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4%的公眾認為活熊取膽很殘忍,83.9%的公眾希望取締活熊取膽業,僅有2.4%的公眾認為熊膽製品不能被替代。」
日前,北京愛它動物保護公益基金會(簡稱它基金)在首屆亞洲黑熊論壇上發布了由零點公司所做的《中國公眾對活熊取膽及熊膽消費態度研究報告》。
它基金秘書長張小海認為,這份調查報告說明,終止活熊取膽業已是社會共識。
活熊取膽業還被認為助長了野外偷獵。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中國首席代表趙中華說,「熊廠要購買野生黑熊來作為補充,所以養熊業不但不能保護野生黑熊,還是導致野生黑熊數量、種群結構破壞的重要原因,威脅到國內大量的野生黑熊,甚至周邊國家的野生黑熊也會被走私。」
亞洲黑熊是中國國家重點二級保護動物,目前我國黑熊野生種群估計在1.2萬至1.8萬頭之間,最高不超過2萬頭。2012年亞洲黑熊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易危」一類。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目前正在修訂中,作為專家參與討論的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解焱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現在我們養熊的量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疾病治療所需要的範疇,所以它應該得到非常嚴厲的控制,這樣的控制應該從制定法律這一根本上就開始。」
3月29日,它基金秘書長張小海在首屆亞洲黑熊論壇上呼籲社會各界攜手探索終止活熊取膽業的多贏解決方案。「終止活熊取膽業已經是社會共識」3月29日,它基金在首屆亞洲黑熊論壇上發布了由零點公司所做的《中國公眾對活熊取膽及熊膽消費態度研究報告》。
調查結果顯示,熊膽製品在國內的消費空間非常有限,市場趨向萎縮,前景不被看好。
《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將亞洲黑熊列為附錄1物種,明確規定禁止其國際性的交易。這意味著,中國生產的含有熊膽成分的製品只能在國內消納。
在受訪者中,僅有一成是熊膽製品的忠實消費者,超過七成從未購買過相關產品。而在這部分無消費行為人群中,九成以上(90.2%)表示未來也不會購買或使用熊膽製品。
「零點公司的調查報告說明,終止活熊取膽業已經是社會共識,而被取膽的黑熊長期遭受痛苦折磨也早已是不爭的事實。」 它基金秘書長張小海說。
它基金由一些著名媒體人、老牛基金會以及騰訊公益基金會共同發起,是中國大陸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動物保護公益基金會。
1989年開始施行的《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了「國家鼓勵馴養繁殖野生動物」。經過27年的發展,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在中國已然形成一個龐大的產業,而以獲取膽汁為主要目的的養熊業是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的典型代表。中國是目前亞洲養熊業最大的國家,養殖物種最主要用的是亞洲黑熊。
張小海表示,官方此前公布的數據為67家養熊廠,約3萬頭黑熊的養殖量。按照每隻熊約30年的壽命計算,欲完全實現養熊行業及工人的轉型,預估要投入120億。「從金融投資的角度來講120億不是一個巨大的數字,如果有一批企業家、金融家籌集一筆基金的話足以解決這個問題。」
此外,活熊取膽入藥,還阻礙了中醫藥產業走向世界。
參與首屆亞洲黑熊論壇的專家均認為,中醫倡導使用天然自然的藥材,通過殘忍手段獲取珍稀動物入藥,顯然阻礙了中國中醫藥的發展。「取締活熊取膽有助於中醫藥產業走向世界。」
至於醫用所需熊膽,完全可以實現人工替代。實際上,日本、新加坡、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等地在藥品中已不再使用熊膽。「比如,賣得很火的日本熊膽救心丸,早已實現了人工合成的替代品,所以熊膽救心丸可以在各國暢通無阻地賣。」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中國首席代表趙中華說。
黑熊馴養繁殖業對野外種群構成威脅以獲取膽汁為主要目的的養熊業甚至還被認為助長了對野生亞洲黑熊的偷獵。
趙中華說:「熊廠要購買這些(野生)黑熊來作為補充,所以養熊業不但不能保護野生黑熊,還是導致野生黑熊數量、種群結構破壞的重要原因,威脅到國內大量的野生黑熊,甚至周邊國家的野生黑熊也會被走私。」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高級科學顧問孫全輝向澎湃新聞提供的一份2001年亞洲熊膽製品跨境非法貿易調查顯示,中國是主要的熊膽輸出國,同時也是一個進口國,亞洲其他國家也都存在非法的熊膽貿易的現象。
長白山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樸正吉,自1974年開始在長白山從事野外生態學研究。他所在團隊的一份研究顯示,1986年至2015年,30年間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內的黑熊數量下降了90%。
「這段時間正是養熊業在東北和中國其他地區快速發展的時期」,樸正吉說,獵捕是導致種群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提供的另一組數據顯示,過去一百年間,由於人類對森林的破壞和持續的捕獵,亞洲黑熊數量在急劇下降,分布圖上呈現明顯的片斷化,彼此高度隔離。2012年亞洲黑熊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易危」一類。
2012年9月,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各國在韓國濟州召開了「世界自然保護大會」,並籤署協議,肯定韓國和越南在結束養熊業方面取得的進展,敦促亞洲黑熊分布國與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合作採取更嚴格的辦法控制野生熊進入養殖場,開展熊膽替代品研究等等。
亞洲各國已針對黑熊保護開展了各項工作。截至2015年6月,韓國90%以上的圈養黑熊實施了絕育手術,越南全國養殖黑熊的數據近年來也持續下降。
中國正在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解焱日前曾與中醫藥界人士一起參與全國人大環資委組織召開的《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草案專家諮詢會。
她對澎湃新聞說,與會的各界人士爭論的焦點在於,是否要鼓勵馴養繁殖野生動物用於商業性買賣消費。「沒有任何人是為了少數人的利益在法律中鼓勵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商業化應用,這一點是達成共識的。允許商業化利用的唯一的條件就是它一定是為了公眾的利益,為了國家的利益,為了大眾的利益。而養熊這個事情,現在我們養熊的量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疾病治療所需要的範疇,所以它應該得到非常嚴厲的控制,這樣的控制應該從制定法律這一根本上就開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