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跡也要做硬體 工具類應用如何「變異」的

2020-11-30 站長之家

我在「墨跡天氣」位於酒仙橋的辦公室見到了金犁,這位創始人向我展示了他們即將在5月11日發布的產品,一個用來檢測空氣溼度、PM2.5值和二氧化碳濃度的硬體設備。不過在發布會前,金犁還希望對外界做一些保密,同時他告訴我,那天他們還會同時發布另一款硬體產品。

單從功能上看,你可能覺得這款還沒有公布名字的硬體產品並沒有太多新意。但作為一個由天氣工具類App生長出的流量平臺,墨跡如何藉助硬體完成下一次變身?它如何與「墨跡天氣」這款App產生協同作用?又能帶來哪些新的貨幣化機會?都是很有意思的話題。

一年前,金犁看到了不少墨跡的用戶都在抱怨空氣太差,而購買一個「空氣淨化器」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金犁指著辦公室內的一個「大傢伙」對我說:「這樣的設備價格從千元到上萬都有,到底有沒有用首先就是一個問題。除此以外,每個空氣淨化器都有生命周期,什麼時候需要清潔或更換過濾設備都需要提醒給用戶。所以墨跡想到去做一個空氣檢測設備去解決這些困惑。除此以外,如果室內空氣環境好了,它還能提醒你關掉空氣淨化器,節省能源。」

不過,雖然空氣檢測設備和墨跡天氣的用戶需求重合度很高,但在做硬體這件事情上,沒什麼經驗的墨跡的團隊還是吃了不少苦頭——除了產業鏈、量產等幾乎每個硬體創業團隊都會經歷的門檻外,墨跡遇到的最大難題是成本控制。金犁告訴我,通常使用的空氣檢測傳感器分為灰層傳感器和雷射傳感器兩種,前者價格低廉,但精度也不高,後者則與之相反……再三權衡後,墨跡還是選擇了高價格的雷射傳感器,這也使得這款空氣檢測設備的成本就接近千元。

「實在沒辦法,這已經是我們聯合產業鏈上的各個廠家,大幅壓縮成本後的結果了」 。對於這個結果,金犁顯得有些無奈,但他接著告訴我:「 不過,我們會虧本來賣。」

金犁的回答一下把我拉回到了那個已被人們廣泛討論的問題——智能硬體是否真的能夠不靠出售硬體來獲取利潤?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讓我們看看這款硬體設備的母體——墨跡天氣在當下是如何盈利的:

時至今日,墨跡天氣擁有超過2億的激活用戶,月活躍數也達到了8000萬,而不同於不少人對天氣應用「工具」屬性定義的是,墨跡天氣實際上已經是一個在線社區了——除了基本的與天氣相關的信息功能外,墨跡天氣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板塊——時景天氣。在時景天氣裡,墨跡的用戶們可以將當下拍攝的城市景觀照片上傳,用戶之間也能相互關注、分享、評論、點讚。換句話說,就是一個時景天氣版的Instagram

這為墨跡帶來了產品屬性上的第一次「變異」,社區模式使得墨跡在工具應用的層面上搭建了擁有更高用戶活躍度和黏性的帳號體系。而其盈利模式也隨之而來——除了產品皮膚這樣的虛擬物品購買外,因為在應用上的停留時間較長,所以墨跡的用戶們還會通過墨跡天氣首頁的購物按鈕進入「愛淘寶」的首頁進行購物。「現在這個渠道每月已經能夠產生接近一億人民幣的流水」,金犁說到。

實際上,墨跡的硬體產品也希望延續這一模式。PingWest曾在《硬體創業,就是「再造」移動應用》一文中提到,不少智能硬體,都可以被看做是移動應用上新生長出的,帶有各類功能的API接口,它從虛擬的網際網路一直蔓延到了真實世界。墨跡的空氣檢測設備也是如此——它所測量的數據不僅能向前文提到的那樣來幫助用戶做出一些決策,同時這些空氣狀況也將被同步到墨跡的客戶端上,金犁認為,這將擴展墨跡社區中的內容,用戶可以了解到彼此家的空氣狀況,展開更豐富的討論,提升用戶黏性。

而這只是第一步,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於憑藉著對空氣溼度、PM2.5和二氧化碳濃度的監控,墨跡能夠幫助用戶做出相關的產品購買決策——需要什麼樣的空氣淨化設備?或是加溼器?在測得這些室內數據後,墨跡便能直接在自己的天氣應用中向用戶推薦購買合適的設備。所以,和此前的第一次「變異」一樣,利用對空氣狀況的判斷,墨跡可以再次變身成一個空氣淨化領域的硬體導購平臺。

「我們已經和多個空調、空氣淨化廠商展開了合作」,金犁說,他們不僅會幫助用戶選擇合適的產品,還會來智能的操控這些設備:「我們已經和一些硬體設備打通了接口,所以當墨跡的空氣檢測設備採集了室內的空氣數據後,可以根據當前的狀況,實時控制這些家用設備的開啟和關閉,在節省能源的狀況下,保證人們在室內永遠擁有一個舒適的空氣環境」。

相關焦點

  • 墨跡天氣IPO被否,工具類APP之殤
    事實上,依賴廣告收入,也絕非墨跡天氣一家,甚至這是工具類APP的常見商業模式。如果能維持龐大的用戶基數和較高的增長,在此基礎上深度挖掘廣告商需求,開拓流量金礦,業務的可持續經營能力並不成問題。但是墨跡天氣的特殊性,使得依賴廣告這個模式變得風險叢生。首先,這類應用,護城河很低。
  • 工具類App的社交夢:靠廣告生存的墨跡天氣,想讓人們把天氣聊出花兒?
    沒有社交夢的工具類 App 不是一個好的天氣資訊平臺。12 月 24 日上午的證監會公告顯示,近日提交了創業板招股書,將公開發售不超過總股本 25% 的股份。天氣類移動工具墨跡天氣繼美圖之後,墨跡天氣成為今年又一家即將 IPO 上市的國內移動網際網路公司。
  • 上市心不死,坐擁6.5億用戶無法變現,墨跡天氣難逃工具類App宿命?
    投稿來源:創業最前線首次IPO被否半年後,墨跡天氣最近又傳出轉型B端的消息。3月23日,墨跡天氣CEO金犁公開表示,墨跡天氣未來的戰略是從工具類App運營商轉型為網際網路綜合氣象服務提供商,B端業務要佔到總收入的50%以上。
  • 墨跡天氣有了3.3億用戶,然後呢?
    2014年5月,墨跡天氣發布了第一款智能硬體產品—空氣品質檢測器「空氣果」。這是金犁和墨跡天氣團隊在尋找商業模式上作出的最新的一次嘗試。金犁不再滿足於墨跡天氣只是一個軟體應用公司,他將希望寄托在了生產硬體上。「對於墨跡天氣,軟體是立身之本,硬體是突破口。」金犁說。在軟體上,墨跡天氣已經做得足夠成功。
  • 以細分使用場景為突破點 探究墨跡天氣的體驗創新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純粹的移動應用已經很難滿足用戶和市場的需求,許多公司都在嘗試新的領域甚至形成自己的蛻變,墨跡天氣也是如此。純工具應用的可替代性取決於自身的技術壁壘,產品壁壘到底有多強,大部分工具應用的瓶頸都在於無法從品牌中發掘深層次的價值,這種價值可以是內容上的拓展,服務上的延伸,甚至是更細分的場景挖掘。
  • 墨跡天氣IPO失敗,工具類軟體前景黯淡
    來源:藍鯨財經投稿來源:睿財經10月11日,墨跡天氣未通過IPO審核。墨跡科技為IPO做了充分的準備,聘請了華泰聯合、金杜大律師和大華會計事務所等國內頂尖機構為自己保駕護航。同時墨跡科技背後還有阿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險峰系、創新工場系、上海盛資等知名投資機構。即便是"榮耀光環"加身,墨跡科技還是未能通過發審委的審核。三年艱辛的上市路墨跡天氣2010年創立,通過手機、平板和TV等終端設備為用戶提供天氣信息,累計安裝用戶達到5.56億人次。
  • 墨跡天氣CEO金犁:創業不要認為自己一定要成功
    而在提及創業過程時,他感慨到,雖然現在資本市場和創業環境要比之前創業時好很多,但另一方面,也需要創業者更加冷靜,不要頭腦過熱,不要認為自己一定要成功,而是說自己在之前做好準備,奔著成功去做。本身創業過程中就可以學到很多。 兩條腿走路 墨跡天氣在做時景,有時候天氣狀況不準會被朋友罵,但上傳時景照片,就是真實的現在的天氣,可以用戶糾錯,後臺馬上進行報警處理。
  • 墨跡天氣坎坷上市路
    2019年7月,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成立的APP專項治理工作組,在《關於督促40款存在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的APP運營者儘快整改的通知》中提及了墨跡天氣APP。工具類產品的尷尬境地2019年10月,同為工具類產品的魯大師成功IPO。魯大師當時發行價為2.7港元/股,低於其上一輪的融資價格,折價達到83%。
  • IPO失敗的墨跡天氣,果然無法突破其商業模式的局限
    放眼望去,歷經2G時代到如今的5G時代,墨跡天氣跨越了技術的迭代和時間的洪流,看著一批批同類APP誕生又消逝,它一次次邁過成長的坎,成為上億人使用的一款生活工具類應用軟體,為用戶們提供便利的天氣服務。從產品角度來講,墨跡天氣無疑是優秀的。
  • 再謀上市的墨跡天氣:營收硬傷難解
    對於發審委提出的問詢,墨跡天氣表示對於已整改部分將進一步加速自我監察,未完善部分已建立專項組,納入調整措施。時隔一年,墨跡天氣再次重啟了IPO計劃。與之對應的是,墨跡天氣也在逐步轉型。數據顯示,墨跡天氣日活用戶超過5000萬,除了服務平臺6.5億用戶外,也為手機品牌、生活服務類APP、車機等智能硬體合作夥伴提供天氣數據。
  • 上市心不死:墨跡天氣急需新故事
    墨跡天氣官網信息顯示,作為全球天氣服務類平臺,通過墨跡天氣可以查詢到約199個國家、超過20多萬個城市以及地區的生活類天氣。截止至目前,墨跡天氣擁有約6.5億用戶,天氣日查詢次數超過6億。多家媒體報導,從2015年開始墨跡天氣在各類天氣APP榜單中,基本排名榜首。不過與眾多工具類軟體一樣,墨跡天氣也一直面臨著用戶粘性不強、商業化困難的局面。
  • 短時預報上線:墨跡天氣踐行更精細化的服務
    當前,氣候變化正在影響著我們的自然環境和人類環境,而對於天氣類應用來說,如何提供儘可能最好、最精確的天氣服務,幫助人們預防災害,減少災難,成為更值得思考的問題。  傳統的天氣預報,對於大眾來說更像是一種粗略的信息服務,為人們的戶外活動和出行提供一些參考。"看一看天氣預報,明天是否下雨?"成為人們的日常話題。
  • 萬字探討:支付寶、美圖等工具產品的發展趨勢
    (4)除去以上三類,其他工具產品都屬於第四類墨跡天氣就屬於這類,它延伸的場景太少,市場規模、利潤空間還都小,如果它早期能有服務理念切入空氣淨化器市場,那麼狀態肯定要比現在好。這兩個功能其實企業都不願意做,你做得越好,用戶走起來就越爽。但是沒辦法,整個行業都在追求用戶體驗,你不做用戶就要噴你。(3)商業化受阻上面我講了工具產品分為四類,其實也是工具產品現在商業化所探索的方向。工具產品商業化不順利確實是普遍存在的現象,無論是在美上市的獵豹還是在香港上市的美圖,亦或者披露上市的墨跡天氣。
  • 專訪墨跡天氣相輝:讓空氣連上wifi
    相輝:契機是吧,其實這個產品已經做了一年半左右了,它其實最開始的想法,用我們創始人的一句話,他期望人人都有一個氣象站。因為我們知道其實以前我們都被吐槽天氣不準,但是其實對於墨跡天氣我們也沒有辦法,因為我們非常期待是把天氣數據做的更準。但是數據就是那樣。
  • 被否一年後墨跡天氣重啟IPO計劃,它如何應對收入結構的問題?
    記者 | 周伊雪1去年上市被否後,墨跡天氣在近期重啟IPO計劃。據北京證監局網站披露,開發和運營墨跡天氣APP的北京墨跡風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中信證券已於9月22日籤署上市輔導協議。公司擬於創業板發行上市。
  • 【創業者說】支付寶、美圖等工具產品的現狀、商業模式、發展趨勢
    (4)除去以上三類,其他工具產品都屬於第四類 墨跡天氣就屬於這類,它延伸的場景太少,市場規模、利潤空間還都小,如果它早期能有服務理念切入空氣淨化器市場,那麼狀態肯定要比現在好。這兩個功能其實企業都不願意做,你做得越好,用戶走起來就越爽。 但是沒辦法,整個行業都在追求用戶體驗,你不做用戶就要噴你。 (3)商業化受阻 上面我講了工具產品分為四類,其實也是工具產品現在商業化所探索的方向。工具產品商業化不順利確實是普遍存在的現象,無論是在美上市的獵豹還是在香港上市的美圖,亦或者披露上市的墨跡天氣。
  • 墨跡天氣發布全新空氣果1S 以數據定義品質生活
    12月11日,墨跡天氣正式發布新一代智能硬體——空氣果1S。作為擁有4億用戶的天氣類軟體,墨跡天氣在2014推出了第一代空氣果,發布後七天的預約量就突破了百萬。空氣果1S在原有功能基礎上完成了性能的全面升級,使得用戶體驗更加完美。空氣果1S在外觀、操作、續航使用上,都有了大幅提升,但在價格上始終堅守999元的售價。
  • 墨跡天氣繞道謀上市?資本市場不相信「德爾菲氣象定律」
    投稿來源:網際網路江湖去年10月,墨跡天氣的IPO申請最終被否,行業頭牌的光環沒能讓它圓了自己的上市夢。確實,如果只是講一個2C工具類產品的故事,營收單一,似乎並沒有什麼想像空間。即便上市成功了,可能也很難獲得理想的估值。如今,重心似乎由2C轉向了2B,墨跡天氣旗下墨跡赤必在B端的聲音愈發響亮,在很多人眼裡,這似乎是墨跡天氣謀求上市的解決方案。
  • 工具型產品入門:深入淺出解讀工具型產品的邏輯和常見模式
    第1類:系統工具類此類產品依託於PC或者行動裝置,包括常見的:瀏覽器、輸入法、軟體市場,安全清理、硬體檢測、計算器等。第2類:生活娛樂工具此類產品包括常見的:音視頻播放器、支付、下載、天氣、地圖、美圖、運動,還有近期興起的共享單車、無人機、直播等等。
  • 剛卸載了墨跡天氣,廣告太多了,請問大家都用什麼天氣預報軟體?
    天氣軟體是我們智慧型手機中較為常見的一類應用,不僅能夠查看天氣情況,還能夠給出霧霾情況、紫外線照射、穿衣指數等功能性建議,可以算作是是智慧型手機必備軟體之一。雖說天氣軟體不可或缺,但是一些軟體問題令人不厭其煩的,甚至一些製作較為精良的天氣軟體同樣存在此問題,前不久卸載的墨跡天氣就是如此。那麼,產生這種問題的根源究竟是什麼?能否找到一款沒有廣告的良心天氣軟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