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最後的超級大陸是如何分裂成今天的世界的?

2020-12-06 技術力量
盤古大陸

盤古大陸是地球上最後的超級大陸,它是所有主要地塊的巨大混合體。在盤古大陸開始解體之前,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加拿大的新斯科舍省和摩洛哥是鄰居,而紐芬蘭島曾與愛爾蘭和葡萄牙相連。

大約2.5億年前,盤古大陸還在拼接在一起, 還沒有被地質力量撕開,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大陸。

多年來,地質學家們一直在思考,這些碎片最初是如何拼接在一起的?為什麼它們會以這樣的方式分裂?以及它們最終是如何分布在全球各地的?

科學家們之所以知道新斯科舍省和摩洛哥曾經是連在一起的,是因為它們的沿海地區或者說是邊緣地區完全吻合。我們還可以從現在將它們分開的海底結構來追蹤它們的軌跡。今天,我們更接近於了解大陸的移動,包括陸塊的移動,但仍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

為什麼它們現在會相距5000公裡,以及大陸拼圖的其他部分是如何以這樣的方式分開的,這一科學問題已被廣泛研究和爭論過。

一種陣營認為,大陸是由其它地方的力量推動的構造板塊運動所拖動的。而另一派則認為,來自地下深處的熱物質迫使其上升,將大陸推開。無論哪一種理論,有一點可以肯定:無論發生了什麼,都不是在短時間內發生的!板塊構造的移動是一個漫長而持續不斷的過程。

以格陵蘭島、加拿大東部和西歐為界的北大西洋區域是盤古大陸斷裂的最後階段,它一個特別密集的研究區域,也是一個揮之不去的謎團。

當北大西洋開始分裂時,大陸開始沿著格陵蘭島西側分離。然後,它停止了,而是在格陵蘭島東部和歐洲之間分開。為什麼會這樣?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加拿大聖約翰紀念大學地球科學系的亞歷山大·L·皮斯等研究人員組成了北大西洋工作組。

2.5億年前到現在的古地理重建

該研究團隊的結論是,大多數重要的地質事件都受到早期活動的強烈影響,這一過程被稱為 "繼承"。

在地球的歷史上,大陸的地塊曾多次合併,然後又被撕裂。這種合併和隨後的消散過程被稱為 "超級大陸循環"。之前的這些事件都留下了傷痕和斷裂線。

受壓時盤古大陸會沿著這些舊的結構撕開

當盤古大陸再次受到壓力時,它沿著這些舊的結構撕裂開來。雖然這個過程是在板塊構造理論的早期提出來的,但現在才知道它的重要性和影響範圍有多大。

在最大範圍內,形成北大西洋的撕裂首先在格陵蘭島以西開始。在那裡,它撞擊到了古老的山體帶,而這些山體帶不會斷裂。而格陵蘭島以東的阻力較小,它像拉鏈一樣打開,最終形成了北大西洋。

此外,這些以前的板塊構造循環的遺蹟在地幔深處留下了殘餘物,容易熔化,這也解釋了許多伴隨著斷裂而出現的大面積熔巖。在更小的範圍內,大陸邊緣留下的含烴盆地似乎也受到了之前事件的影響。

相關焦點

  • 非洲大陸正在加速分裂!世界第八大洲的出現已成定局
    東非大裂谷最寬處約200公裡,深度在1000米到2000米之間,由於其廣闊的分布和令人驚嘆的深度還被稱為「地球傷疤」。東非大裂谷之所以能「開裂」地如此誇張,主要是其處在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兩大板塊以每年幾毫米的速度相互遠離,加上地震火山等地質運動,歷經歲月便形成了現在的東非大裂谷。
  • 2 億年後地球會是什麼樣?盤點 4 種可能的超級大陸猜想
    距離我們最近的超級大陸是盤古大陸(Pangea),大約形成於3.1億年前,並在1.8億年前開始分離。科學家稱,下一個超級大陸將在2到2.5億年內形成,因此我們目前正處於板塊從分離走向重組的過程當中。問題是:下一個超級大陸將如何形成?為什麼?
  • 遠古時代的地球大陸是什麼樣的?
    大陸並不一直都是如今的樣子,但是,地球上確實一直都有大陸。在地球45億年的歷史中,目前地球上展現的7個正式大陸的熟悉形態已經經歷了許多變換。許多科學家認為地球一開始是一個巨大大陸,像一塊骨頭一樣乾燥。板塊構造不斷地改變著大陸塊的位置;一些板塊被分開,形成新的陸地,另一些則相互碰撞,形成了高山,如喜馬拉雅山脈,並結合陸地。在地球歷史的幾個時間點上,所有的陸地地塊都被粘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超級大陸。最新的這些超級大陸被稱為「盤古大陸」,意思是「所有的土地」。
  • 地球的地幔和地殼,正處於一場激烈的超級大陸「死亡之戰」中!
    當大陸被推到一起形成超級大陸時,地幔變得特別重要,而當超級大陸在模型中分裂時,淺層力佔主導地位。科學家們在《科學進展》期刊上發表的這個「虛擬地球」是第一個將地殼和地幔「視為」一個相互連接的動態系統計算機模型。在此之前,研究人員會在地幔中製作熱驅動對流的模型,這些模型與真實地幔觀測結果相當吻合,但並不模擬地殼。而地殼中板塊構造的模型,可以預測這些板塊如何運動的真實世界觀測,但不能很好地與地幔的觀測相吻合。
  • 「亞瑪西亞」超級大陸即將通過「內傾法」這種方式來形成
    以地質時間計算的話,陸地連接為羅迪尼亞超大陸的這段歷史時期,以及它再度分裂的時間點,始終是一大謎團,大約每隔6億年地球就會發生同樣的事,大陸會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巨大的陸塊,海洋也會連接起來,形成超級海洋,然後再度分裂開來。
  • 「亞瑪西亞」超級大陸即將通過「內傾法」這種方式來形成
    以地質時間計算的話,陸地連接為羅迪尼亞超大陸的這段歷史時期,以及它再度分裂的時間點,始終是一大謎團,大約每隔6億年地球就會發生同樣的事,大陸會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巨大的陸塊,海洋也會連接起來,形成超級海洋,然後再度分裂開來。
  • 傳說中的超級文明「姆大陸」現身?魔法建成的城市就是它的傑作?
    看完上面的這段文字,請小夥伴們拿出世界地圖,咱們一起來看太平洋,這個南北長約15900千米,東西寬約19000千米,總面積為18134.4萬平方公裡的超級大水溝,在地圖上總是顯得如此的不協調。如果潮汐的振動周期與地球的固有振動周期相同,便會發生共振現象,使振幅越來越大,最終極有可能引起地表的局部破裂,使部分地球物質飛離地球,成為月球,並且在地球上留下一個大坑,最終發展成為太平洋。
  • 正在分裂的非洲大陸
    這個故事關於人類祖先的起源,也預示著未來地球地理的一些新變化。當然,目前沒有任何權威科考團隊宣稱過:從東非大裂谷流出的綿延數千公裡的尼羅河與非洲大陸的分裂有關。  沒有不代表就沒有可能,可能數萬年之後尼羅河也爆裂開來呢?我們期待頂級科考團隊地質研究的最新調查結果。
  • 地球超級大陸的循環並不單一,交替模式可能有兩種
    羅迪尼亞大陸應該很多人都聽說過吧,這是一個在盤古之前的超級大陸,之前所說的盤古準確的時間應該是在3.2億到1.7億年期左右,那麼這個大陸應該是在這個時間段之前大約是在11.5億年前到7億年前。現在科學家表示地球上所存在的這種超級大陸,它們的形成和分裂在不斷的交替進行中,而在這個變化的過程中,有的時候海洋地殼是會被保留下來的,但是也有的時候是會直接循環進入到地球的內部。
  • 地球上最後一塊被發現的大陸,被稱為第七大陸,淡水佔地球70%
    我們都知道我們的地球分為五大洋、七大洲,這五大洋分別是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南冰洋;七大洲分別是亞洲、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北極洲、南極洲。這七大洲所指的就是地球上的地塊大陸,最初他們本是一個整體,但最後慢慢分裂,形成如今的樣子。
  • 想像一下,假如地球上各大陸拼在一起,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七大洲都位於巖石圈板塊之上,這些板塊漂浮在熔化的巖漿上,其移動速度和指甲生長的速度一樣,雖然這種運動看似非常緩慢,但慮到地球有45億年的歷史,各大洲已改變了它原有的面貌,有時在強大的碰撞中相互融合,有時彼此解體。大約在2.7億年前,地球成為陸地旅行愛好者的天堂。回到那個時代,人們將有機會徒步走遍整個世界,因為那時的陸地是一塊整體。
  • 大陸正在分裂,非洲或將漂移到海洋上,專家證實:已有相應裂痕
    人類總是試圖地去了解著地球的過去,一方面是為了知道地球曾經的發生過的事情,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更好的保護地球,只有知道了地球曾經遭遇過了怎樣的災難,才能試著為她做點什麼,也為人類的生存提供必要的預警。而如今地球已經度過了46億年的光陰,在這46億年裡,這可不僅僅只是生命的進化史,也是世界地質的演變史
  • 科學家們「破解」分裂地球外殼並開始大陸運動的謎團
    問題是:這些板塊是如何產生的?來自大連工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香港大學、漢普頓大學和東北大學的中美研究人員相信,他們可能已經「破解」了地球殼如何分裂成15個板塊的這個數十億年來的謎團,從那時起,這些板塊一直控制著大陸的運動。
  • 地球大陸在分裂!失落的大洲正在形成?裂縫已超過56千米
    地殼並不是鐵板一塊,所以從地球誕生以來地球上的板塊就一直在不斷運動中,最近還上線了一個從現代追溯到6.5億年前的地球歷史地圖,甚至可以查查你家在恐龍時代時處在地球上什麼位置。,而東非大陸則形成「失落的大陸」!
  • 地質學家:地球2.5億年後再現「盤古大陸」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德國地質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提出的大陸漂移學說在今天獲得廣泛肯定。很多人相信,在兩億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個大陸,那就是「盤古大陸」。隨著巖石圈板塊的移動,「盤古大陸」分裂開來,形成了今天的各大洲。 依靠當今科技手段的不斷成熟以及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發展,地質學家們現在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 地球大陸在分裂!第八大洲正在形成?05年的裂縫已長約56公裡
    而隨著地球的轉變,如今的地球其實也在發生新一輪的變化,形成新的大洲和大陸已經是可以看得見的跡象,並且在2020年科學家們又發出警告,大陸分裂可能形成新的區域,也就是八大洲、五大洋,如今地球大變已經可以看到。
  • 世界上最古老的大陸
    根據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巖石的分布,最初的陸島大概分布在今天澳大利亞的西部,格陵蘭島西部和非洲大陸南部。陸島出現後,在太陽的光熱以及地球重力的聯合作用下,陸島上的巖石被風化,侵蝕。那些被風化,侵蝕和剝離的碎片,被搬移到較低的陸島的四周沉積下來,逐漸形成早期的沉積層。這些早期的沉積層隨著地殼的演變,也被緩慢抬升出海面,使得陸島不斷擴大。
  • 10000年前消失在太平洋超級文明「姆大陸」,是日本海底「玲瓏塔」?
    導語: 在12000年前,當時的太平洋還是超級大陸,在這個陸地上生活著一個古代「超級文明」「姆大陸」。那麼它和日本海底「玲瓏塔」有什麼關係呢?且看下面分析!
  • 地球大陸在分裂,新大洲將形成?衣索比亞已出現56千米裂縫
    導語:地球大陸在分裂,新大洲將形成?最為著名的便是非洲的東非大裂谷,這個長達6000千米的裂縫正在緩慢的分裂,而這有可能將我們所知的非洲大陸與東非地區分裂,這是為什麼?據了解,東非大裂谷是非洲板塊進行地殼運動所產生的奇觀,而這也形成了地球上最長的斷裂帶,而這個斷裂帶的地殼運動並沒有停止,而是每年以6-7毫米的速度持續分裂,或許對於人類來說,這樣的分裂速度很慢,甚至肉眼觀測不到,但是如果分裂速度加快,那東非大陸便有可能形成失落的大陸。
  • 是什麼在驅動地殼的板塊運動,地幔羽不是大陸分裂的主要原因?
    簡而言之,宇宙中我們相對更為熟悉的地球,也存在著很多科學家都難以解答的問題,尤其是地球的內部組成。因為太多的因素導致了我們無法接觸到這些組成物質本身,而新的研究也總是在完善之前的一些錯誤認知。那麼,到底是什麼在驅動地殼的板塊運動,難道「地幔羽」不是大陸分裂的主要原因?地殼-從蛋殼一樣的堅固外殼,到分解成巨大的構造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