上最熟練使用掃描式輸入法的人之一,每分鐘他都能拼出15-20個單詞。

隨著霍金的肌肉逐漸萎縮,他的裝備也不斷升級。1997年,英特爾的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遇到霍金,並推薦用英特爾的處理器代替此前AMD處理器的電腦。此後,英特爾開始為霍金不斷研發新的裝備。

2014年英特爾開發了「ACAT」的輔助情感感知工具包,它在整合了SwiftKey輸入法的基礎上,通過安裝在霍金眼鏡外的紅外開關監測臉頰的運動,來幫助霍金完成字母選擇的工作。霍金只需要輸入20%的字符,就能預測出其餘的內容。打字速度提升了一倍,日常的瀏覽、編輯、搜索、電郵等功能完成效率提高十倍。2015年,英特爾開源了霍金的ACAT系統。

霍金曾說過,醫療沒有治癒他的疾病,但科學是他的依靠。

鏡頭下,智慧而幽默的物理學家

疾病將霍金綁在一張輪椅上,輪椅卻帶著霍金走進全世界人的家裡。仔細想想,你大概不太能找到另一個像霍金般,願意出境、無比幽默的物理學家了。

2007年霍金在大西洋上空的飛機中體驗失重飛行

中國的觀眾,也許被霍金與謝耳朵在《生活大爆炸》中的互懟圈粉。其實,早在1992年,霍金就曾經本色出演《星際迷航:下一代》,與「牛頓」、「愛因斯坦」這些物理界先賢們同桌打牌。

《生活大爆炸》

《星際迷航:下一代》

英國人霍金經典的美國腔機器音,還出現在了《辛普森一家》、《飛出個未來》等動畫作品中,為自己的卡通角色配音。

《辛普森一家》

《飛出個未來》

除了電視劇,霍金還為英國的搖滾樂隊Pink Floyd的專輯,多次獻聲。2014年,的《Keep Talking》專輯中的聲音,讓粉絲們大呼性感。

霍金與Pink Floyd表演現場

2017年,BBC為霍金製作了一部紀錄片《霍金:探索新地球》。片中,霍金與他的學生一起探索著人類在外太空的生活。其中,霍金對人類命運的預測,也振動了世界,讓觀眾們都一陣心驚。

霍金的預言,人類的命運

與病魔抗爭幾十年,霍金終究離開了我們,但他生前那些對人類世界的預測,卻如同被敲響的警鐘,餘音不絕。

地球將在百年內毀滅

在《探索新地球》中,霍金再一次重申了他對地球的預測,人類必須在100年內,離開地球移居外星,否則,我們將面臨的就是人類文明的毀滅。此前,霍金曾在洛杉磯的一次演講中表示,地球會在1000年內遭遇災難性毀滅。核戰爭、溫室效應、人類對能量的需求都將毀滅地球。而霍金給出的解決之道,就是科學的進步,讓人類獲得衝出地球、衝出太陽系,到達更遙遠的宇宙的能力。

不要接觸外星人

人類也許是改變地球命運的重要力量,但外星人也許是終結這個世界的另一個存在。霍金曾多次警告人類,儘量避免與外星人的接觸。霍金認為,外星生命一定存在,但他們的體形、樣貌、能力,都可能與人類完全不同。我們也許根本不能理解外星人的生存狀態、想法和科技水平,主動嘗試聯繫外星人,可能招來他們對地球的侵略與毀滅。

警惕人工智慧

除了這些關於宇宙的理論,霍金近幾年對人工智慧抱持的否定態度,也激起了很多聲音。人工智慧取代人類,最終演變成超越人類的生命形式,是霍金一直以來對人類的另一個警告。無限追求效率的人工智慧,可能會發展自己的意志,與人類的意志相抗衡,並最後總甩掉人類的控制。當人工智慧成為人類文明史上的突破時,我們也許已經忘記了其中的風險,將自己逼入了絕境。

人類之命運、宇宙之探索,是霍金終其一生的熱愛,我們也將在霍金的預言中,謹慎地對待以後的生活。正如他的子女在聲明中所說,霍金的勇氣、堅持、幽默感,鼓舞了全世界。

2018年3月14日,霍金帶著他的智慧、愛、幽默與勇敢,在愛因斯坦的誕辰離世。霍金曾說,如果他遇見愛因斯坦,一定會問問他為什麼不相信黑洞的存在,也許現在霍金已經有了答案。

相關焦點

  • 霍金,時間簡史,宇宙的那些事?
    霍金,思想上的巨人霍金,思想上的巨人,然而卻在2008年3月21日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21歲時本該擁有一副健全的身體,卻患上了肌肉萎縮側索硬化症,從此在輪椅上躺了半世紀。並沒有被這副軀殼所累,用僅有的一根手指敲出了《時間簡史》這部曠世巨作。
  • 霍金,時間簡史,宇宙的那些事?
    霍金,思想上的巨人霍金,思想上的巨人,然而卻在2008年3月21日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21歲時本該擁有一副健全的身體,卻患上了肌肉萎縮側索硬化症,從此在輪椅上躺了半世紀。並沒有被這副軀殼所累,用僅有的一根手指敲出了《時間簡史》這部曠世巨作。
  • 霍金患上漸凍症後還能說話,還能寫出時間簡史,完全是因為輪椅?
    世界上有許多我們難以解開的謎底,霍金也是如此,我們甚至沒有聽過霍金說話,可是從來沒有人敢質疑霍金的存在。霍金可謂是一個活著的傳奇,正當最好年紀的時候,患了漸凍症,在他剛成名的時候,幾乎全身癱瘓,雖然他功成名就,可是卻再也不能像小夥子一樣,在大街上跑著追女孩子了。
  • 三分鐘讀懂霍金的《時間簡史》和《果殼中的宇宙》
    我對宇宙感到神秘是從小看星星聽老人講故事開始的,而真正對宇宙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則是從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史蒂夫·霍金的科學著作《時間簡史》開始的。長大後雖然明白了天上銀河不是人間詩畫,卻並不明白浩瀚的宇宙之博大之深邃之久遠,霍金的《時間簡史》則讓我明白,浩瀚的銀河也不過是宇宙之滄海一粟。
  • 霍金的《時間簡史》讀後感
    霍金的《時間簡史》讀後感我所了解的霍金是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20世紀70年代,他和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皆隨著時間的增加,黑洞的面積不減。
  • 回顧霍金一生:狹窄的輪椅束縛不住我的靈魂
    霍金出生於伽利略逝世300周年,逝世於愛因斯坦誕辰的日子。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向人類揭示了宇宙和黑洞的奧秘,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在統一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普朗克的量子力學這 20 世紀物理學兩大基礎理論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寫了《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等著作。
  • 細品《時間簡史》:宇宙的魅力無窮無盡
    在宇宙中,你總可以將一個事件解釋為由另一個更早的事件引起的,但是只有當宇宙存在某個開端時,才能用這種方法解釋他本身的存在。不知不覺時間過得如此之快,霍金去世已經兩年了。在2018年,聞名世界的英國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了,這個消息一出,震驚全世界。
  • 霍金逝世:儘管他已離開,但他的貢獻依然會造福後人
    儘管他已離開,但他的貢獻依然會造福後人;「他的勇敢和堅持,傑出和幽默感激勵了世界各地的人們;「他曾經說過:『宇宙之所以對我有意義,是因為它是我所摯愛的人們的家。』我們會永遠懷念他。」上世紀60年代他開始使用拐杖,但是很長一段時間都很抗拒輪椅。在他最終不得不坐上輪椅後,他駕駛輪椅之狂野使他在劍橋街上出了名,他甚至會故意用輪椅碾過學生的腳趾,並且時不時地在大學的舞會上盡情地旋轉。
  • 霍金去世:輪椅太小,但還好宇宙夠大
    他曾經說過,『如果這個宇宙不是你所愛的人的家園,那它就稱不上宇宙。』 我們會永遠懷念他。」  提起霍金,你可能會想到《時間簡史》,想到他那些難懂的理論,想到你曾援引很多次的「勵志」故事。到1970年,在學術上聲譽日隆的霍金已無法自己走動。無奈的他開始使用輪椅。從此之後他再也沒能離開過它。  就算在輪椅上,霍金也沒有逃脫命運的捉弄。1991年3月,霍金坐輪椅回柏林公寓的路上,被小汽車撞倒,左臂骨折,頭被劃破,縫了13針,但堅強的霍金僅僅經過48小時的修正就又重新回到辦公室投入工作。
  • 震宇 | 輪椅上的霍金
    他在輪椅上坐了40年,全身只有三根手指會動,演講和答問只能通過語音合成器來實現。然而,他撰寫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在全世界擁有無數的讀者。他就是人稱「宇宙之王」的——史蒂芬·霍金。命運對霍金十分殘酷。1963年,21歲的霍金在劍橋大學讀研究生時,不幸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症,不久就完全癱瘓,被長期禁錮在輪椅上。
  • 《時間簡史》等霍金系列著作電子書全面上線 - 湖南頻道
    通訊員 楊波 供圖  紅網長沙12月10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秦芳 通訊員 楊波)記者從湖南科技出版社了解到,12月10日,史蒂芬·霍金系列著作電子版全面上線,其中《時間簡史》,更是第一次以圖文形式出現在電子屏幕。    「我們在幾乎對世界毫無了解的情形下生活著。
  • 清明懷人丨懷念霍金:《時間簡史》編輯與霍金的兩面之緣
    對於我們來說,了解霍金是從他的著作《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開始的,而這些著作的中文版都是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孫桂均是湖南科技出版社的首席編輯,先後擔任《時間簡史》等著作的責任編輯。因為工作關係,孫桂均曾與霍金有過「兩面之緣」。在她眼裡,霍金就像個「一直在尋找科學真理的孩子」。
  • 霍金:輪椅上的科學家
    2018年3月14日,著名的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離開人世,享年76歲,引發全球各界哀悼。1942年1月8日,霍金出生於英國牛津的一個書香家庭。1959年,17歲的霍金進入牛津大學攻讀自然科學,隨後轉入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
  • 除了《時間簡史》三部曲,霍金另一個三部曲也值得科學家們取鑑
    史蒂芬·霍金把自己羸弱生命的長度拉長了3倍多,終於14日離開了這個已知和未知的世界。 大部分公眾知道《霍金三部曲》,從《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到《大設計》;但只有相對少的人知道霍金主創的另一個三部曲——兒童科普三部曲。
  • 霍金先生去世:輪椅太小,但恰好宇宙夠大
    」提起霍金,你可能會想到《時間簡史》,想到他那些難懂的理論,想到你曾援引很多次的「勵志」故事。起初,這種病惡化得相當迅速,這對霍金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他幾乎放棄了一切學習和研究,人生開始面臨著嚴重的挑戰,更猶如正要開放的花朵突遭嚴重的打擊。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到1970年,在學術上聲譽日隆的霍金已無法自己走動。無奈的他開始使用輪椅。從此之後他再也沒能離開過它。
  • 霍金小傳:愛因斯坦後最偉大的科學家,身在輪椅心中卻有整個宇宙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子湫)霍金小傳:愛因斯坦後最偉大的科學家,身在輪椅心中卻有整個宇宙1942年1月8日,霍金出生在英國牛津。小時候的霍金學習成績並不突出。中學畢業後,霍金考上牛津大學物理系。1962年(20歲),霍金從牛津畢業後,考入劍橋大學,研究具挑戰性的宇宙學。1963年,剛進入劍橋一年,霍金被診斷患上運動神經元疾病(漸凍症)。醫生說他只有兩年的生命,霍金因此變得抑鬱。但幸運地是,霍金遇見了他的愛情,並與愛人訂婚。這使霍金重新振作起來,繼續學術研究。
  • 霍金去世:輪椅太小,留不下有趣的靈魂,他終於去宇宙參加派對了.
    霍金的大學經歷就比較豐富,他在牛津大學學自然科學的時候,用了極短的時間就獲得了一等榮耀學位,之後就轉讀劍橋大學學習宇宙學。而《我的簡史》中,霍金對於自己幾乎,在輪椅上度過的一生沒有鋪張的描述,仿佛患病這件事對於他而言,只是自己生存的一個形態,並不是如人們所想的苦痛的深淵。
  • 霍金「時間簡史」拉上帷幕 留下哪些理論遺產?
    在輪椅上度過了大半生的霍金,從未停止探索宇宙的腳步,他用超人的思維揭示了一個又一個宇宙的奧秘,也為人類對世界的認識做出了許多重大推進,留下許多重要的理論遺產。在以霍金為代表的科學家們的引領下,科學成為新的流行詞彙。
  • 從輪椅到宇宙——霍金
    霍金現任英國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當代引力物理權威,其主要貢獻是黑洞的霍金輻射機制和宇宙創生的無邊界設想。  他的《時間簡史》是當今世界最知名的科普著作。  1958年,霍金與幾位同學在一位數學家的指導下,開始研製一種計算機。他們找來一些舊電話機上的金屬裝置,再通過電焊連接一根根複雜的電線,使計算機運行起來,引起轟動。
  • 「輪椅上的天才」霍金身後的財富、名聲、質疑和利用
    文 崔一凡 語冰   編輯 張慧   人們不願相信霍金已經離開,在他逝世後的幾天裡,幾乎所有悼文都將他的死亡形容成「飛向群星」。頗富哲理的語錄被翻出來,破折號後加上霍金二字。人們吹去《時間簡史》上的灰塵拍照上傳,以此證明自己有悼念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