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類App的社交夢:靠廣告生存的墨跡天氣,想讓人們把天氣聊出花兒?

2020-12-04 愛範兒

沒有社交夢的工具類 App 不是一個好的天氣資訊平臺。

12 月 24 日上午的證監會公告顯示,近日提交了創業板招股書,將公開發售不超過總股本 25% 的股份。天氣類移動工具墨跡天氣

繼美圖之後,墨跡天氣成為今年又一家即將 IPO 上市的國內移動網際網路公司。墨跡天氣的投資情況因此得以公開:包括創新工場、險峰華興、阿里系和盛大系資本等都是墨跡天氣背後的股東。

天氣類工具 App 龍頭,廣告營收佔比約 95%

成立於 2010 年的墨跡天氣,目前以提供天氣資訊、廣告營銷產品和銷售氣象監測硬體為核心業務。其中,「墨跡天氣 App」主要用戶提供免費的天氣預報、時景社區、新聞及生活資訊等服務,也承擔廣告引流任務;硬體方面,墨跡天氣推出了「空氣果 1」和「空氣果 1S」兩代的天氣監測設備。

在近年的國內天氣資訊類 App 用戶覆蓋率排行榜上,「墨跡天氣 App」一直位居前列。據,「墨跡天氣 App」在國內天氣類資訊平臺活躍用戶覆蓋率排名中佔據第一,達到 55.2%,而且拋離二三位的天氣通(14.1%)和中國天氣通(4.5%)。易觀智庫 2016 年第三季度的《中國天氣應用市場季度監測報告》

墨跡的股書顯示,墨跡天氣已經擁有 4. 7 億的裝機量,日活用戶人數 3507 萬,藉此推算,月活用戶人數也已踏入「億級俱樂部」。

從營收數據看,墨跡天氣近年營收增長速度可謂迅猛,營業收入從 2013 年的 1840.77 萬元,增長到 2015 年的 1.25 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 160.59%;淨利潤從 2013 年的 64.32 萬元,增長到 2015 年的 2519.08 萬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 525.82%。

這份好看的「成績單」中,極高的廣告收入佔比讓人矚目。墨跡天氣的廣告收入佔比在 2013 年、2014年、2015年 和 2016 年 1 至 6 月期間,分別為 97.25%、94.84%、98.10% 和 98.70%。

近 4 年來廣告營收佔比約 95%,意味著以硬體開發公司身份對外的墨跡天氣,極度依賴廣告營銷業務。以 2016 年 1 至 6 月期間為例,墨跡天氣的硬體銷售為 121.02 萬元,佔比只有 1.13%。

為廣告業務花盡心思的硬體公司

墨跡天氣官方也並不忌諱承認廣告營收的地位,將自己的盈利模式總結為「免費+廣告」,頗有「坦蕩蕩」做廣告營銷的意思。

在墨跡天氣招股書中,廣告收入來自兩方面:品牌廣告和效果廣告。墨跡的品牌廣告包括打開 App 時的動畫廣告、 App 底部圖文廣告、天氣詳情頁面廣告、穿衣助手品牌植入、除霾遊戲品牌植入等。

墨跡天氣 App 自帶的除霾遊戲中,用戶在遊戲裡經過的地圖密密分布著不同品牌的招牌,比如一些空氣淨化公司和健康飲食品公司。

而效果廣告則以為其他平臺導流為主,墨跡天氣在 App 的個人設置、生活指數等頁面位置連接餓了麼、京東、淘寶、58 同城的網頁直接導流。愛範兒(微信號:ifanr)打開墨跡天氣的個人設置頁面,在 30 分鐘內就出現了訂餐、購物、打車、租房、度假旅行、二手車買賣的品牌廣告界面。

將儘可能豐富的內容的功能集成到自己的 App 上這點,墨跡天氣和微信錢包、支付寶非常相像,但微信和支付寶考慮的是自造服務入口,而墨跡的考慮更多是增加廣告收入。

招股書顯示,2016 年 1 至 6 月,墨跡天氣營業收入中品牌廣告收入達到 6535.83 萬元,佔比 61.29%;效果廣告達到 3989.44 萬元,佔比 37.41%。兩者共同構成了墨跡天氣過億的廣告營收。

致命短板

儘管墨跡天氣為廣告業務花盡心思,而且目前的收入狀況喜人,但這個營收模式的隱患和它本身的屬性都是預示:它們似乎依賴錯了對象。

為實現單一功能而開發的工具類 App 一大特點就是用戶停留時間短。今年 6 月美圖公布的數據,充分利用了視頻和直播加成的美拍,也只有 40 分鐘的單個用戶日均使用時長。據墨跡天氣公布的後臺數據,截至今年 12 月 4 日,單個用戶日均使用時長為 2 分 17 秒。

用戶人們對於天氣軟體的需求非常明確,快速獲悉天氣資訊,不會再在天氣類應用上面多做停留消遣。因此,即使想要通過廣告變現,短暫的用戶停留時長也使得墨跡天氣的優勢和其他類型的平臺相比並不明顯。

用戶「三心二意」是天性,畢竟時間和注意力有限。墨跡天氣做的,就是把自己產品吸引來的用戶注意力,打包賣給廣告商。通過獨特的功能、優秀的頁面設計,墨跡天氣確定吸引到海量的用戶,但用戶的數量和注意力並不總是成正比。

以搜狗輸入法為例,作為同樣用戶數破億的工具類應用,搜狗目前的主要營收來源還是為各類瀏覽器導流,然而受制於用戶對導流信息的關注度低,導流的效果並不顯著——畢竟用戶利用輸入法實現單一需求時,並沒有太多的注意力餘裕去獲取導流信息。同樣的效果也作用在墨跡天氣上, 2 分 17 秒的停留時長不足以讓用戶看到足夠的廣告信息。

此外,一般的媒體平臺和社交平臺能玩轉廣告的優勢在於,用戶在這類平臺上獲取的信息量更大,停留時長也更久,而且這類平臺通過長期的主動信息輸出累積客戶對平臺品牌的信任感,讓廣告傳播效果更好。但墨跡天氣這類的工具類平臺很難對用戶形成類似的信任感,不具備這方面的優勢。

總的來說,墨跡天氣本身的工具 App 屬性與其依賴廣告的營收模式的錯位,形成了一個致命短板——用戶數量和活躍度的輕微動蕩,都可能直接威脅到公司的生存。

這種「看天吃飯」的賺錢方式,對於一個上市公司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

其他嘗試:硬體、社交化、電商化都不樂觀

營收方式的隱患,墨跡天氣很可能也已經意識到。但是和新浪推出的天氣通、雅虎推出的雅虎天氣、最美天氣等競爭對手一樣,墨跡天氣並沒有太多的變現方式可供選擇,依賴廣告可以說是一種無奈選擇。

墨跡天氣也不是沒有嘗試過其他的營收模式。

硬體方面,2014 年墨跡天氣就開始研發並銷售監測室內外溫溼度、空氣品質、氣壓等監測功能的智能家居設備「空氣果」,希望通過軟硬體結合的方式,承包室外天氣探測和家居環境空氣探測。

然而「空氣果」在小米空氣檢測器等對手壓力下,沒有展現明顯的競爭力,墨跡天氣招股書顯示,2014年、2015年 和2016 年上半年,智能硬體銷售收入分別為 222.38 萬元、224.18 萬元和 121.02 萬元,佔比分別為 4.97%、1.79% 和 1.13%。

墨跡天氣甚至嘗試推出天氣電商「墨跡商城」,希望迎合國人對空氣品質和氣候變化的關心,加上自己的用戶積累,直接銷售空氣淨化器、口罩、健康飲食品、戶外衣物等,但也因為市場定位過窄而反響寥寥。目前「墨跡商城」還存在於墨跡天氣的 App 裡,但已經轉變為其他品牌和平臺導流的頁面。

幾乎所有工具類 App 都有的「社交夢」,墨跡天氣也做過,比如天氣時景社區——一個讓「墨友」(墨跡用戶)以圖文形式分享自己所在地方的天氣和環境狀況,互相交流的社群。

墨跡天氣的設想是,利用定位和圖像識別技術,用戶上傳到時景社區的圖片為墨跡天氣 App 增加遍布全球的天氣糾錯員,後臺智能識別根據照片信息自動進行天氣信息校正。然而天氣時景社區又是一個「聽起來很美」的嘗試,畢竟天氣這個話題社交屬性實在太弱,這個社區的交流方式非常勉強。

工具類 App 的集體熱望

對於工具類 App 開發公司來說,一直存在一個發展悖論:通過單一功能業務吸引用戶後,需要開發更豐富的功能才能拓展增收,但因此造成的 App 臃腫化又容易讓用戶大量流失。

在這種尷尬困境中,墨跡做過的上述這些嘗試都難稱得成功,而繼續吃工具類 App 的「青春飯」——廣告,似乎成了最現實的選擇。

美圖也好,墨跡也好,工具類 App 都在考慮通過把人聚在一起來變現,張小龍口中的「好的產品用完即走」在營收壓力下輕如薄紙。

但美圖的產品邏輯還可以轉化為「我看起來很美,想向大家分享我的美」,但墨跡的產品邏輯很難詮釋為:「天氣很好(或不好),我想和大家分享天氣」。

這難免讓人想起一個常見又容易遺忘的事實——當你沒有話題可聊時,天氣才是最好的談資。

題圖自:9ht

相關焦點

  • 墨跡天氣IPO被否,工具類APP之殤
    事實上,依賴廣告收入,也絕非墨跡天氣一家,甚至這是工具類APP的常見商業模式。如果能維持龐大的用戶基數和較高的增長,在此基礎上深度挖掘廣告商需求,開拓流量金礦,業務的可持續經營能力並不成問題。但是墨跡天氣的特殊性,使得依賴廣告這個模式變得風險叢生。首先,這類應用,護城河很低。
  • 墨跡天氣坎坷上市路
    營收嚴重依賴廣告墨跡天氣官網信息顯示,墨跡天氣已支持約199個國家、超過20多萬個城市及地區的天氣查詢,截至目前,墨跡天氣擁有約6.5億用戶,天氣日查詢次數超過6億。在首次上市之時,墨跡天氣便被質疑營收過分依賴廣告。
  • 上市心不死,坐擁6.5億用戶無法變現,墨跡天氣難逃工具類App宿命?
    投稿來源:創業最前線首次IPO被否半年後,墨跡天氣最近又傳出轉型B端的消息。3月23日,墨跡天氣CEO金犁公開表示,墨跡天氣未來的戰略是從工具類App運營商轉型為網際網路綜合氣象服務提供商,B端業務要佔到總收入的50%以上。
  • 墨跡天氣IPO失敗,工具類軟體前景黯淡
    業務過於單一墨跡天氣主要的收入依靠廣告投放,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廣告收入佔比為94.84%、98.12%、98.99%和998.86%,墨跡天氣收入過於單一,可以說完全依靠廣告投放。雖說墨跡天氣有較大的用戶群體,但近兩年客戶有下降的趨勢。
  • 疫情隨手查 新浪新聞app疫情動態接入天氣通、墨跡天氣
    近期,天氣通、墨跡天氣、今託管等app與新浪新聞app開展合作,將新浪新聞的疫情動態接入各自的app,使民眾在獲取信息的同時,也可以輕鬆掌握疫情實時動態。用戶打開墨跡天氣app查詢天氣的同時,還可點擊「首頁通知欄」「信息流滾動欄」等入口進入「聚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專題頁面,實時查詢最新疫情動態、了解權威防疫資訊和專業防疫知識。
  • 上市心不死:墨跡天氣急需新故事
    投稿來源:劉曠在首次衝擊IPO被拒近一年多之後,夢碎「APP第一股」的墨跡天氣又傳出將要重新啟動上市的消息。9月22日,墨跡天氣與中信證券籤訂上市輔導協議,將在近日擬在創業板上市。當初,墨跡天氣在眾多資本的加持之下,依然難圓夢。如今的墨跡天氣正在嘗試向B端方向發展,擺脫單靠C端的困擾。
  • 墨跡天氣
    墨跡天氣簡介  墨跡天氣app是一款橫跨全手機平臺,在國內用戶量最多的天氣預報軟體。
  • 遭微信微博等碾壓,墨跡天氣和天氣通們真成雞肋?
    同時,筆者發現一個現象,隨著網際網路社交和資訊平臺的發展,許多人獲取颱風這類極端天氣的信息渠道,多來源於微博、微信公眾號或者相關的新聞報導,而專門用於預報天氣的手機App應用卻幾乎成了擺設,在預報天氣這一基本功能的發揮上略有欠缺。
  • 再謀上市的墨跡天氣:營收硬傷難解
    對於否決的原因,證監會發審委針對墨跡天氣詢問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包括業務合規性不足、涉嫌違規收集用戶信息變現、廣告收入佔比過高與收入依賴於關聯股東等。而後,墨跡天氣對IPO上會被否一事做出回應,稱將接受證監會提出的詢問並給出相應的解答。
  • 墨跡天氣繞道謀上市?資本市場不相信「德爾菲氣象定律」
    投稿來源:網際網路江湖去年10月,墨跡天氣的IPO申請最終被否,行業頭牌的光環沒能讓它圓了自己的上市夢。確實,如果只是講一個2C工具類產品的故事,營收單一,似乎並沒有什麼想像空間。即便上市成功了,可能也很難獲得理想的估值。如今,重心似乎由2C轉向了2B,墨跡天氣旗下墨跡赤必在B端的聲音愈發響亮,在很多人眼裡,這似乎是墨跡天氣謀求上市的解決方案。
  • 墨跡天氣有了3.3億用戶,然後呢?
    金犁不再滿足於墨跡天氣只是一個軟體應用公司,他將希望寄托在了生產硬體上。「對於墨跡天氣,軟體是立身之本,硬體是突破口。」金犁說。在軟體上,墨跡天氣已經做得足夠成功。2014年年底,墨跡天氣擁有了3.3億用戶,日活躍用戶4000萬。但工具類應用軟體有一個無法逃避的困局,在獲得了大量的用戶之後,無法實現變現。墨跡天氣也遇到了這個瓶頸。兩年以前,金梨就開始了商業化的嘗試。
  • 「拒絕廣告」用完即走 比原生天氣更好用的天氣通APP深度試用
    今天犬君就先想說的最近在使用一款關於「天氣」應用的軟體。其實這個問題從應用商店下載分類信息中就能看出一些端倪,如下圖:在下載圖示下方分類說明看出,天氣通與墨跡天氣的不同,天氣通定位成居家生活類應用而不僅僅是天氣工具應用
  • 剛卸載了墨跡天氣,廣告太多了,請問大家都用什麼天氣預報軟體?
    天氣軟體是我們智慧型手機中較為常見的一類應用,不僅能夠查看天氣情況,還能夠給出霧霾情況、紫外線照射、穿衣指數等功能性建議,可以算作是是智慧型手機必備軟體之一。雖說天氣軟體不可或缺,但是一些軟體問題令人不厭其煩的,甚至一些製作較為精良的天氣軟體同樣存在此問題,前不久卸載的墨跡天氣就是如此。那麼,產生這種問題的根源究竟是什麼?能否找到一款沒有廣告的良心天氣軟體呢?
  • 墨跡也要做硬體 工具類應用如何「變異」的
    但作為一個由天氣工具類App生長出的流量平臺,墨跡如何藉助硬體完成下一次變身?它如何與「墨跡天氣」這款App產生協同作用?又能帶來哪些新的貨幣化機會?都是很有意思的話題。一年前,金犁看到了不少墨跡的用戶都在抱怨空氣太差,而購買一個「空氣淨化器」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金犁指著辦公室內的一個「大傢伙」對我說:「這樣的設備價格從千元到上萬都有,到底有沒有用首先就是一個問題。
  • 天氣預報App急需增強基礎功能定位,渠道下沉成新的博弈點
    同時,筆者發現一個現象,隨著網際網路社交和資訊平臺的發展,許多人獲取颱風這類極端天氣的信息渠道,多來源於微博、微信公眾號或者相關的新聞報導,而專門用於預報天氣的手機App應用卻幾乎成了擺設,在預報天氣這一基本功能的發揮上略有欠缺。
  • 以細分使用場景為突破點 探究墨跡天氣的體驗創新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純粹的移動應用已經很難滿足用戶和市場的需求,許多公司都在嘗試新的領域甚至形成自己的蛻變,墨跡天氣也是如此。純工具應用的可替代性取決於自身的技術壁壘,產品壁壘到底有多強,大部分工具應用的瓶頸都在於無法從品牌中發掘深層次的價值,這種價值可以是內容上的拓展,服務上的延伸,甚至是更細分的場景挖掘。
  • 墨跡天氣註冊資本暴增,曾因惡劣廣告等問題被拒絕上市
    9月15日消息,據天眼查App顯示,9月12日,墨跡天氣運營公司北京墨跡風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日前發生變更,由3000萬元增至3.6億元,增幅高達1100%。在今年的9月10日,公司監事發生了變更,王敏代替張超出任監事一職。
  • 墨跡天氣用AI重新定義天氣預報
    自古以來,氣象環境就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隨著智慧時代的到來,人們依託先進技術建立起各種預測天氣的方法,如天氣預報的誕生,就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極大便利。然而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天氣預報APP預報晴天,出行時卻是陰雨天的尷尬情況,給日常出行造成困擾,大大降低了出行效率。
  • IPO失敗的墨跡天氣,果然無法突破其商業模式的局限
    放眼望去,歷經2G時代到如今的5G時代,墨跡天氣跨越了技術的迭代和時間的洪流,看著一批批同類APP誕生又消逝,它一次次邁過成長的坎,成為上億人使用的一款生活工具類應用軟體,為用戶們提供便利的天氣服務。從產品角度來講,墨跡天氣無疑是優秀的。
  • 被否一年後墨跡天氣重啟IPO計劃,它如何應對收入結構的問題?
    墨跡天氣成立於2009年5月,是一款天氣信息查詢APP。據官網披露的信息,墨跡天氣支持約199個國家、超過20多萬個城市及地區的生活天氣類天氣查詢,截至目前,墨跡天氣擁有約6.5億用戶,天氣日查詢次數超過6億。早在2016年12月16日,墨跡天氣就曾遞交招股書,擬在創業板上市。但排隊三年之後,2019年10月,墨跡天氣的首發申請被證監會發審委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