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療法,何大一教授怎麼看?

2021-01-14 騰訊網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蔓延的當下,每一條成功治療的消息,都讓我們看到了抗擊疫情的曙光。隨著上周一篇《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論文的發表,人們對remdesivir(瑞德西韋)這款在研藥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在兩天前,一名泰國患者接受抗流感藥物和抗HIV感染藥物的聯合治療後,症狀出現快速改善,也讓人們對類似的「雞尾酒療法」充滿希望。

把不同的抗病毒藥物混合起來聯合治療,這樣的「雞尾酒療法」會是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成功之道嗎?很多讀者朋友在後臺給我們留下了類似的疑問。帶著這些問題,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第一時間對愛滋病雞尾酒療法的主要發明人何大一教授進行了專訪。在訪談中,這名《時代》周刊評選的1996年度風雲人物表示目前的一些「雞尾酒療法」背後,並沒有太多的科學依據。此外,他也向我們分享了關於新藥研發方向,以及冠狀病毒防疫的一些深入思考。

▲愛滋病雞尾酒療法主要發明人何大一教授(圖片來源:何大一教授提供)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何大一教授您好,感謝您接受我們的專訪。我們從泰國的雞尾酒療法說起吧。根據路透社新聞報導,這名患者在接受了洛匹那韋/利託那韋(lopinavir/ritonavir)和奧司他韋(oseltamivir)的治療後,病情很快出現了改善,您能否為我們的讀者解釋一下其中的原理?

何大一教授:是的,我也讀到了這條新聞。在中國之外,目前只有1名患者去世的消息。而剩下的100多名確診患者中,無論是否得到了有效治療,病情都在逐漸好轉。所以我覺得泰國的新聞只是一個孤例,對它不應該有太多關注。

從原理上看,過去人們就測試過抗流感藥物oseltamivir,發現它對冠狀病毒幾乎沒有什麼效果,很少有人在用,所以我也不清楚為什麼這名泰國醫生選擇用它來做治療。治療HIV感染的洛匹那韋/利託那韋(lopinavir/ritonavir)至少還有一定的道理。過去在SARS病毒裡的研究發現,這些藥物有著比較弱的活性。考慮到HIV病毒的蛋白酶和冠狀病毒的蛋白酶有一定相似性,這有著一定的依據。但它的活性不是非常強。我知道目前在中國有一些測試抗HIV感染藥物的研究,我們應該看一下這些研究的結果。

行業應該做的是根據這些冠狀病毒的蛋白酶結構進行設計,尋找能夠有效抑制SARS病毒、MERS病毒、新型冠狀病毒、以及蝙蝠冠狀病毒的化合物。這樣我們才能長久性地解決冠狀病毒在未來給我們帶來的威脅。

從目前來看,感染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中,絕大部分都會恢復。泰國醫生只是提供了一個孤例。要確認它的療效,還需要堅實的科學依據和嚴謹的臨床試驗。在疫情爆發期間,會有很多誤導性的訊息,或是(和抗擊疫情)不怎麼相關的訊息。泰國的這條新聞屬於後者。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在突發感染性疾病的治療上,很多人傾向於「老藥新用」。還有哪些「老藥」有望治療本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何大一教授:在肝炎藥物和愛滋病藥物中,有一類藥物能抑制「核酸聚合酶」,從而抑制病毒複製自己的遺傳信息。很多治療HIV感染的藥物都屬於這一類,C肝藥物裡也有不少。而在冠狀病毒裡,也有類似的聚合酶,它叫做RNA依賴性RNA聚合酶(RdRp)。大家最近可能都知道吉利德(Gilead)的藥物remdesivir,它就是這樣一種RdRp抑制劑。它最早是針對伊波拉病毒(Ebola)開發出來的,現在很多人在觀察它在抑制這種新病毒上的效果。一些實驗數據表明有這個可能,但現在仍然為時過早,我們還不能確定。

現在各家醫藥公司的化合物庫中,也能找到許多這類的潛在新藥分子。行業需要做的是開發一種生化篩選的方法,立即測試這些分子的潛力。

另外,我在哥倫比亞大學的一些同事們也通過設計和分析,發現一些已經獲批的B肝藥物有可能具有抗擊冠狀病毒的活性。我的同事們目前正開始測試這種可能性,它可能帶來不同的研究方向。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在這些藥物的測試上,您認為應該挨個進行測試,還是可以像雞尾酒療法那樣,組合起來進行測試?

何大一教授:為了讓雞尾酒療法起效,其中的每一個成分至少都應有活性。隨機把現有已獲批的藥物混合在一起,我覺得成功的機率非常低。現有獲批的藥物都是針對其他病毒做的優化。即便這些藥物對新型冠狀病毒有一定活性,這些活性也是未經優化的活性。所以這種雞尾酒療法未必會帶來療效的疊加,卻會帶來毒副作用的疊加。所以在目前這個階段,我不會去嘗試雞尾酒療法。

相反,在目前這個階段,我認為應該花力氣去尋找能更好抑制冠狀病毒的特效藥。我們不但需要篩選對本次新型冠狀病毒特異的分子,還需要根據SARS病毒、MERS病毒、以及蝙蝠體內的冠狀病毒,進行後續的優化。只有這樣,我們得到的藥物才能針對整個冠狀病毒家族,才能用於下一次可能爆發的冠狀病毒疫情。想要在現成的分子裡找到特效藥,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當我們獲得這些潛在療法時,很有可能疫情已經得到了控制,無法找到足夠的患者來測試它的療效。我們要如何解決這個開發上的挑戰?

何大一教授: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對於這種病毒,我們要做的是在實驗室裡開發好能夠抑制這種病毒的藥物或疫苗,並在不同的動物模型裡做好測試,表明它能在動物體內生效。我們甚至還可以在未感染的健康人體內測試藥代動力學。之後我們要生產製造一批這樣的藥物或疫苗,並儲存起來以備後患。在針對流感和伊波拉病毒上,不少國家使用了這種策略。一旦類似的病毒再次爆發,人們就能很快進行臨床試驗,測試療效。

在SARS上,人們其實也開發了一些疫苗,並在動物上做了測試,顯示其保護效果。但SARS消失後,沒有人去做剩餘的工作,白白錯失了17年的時間。整個領域不應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相比藥物,疫苗會是更好的預防措施嗎?

何大一教授:我認為藥物和疫苗缺一不可。如果5年後出現了同一種冠狀病毒爆發,我們當然可以用疫苗來減少病毒的傳播。但對於已經感染的患者來說,我們依舊需要對他們進行治療。所以我們還是需要雙管齊下。

疫苗的目的是為了產生中和性抗體,所以會專注冠狀病毒的表面蛋白或衣殼蛋白。而且從SARS的研究中,我們知道其中一些靶點具有潛力。所以關鍵在於這些靶點是否在所有的冠狀病毒中都具有保守性。過去幾周我們實驗室也研究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序列,並將其與SARS病毒、MERS病毒、以及其他冠狀病毒進行了比對。儘管這些病毒的表面蛋白有一些區別,但依舊存在不少相似性或相同性。所以科學家們可以根據這些信息開發廣譜的冠狀病毒疫苗,這是整個領域應該前進的方向。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您也提到了中和性抗體。很多讀者詢問我們,能否從康復期的患者血清中分離出中和性抗體,用於後續的治療。您怎麼看這一點?

何大一教授:科學家們已經知道從一些患者體內分離出的血清能夠中和這種新型冠狀病毒,所以血清裡的確存在中和性抗體。事實上,目前的技術已經發展得非常快了。如果從康復的患者體內提取出一些血液樣本,在一周的時間裡,我們就可以分離出其中的有效抗體。在全球範圍內,也有不少實驗室有這樣的技術。這一塊可能需要全球性的合作。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開發中和性抗體是一件非常困難的工作,您能向我們介紹下什麼樣的技術能如此迅捷嗎?

何大一教授:在患者康復的三周後,他們血液裡的B細胞就會不斷生產抗體,保護其免受疾病的威脅。在單細胞的水平上,我們可以獲得其編碼抗體重鏈/輕鏈的基因序列,在幾天時間裡對其進行重新構建和表達。從中,我們可以篩選出哪些抗體能夠結合病毒蛋白,而哪些真正能夠中和病毒。這是一種綜合了高通量單細胞測序、單細胞克隆的技術。過去,這種技術主要用於開發抗HIV感染抗體。最近,它也被陸續用於流感和伊波拉病毒治療領域。我認為我們同樣可以把這種新技術用於分離針對冠狀病毒的抗體。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您認為這些藥物最終能取得怎樣的效果?

何大一教授:無論是冠狀病毒還是流感病毒,都和HIV病毒不一樣,它們不會把自己的基因插入到宿主的基因組裡,所以理論上是完全可以治癒的。事實上,從SARS的病例,以及從本次新型冠狀病毒的病例中,我們都看到,存活的患者體內,病毒的感染跡象都消失了。如果我們能開發出控制這種病毒的藥物,免疫系統會做剩下的工作,並把這些病毒消滅乾淨。一旦患者康復,他們的體內就不會再找到病毒了。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感謝您的洞見!在專訪的最後,您還有什麼想要分享的內容嗎?

何大一教授:我想說這次疫情爆發以來,全球科學家群體都對其非常關注。有相關專業知識的人也非常希望能提供幫助,早日終結疫情。和17年前SARS爆發相比,中國的科技水平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但如果還有哪些我們能幫上忙的地方,我們都會盡力去幫。另一方面,我也想說除了科學的進展之外,在疫情的早期監測和防控方面,其實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也希望這會成為未來幾年的關注重點之一。

我也希望大家不要恐慌。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的確診人數已經超過了2萬,死亡病例也超過了400。但我們不要忘記,今年的流感季,就有大約500萬人受感染,流感死亡病例也超過了5000(藥明康德內容團隊註: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全球每年流感爆發會帶來300萬-500萬例重症感染,多達65萬人死於相關的呼吸系統疾病)。我不是說不需要重視新型冠狀病毒這種流行病,我們依舊需要全力以赴消滅疫情。但我想說,我們平時不當回事的流感,其實在某些方面的嚴重程度更甚。公眾也要意識到這一點。

如果要說從SARS和流感中學到了什麼的話,我會說隨著天氣的回暖,當我們告別這個冬季,迎來春天,疫情可能會迎來終結。SARS疫情大約是在2003年夏天終結,流感則是在每年春季逐漸消失。我也期望今年的這場疫情同樣能早日得到控制。

共克時艱!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系列報導:

題圖來源:藥明康德內容團隊製作

註:本文旨在介紹醫藥健康研究進展,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藥明康德」微信公眾號回復「轉載」,獲取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哥大教授何大一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對症療法和疫苗研製工作仍在與時間賽跑。在眾多正在測試的治療方案中,用抗愛滋病病毒藥物治療的臨床研究備受關注。在泰國也出現了使用抗愛滋病病毒藥物加抗流感藥物的組合療法治癒新冠肺炎患者的案例。
  • 何大一院士怎麼看?
    目前,何大一教授仍然領導著該研究中心走在愛滋病領域的最前沿。何一大教授何大一教授上周接受了CNBC的電話採訪,分享了對抗COVID-19藥物的一些看法。何大一教授也同意這一說法,「就像奧司他韋(達菲)在流感中的作用一樣,在出現症狀的前48h有效,此後抗病毒藥物能做的不會太多。」對於氯喹或羥氯喹,何大一教授認為對COVID-19並沒有益處,此前法國團隊的報導氯喹可以減少病毒載量,但何大一教授認為該研究質量令人難以信服,並且對其副作用表示擔憂。
  • 何大一:雙抗體療法有望對HIV病毒儲庫產生作用根治HIV
    何大一博士是美國艾倫戴蒙德愛滋病研究中心的創立者,科學理事及執行長。該中心是世界著名的生物醫學研究所;同時,他是洛克菲勒大學的艾琳戴蒙德教授(Irene Diamond Professor)。 何大一博士分別從加州理工大學(1974年)和哈佛醫學院(1978年)獲得學位。
  • 哥倫比亞大學何大一團隊:「抗體雞尾酒」或是新冠強效療法
    來源:新華社哥倫比亞大學何大一團隊:「抗體雞尾酒」或是新冠強效療法美國知名華裔學者、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教授何大一領銜的研究團隊在新冠重症患者體內發現多種強效抗體,混合而成的「抗體雞尾酒」可能有助於治療和預防新冠病毒感染
  • 何大一:疫情尚在早期 全球應仿效「武漢式隔離」
    來源:《財經》雜誌專訪何大一:疫情尚在早期,全球應仿效「武漢式隔離」文 |《財經》特派記者 金焱 發自華盛頓 新型冠狀病毒踏著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腳步,全面進入人類社會的敘事。何大一是亞倫·戴蒙德愛滋病研究中心(Aaron Diamond Aids Research Center)的創始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教授,早在冠狀病毒從新世紀初開始出現,他和研究團隊就投入求索與抗衡的研發之中。此前,何大一因對研究抗擊愛滋病作出的重大貢獻而舉世聞名,他是愛滋病雞尾酒療法的主要發明人,1996年底他被評為《時代》周刊年度風雲人物。
  • 「雞尾酒療法之父」何大一團隊:抗體效應功能體內定量
    2020年7月28日,在美國知名華裔學者、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教授何大一的領導下,我們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題為「Quantifying the contribution of Fc-mediated effector functions to the antiviral activity of
  • 對話何大一:攻克這個堡壘,治癒愛滋病的曙光就在前方
    然而何大一教授卻從病理樣本中嗅出了不同尋常的端倪,他認為該疾病可能由病毒造成。不過在這場病毒的偵探競賽中,其他科學家佔得先機。1982年,何大一教授進入麻省總醫院開始愛滋病實驗室研究,在HIV病毒複製機理的分析競賽中,他拔得頭籌。
  • 醫學史上的12月31日:華裔科學家何大一提出愛滋病雞尾酒療法
    歷史上的今天即1996年12月31日,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華裔愛滋病研究專家何大一提出愛滋病新療法——雞尾酒療法。 1952年9月3日,何大一出生在中國臺灣省臺中市,12歲時隨家庭移民美國。1970年,18歲的何大一考入名校麻省理工,1974年進入哈佛大學醫學院,4年後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 何大一:新冠患者體內發現強效抗體 「抗體雞尾酒」或助治療和預防
    來源:《財經》雜誌原標題:專訪何大一:新冠患者體內發現強效抗體,「抗體雞尾酒」或助治療和預防何大一是亞倫·戴蒙德愛滋病研究中心(Aaron Diamond Aids Research Center)的創始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教授,他因提出愛滋病「雞尾酒療法」而享譽世界。
  •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華裔病毒權威、雞尾酒療法發明人何大一談抗疫...
    何大一出生:1952年(68歲)學歷:哈佛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加州理工學院物理系學士現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教授、亞倫• 戴蒙德愛滋病研究中心(Aaron Diamond Aids Research Center)創始人成就:愛滋病雞尾酒療法的發明人,1996年《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核心觀點:
  • ...警惕「疫苗民族主義」——深度專訪全球著名華人科學家何大一
    「是有些政府,而不是科學家,成天抱著民族主義的說辭」,這是全球著名華裔科學家何大一教授本周接受我專訪時的明確表態。他說:「我相信,世界上絕大多數科學家和科研人員,希望自己的疫苗研究成果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分享!」何大一教授(David Ho)曾因發明「雞尾酒療法」,在人類應對愛滋病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拯救了眾多生命。
  • 從SARS傳播史看本次新型冠狀病毒
    1 本次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時間與17年前高度相似17年前,SARS冠狀病毒的爆發選在春運前。17年後,新型冠狀病毒也真的很會選時間,同樣選在春運前。不僅選的時間相似,病例數量也相似。2020年1月22日,國家醫療保障局了解到,針對此次疫情特點,將對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等患者採取特殊報銷政策。一是將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覆蓋的藥品和醫療服務項目,全部臨時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
  • 專家解讀新型冠狀病毒傳播:恐慌沒有必要,但一定要重視
    該論文分析闡述了引起近期武漢地區肺炎疫情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的進化來源,及與導致「非典」疫情的SARS冠狀病毒、「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的遺傳進化關係,並推測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該成果評估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人間傳染力,為儘快確認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制定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學理論依據。
  •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源到底是啥?北大教授揭示:或來自蝙蝠和水貂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源到底是什麼?一直懸而未決。1月24日,北京大學工學院教授朱懷球團隊在bioRxiv預印版平臺發表《深度學習算法預測新型冠狀病毒的宿主和感染性》,文章指出,蝙蝠和水貂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兩個潛在宿主,其中水貂可能為中間宿主。該研究使用的是基於深度學習算法開發的VHP(病毒宿主預測)方法,用以預測新型冠狀病毒潛在宿主。
  • 一類臨床常用含金屬抗菌藥物可有效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香港大學(港大)理學院化學系葉志成範港喜基金教授(生物無機化學)孫紅哲,以及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霍英東基金教授(傳染病學)袁國勇共同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類已作廣泛臨床應用的含金屬抗菌藥物,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
  • 成功疫苗明年可期 警惕「疫苗民族主義」——深度專訪全球著名華人科學家何大一
    「是有些政府,而不是科學家,成天抱著民族主義的說辭」,這是全球著名華裔科學家何大一教授本周接受我專訪時的明確表態。他說:「我相信,世界上絕大多數科學家和科研人員,希望自己的疫苗研究成果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分享!」何大一教授(David Ho)曾因發明「雞尾酒療法」,在人類應對愛滋病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拯救了眾多生命。
  • 發燒了怎麼確認是不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在現在這個新冠疫情流行的環境下,我每天的網絡諮詢都會遇到很多這樣的提問:發燒了,是不是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發熱(發燒)是臨床常見症狀之一,也是機體的一種免疫防禦反應,發熱分為感染性發熱和非感染性發熱。
  • 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有何區別?馳援「前線」專家童朝暉這樣說
    「症狀輕微、但具有傳播性,是新型冠狀病毒與2003年SARS最大的區別,也是疫情防控的難點。」今天,正在武漢當地指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救治的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呼吸危重症專家童朝暉教授透露目前疫情防控的最新特點。在武漢,童朝暉(右)與其他醫生正在對患者影像檢查結果進行分析討論。
  • 從中東呼吸症候群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聞—科學網
    現在已查明,引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病毒是2019-nCoV,屬於Sarbe病毒亞屬,正冠狀病毒亞科,但形成了另外一簇的進化分枝。它與引發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的病毒MERS-CoV和引發SARS的病毒SARS-CoV既相似,但又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