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件展品展現長春變遷史

2021-01-07 中國新聞網

180件展品展現長春變遷史

  22日15時,由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主辦,偽滿皇宮博物院、長春廣播電視臺承辦,本報等單位協辦的「發現長春——民間創作藝術作品展」將在偽滿皇宮博物院東北淪陷史陳列館開展。 本次展覽旨在展示長春城市歷史,弘揚城市精神,推動「東北亞文化名城」建設,激發廣大市民熱愛家鄉的熱情。本次展覽共徵集到628件作品,最終40餘位民間作者的180件作品進入展覽,展期暫定1個月到3個月,市民可免費參觀。

  昨日,記者提前為市民「探班」,走進展廳打探布展情況。在現場記者了解到,本次展覽以1949年新中國成立為界點,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流年碎影」,主要反映解放前老長春的屈辱與貧窮;第二部分為「春城新風」,以長春的雅號汽車城、電影城、文化城、森林城、雕塑城等為著眼點,展示解放後長春發展的新風貌。通過對比,參觀的市民將感受到長春的飛速發展和巨大變化。

  浮雕紙刻《清明上河圖》布展耗時兩小時

  記者走進展廳大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姜世聞老師創作的浮雕紙刻作畫工藝作品《清明上河圖》。據了解,這件作品是在所有展品中創作耗時最長,是姜世聞用了11年時間雕刻而成的。該作品是在0.3mm厚的紙上雕刻而成,立體感很強,並呈現出自然色差之美。該作品擁有國家專利證書,獨創性與高難度可謂令人驚嘆。

  布展工作人員說:「這件紙雕的《清明上河圖》是我們在布展的時候,耗時最長,也是最費力的一個。為了更好地把它展示給參觀者,我們花了大約2個小時才把它布置好。它原來是以捲軸形式保存的。為了更好地保護作者的辛勤成果,我們小心翼翼地展開畫卷,輕拿輕放,嚴格按照文化保護的標準規範來布置這幅作品。當然,在整個布展過程中,我們會做到尊重每一件作品。」

  表現偽滿建築的作品與真實照片相映照

  在展廳中間,記者看到了73歲退休機械設計工程師劉澤賢創作的40幅表現長春偽滿時期建築的鋼筆畫。這些作品線條生動,畫面栩栩如生。布展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說:「為了讓參觀者更加深入地了解這段歷史,我們的設計人員從大量的歷史照片中選擇了與這些鋼筆畫相對應的偽滿時期的照片。這樣既生動,也方便參觀者對比和觀賞。通過對比,不僅能夠讓參觀者體會到作者創作的精湛功力,而且對參觀者加深長春偽滿遺址——警示性文化遺產的認識,提升其保護意識。」

  最值得一提的是,劉澤賢所創作的「偽滿皇宮博物院鳥瞰圖」堪稱本次展覽的亮點之一。布展工作人員說:「這幅畫從初稿到定稿共耗時兩個多月時間,是我們發現的唯一一幅用全景展示了偽滿皇宮整體面貌的作品。」

  易碎展品在布展和展出中均派專人看護

  作者在現場還看到15枚反映長春歷代稱謂的印章。布展工作人員介紹說,這幾個印章是作者歷經大量考證、石料選擇、作品構思與雕刻實施才創作出來的,很有特色。為了更好地體現展品的特色,我們對作品展示做了一個精心的設計——將印章與印尼一一對應,給參觀者一個方便又直觀的展示效果。

  採訪中,記者被一組建築模型吸引住了。走近一看,上面標註的是「長春市老火車站,旁邊還有沙俄總領事館」。工作人員說:「像『長春市老火車站』這樣造型和結構都十分精細、且材質易碎的展品,我們在布置和展覽過程中,都會派專人來看護。為了展示展品最好的一面,我們注重每個細節,並且在每個環節上都做到了最佳的保護。」 據介紹,此次展覽還將展示最新創作的「地質宮」模型。

  按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要求精心布展

  記者在現場注意到,布展時,每件展品都帶有一個小標籤,標籤的內容很細,目的是為了方便布置人員查找、協調每件展品擺放的方式、順序和位置,提高工作效率,也避免給展品帶來不必要的損害。

  另外,布展完成後,所有展品旁邊都會附有說明文字、圖片、作者簡介等,為參觀者帶來了方便。

  布展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在布展之前,根據文物保護法的相關要求,把所有的作品都存放在文物庫裡;在布展中,也是根據相關要求操作,輕拿輕放,保證所有展品的易損部件不掉落、不破損,真正地把作者的意圖和作品的價值原原本本地展示給觀眾。記者 蔣淑媛 實習記者 龔劍華

相關焦點

  • 大英博物館百件文物今日開展 康侯簋等展品首次回國「省親」
    本報記者 吳鏑攝 從砍砸動物骨頭的石器,到產自中國的太陽能充電燈,100件大英博物館藏品今起在國家博物館為參觀者講述200萬年世界史。包括西周青銅重器康侯簋在內的9件中國展品首次回國「省親」,中國製造的太陽能燈具與充電器則擊敗iPad,入選展品,以展示人類的創造力。
  • 甘肅和政3萬件古化石 訴說數千萬年前生物變遷
    甘肅和政3萬件古化石 訴說數千萬年前生物變遷 館長陳善勤向到訪的中新網記者稱,目前陳列博物館的化石約有3萬件,通過對這些化石的分析和探究,人們可以直觀地從視覺上感受3000萬年前當地的的氣候、地理特徵以及可以想像生存在這片土地上的生物。  和政縣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交匯地帶,特殊的地理構造孕育了儲量豐富的古動物化石遺蹟。
  • 107件展品再現古羅馬的科技輝煌
    原標題:107件展品再現古羅馬的科技輝煌   1月1日,重慶科技館,市民正在參觀古羅馬競技場地窖模型。當日,「羅馬帝國機械與科技展」在此舉行。1月1日,目前全球唯一以古羅馬「科技與文明」為主題的世界巡迴展覽——「羅馬帝國機械與科技展」中國內地首站在重慶科技館正式亮相,以107件展品再現了古羅馬的科技輝煌。據悉,展覽將持續到5月3日,市民可前往免費參觀。   據介紹,此次展覽由市科協、市科委主辦,重慶科技館、義大利佛羅倫斯良匠國際有限公司承辦,從軍事機械、工程機械、羅馬帝王、生活娛樂等四個方面展示了當時的科技成果。
  • 吉林長春 | 冬天除了冰雪可賞,這些博物館也必須得走一圈!
    為我國東北地區展示東北古今民族最多,展現區域民俗事象最豐富的綜合性博物館,是市民、學生了解和學習東北民族民俗的課堂,也是休閒度假、旅遊觀光的景點之一。>吉林省自然博物館分為山、林、蝴蝶、鳥、獸、化石六大展區,共收藏自然展品5萬多件,其中東北地區絕滅動物化石標本4000多件,大型珍稀動物標本7000多件。
  • 為化學元素周期表150周歲慶生 中國科技館展出70件展品
    千龍網記者 陳晨攝據了解,此次展覽展示面積1500平方米,展品70件,包括「律有其緣」「元素探律」「律以致用」「萬物歸律」四大展區,追溯人類對物質探索的悠久歷史及元素周期表的誕生過程,引導觀眾感悟其中的科學思想、科學方法與科學精神,展示化學元素神奇多樣的性質及用途,講述在元素周期律指導下,人們在科研、生產、生活等方面水平和效率的提升,並將視野從元素周期律擴展至世間萬物的普遍規律
  • 石化森林: 講述自然界地質變遷
    原標題:石化森林: 講述自然界地質變遷 從位於萊斯沃斯島東北角的米蒂利尼市,驅車到西北角的萊斯沃斯石化森林地質公園約需兩個多小時,幾乎橫穿整個島嶼。日前,記者在希臘專家陪同下參觀了這座見證了2000萬年前愛琴海盆地地質歷史的公園。
  • 科技館展品一等獎空缺 展品的創新力仍需提高
    科技館展品一等獎空缺展品的創新力仍需提高 2002年8月2日10:11  千龍新聞網   北京娛樂信報  首屆全國科技館展品創新獎昨日出爐,讓人感到意外的是一等獎竟然空缺。
  • 「魯班工坊——木工手工工具展」開幕 600件傳統工具展現「工匠...
    隨著時代變遷,如今木工電動機械不斷發展,流水線作業不斷完善,傳統手工工具多被替代,但工匠精神理應世代相傳。本次展覽分為「分尺、分鋸、分刨、分鑿、輔助工具」五個部分,其中最長的鋸、刨將近一米,最小的刨子只有幾釐米,共600餘件展品。展品均由市民捐獻,省博物館永久館藏。
  • 輕鬆讀完兩千年德國史的正確打開方式
    本書選取的主題包括:技術革新、工業化和社會變遷、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獨裁統治和民主德國政權的特徵及影響、兩德統一、歐洲一體化和21世紀以來的各種新問題——它們只是由個體組成的整體的各方面中的一部分。
  • 走進「時光隧道」與名醫大家「跨時空對話」市六醫院院史館開館
    ——走進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院史館,跟隨講解員走進六院歷史發展的長河,一張照片、一件展品,都是六院故事……1月5日下午,位於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科研綜合樓三樓的市六醫院院史館隆重開館。開館儀式上,院黨委書記陳方表示,院史陳列館的建成開館,是醫院發展中的一件大事。
  • 網絡電影題材變遷史
    5年間,網絡電影成為中國電影越發重要的市場增量,也被記錄著從初生到成熟的題材變遷史。  野蠻生長1.0時代:為娛樂而生     網絡電影自誕生之初,就為滿足觀眾的強娛樂需求而存在。具體看來,市場題材空白、院線稀缺品種(殭屍、鬼神、賭片、同志),院線輕工業題材喜劇(東北喜劇)和青春類題材(《校園風騷史·舞動青春》《海天盛宴·韋口》《什麼叫做愛》系列,《整容前規則》)在網絡電影上都有良好表現。
  • 直擊進博會丨2.6億的黑鑽、300萬美金的超跑 歷數進博會上的展品之...
    相比往屆,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展覽規模更大、參展企業質量更高、展品展覽水平更高、支持政策力度更大,總展覽面積比上屆規模擴大近3萬平方米,共設置食品及農產品展區、汽車展區、技術裝備展區、消費品展區、醫療器材及醫藥保健展區和服務貿易展區等六大展區。  11月7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在「雲」逛進博會時發現,2.6億的黑鑽、300萬美金的超跑等展品被譽為本屆進博會的「展品之最」。
  • 「世紀天才」大量真跡展品即將揭幕
    展覽呈現的是來自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愛因斯坦檔案庫的133件/組權威性珍貴展品,其中包含相對論手稿、諾貝爾獎章、愛因斯坦親筆書寫的E=mc 公式手稿及愛因斯坦生前最後的筆記本等真跡展品。
  • 一周觀展指南|上海讀江南與庚子藝事,東京展和服與變遷
    展覽分為二層,一樓主要展現三位大師的現實題材作品;二樓展品主要展現藝術家各具風採的藝術探索。展覽聯合國內23家文博機構,共有展品140餘件/組,其中包括杜虎符、雲夢睡虎地秦簡、銅車馬、裡耶秦簡等國家一級文物。
  • 「世紀天才」大量真跡展品即將揭幕 | 福利
    展覽呈現的是來自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愛因斯坦檔案庫的133件/組權威性珍貴展品,其中包含相對論手稿、諾貝爾獎章、愛因斯坦親筆書寫的E=mc²公式手稿及愛因斯坦生前最後的筆記本>等真跡展品。以AR技術展現愛因斯坦的理論書
  • 淄博「三轉一響」驚豔「上海灘」 三千展品帶你穿越「火紅年代」
    11月28日,「三轉一響與大上海」展覽會在上海市紡織博物館開幕,來自淄博盛康「三轉一響」博物館的三千餘件展品在此精彩亮相,既有當年的「爆款」上海製造,也有展現我市工業發展史的淄博品牌,吸引了眾多上海市民前來觀展。
  • 四件展品捐贈世界技能博物館,《世界技能博物館零號刊》今天重磅發布
    活動現場舉行了隆重的展品交接儀式,來自浙江台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根雕大師吳先金先生向世界技能博物館捐贈了《絲綢之路》《中國夢》《中華大愛》三件根雕作品,他捐贈的這三件展品緊扣時代主題,用獨創的「花刀」技藝雕刻而成,凝聚了吳先金先生一生技藝的精髓。
  • 滕州2件作品獲室內展品大獎
    近日,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組織委員會對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中國省(區、市)室內展品進行了最終評審,滕州市林業發展服務中心選送的2件盆景代表作品《別有洞天》、《漁舟唱晚》分別獲得特等獎和銀獎。
  • 時代更迭,見證衡陽樓市的變遷史
    從最初的幾萬、十幾萬,到今天幾十萬、上百萬的房貸,近20年來「房奴」的變化,也折射出衡陽商品房市場的變遷與進化。2006年,彼時的高新開發區建設正如火如荼,每平方米接近2000元的房價對於當時的衡陽市民而言依舊奢侈。就在那一年,35歲的老劉貸款15萬元在鑽石城買下了自己的第一套房子,約定15年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