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夏秋季致敏花粉期將結束 官方明確三大致敏花粉原結束期

2020-12-03 騰訊網

9月27日北京氣象臺消息,北京最美的秋天來了,天氣逐漸轉涼,惱人的夏秋季花粉也將逐步進入結束期,過敏的各位終於可以松上一口氣。桑科葎草屬,菊科蒿屬和藜科是北京夏秋季三大主要致敏花粉原,它們的結束期在什麼時候呢?

桑科草屬

根據歷史資料統計,2012—2018年桑科葎草屬花粉結束期最早結束於9月20日(2013年),最晚結束於10月3日(2016年)。多年平均的桑科葎草屬花粉結束期為9月24日。

其中,中心城區、朝陽區、石景山區、豐臺區、昌平區、順義區和門頭溝區的桑科葎草屬花粉結束期為9月21日,為全市開始最早的地區;延慶區的桑科葎草屬花粉結束期較晚,為9月26日。

北京市桑科葎草屬花粉結束期預報圖

科蒿

根據歷史資料統計,2012—2018年菊科蒿屬花粉結束期最早結束於9月15日(2015年),最晚結束於10月2日(2016年)。多年平均的菊科蒿屬花粉結束期為9月24日。

其中,今年朝陽區和豐臺區的菊科蒿屬花粉結束期為9月23日,為全市開始最早的地區;延慶區的菊科蒿屬花粉結束期較晚,為9月30日。

北京市菊科蒿屬花粉結束期預報圖

藜科

根據歷史資料統計,2012—2018年藜科花粉結束期最早結束於9月3日(2012年),最晚結束於10月10日(2016年)。多年平均的藜科花粉結束期為9月26日。

其中,今年中心城區、朝陽區、石景山區、豐臺區、昌平區、順義區和門頭溝區的藜科花粉結束期為9月24日,為全市開始最早的地區;延慶區的藜科花粉結束期較晚,為9月30日。

北京市藜科花粉結束期預報圖

據了解,北京從1988年開始做城市花粉濃度監測工作,當年建立了6個點位,1997年開展花粉濃度人工觀測和預報服務,1998年正式開始預報服務業務。2012年,氣象部門聯合北京同仁醫院,開始分種類分科目進行花粉觀測,逐漸走向精細化。目前,全市共有14個觀測點位,除東西城外,分別分布在14個區。主要採用重力沉降法開展花粉觀測,每個點位有一個花粉觀測技術人員,每天負責收集花粉樣本,再讀取花粉粒數,記錄下每天花粉濃度。

今年花粉季「氣象北京」微博微信、北京衛視早中晚三檔氣象服務節目和《北京新聞天氣預報》中增加播報花粉濃度實況、預報及預防提示;開展公眾滿意度調查,更好滿足公眾需求,花粉預報服務受到過敏人群點讚好評。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解麗

編輯/毛羽

相關焦點

  • 北京已進入秋季花粉期,花粉預報是怎麼測出來的?
    北京地區主要過敏源是「草木」不是「花」 目前北京已經有部分區進入了菊科蒿屬花粉高峰期,順義、大興開始最早,為8月29日;最晚的是延慶區,將於9月7日開始。 市氣象服務中心副主任葉彩華介紹,氣傳致敏花粉是依靠空氣進行傳播並引發人體過敏反應的植物花粉。
  • 夏秋季的蒿屬花粉過敏
    蒿屬植物(Artemisia)屬於菊科,在北京、內蒙、山西等華北地區分布量大,是夏秋季最重要的過敏原,常見種屬為青蒿(Artimisia annua)、大籽蒿(Artimisia sieversiana) 和艾蒿 (Artimisialavandulaefolia) 蒿屬的花粉為直徑大多數在19~25 μm之間的粒球形或近球形,能結合人體特定免疫細胞並激發其產生組胺分子
  • 花粉過敏者請注意!8月北京花粉又添新成員 豐臺已出現
    8月5日,北京市氣象臺開啟夏秋花粉預報。預報顯示,8月已至,北京夏秋季花粉又添加了一名成員:桑科葎草屬花粉。據了解,葎草屬於桑科,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又叫拉拉秧,中國各地均有分布,為常見雜草。
  • 豚草有毒素易致敏 端午插艾驅蟲別選成「毒草」
    「豚草的擴繁力極強,每一株豚草能產生成千上萬的種子,種子一旦在農田發芽,將和農作物爭奪養分和水分,嚴重影響農作物生長。 」于濤表示,開花前剷除豚草,是有效根治豚草的最佳時機。否則豚草一旦開花,花粉隨風傳播,來年便成倍擴散。
  • 原來花粉過敏的「元兇」不是花,而是樹和草!
    花粉過敏高峰到來 元兇多為「風媒花」北京世紀壇醫院變態反應科每日花粉濃度監測數據顯示,3月中旬開始北京地區進入花粉高峰期,比去年提前了近10天。花粉過敏發病高峰年齡是中青年。導致花粉過敏的「主兇」其實是花旁邊的樹和草,還有路邊不起眼的小野花。這些來自樹、草、小野花的花粉叫「風媒花」。因為它們不起眼,花粉小到肉眼看不見,很輕,數量也多。所以風一吹,花粉在空氣中大量漂浮,人接觸和吸入後很容易致敏。
  • 花粉過敏者要從四方面防護
    然而,對於過敏體質者而言,這卻是經受考驗的日子:各種植物花粉和紛飛的柳絮、楊絮成為致敏原,讓不少人備受困擾。  那麼,花粉過敏是個什麼病?花粉過敏症是指由花粉過敏而引起的呼吸道及眼部過敏表現,也是特異性個體對花粉的一種過敏反應。花粉直徑一般在30微米至50微米,它們在空氣中飄散時,極易進入人體呼吸道內。在自然界中,植物花粉的傳播方式可分為風媒花和蟲媒花兩類。
  • 協和醫院:超七成過敏原是食物,小麥製品是國人過敏休克主兇
    協和醫院:超七成過敏原是食物,小麥製品是國人過敏休克主兇 汪丹 段文利/北京日報 2016-09-19 09:15 來源
  • 盤點10種易致敏...
    盤點10種易致敏食物】因進食某種正常狀態的食物引起的不正常反應,如享麻疹、溼疹、哮喘、過敏性鼻炎、血管性水腫、皮炎、腹脹、腹瀉或腹痛、偏頭痛等,而且這些反應只在一部分敏感人群發生,稱為食物過敏。如果接近過敏原,我身上會迅速起蕁麻疹,遍及全身。我的呼吸狀況會惡化,然後失去意識。」兩年來,維特林與美食絕緣,體重驟減近32千克。
  • 智慧大腦 健康你我|你對花粉過敏嗎?
    1、對於過敏性疾病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避免接觸過敏原,有條件的患者在發病季節脫離致敏環境。花粉季節儘量減少外出,如果需要外出的話可使用防花粉過敏口罩和護目鏡,可以使用花粉阻隔劑,居室裡有條件的使用空氣淨化器,最大程度的降低吸入花粉的濃度,減少症狀。
  • 認識一下花粉——食物過敏症候群
    引起過敏的吸入性物質主要有花粉(來自樹木或雜草)、塵蟎、動物毛皮屑、黴菌等。近些年來,隨著綠化植被的增多及氣候的變化,由花粉引起的季節性過敏性鼻炎逐年增多。當然,也有一少部分PFAS的患者僅有花粉致敏,而沒有臨床症狀。也就是臨床上僅僅出現進食植物來源的食物過敏而沒有鼻部、眼部和呼吸道花粉過敏的表現。如何確診PFAS呢?臨床上需要結合病史和過敏原檢查,甚至需要進行口服激發試驗來證實。通常來講,PFAS發生非常迅速,進食生的蔬菜水果等食物後,5-10分鐘內即可出現症狀。
  • 當心這種東西致敏!反丟了性命……
    當心這種東西致敏!據醫生介紹,花露水的三大成分為酒精、蒸餾水和香精,每種成分都有可能引起皮膚過敏,而不同個體的耐受程度不一樣,因此酒精過敏體質的人不建議用花露水。目前市面上銷售的花露水種類繁多,除了水、乙醇和薄荷等主要成分外,有些還添加了避蚊胺和驅蚊酯,醫生建議在選擇含有這類成分的花露水時,應該謹慎購買:「避蚊胺和驅蚊酯其實它是農藥的成分,是有一些毒性。
  • 2020食品安全熱點十:食物過敏問題如何破解 專家:實施致敏物質標籤...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圖為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真實性與溯源分會理事長、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總師吳永寧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8日訊 1月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經濟網協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
  • 南京花粉將爆發 空氣中有29種花粉12種會讓人過敏
    12種花粉容易讓人過敏據悉。南京花粉爆發周期有兩個,4-5月及8-11月都會有個「小波動」。其中4月是各種花粉最活躍的,因為此時植物處於開花盛期。不過園林專家告訴記者,花粉有三款:春季款、秋季款以及常年款。在南京的12種致敏花粉植物排序是:懸鈴木、楓楊、藜科、構屬、柳屬、葎屬、榆屬、蒿屬、柏科、豚草、慄屬和莧科。
  • 香料是致敏源 但「不含香料」不意味更安全
    香精是一大致敏源一、香料是一大致敏源香料也是公認的化妝品致敏源,但是不加香料的化妝品味道可能不好聞哦即使是很微量的一點香料和色素,也要很多化學物質配合而成,是化妝品的主要致敏源。現在有不含香料色素的化妝品,建議選購時儘量選擇少含或不含此類成分的。無論人造、天然,香料對皮膚沒有任何益處,只是為了遮蓋某些護膚成分難聞的氣味、增加使用愉悅度而添加。由於使用量極少,香料對健康皮膚不足以造成明顯傷害。
  • 你花粉過敏了嗎?專家詳解天津花粉特徵
    花粉是種子植物特有的雄性生殖結構,在被子植物成熟花粉粒中包含2個或3個細胞,在裸子植物的成熟花粉粒中包含的細胞數目變化較大,從1~5個或更多個細胞。各類植物的花粉形態各不相同。花粉多為球形,花粉輪廓也呈圓形、橢圓形、菱形、方形等等。花粉大小因種而不同,變化很大。最小的花粉見於紫草科的勿忘草,約(4~8)微米×(2~4)微米。
  • ...完善標識管理 將食品過敏原「拒之門外」 ——食品安全中的食品...
    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副主任孫勁旅教授坦言,就目前而言,想要預防食物過敏,需要患者在生活中做好進食食物的記錄,找出導致過敏的食物並避免接觸進食。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車會蓮副教授在談到食品過敏原標示時說,美國、加拿大、日本明確規定了含有致敏原成分的配料或食品的具體標識格式,比如,加拿大規定對於無意引入致敏物質的情況,允許用「可能含有」或者「生產用設備同時加工……」等方式告知消費者食品中可能存在致敏物質。
  • 精準技術檢測 完善標識管理 將食品過敏原「拒之門外」——食品...
    」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副主任孫勁旅教授坦言,就目前而言,想要預防食物過敏,需要患者在生活中做好進食食物的記錄,找出導致過敏的食物並避免接觸進食。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車會蓮副教授在談到食品過敏原標示時說,美國、加拿大、日本明確規定了含有致敏原成分的配料或食品的具體標識格式,比如,加拿大規定對於無意引入致敏物質的情況,允許用「可能含有」或者「生產用設備同時加工……」等方式告知消費者食品中可能存在致敏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