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昨天16時30分,「嫦娥一號」已繞月飛行216圈。「嫦娥一號」傳回的月球三維照片今天上午將公布,標誌著「嫦娥一號」繞月探測飛行取得圓滿成功,科學探測工作全面開始。
完成整個月三維球照需時日
據相關專家透露,即將公布的月球照片仍然 是月球的局部照片,三維照片能夠清楚地顯示出月球凹凸不平的表面。「和一般的二維照片不一樣的是,三維照片能直觀讓人感受到這種凹凸的高差。」這位專家透露說,完成整個月球的三維照片仍需一段時日。
國防科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今天上午央視將對照片公布儀式進行現場直播。
衛星所攜照相機有三大特點
據專家透露,因為衛星所攜帶的照相機距離月球200公裡遠,根據科學探測目標,「嫦娥一號」衛星給大家展示的將主要是月球的全身照,而不是局部特寫。
和普通相機相比,「嫦娥一號」所攜帶的照相機的個頭大了許多,總計有30公斤重。專家介紹,「嫦娥一號」的照相機和普通照相機有諸多不同:首先,它拍出來的不是一張完整的圖片,而是每84秒拍出一條線。由於衛星是高速移動,因此一條條線組成了一個面,原理就好比掃描儀或者印表機一樣。
其次,由於月球表面的光線時常變化,兩極光弱,赤道光強,從南北兩極其中的一極飛到赤道只需要27分鐘,所以它需要手動曝光。當地面站接收的數據顯示月球表面太暗時,工作人員會發送指令,把曝光時間調長。當數據顯示月球表面太亮,曝光時間則會被調整得短一些。
再次,「嫦娥一號」的照相機雖然只有一個鏡頭,但是卻相當於有三個「眼睛」。中科院探月工程應用系統專家楊建峰介紹說,這三隻「眼睛」一隻是從前面看,一隻是從上面看,一隻是從後面看,這樣處理完了之後,就可以得到地面的立體圖了。
4項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昨天,記者從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獲悉,擔負「嫦娥一號」繞月探測飛行任務的該中心,目前不僅成功掌握了太空飛行器遠距離飛行測控技術,而且在地月轉移軌道控制、多體制聯合測控等4項關鍵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
據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主任朱民才研究員介紹,這四項關鍵技術分別是:地月轉移軌道控制技術,突破了基於最小燃料消耗和時間優化的軌道重構技術,制定出到達月球軌道的最優的控制策略。新聞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