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大學團隊在深古菌代謝潛能領域取得...
深圳新聞網記者 金洪竹)近日,深圳大學高等研究院李猛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Microbiome》發表題為「Genomic and transcriptomic evidence of light-sensing, porphyrin biosynthesis, Calvin-Benson-Bassham cycle, and urea production in Bathyarchaeota」的研究論文
-
深圳大學深古菌研究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研究論文
深圳大學高等研究院李猛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Microbiome》(《微生物組學》, 2019年影響因子:10.465,中科院一區)發表了題為「Genomic and transcriptomic evidence of light-sensing, porphyrin biosynthesis, Calvin-Benson-Bassham cycle, and urea production in Bathyarchaeota」的研究論文
-
深大80後教授團隊在古菌微生物領域發出「中國聲音」
經過近7年的研究,深大李猛教授團隊先後在深圳福田紅樹林溼地(圖2)中發現了若干新穎的古菌門類,並通過基因組學探討了阿斯加德古菌、深古菌等類群的生理代謝潛能,展現了豐富多彩的古菌世界,極大地拓展了人們對古菌物種和代謝功能多樣性的認識,並提供了一批具有應用潛力的功能酶的基因資源。
-
上海交大團隊首次發現古菌參與海洋沉積物中木質素的代謝
近日,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了由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王風平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Growth of sedimentary Bathyarchaeota on lignin as an energy source」。
-
我國科學家發現新的木質素降解菌 -「深古菌」Bathy-8
在「全球變化及應對」重點專項的支持下,「海洋儲碳機制及區域碳氮硫循環耦合對全球變化的響應」項目王風平教授團隊發現了一種新的木質素降解菌 -「深古菌」門的類群Bathy-8。
-
這位深大80後教授正在探索地球上第三種生命形式
深大「80後」教授李猛帶領的團隊經過近7年研究不斷探索地球上第三種生命形式——「古菌」先後完成了多項古菌研究並在國際權威期刊上在美國密西根大學的博士後期間,李猛教授開始致力於古菌研究。2014年,他加盟深圳大學,隨後入選國家特聘青年專家並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項目,被聘為深圳大學特聘教授。目前李猛教授帶領了一支近30人的團隊繼續進行古菌研究。
-
這位深大80後教授正在探索地球上第三種生命形式——「古菌」!
深大「80後」教授李猛帶領的團隊經過近7年研究不斷探索地球上第三種生命形式——「古菌」先後完成了多項古菌研究並在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為生物二域論提供了重要實驗證據20世紀70年代,美國著名微生物學家卡爾·烏斯等人通過對核糖體序列進行研究,確立了古菌域(Archaea)這一類生命形式
-
深大80後教授探索紅樹林溼地 在古菌微生物領域發出「中國聲音」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19日訊(記者 梁榆其 通訊員 梁斯雲)近日,深圳大學特聘教授李猛帶領近30人的團隊先後在深圳福田紅樹林溼地中發現了若干新穎的古菌門類,並通過基因組學探討了阿斯加德古菌、深古菌、產甲烷古菌、氨氧化古菌、烏斯古菌和底棲古菌等類群的生理代謝潛能,極大地拓展了人們對古菌物種和代謝功能多樣性的認識,並提供了一批具有應用潛力的功能酶的基因資源
-
研究揭示乙醇酸代謝的新途徑
研究揭示乙醇酸代謝的新途徑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14 14:18:12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陸地微生物研究所Tobias J.
-
華東師大劉明耀教授團隊最新研究 揭示KRAS突變肺腺癌的代謝特徵
探究KRAS突變腫瘤的生物學特性並以分子機制為基礎開發靶向治療方案是該領域重要的研究方向。前期有研究發現,癌基因KRAS能夠通過多種途徑調控腫瘤細胞的代謝編程,包括增強腫瘤細胞糖酵解、重編程穀氨醯胺代謝、增強自噬和巨胞飲等。然而,在特定的腫瘤類型中,KRAS突變後是否直接調控代謝酶及代謝軸活性尚有待深入研究。
-
「深部生物圈」古菌揭示生命起源—新聞—科學網
最近,上海交通大學微生物海洋學實驗室教授王風平領導的研究團隊在《自然—微生物學》(Nature Microbiology)上發表文章,解析了深部生物圈一類重要新古菌門——「深古菌」中部分類群的特殊代謝機制和生物地球化學功能,為科學家查明早期生命起源打開了窗口。該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准號41525011、41506163、91228201、31290232等)的支持。
-
易凡團隊揭示腎臟足細胞脂質代謝穩態調控的分子機制
山東大學易凡教授所帶領的團隊一直致力於糖尿病腎病發病機制的研究,重點聚焦於區域免疫調控、糖脂代謝穩態調控、表觀遺傳學調控以及免疫-代謝相互作用方面。值得注意的是,JAMs家族成員在脂質代謝紊亂相關疾病中的作用已經引起了關注。研究發現,餵食高飽和脂肪、果糖和膽固醇飲食(HFCD)的JAM-A基因敲除小鼠患有更嚴重的非酒精脂肪性肝炎。
-
曾凡江團隊揭示深根豆科植物生物固氮對鹽分響應的影響
sparsifolia研究論文。揭示駱駝刺生物固氮的耐鹽性可歸結於駱駝刺根瘤的結構屬性。 豆科植物具有結瘤固氮潛能,但在乾旱區,多年生豆科植物生物固氮潛力表現出較大的空間變異。此前對塔克拉瑪幹沙漠和策勒綠洲過渡帶的深根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疏葉駱駝刺氮素代謝的研究發現,駱駝刺的生物固氮潛力表現出較大的空間變異,固氮植物的硝酸還原酶活性顯著低於非固氮植物。
-
...代謝科羅飛宏團隊合作揭示環狀RNA在兒童1型糖尿病中的調控新機制
我院兒科研究院周玉峰團隊與內分泌遺傳代謝科羅飛宏團隊合作揭示環狀RNA在兒童1型糖尿病中的調控新機制 2020-11-14 20: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研究揭示磷脂醯絲氨酸代謝維持細胞穩態的機制
磷脂是構成細胞膜系統的主要骨架分子,由磷脂構成的膜系統除了將細胞與外環境分開,還將細胞內的不同區域進行分隔增加代謝的效率。除了組成膜系統,磷脂及其修飾物在調控多種細胞內過程中具有特異性的生理作用。
-
研究人員通過代謝重編程研究提出代謝幹預治療肝衰竭新策略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分子高分辨分離分析及代謝組學研究組研究員許國旺團隊與鄭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教授餘祖江團隊及美國NIH教授莊正平團隊合作在肝衰竭轉化醫學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共同揭示了肝衰竭的代謝重編程機制,提出代謝幹預治療肝衰竭的新策略
-
腫瘤代謝,這些最新研究值得你關注
在近一個世紀前,科學家們發現了腫瘤代謝改變的特徵,過去的十幾年中腫瘤代謝研究成為令人矚目的新領域。這篇文章對近期腫瘤代謝研究做了總結,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研究揭示揭示腫瘤氨代謝異常的分子機制及功能 研究者發現,腫瘤抑制因子p53調控著腫瘤細胞內介導氨代謝的尿素循環。
-
深大獲得三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類項目資助
在同一年度獲3個重大類項目資助,這開創了深大建校以來的新紀錄。「超大城市深層地下空間韌性基礎理論」重大項目其中,重大項目「超大城市深層地下空間韌性基礎理論」由深圳大學陳湘生院士牽頭,清華大學、同濟大學、湖南大學等單位參與。
-
研究揭示植物次生代謝調控新機制
本報訊(記者黃辛)由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所研究員陳曉亞帶領的課題組,研究發現植物揮發性萜類的生物合成通過
-
@三亞,海大團隊發表水稻二萜代謝研究成果 為作物遺傳改良提供新資源
海南日報海口12月8日訊 (記者陳蔚林 實習生王夢洋)海南日報記者12月8日從海南大學獲悉,日前,該校教授羅傑團隊在期刊《自然—植物》上發表文章,揭示了水稻單環二萜基因簇自然變異的生化基礎及其在水稻抗病方面的作用,為作物遺傳改良提供了新資源。 據悉,植物次生代謝對植物抵禦各種生物與非生物脅迫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