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觀察丨大法官離世 兩黨博弈激烈展開 接任問題影響美國未來

2020-12-03 國際在線

當地時間9月18日晚,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露絲·巴德·金斯伯格病逝,在大選前46天,最高法院突然出現席位空缺,給原本已經混亂不堪的總統競選活動增加了諸多不確定性。

金斯伯格去世後,共和黨方面立即表示哀悼,並要求儘快填補空出的席位,顯然要在高法內鞏固保守派多數席位。川普總統表示,他會迅速提名最高法院大法官的繼任者。

而民主黨方面則表示,川普曾經發表過貶低婦女和女權主義的言論,對其是否能繼續擔任總統表示懷疑,因此不應急於提名繼任大法官。前總統歐巴馬呼籲,參院暫時不應填補最高法院的空缺席位,在新總統上任前決定該席位,是一個草率的決定。

△《華盛頓郵報》報導,9月18日晚,人們聚集在華盛頓特區最高法院前,為金斯伯格大法官守夜

女性平權英雄 自由派鬥士

作為最年長、任職時間最久的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是第二位在高等法院任職的女性法官,也是爭取性別平等的法律先驅,她的正義見解使其成為美國自由派英雄的化身。

早在20世紀70年代,金斯伯格便與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合作,成功地在高等法院對一系列案件進行辯護,打破了性別歧視問題上的法律障礙。之後,她在高法內始終致力於提高女性權利,保護平權行動和少數派投票權,並積極捍衛女性墮胎權。

1996年,她作出了突破性決定,讓維吉尼亞軍事學院錄取女性,從而終結了該校長達157年之久的全男性教育傳統。

△2009年2月24日,金斯伯格參加國會聯席會議並講話(美聯社照片)

2015年,金斯伯格被《時代周刊》評選為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在當年一次美國憲法學會的談話中,金斯伯格表示:「女性應該像男性一樣擁有渴望和實現夢想的機會。男女平等的共同努力,才會有助於讓社會變得更美好。」

大法官職位空缺加劇兩黨政治鬥爭

美國媒體普遍關注到,川普總統已於上周發布了大法官的潛在候選人名單,隨著9月18日金斯伯格大法官去世,這份名單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女性月刊《嘉人》雜誌刊文發問,在大選年提名新任大法官是否恰當?

知情人士透露,得知金斯伯格去世消息後,川普當晚即與麥康奈爾私下談話,闡明了他對誰應該上任最高法院大法官席位的想法。川普表示,他希望第七巡迴上訴法院的法官艾米·科尼·巴雷特和第十一巡迴法院的芭芭拉·拉古亞可以勝任。麥康奈爾則向川普承諾,他的提名將獲得參院投票。

金斯伯格去世次日,即9月19日清晨7時,川普發推表示,要迅速採取行動提名金斯伯格的繼任者。他在推特上說:「我們很自豪地被我們的人民賦予了決定美國最高法院法官的權力。我們有義務,刻不容緩!」

△川普9月19日清晨發推,表示要加快對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提名

而當天晚間,川普在北卡羅來納州的競選集會上更進一步透露,他下周會提名一位女性大法官候選人。他說,所提名的繼任者「將是一名女性,一名非常富有才華和智慧的女性」。

△《華盛頓郵報》9月19日報導,川普表示將提名一位女性補充金斯伯格去世留下的大法官空位

與川普急切提名金斯伯格繼任者相反,包括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前總統歐巴馬在內的主要民主黨人則表示,參院應等到下一任總統宣誓就職後再考慮金斯伯格的繼任者。

歐巴馬在金斯伯格去世當晚即發表聲明,要求參院遵守2016年設定的麥康奈爾標準:在總統競選開始到結束前,不任命最高法院大法官。歐巴馬說:「法律公平的基本原則是,我們都遵循一致的規則,而不是基於當下創造便利或有利的條件……我們法院的合法性,我們民主的基本運作都取決於這一基本原則。由於總統競選正在投票階段,共和黨參議員應當採用該標準。」

△《國會山》報報導,歐巴馬在金斯伯格去世後即發表聲明,要求參院不要在總統競選結束前考慮填補金斯伯格離世後的大法官空位

2016年,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曾以大選年不能確認大法官為由,拒絕表決歐巴馬提名的大法官,美國公眾對此尚記憶猶新。而四年後的今天,麥康奈爾態度大轉變,在金斯伯格去世當晚即表態,要儘快投票產生新任大法官,其政治算計一目了然。

輿論分析,共和黨之所以如此急於提名新任大法官,也在於今年大選形勢複雜,大選結果很可能與2000年大選一樣,最終由最高法院裁定。共和黨深知需要靠保守派法官維護其利益,因此,必將全力推進新任大法官的提名。而如此行事,勢必激化本已形同水火的兩黨矛盾,加劇雙方矛盾鬥爭。

△《紐約時報》報導,麥康奈爾在金斯伯格去世當晚即表態,要儘快投票產生新任大法官

金斯伯格去世將影響總統大選

金斯伯格在距離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僅剩40餘天的關鍵時刻去世,無疑為本已混亂的大選局勢又增加了諸多不確定性。

在金斯伯格去世次日,川普及其盟友即強調說,川普政府早已決定好了最高法院法官的候選人名單,而拜登卻沒有。川普高調質問:「拜登的最高法院法官候選人名單在哪兒?」

△《國會山》報報導,金斯伯格的去世引發了關於高法的博弈,也為總統大選帶來不確定性

此前,白宮新聞秘書凱裡·麥肯內尼接受福克斯採訪談到這一問題時亦曾說:「拜登需要告訴選民他的立場……他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候選人名單都有誰,知道這些名字對選民非常重要。」

福克斯9月第二周進行的全國民調顯示,目前52%的選民表示相信拜登在提名下一任大法官方面做得更好,而45%的選民則認為川普會做得更好。

另一項美國皮尤研究中心9月初剛剛進行的民調顯示,66%的民主黨選民認為,最高法院「非常重要」,而持此看法的共和黨選民則為61%。可見,最高法院在兩黨選民心中,都佔據有重要位置。

目前看,川普顯然會提名一位保守派大法官,新任者在婦女權益等問題上將與金斯伯格的思想理念存在很大差異。如果投票川普,就意味著未來迎來一位保守派大法官;而如果投票拜登,則大概率迎來一位自由派大法官,這顯然是擺在選民面前的一道選擇題,而那些處於中間地帶、尚存搖擺心態的選民更是如此。

因此,金斯伯格的去世,無疑進一步加大了本次大選結果的不確定性。

△美國NBC報,選民們認為金斯伯格大法官的去世將對2020年大選產生影響

美國會否進一步走向保守化?

金斯伯格去世前,美國最高法院由5名保守派大法官和包括金斯伯格在內的4名自由派大法官組成。輿論普遍認為,金斯伯格去世後,為了讓自己團隊和共和黨佔據上風,川普很可能任命一位保守派大法官,使得高法內保守派大法官對自由派大法官的比例變為6比3,如此一來,美國最高法院將進一步「右傾」。

△《紐約時報》報導,人們對金斯伯格大法官的去世深感悲痛,同時也對未來誰將接替深感憂慮

由於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實行「終身制任命「,因此,一旦川普任命新任保守派大法官成功,那麼,美國意識形態將無疑轉向「保守派的天下」。因此輿論普遍認為,金斯伯格的去世影響深遠,甚至不亞於總統選舉,其影響將至少在未來10年至20年的美國法制建設和國家走向中得到體現。

隨著金斯伯格的去世,美國兩黨如何圍繞其繼任者展開博弈,選民如何用選票作出抉擇,高法會否進一步推向保守,並最終帶來美國政治風向、社會風氣的相應變化……這一切都令世人矚目。

相關焦點

  • 大家丨斯蒂文森大法官離世,對於美國意味著什麼
    文/郭爍,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教授,康奈爾大學訪問學者 約翰·保羅·斯蒂文森(John Paul Stevens)大法官於美國東部時間2019年7月15日因中風引發的併發症在佛羅裡達離世,享年99歲。他的身世極為傳奇。
  • 北美觀察|直擊大選:攸關宗教與未來,美國大法官「補席戰」涵義關鍵
    而就在此前一天,民主黨剛剛提出一項新法案,要將大法官任期由終身制改為18年,並且限制在任總統任內任命大法官的次數不超過兩次。可以說,圍繞大法官金斯伯格去世後的空位補席問題,共和黨與民主黨間之角力不斷。實際上,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選問題,絕不僅僅是一個司法問題、一個兩黨爭鬥問題,其本質上體現了美國社會中人數眾多、極端保守的基督教福音派白人的政治訴求,而福音派民眾又是川普總統地位的堅實基礎,因此,川普必然會用盡策略,讓更多保守派大法官進入最高法院。
  • 美國政治板塊的漂移:2020年大選揭示了怎樣的兩黨未來?
    文丨王品達(美國政治觀察人士) 2020年美國大選在漫長的等待中揭曉了答案。民主黨候選人拜登戰勝了共和黨的現任總統川普,將成為美國第46任總統。國會選舉的計票工作仍在進行中,民主黨將保持眾議院的多數,而共和黨將很有可能保持其在參議院的多數。
  • 從中期選舉看美國參議院制度的演進及運轉
    圖為當地時間2018年11月14日,美國華盛頓,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中)會見在中期選舉中新當選的共和黨參議員。視覺中國 圖美國憲法素來為外界奉為圭臬,畢竟它在1787年制訂完畢後,僅經過27處變動,一直沿用至今。在此期間,美國由北美大陸大西洋沿岸的十三州拓展成一個縱貫北美大陸的龐然大物,並躋身世界強國之列。儘管其間也經歷過數次憲政危機,但仍屹立不倒。
  • 為什麼說川普感染新冠是天佑美國
    在華盛頓執政末期,內閣中未來第二任總統漢密爾頓和未來第三任總統傑弗遜政見相左,逐漸形成兩大勾心鬥角的政治集團,並在兩百多年前分別創建了聯邦黨和民主共和黨,這也是今天美國兩大黨的前身。接任總統傑弗遜怎能當這冤大頭,國務卿麥迪遜領會老闆的意圖,扣押封存了任命狀。傑弗遜不當冤大頭,馬伯利更不願意當,一怒之下做了前所未有的事,把聯邦政府告到了聯邦高法。時值漢密爾頓率領的第一大黨落敗,首席大法官馬歇爾審時度勢,分析如果做出不利聯邦黨的判決,美國第一次政黨權力難以保證和平交替。
  • 2020年臺灣選舉形勢觀察與初步評估
    這些非常態情況給兩黨初選帶來一夕數變的衝擊,也將對下一階段選情變化持續產生影響。    國、民兩黨初選均出現空前激烈的高度競爭。國民黨初選主要是在韓國瑜、郭臺銘、朱立倫、王金平四人之間展開,他們各具優勢特點和民意基礎,參選意志強烈,最終誰能出線必將會有一番激烈角逐。
  • 北美觀察丨富人「逃離」美國為哪般?
    由於自身控制疫情不力,美國一直被列入歐盟的旅行禁令清單。要知道,去年有1900萬美國人前往歐洲旅行,但如今,擁有美國護照也難以「暢行天下」。對國際旅行的需要促使一些富人尋求通過移民的方式擁有第二本護照。聖露西亞投資移民部門官員阿爾弗雷德(Nestor Alfred)稱,「美國人都在想:『我希望儘快擁有行動自由的能力,而不是被困住』」。
  • 兩黨口中的「兩個美國」孰真孰假?
    在日前舉行的美國兩黨全國代表大會上,民主黨與共和黨對美國現狀做出截然不同的兩種解讀,借社會問題向對方黨派發起猛攻,更致力於塑造競選對手「不稱職」的個人形象。 兩黨競選團隊皆採用「貼標籤」的方式拉取選票,本屆美國大選也因此成為歷史上對立情緒最突出的大選之一。
  • 北美觀察丨疫情改變美國:不平等會殺人
    北美觀察丨疫情改變美國:不平等會殺人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王逢治  2020-12-30 2019年12月,美國芝加哥德保羅大學社會學家德馬約(Fernando De Maio)在一篇評論文章中寫道:「公共衛生領域數十年來的研究已有共識:不平等會殺人(Inequality
  • 法袍下的政治魅影|《九人:美國最高法院風雲》新譯序【斑斕·新書】
    因此,歷任總統挑選大法官都格外慎重。畢竟,選擇大法官,就是確立自己留給未來的政治遺產。為什麼說是「政治遺產」呢?因為總統四年選一次,大法官卻可以一直幹下去。如果選對了人,就能把總統的政治意志一以貫之,令總統所屬黨派的政治議程垂範久遠。2005年,小布希總統選擇首席大法官期間,就格外注重幹部「年輕化」問題。
  • 專家:美國暴亂映射兩黨矛盾,川普仍試圖積累政治資本
    兩黨選民間的對抗也反映了美國社會內部的分歧。現在兩黨選民幾乎在所有敏感問題上都勢不兩立。從移民、醫保到稅改等一系列問題,兩黨選民的認知差距都非常顯著,他們得到信息的渠道也不一樣,甚至對同一個事實的認定結果都存在差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選民們對選舉人票結果的認證,民主黨的支持者認為拜登拿到了306張選舉人票,但共和黨支持者堅定認為這不是事實。
  • 專家:美國暴亂映射兩黨矛盾 川普仍試圖積累政治資本
    兩黨選民間的對抗也反映了美國社會內部的分歧。現在兩黨選民幾乎在所有敏感問題上都勢不兩立。從移民、醫保到稅改等一系列問題,兩黨選民的認知差距都非常顯著,他們得到信息的渠道也不一樣,甚至對同一個事實的認定結果都存在差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選民們對選舉人票結果的認證,民主黨的支持者認為拜登拿到了306張選舉人票,但共和黨支持者堅定認為這不是事實。
  • 2020美國大選鏡像:1876年美國大選
    在美國歷史上,與2020大選亂象最接近的一次莫過於1876大選。一樣是共和黨和民主黨之間的博弈,一樣是民主黨在選票上存在欺詐行為,一樣是問題州提供了兩套選舉人票,一樣是鬧到了國會計票流程。所以,在目前美國總統大選又陷入泥潭之時,回望1876年底和1877年初,那個幾乎又要引發美國內戰的激烈爭端及其解決過程,有利於我們深入讀懂美國政治危機的解決機制。1865年內戰結束後,勝利的共和黨人在聯邦政府中佔據了近十年的統治地位,但,美國的南北衝突並未消失,只是在新的力量對比之下換了一種形式:圍繞著南方重建政策展開。
  • 關於美國大法官,你還應該看一看這兩部影片
    這位馬歇爾,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63名。不過,今天我們要說的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馬歇爾。大法官馬歇爾也有兩位,其一是約翰·馬歇爾(John Marshall)。約翰是聯邦最高法院第4任首席大法官。在擔任首席大法官之前,也做過國務卿,對國事了如指掌。
  • 北美觀察丨美國分化:5000萬人挨餓,高官卻度假狂歡,節日冰火令人...
    北美觀察丨美國分化:5000萬人挨餓,高官卻度假狂歡,節日冰火令人心寒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  2021-01-06 隨著疫情的持續蔓延,美國窮人對免費食物的需求量居高不下。
  • 仲晶 | 太空戰略競爭與博弈日趨激烈
    世界強國都非常重視太空力量的發展,太空戰略競爭和戰略博弈日趨激烈,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仲晶教授認為,太空戰略的競爭結果將對未來世界格局產生深遠影響。當前,某些國家藉口空間脆弱性並樹立「假想敵」,大力發展太空軍事力量,旨在控制太空和獲取太空主導權。這股潛藏的暗流將給太空安全蒙上陰影,如何確保太空安全已經成為新時代國際社會爭論的熱點。
  • 文匯早讀|大法官「補缺」之爭給美大選添變數
    【自然資源部:對新出現的各類耕地「非農化」問題「零容忍」】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行為的通知》。國新辦18日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透露,我國將採取有力措施,強化監督管理,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 北美觀察丨疫情改變美國:「逃離加州和紐約」,企業和人才湧向低...
    北美觀察丨疫情改變美國:「逃離加州和紐約」,企業和人才湧向低成本地區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顧鄉  2020-12-26 由於遠程辦公日益普及,低成本和稅收優惠地區變得更受企業和人才的青睞。
  • 美國兩大佬力挺9080億美元援助計劃,美聯儲呼籲更多刺激!兩黨妥協...
    但是,該方案將不包括對大多數美國人的另一筆支票發放。佩洛西和舒默在聲明中稱:「我們認為,麥康奈爾應該以參議員提出的這份跨黨派框架為基礎,立即開始兩黨和國會兩院參與的談判。當然,我們也會對其他方面內容提出改進,但需要立即採取行動,我們相信,通過真誠談判,我們可以達成協議」。在救援問題上僵持了一個月之後,各方再次努力談判以達成協議。
  • (撕裂的美國)國際銳評丨政治極化不斷消耗美利堅的生命力_新華報業網
    新年伊始,美國領導人的部分支持者衝擊國會山、試圖改變大選結果,引發震驚全美的政治風暴。接下來,在民主黨推動下,美國國會眾議院13日以「煽動叛亂」等為由,發起對現任領導人的二次彈劾。不少分析認為,這既是對其煽動暴亂事件「追責」,更是一場「政治清算」,以斷絕其未來東山再起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