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錢雅卓 欒若曦)當地時間1月6日,美國國會召開參眾兩院聯席會議,確認選舉人團的投票結果,正式「官宣」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贏家。然而,大批川普支持者在華盛頓特區舉行示威活動,他們甚至闖入國會大廈,還與警察發生衝突。
美國為何出現暴亂?川普還將在1月20日之前採取哪些行動?這又會如何影響拜登政府?針對這些問題,新京報記者對話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與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劉衛東,聽他們對美國出現暴亂的解讀分析。
暴亂原因與美國社會嚴重撕裂有關
新京報:美國發生此次暴亂的原因是什麼?
時殷弘:美國國會大廈發生暴亂,根本原因與美國社會嚴重撕裂有關。與此同時,由於川普一直拒絕承認大選結果,且反覆質疑大選合法性,間接導致了川普的主要支持者——美國白人草根和共和黨的民粹派採取了行動。從這個層面來說,川普是美國國會暴亂的「間接推手」。
至於川普是否在為拜登「埋雷」這一問題,我個人認為關係不大。大選失敗後,川普逐漸變得「六神無主」,在這種情況下,他的一些行為就會「出錯」。美國國會發生的暴亂,已經迫使大多數共和黨高層人士對此進行譴責,這對川普及一些民粹派民眾而言是重大的不利因素。
劉衛東:美國國會發生暴亂的原因之一是,兩黨在大選後的衝突一直沒有得到化解,甚至矛盾還在不斷惡化。另外,川普始終沒有接受選舉結果,這也導致選民的情緒越來越激動。他們認為,這次國會認證是他們在1月20日新總統就職前,實現翻盤的最後一次機會,所以他們不惜使用暴力,就是為了給國會議員施加壓力,迫使他們妥協。
兩黨選民間的對抗也反映了美國社會內部的分歧。現在兩黨選民幾乎在所有敏感問題上都勢不兩立。從移民、醫保到稅改等一系列問題,兩黨選民的認知差距都非常顯著,他們得到信息的渠道也不一樣,甚至對同一個事實的認定結果都存在差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選民們對選舉人票結果的認證,民主黨的支持者認為拜登拿到了306張選舉人票,但共和黨支持者堅定認為這不是事實。
新京報:發生在華盛頓特區的暴亂會持續嗎?
劉衛東:我認為暴亂不會持續,因為此次暴亂本身和國會大廈附近警力配置不足、防範措施不到位是有直接關係的。國會大廈與白宮、五角大樓不同,它平時管理比較鬆散,還經常有民眾前往參觀。雖然國會大廈周圍也配備了警力,但是沒人想到數百人會直接衝進來。警察也比較慎重,他們一開始並沒有動武,直到民眾威脅到議員安全時才動武。隨著警力配置到位,國會周圍的暴亂應該不會持續。
另外,暴亂發生之後,美國各種勢力背景的人都在譴責暴亂,川普也發推要求民眾保持冷靜,更不用說共和黨建制派人物了,他們都「清一色」譴責暴亂,那麼暴亂繼續大規模發生的可能性就不大了。我覺得,如果暴亂再發生,可能會出現在有選舉爭議的州,但規模不會很大。
時殷弘:在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後,共和黨民粹派早就揚言要發起暴力行動。然而,在當地時間1月6日之前,美國從未出現過任何一場暴亂。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儘管暴亂發生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川普支持者佔領了國會大廈,甚至中斷國會認證的流程,但這仍然是一個「零星事件」。
與此同時,隨著總統大選結果得到國會確認,拜登的勝選也越來越合法。我猜想,在川普的支持者中,將有一大部分人放棄反對大選結果,甚至包括一些共和黨民粹派。綜上,發生在華盛頓特區的暴亂很可能不會再持續。
1月20日前川普能幹的事很有限
新京報:預計在1月20日之前,川普還會採取哪些行動?
時殷弘:我們很難想像川普還會就大選結果採取哪些行動,恐怕他本人都無法明確說出自己的想法,這也存在諸多變數。
不過,無論川普在1月20日之前採取哪些行動,這個問題都已經不再重要了。2020年總統大選,川普的失敗已經在法律各個層面得到了認證,且絕大多數美國民眾已經接受了這個結果,尤其是在1月6日美國國會發生暴亂之後。我個人認為,就推翻大選結果而言,川普已經是一個「秋後的螞蚱」。
劉衛東:1月20日之前,川普在國內能幹的事情很有限。最多在國際上製造緊張氣氛,給拜登留下「爛攤子」。
新京報:川普的敗選基本已成定局,他仍拒絕承認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劉衛東:我認為,川普現在已經很明白自己輸掉了大選。在大選剛剛結束的時候,他確實認為有機會翻盤。因為在大選前,川普團隊就已經對大選結果做了詳細的預案,包括在選舉人票上爭不過拜登,他可以通過哪些途徑把總統職位奪回來。
但是,川普嘗試了這麼久,始終沒有拿出有說服力的證據證明存在大規模選舉舞弊。他自己也非常著急,知道自己的機會不多了。川普還沒有認輸,一是向共和黨選民樹立他永不服輸、鬥爭到底的形象,換取選民對他的忠誠,積累自己的政治資本。不論4年之後是否參選,他都要在美國政壇保持影響力,而保持影響力的方法就是「綁架」選民。
另外,川普還在籌款,建立政治行動委員會、建立自己的媒體,甚至威脅如果共和黨不支持他,他就要另立新黨。這些做法都是為了儘可能延長他的政治生命,繼續對美國政治施加影響。
時殷弘:從川普的性格來說,他本身就是一個「不輕易認輸」的人,而且他對於美國政體和憲法十分不滿意。不過,他的敗選已經成為既定事實,就算他繼續不承認失敗,在大選結果的問題上,也鬧不出什麼名堂了。
暴亂對拜登有利,但僅僅是暫時的
新京報:暴亂會產生哪些影響?
劉衛東:首先,暴亂本身對川普而言是非常不利的。雖然選民發起暴亂的目的是幫助川普奪回主導權,這場暴亂也可以說是川普一手鼓動起來的。但暴亂一旦發生,就是不可控的,很難用理性的方法讓選民平靜下來。
其次,暴亂本身也讓民眾看到,如果雙方繼續正面衝突下去,只能兩敗俱傷。再次,共和黨建制派也會更加明確,通過暴力手段去改變現實是不可取的,共和黨內部的衝突會更加激烈。部分支持川普,又支持暴力的人可能會受到孤立。
最後,大選已經結束了2個月,川普依舊沒有認輸,還在不斷製造事端,這樣的情況在美國「史無前例」。這也證明了,美國選舉法方面還是有空子可鑽,未來國會可能會在相關的選舉立法上出臺新的舉措把缺口堵上。
新京報:美國國會發生暴亂後,當選總統拜登將面臨哪些挑戰?
時殷弘:我個人認為,美國國會發生暴亂這件事對於拜登的上臺來說是十分有利的,因為他的對手已經證明了自己無視美國憲法,不遵循憲法規定。與此同時,國會暴亂已經導致共和黨高層人士對此進行抨擊,這對於拜登來說也十分有利。
然而,我們不能忽視的是,這些有利之處僅僅是暫時的,拜登上臺後將面臨著一個嚴重撕裂的美國社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續蔓延,經濟和失業的問題也困擾著美國民眾。拜登上臺後,面對這一系列問題,將更加「焦頭爛額」。
劉衛東:暴亂本身不會給拜登製造新的挑戰,暴亂只是美國社會分裂和兩黨對抗的具體表現。拜登上臺後的主要挑戰還是彌合兩黨分歧,應對經濟危機、新冠疫情、氣候變化和種族衝突。這些也是拜登提出的「四大優先事項」。
新京報:美國未來保守主義會反彈得更猛烈嗎?此次暴亂的發生是否與保守主義抬頭有關?
劉衛東:美國國內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兩種價值觀,就像DNA螺旋一樣相互纏繞,此消彼長,都是相互的。我認為,美國的保守主義一定會反撲。共和黨在兩年後的中期選舉中拿回一個院是很正常的,美國的選舉本就是「輪流坐莊」的過程。
拜登本人號召力沒那麼強,選民對他的忠誠度也一般,民主黨內也存在很激烈的對抗,如果拜登處理不好這些問題,共和黨很可能漁翁得利,兩年後東山再起。
新京報記者 錢雅卓 欒若曦
編輯 張磊 校對 李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