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跡天氣IPO被否,工具類APP之殤

2020-12-06 新浪財經

來源:格隆匯

墨跡天氣只能依賴廣告收入,說起來實屬自己作出來的。

作者 | 保爾

來源 | IPO那點事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近日,證監會公告披露,墨跡天氣(北京墨跡風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請未通過,三年IPO申請,迎來的卻是失望。

提到墨跡天氣,相信大部分的讀者都不陌生。墨跡天氣成立於2010年,向用戶提供包括溫度、溼度、氣壓、風、紫外線、 PM2.5 等在內的基礎氣象環境信息,還有分時天氣預報、 15天天氣預報、短時天氣預報等天氣預報信息,以及生活指數等內容,並提供各類生活資訊信息。墨跡天氣支持約199個國家、超過20多萬個城市及地區的生活類天氣查詢。

1

除了廣告變現,別無出路?

墨跡天氣是當之無愧的天氣類APP的龍頭,上線 7 年的時間裡積累了規模龐大的用戶群體。

截至招股書披露時點,墨跡天氣已擁有 5.56億的累計裝機量,日活躍用戶達 2,400 萬(友盟口徑),穩居各大APP 排行榜第一。與此同時,公司營業收入保持持續增長, 2014 年至 2016 年間,墨跡天氣主營業務收入快速增長,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 4,473.45 萬元、 1.27億元、 2.1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 116.89%。

儘管招股書公布的業績增速喜人,但是很多投資者對墨跡天氣並不看好。其中,最為人詬病的一點,就是墨跡天氣營業收入單一。

就像目前大部分通用類APP的變現困難一樣,儘管背靠用戶金礦,墨跡天氣的變現手段非常單一,基本上營收的來源集中於為網際網路廣告信息服務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墨跡天氣網際網路廣告信息服務收入佔比分別為 94.84%、 98.12%、 98.99%,幾乎是公司唯一的收入來源,並且有進一步提升的趨勢。

這也是證監會發審委10月11日在上會時提出詢問的主要問題之一。業務單一,在網際網路流量紅利用盡的背景之下,使得企業抗風險能力低,未來甚至存在收入和淨利潤下降的風險。

這種收入結構,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墨跡天氣並沒有積極探索可能性。

當然,墨跡天氣也並非毫無作為。2014 年以來,公司推出了智能硬體產品「空氣果,並通過墨跡天氣 APP 內的墨跡商城及淘寶、京東等渠道向用戶銷售。「空氣果」是智能家居設備,可以通過 WIFI 與智慧型手機中的「墨跡空氣 APP」進行連接,為用戶提供溫度、溼度、二氧化碳濃度、 PM2.5、甲醛等環境信息。

公司試圖以軟硬體結合的方式,把業務由宏觀天氣擴展到微觀的個人家居環境。但是空氣果的銷售多年以來未見起色,產品一直沒有放量的趨勢,佔營收比重逐年下降,根據招股書披露佔比已不足1%,隱隱宣告著這條道路的失敗。

讓人失望的是,除了「空氣果」,墨跡天氣似乎再也沒有進行過拿得出手的探索。墨跡天氣還通過自主收集及第三方途徑獲取用戶數據及標籤,並利用數據進行商業化變現。而這一業務的合規性,受到了證監會的質疑。

除此之外,再也看不見再多的有意義的探索,墨跡天氣反而拿著融資固步自封。根據招股書披露,墨跡天氣長期有充沛的資金購買理財產品,2017 年 9 月末,公司購買理財產品 1.38億元。招股書更是直接披露,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來源主要為股權融資獲得款項。

對,你沒有聽錯,公司沒有用融資來開拓新方向,而是來購買理財。墨跡天氣2013 年取得股權融資款項 3428萬元,2015 年取得股權融資款項 5888萬元,2016年取得股權融資款項 5093萬元,加起來也才1.44億元,而墨跡天氣隨隨便便就出手購買了1.38億元的理財。而公司還要稱需要IPO募集資金,所披露的募集資金的用途,也未見其開拓新的業務的意願。

墨跡天氣只能依賴廣告收入,說起來實屬自己作出來的。

2

流量變現紅利還能吃多久?

事實上,依賴廣告收入,也絕非墨跡天氣一家,甚至這是工具類APP的常見商業模式。如果能維持龐大的用戶基數和較高的增長,在此基礎上深度挖掘廣告商需求,開拓流量金礦,業務的可持續經營能力並不成問題。

但是墨跡天氣的特殊性,使得依賴廣告這個模式變得風險叢生。

首先,這類應用,護城河很低。

墨跡天氣作為天氣工具類APP,可替代性非常強。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氣象數據來源單一。根據招股書披露,目前墨跡天氣 APP 的氣象數據主要來源於北京氣象局,通過籤署三年長期合作協議方式獲取氣象數據。而幾乎所有的天氣類APP的數據來源都是官方數據,這就決定了天氣類APP同質化非常明顯。

這有我國國情的原因。我國尚沒有民營組織進行系統的氣象數據的採集與預測, 因此所有氣象數據目前均來源於國家氣象局及其下屬單位發布,供大眾及相關機構使用。而在美國,已經有同類公司探索出了不一樣的發展道路。美國有一家超過20年的氣象公司,The Weather Company,在全球擁有超過4000萬個氣象站,10萬個天氣傳感器,擁有自己的氣象衛星和雷達網絡。The Weather Company利用專業的氣象探測,為個人提供點對點的定製化的天氣服務,為高達5000家企業提供專業的天氣報告。

可惜對現在的墨跡天氣來說,這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想。於是墨跡天氣不得不面對網際網路巨頭及硬體廠商的競爭。蘋果 iOS 系統的內置天氣應用、華為天氣、 MIUI 天氣等,它們能依託自有渠道進行推廣, 藉助渠道資源優勢獲取用戶,天生比墨跡天氣有優勢。

再者,網際網路紅利在耗盡,流量的爭奪愈發激烈。

事實上,天氣類APP的滲透率早已經非常高。2016 年上半年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 6.6 億人,天氣類 APP 用戶規模達 5.4億人,天氣類 APP 用戶滲透率已高達 81.6%。移動網際網路人數的增量放緩,導致天氣類APP就要爭奪剩餘不多的市場空間。

紅利耗盡,於是獲客成本越來越高。2014年到2016年,墨跡天氣銷售費用率呈現出明顯上升的趨勢。公司銷售費用中的推廣費逐年上升,導致公司銷售費用率增長幅度較大。墨跡天氣的銷售費用率從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到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獲客越來越費力。

另一方面,獲客的效果卻不盡人意。墨跡天氣的用戶大部分來自手機預裝,裝機數量的爆發增長,反應了墨跡天氣在獲客方面的努力。但是與預裝數量的高增長相比,日活躍用戶數量的增長越來越不明顯。招股書顯示,2017年1月-9月,公司新增裝機量7781萬臺,但平均日活躍用戶數僅增加53.3萬。而用戶時長也依然非常短,單個用戶日均使用時長不超用三分鐘。

墨跡天氣在用戶時長和活躍用戶的爭奪中敗下陣來,而這會直接影響到墨跡天氣的廣告變現收入。

3

未來走向何方?

墨跡天氣的問題產生的原因,除了不積極探索其他盈利模式的主觀原因,很大程度上也受行業大環境的主觀原因的影響。

實際上,絕大部分的工具類App也面臨著變現的問題。網際網路行業典型是通過「免費+廣告」的模式,通過廣告變現、或者給其他App導流。

這是由於網際網路紅利用盡,移動工具類應用的行業競爭將日益激烈;同時,中國網民付費習慣仍有待養成。於是我國移動工具類應用只能保持以免費使用為主的經營模式,同時依靠積累用戶規模形成產品的移動媒體價值,從而通過向各類商業廣告客戶提供移動網際網路廣告信息服務取得收入。

但是,這並不完全代表了沒有別的機會。近日在港股登陸的魯大師,就走出了不一樣的道路。魯大師與墨跡天氣同屬於工具類軟體,但最近幾年開始拓展業務類型,2018年魯大師電子設備銷售額已過億元,佔總收入32.1%。魯大師的探索,非常值得工具類APP借鑑。

而面對IPO失敗,墨跡天氣CEO金犁發布內部信稱,註冊制可提升IPO機率,墨跡天氣也可轉而選擇港股美股等。「創業板明年就出註冊制了,那時候就是市場機制而不是過會的機制了,速度也會快很多,同時港股、美股都是我們潛在的資本登陸機會。」

但是,在尋求資本機會的同時,墨跡天氣更應該將精力放在開拓業務上。

相關焦點

  • 墨跡天氣IPO失敗,工具類軟體前景黯淡
    早在2016年墨跡天氣就曾申請創業板上市,卻未通過。2018年1月再次遞交募股說明書,依然被證監會拒絕。今年重新遞交IPO申請,申請依然被駁回。三次申請三次被拒,墨跡天氣的上市之路可謂是千辛萬苦。業務過於單一墨跡天氣主要的收入依靠廣告投放,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廣告收入佔比為94.84%、98.12%、98.99%和998.86%,墨跡天氣收入過於單一,可以說完全依靠廣告投放。雖說墨跡天氣有較大的用戶群體,但近兩年客戶有下降的趨勢。
  • 被否一年後墨跡天氣重啟IPO計劃,它如何應對收入結構的問題?
    記者 | 周伊雪1去年上市被否後,墨跡天氣在近期重啟IPO計劃。據北京證監局網站披露,開發和運營墨跡天氣APP的北京墨跡風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中信證券已於9月22日籤署上市輔導協議。公司擬於創業板發行上市。
  • 上市心不死,坐擁6.5億用戶無法變現,墨跡天氣難逃工具類App宿命?
    投稿來源:創業最前線首次IPO被否半年後,墨跡天氣最近又傳出轉型B端的消息。3月23日,墨跡天氣CEO金犁公開表示,墨跡天氣未來的戰略是從工具類App運營商轉型為網際網路綜合氣象服務提供商,B端業務要佔到總收入的50%以上。
  • 墨跡天氣回應IPO被否:將加強自我監察 發展不會止步
    IPO被否作出回應。10月12日,墨跡天氣在其官微發表聲明稱:昨日,證監會第十八屆發審委2019年第142次會議對墨跡天氣上市公布審核結果,墨跡天氣接受證監會提出的詢問並已做相應解答。對於已整改部分將加強自我監察,未完善部分已建立專項組,納入調整措施。墨跡天氣表示,對於政府相關部門、廣大用戶以及社會各界對我們的監督和指正表示感謝,也將加快後續工作進程。
  • 工具類App的社交夢:靠廣告生存的墨跡天氣,想讓人們把天氣聊出花兒?
    沒有社交夢的工具類 App 不是一個好的天氣資訊平臺。12 月 24 日上午的證監會公告顯示,近日提交了創業板招股書,將公開發售不超過總股本 25% 的股份。天氣類移動工具墨跡天氣繼美圖之後,墨跡天氣成為今年又一家即將 IPO 上市的國內移動網際網路公司。
  • 疫情隨手查 新浪新聞app疫情動態接入天氣通、墨跡天氣
    近期,天氣通、墨跡天氣、今託管等app與新浪新聞app開展合作,將新浪新聞的疫情動態接入各自的app,使民眾在獲取信息的同時,也可以輕鬆掌握疫情實時動態。用戶打開墨跡天氣app查詢天氣的同時,還可點擊「首頁通知欄」「信息流滾動欄」等入口進入「聚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專題頁面,實時查詢最新疫情動態、了解權威防疫資訊和專業防疫知識。
  • IPO失敗的墨跡天氣,果然無法突破其商業模式的局限
    放眼望去,歷經2G時代到如今的5G時代,墨跡天氣跨越了技術的迭代和時間的洪流,看著一批批同類APP誕生又消逝,它一次次邁過成長的坎,成為上億人使用的一款生活工具類應用軟體,為用戶們提供便利的天氣服務。從產品角度來講,墨跡天氣無疑是優秀的。
  • 墨跡天氣
    墨跡天氣簡介  墨跡天氣app是一款橫跨全手機平臺,在國內用戶量最多的天氣預報軟體。
  • 科技9點見:華為5G摺疊屏手機或10月發布/墨跡天氣回應IPO被否
    墨跡天氣發布官方聲明回應 IPO 被否10 月 12 日下午,針對上市被否一事,墨跡天氣在微博發表聲明稱,對於已整改部分會加速自我監察,未完善部分已建立專項組,納入調整措施。墨跡天氣將持續保持開放、創新的創業精神,不忘初心,為用戶、客戶、社會提供更好的氣象服務。
  • 墨跡天氣繞道謀上市?資本市場不相信「德爾菲氣象定律」
    投稿來源:網際網路江湖去年10月,墨跡天氣的IPO申請最終被否,行業頭牌的光環沒能讓它圓了自己的上市夢。確實,如果只是講一個2C工具類產品的故事,營收單一,似乎並沒有什麼想像空間。即便上市成功了,可能也很難獲得理想的估值。如今,重心似乎由2C轉向了2B,墨跡天氣旗下墨跡赤必在B端的聲音愈發響亮,在很多人眼裡,這似乎是墨跡天氣謀求上市的解決方案。
  • 墨跡也要做硬體 工具類應用如何「變異」的
    但作為一個由天氣工具類App生長出的流量平臺,墨跡如何藉助硬體完成下一次變身?它如何與「墨跡天氣」這款App產生協同作用?又能帶來哪些新的貨幣化機會?都是很有意思的話題。一年前,金犁看到了不少墨跡的用戶都在抱怨空氣太差,而購買一個「空氣淨化器」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金犁指著辦公室內的一個「大傢伙」對我說:「這樣的設備價格從千元到上萬都有,到底有沒有用首先就是一個問題。
  • 6.5億中國人用過的APP,墨跡天氣3年上市路為何止步?
    在上市這件事上,墨跡天氣仍舊磨嘰。2016年12月,墨跡科技向證監會報送了創業板招股書(申報稿)。三年之後,墨跡天氣上市仍舊遙遙無期,就在10月11日,證監會網站披露,墨跡科技IPO未通過。墨跡科技是第一家擬A股上市的純APP類公司。
  • 墨跡天氣坎坷上市路
    營收嚴重依賴廣告墨跡天氣官網信息顯示,墨跡天氣已支持約199個國家、超過20多萬個城市及地區的天氣查詢,截至目前,墨跡天氣擁有約6.5億用戶,天氣日查詢次數超過6億。在首次上市之時,墨跡天氣便被質疑營收過分依賴廣告。
  • 再謀上市的墨跡天氣:營收硬傷難解
    對於否決的原因,證監會發審委針對墨跡天氣詢問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包括業務合規性不足、涉嫌違規收集用戶信息變現、廣告收入佔比過高與收入依賴於關聯股東等。而後,墨跡天氣對IPO上會被否一事做出回應,稱將接受證監會提出的詢問並給出相應的解答。
  • 上市心不死:墨跡天氣急需新故事
    不過在B端,墨跡天氣能否再創出工具類軟體的新世界,還需要時間的驗證。頭部商業化困境作為從塞班時代就存在的墨跡天氣,從創立到如今已經走過了十個年頭。墨跡天氣挑選了一個好的賽道。在氣象領域裡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德爾菲氣象定律」,該定律表明氣象投入與產出比約為1:98。也就是說,在氣象領域每投資1元,就可以獲得98元的回報。
  • 天氣預報APP哪家強?
    天氣成為大生意,幾十款天氣類APP爭霸根據網際網路上的規律,當一個應用成為生活必備品的時候,意味著它就有了商業化(流量變現)的機會,而天氣類APP的背後就是一門大生意。如此前在 2016 年 12 月,證監會公告顯示,墨跡天氣(北京墨跡風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提交了擬在創業板上市的招股書,這表明天氣類應用背後隱藏著巨大的生意。
  • 速途研究院:2017年Q3天氣類APP市場研究報告
    速途研究院分析師通過對2017年第三季度國內天氣類APP市場相關數據的收集整理,配合用戶調研,分析討論國內天氣類APP的市場發展態勢。  墨跡天氣APP累計下載量居首  墨跡天氣、天氣通、2345天氣預報月活
  • 墨跡天氣APP:預報更精準,安心出行每一天
    從程小姐的經歷可以看到,不準確的天氣預報,會給人們的生活和出行造成一系列困擾,而若是能夠做到精準預報,則完全可以避免以上情況的發生。那麼,如何才能做到精準預報呢?作為國內領先的氣象服務平臺,在精準預報方面,墨跡天氣交出了一份優質的「答卷」。
  • 墨跡天氣有了3.3億用戶,然後呢?
    墨跡天氣的用戶中,有不少像楊淼一樣的人。他們有一定的收入,看重生活品質,願意為提升空氣品質付費。在墨跡天氣創始人金犁看來,這些願意為空氣花錢的人,就是墨跡天氣在盈利模式上需要瞄準的目標群體。2014年5月,墨跡天氣發布了第一款智能硬體產品—空氣品質檢測器「空氣果」。這是金犁和墨跡天氣團隊在尋找商業模式上作出的最新的一次嘗試。
  • 梅雨季天氣「晴雨不定」,墨跡天氣APP助你從容出行
    在梅雨季,人們在出行前都會查詢天氣信息,然而有些細心的市民卻發現,很多天氣APP預報的晴雨情況並不準確,有時候前腳剛穿戴整齊出門,沒幾分鐘就淋了個「落湯雞」,讓人直呼「吃不消」。事實上,在信息化水平越來越發達的今天,無論是梅雨季還是平時,精準的天氣預報都能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而如何做到精準預報,也給廣大天氣APP提出了一個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