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盤古大陸是地球上最後的超級大陸,它是所有主要地塊的巨大混合體。在盤古大陸開始解體之前,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加拿大的新斯科舍省和摩洛哥是鄰居,而紐芬蘭島曾與愛爾蘭和葡萄牙相連。
大約2.5億年前,盤古大陸還在拼接在一起, 還沒有被地質力量撕開,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大陸。
多年來,地質學家們一直在思考,這些碎片最初是如何拼接在一起的?為什麼它們會以這樣的方式分裂?以及它們最終是如何分布在全球各地的?
科學家們之所以知道新斯科舍省和摩洛哥曾經是連在一起的,是因為它們的沿海地區或者說是邊緣地區完全吻合。我們還可以從現在將它們分開的海底結構來追蹤它們的軌跡。今天,我們更接近於了解大陸的移動,包括陸塊的移動,但仍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
為什麼它們現在會相距5000公裡,以及大陸拼圖的其他部分是如何以這樣的方式分開的,這一科學問題已被廣泛研究和爭論過。
一種陣營認為,大陸是由其它地方的力量推動的構造板塊運動所拖動的。而另一派則認為,來自地下深處的熱物質迫使其上升,將大陸推開。無論哪一種理論,有一點可以肯定:無論發生了什麼,都不是在短時間內發生的!板塊構造的移動是一個漫長而持續不斷的過程。
以格陵蘭島、加拿大東部和西歐為界的北大西洋區域是盤古大陸斷裂的最後階段,它一個特別密集的研究區域,也是一個揮之不去的謎團。
當北大西洋開始分裂時,大陸開始沿著格陵蘭島西側分離。然後,它停止了,而是在格陵蘭島東部和歐洲之間分開。為什麼會這樣?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加拿大聖約翰紀念大學地球科學系的亞歷山大·L·皮斯等研究人員組成了北大西洋工作組。

該研究團隊的結論是,大多數重要的地質事件都受到早期活動的強烈影響,這一過程被稱為 "繼承"。
在地球的歷史上,大陸的地塊曾多次合併,然後又被撕裂。這種合併和隨後的消散過程被稱為 "超級大陸循環"。之前的這些事件都留下了傷痕和斷裂線。

當盤古大陸再次受到壓力時,它沿著這些舊的結構撕裂開來。雖然這個過程是在板塊構造理論的早期提出來的,但現在才知道它的重要性和影響範圍有多大。
在最大範圍內,形成北大西洋的撕裂首先在格陵蘭島以西開始。在那裡,它撞擊到了古老的山體帶,而這些山體帶不會斷裂。而格陵蘭島以東的阻力較小,它像拉鏈一樣打開,最終形成了北大西洋。
此外,這些以前的板塊構造循環的遺蹟在地幔深處留下了殘餘物,容易熔化,這也解釋了許多伴隨著斷裂而出現的大面積熔巖。在更小的範圍內,大陸邊緣留下的含烴盆地似乎也受到了之前事件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