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稱其團隊已初步研發出...
文 / 夏洛特2020-01-29 02:05:58來源:FX168 【香港學者初步研製新型冠狀病毒疫苗 後續試驗仍需數月】1月28日,中國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稱其團隊已初步研發出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新疫苗基於團隊曾研發的針對流感病毒的噴鼻式疫苗
-
港大傳染病專家袁國勇:已研發出新型肺炎病毒疫苗種子
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1月29日在電臺節目表示, 他的研究團隊已經成功分離冠狀病毒的病毒株,目前已經研發出相關疫苗的種子。 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1月29日在電臺節目表示, 他的研究團隊已經成功分離冠狀病毒的病毒株,目前已經研發出相關疫苗的種子。
-
袁國勇:香港正研發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疫苗
(抗擊新型肺炎)袁國勇:香港正研發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疫苗中新社香港1月29日電 (記者 張曉曦)中國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29日表示,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正在研發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但疫苗需要進行動物實驗,何時可用在人身上還未知
-
港大教授袁國勇:正研發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將進行動物實驗
港大教授袁國勇:正研發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將進行動物實驗 時間:2020-01-29 10:37:31 來源:環球網
-
港大教授袁國勇:必須阻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進入第三波傳染
中新社香港1月21日電 (記者 韓星童)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早前在武漢觀察了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後返港,他於21日記者會上透露,本次疫情現時可能進入第三波傳染,即在家庭和醫院內傳播,因此必須以足夠防禦措施阻止疫情傳播進入第三波。
-
西湖大學:首次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細胞表面受體結構和表面S蛋白...
,以及新型冠狀病毒表面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複合物的三維結構。S蛋白抓住了它,從而打開人體的大門,病毒得以長驅直入。 不單單是新冠病毒,以SARS代表的一部分冠狀病毒,都是通過ACE2入侵人體的。但以前科學家們從未看清ACE2的全貌及ACE2與新型冠狀病毒S蛋白的相互作用。周強實驗室的研究,用最短的時間幫助大家「看清」了新冠病毒侵染人體的那一刻。
-
港大教授袁國勇:新型肺炎總體情況仍可控 香港防禦已多走一步
【解說】1月21日,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在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或正進入第三波傳染,即在家庭和醫院內傳染。但目前情況總體可控,香港須做足防禦措施,避免出現類似"非典"的情況。 【解說】袁國勇早前曾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高級專家組成員身份到訪武漢,觀察了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並檢視防控措施。
-
新型冠狀病毒包含愛滋病毒序列?闢謠來了
反之則越遠,作者指出2019-nCoV和SARS病毒親緣關係最近 | 參考文獻[1]於是,他們用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刺突糖蛋白(Spike glycoprotein)序列和SARS病毒的同源蛋白進行了一下比對。然後發現2019-nCoV的刺突糖蛋白比SARS病毒的同源蛋白上多出來了4個獨立的短肽段(6-12個胺基酸左右)。
-
新型冠狀病毒包含愛滋病毒序列?是科學家蓄意改造的嗎?
反之則越遠,作者指出2019-nCoV和SARS病毒親緣關係最近 | 參考文獻[1]於是,他們用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刺突糖蛋白(Spike glycoprotein)序列和SARS病毒的同源蛋白進行了一下比對。然後發現2019-nCoV的刺突糖蛋白比SARS病毒的同源蛋白上多出來了4個獨立的短肽段(6-12個胺基酸左右)。
-
新型冠狀病毒長這樣 顯微鏡下繁衍數量驚人(圖)
原標題:新型冠狀病毒長這樣!顯微鏡下繁衍數量驚人記者:張尼據媒體報導,香港大學研究人員於1月31日公布首批新型冠狀病毒在細胞內複製過程的圖像。研究人員表示,每個受病毒感染的細胞會衍生出逾千粒病毒粒子。在科研人員的努力下,這一導致上萬人感染的新型病毒正逐漸被揭開面紗。
-
深度解析為何新型冠狀病毒更易於在人間傳播擴散 病毒S蛋白與宿主...
,新型冠狀病毒S蛋白的密度在連接域後也開始下降,從而就反映出了融合前構象中七肽重複區2結構域(HR2,heptad repeat 2)的靈活性。有研究表明,新型冠狀病毒的S蛋白和SARS冠狀病毒S蛋白擁有相同功能的宿主細胞受體,即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2),這就促使了研究人員通過表面等離子體共振技術(SPR,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來研究介導這種相互作用的動力學特性,讓研究人員驚訝的是,ACE2與新型冠狀病毒S蛋白胞外域結構之間結合的親和力為
-
新型冠狀病毒療法,何大一教授怎麼看?
行業應該做的是根據這些冠狀病毒的蛋白酶結構進行設計,尋找能夠有效抑制SARS病毒、MERS病毒、新型冠狀病毒、以及蝙蝠冠狀病毒的化合物。這樣我們才能長久性地解決冠狀病毒在未來給我們帶來的威脅。 從目前來看,感染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中,絕大部分都會恢復。泰國醫生只是提供了一個孤例。
-
香港專家袁國勇解釋為何肺炎案例突然增加:快速測試廣泛應用,確診...
袁國勇說,目前數據顯示,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沒有「非典」嚴重,但病毒會改變,可影響死亡率。被問到有關新型冠狀病毒基因至今有無任何改變時,他表示,暫時未知,又指目前只知6名病人的病毒基因排序。 袁國勇提到,如果在急症或傳染病病房,醫護人員一定要做足感染控制,提高警覺。在其他專科病房,病人處於有關病毒的潛伏期而沒有發燒,醫護人員未必警覺。他舉例,老人感染「非典」後未必發燒,但「非典」或新型冠狀病毒的徵狀之一是全身無力。
-
腦科學日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神經祖細胞和類腦器官的證據
1,Cell Research | 黃建東/袁國勇/朱軒合作首次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神經祖細胞和類腦器官的證據來源:BioArt8月4日,香港大學醫學院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SARS-CoV-2 infects human neural progenitor cells and brain organoids
-
2019年中國肺炎患者的新型冠狀病毒
粗箭頭表示細胞外病毒顆粒,細箭頭表示由病毒成分形成的包涵體,三角形表示纖毛。【綜述】2019年12月,中國武漢出現一群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其病因指向了當地一家海鮮批發市場。通過對肺炎患者的樣本進行無偏測序,發現了一種以前不為人知的乙型冠狀病毒。
-
科普:新型冠狀病毒源於自然 而非實驗室—新聞—科學網
通過對2月4日前國內外科學家發表的71篇新型冠狀病毒相關論文(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信息中心搜集)進行分析總結,綜合考慮穿山甲攜帶冠狀病毒的科學研究論文(Liu et al., 2019, Viruses),以及2月7日華南農業大學從穿山甲中分離出的和新型冠狀病毒相似度達99%的毒株的報導,總結出了新型冠狀病毒來自於自然界的這一科學結論
-
香港大學袁國勇院士團隊2019年度成果集錦
袁國勇院士團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發傳染病病原體的鑑定及防控。他在2003 SARS冠狀病毒的發現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他還帶領團隊發現了新型人類冠狀病毒HKU1,蝙蝠SRAR冠狀病毒,蝙蝠冠狀病毒HKU2-24、香港海鷗型菌及其他許多以香港或中國命名的細菌。在此,我們簡要回顧了2019年袁國勇院士團隊在四個方面的代表性成果。
-
快速檢測新型冠狀病毒,生物晶片再立功
原理上,它是採用光導原位合成或微量點樣等方法,將大量生物大分子比如核酸片段、多肽分子甚至組織切片、細胞等等生物樣品有序地固化於支持物的表面,組成密集二維分子排列,然後與已標記的待測生物樣品中靶分子雜交,通過特定的儀器對雜交信號的強度進行快速、並行、高效地檢測分析。
-
新型冠狀病毒最新研究動態,第二彈!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研究,檢驗君上周整理過一期並與大家分享。今天,《新型冠狀病毒最新研究動態,第二彈》來襲! 研究人員建議接下來對感染2019-nCoV的患者中進行評估。 新型冠狀病毒中間宿主或不止蝙蝠 該研究引入了VHP(病毒宿主預測)算法來預測病毒的潛在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