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夜間動畫帝國崛起史

2020-11-30 虎嗅APP


第一次看完《瑞克與莫蒂》的時候,我的心裡有一個疑問:什麼樣的人才能創作出這麼聰明、好玩、瘋狂、酷炫的劇集?這種感覺很少出現——即便是在看完一部偉大電影的時候。


因為嚴肅的藝術作品通常是有「疆界」的,它們代表著某種匠人之心與哲學力度;而「非嚴肅文化」卻是沒有疆界的,它們挑戰的,正是某一特定時代觀眾的想像力與接受能力。


但我們今天要聊的主角不是該系列的主創 Justin Roiland 與 Dan Harmon。實際上,在翻閱幕後資料的時候,我的注意力被「Adult Swim」吸引了。基本上,所有在 Adult Swim 旗下播出的動畫作品,都與《瑞克與莫蒂》具有相似的氣質,有時甚至是相同的品質。



那麼,什麼是 Adult Swim ?


簡單來說,Adult Swim是美國有線電視頻道 Cartoon Network 的「夜間板塊」。


白天,Cartoon Network 會播出像《飛天小女警》《三個艾德》這樣老少皆宜的動畫,而晚上9點至凌晨6點之間,則全權交給了 Adult Swim——


在[as],你可以看到這個:




這個:




還有這個:




是的,[as]會很認真地製作一部「以屁股為主角」的偵探劇。


而在凌晨四點——一個迷幻、恍惚,最容易產生奇怪念頭的時間段,打開[as],你將看到這個:






起初,Cartoon Network 開闢這片夜間版塊有點「自產自銷」的意思。管理層認為,既然收看其頻道的主要觀眾群都已入睡,不如搞點好玩兒的東西自娛自樂一下。


然而我們徹夜不眠。我們被這個瘋狂、自我、喜歡製造混亂的頻道迷住了。十幾年來,它從一個節目版塊演變成為一種風格,一種語調和態度,它改變了電視本身可以成就的概念,乃至成為一代人所產生的獨特的個性。



本文將分三個部分介紹這檔瘋狂的頻道:[as]的崛起歷史、[as]的做派及其旗下作品的特點,最後一個部分是「推薦片單」——包含了劇集、真人秀、短片和廣告四種形式。


對繁雜的幕後向內容不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直接跳轉到第三個部分,但是那樣你將錯過[as]與其他電視頻道、油管頻道及流媒體相比,最最引人注目的特質:收看[as]的最大樂趣,不在於觀看其每一個獨立的節目,而在於持續觀看它一整晚內容的奇特體驗。


一、Adult Swim 的崛起



故事得從八十年代開始說起。1980年初,美國媒體大亨泰德·特納創辦了電視新聞網「CNN」,開闢美國有線電視24小時無間斷播放新聞之先河。該頻道大獲成功後,特納有意效仿自家模式,創立一個「全天播放電影或動畫」的頻道,而在將此想法付諸行動之前,他做了三件事情。


1986年8月,特納以15億美元的價格,從時任「米高梅—聯美」總裁的科克萊恩手中買下了這家幾近破產的公司。然而由於無力負擔債務,僅在成交75天以後,特納便將米高梅「還給」了科克萊恩——但卻保留了 MGM 部分電影及動畫的使用權。




1988年,特納推出了自己的第五個有線頻道:主打電影、電視劇和體育賽事的綜合頻道「TNT」。在將《亂世佳人》等經典電影放出並得到極高收視率後,特納在之後的三年內陸續收購了 Hanna-Barbera Productions等動畫公司,進一步為自己的「媒體資料庫」夯實地基。


仿佛一切已時機成熟,1992年,24小時無間斷播放動畫的 Cartoon Network 成立了。在最初的節目列表中,白天此頻道會播放一些米高梅及Hanna公司的經典動畫,晚上則以不太賣座的1930年代黑白動畫做填充。


儘管通過「綁定銷售」的方式,Cartoon Network 在成立之初獲得了不俗的收視率。然而媒體大亨自己也知道,僅靠「重播經典動畫」來填充節目清單絕非長久之計,觀眾的熱情遲早會消耗殆盡。


於是兩年以後,Cartoon Network 第一款原創自製動畫《太空大俠之天上地下唯我是聽》誕生了。可以說,正是這款動畫促使了日後[as]的誕生,而它也是[as]旗下所有作品的風格雛形。



先來介紹一下這款劇集。


1994年的《太空大俠之天上地下唯我是聽》,其實是對1966年《太空幽靈》的一次「二次創作」。原版動畫,可以看作是某種「超人+星際迷航」混合而成的產物,講述具有隱身能力的「太空大俠」,與船員一起駕駛著飛船,穿梭在各個星球保衛宇宙和平的故事。




Cartoon Network 的自製劇卻將「太空大俠」這一人物單獨提取出來,令其擔當一檔無聊「太空節目」的主持人——嘉賓則是現實中的三流演員、午夜播音員、被老闆剝削的推銷員等奇怪角色。先來感受下畫風:




「動畫+真人」這種破次元的玩兒法,在《太空大俠》之前不是沒人做過。難得的是,收看這檔節目你會有一種奇怪的感覺。


首先,主持人太空大俠與嘉賓的互動總是極為尷尬的。太空大俠似乎並不知道面前的人類與自己並非同一種族,類似於「您是否參與過20XX年X星球戰役」「是否接受過X星球大使的接待」這種問題,會在節目中頻頻出現;而嘉賓的回答也總是驢唇不對馬嘴,他們經常會盯著屏幕五秒鐘,然後給出一個與問題完全不符的回答。


很難說他們是否知道自己正在參與一檔……跨次元太空綜藝節目?


再者,太空大俠與其搭檔之間的關係也明顯有些奇怪。螳螂 Zorak 永遠在接下茬兒,「製片人」 Moltar 則經常打斷節目,滔滔不絕地對觀眾發表自己莫名其妙的演講。




如今看慣了各式動畫的我們,其實完全可以 get 到《太空大俠》的風格與笑點,然而在當時,集諷刺、惡搞、解構、拼貼為一體的玩兒法不可謂不先鋒。那麼我們不妨再進一步問個問題,為什麼一個以《大力水手》觀眾群為收視主力軍的頻道,會將這樣一檔節目,作為自己的第一部「原創動畫」?


原因很簡單——因為1966年原版《太空幽靈》是由 Hanna-Barbera 公司製作的。即,Cartoon Network 不僅擁有這部動畫的改編權,更擁原作龐大的原稿素材庫。以此做二次創作,省錢省力省時間,實乃不會賠本的買賣。





另一方面,八十年代末期,隨著Fox《辛普森一家》的熱播,以成年人為主角的動畫開始流行起來。此前 Cartoon Network 其實也打過一些「擦邊球」——在深夜時段播放諸如《鮑勃·卡朋特秀》《俄羅斯狂想曲》等曾被MGM斃掉的爭議動畫,但因故事過於老調,收效甚微。


洞察商機者如泰德·特納,他令時任夜間節目主管的 Mike Lazzo構思一檔「以成年人為目標群」的動畫,先在深夜檔試水,收視好的話可追加其他劇集。條件是,除了工資,前四個年頭不會給製作組一分錢製作費。


於是 Mike 開始想起自己兒時夜夜觀看的那部超英劇集了。他將《太空幽靈》的原始畫稿統統調出,將之與真人錄像相結合,使過氣的超級英雄在全新的情境下誕生出一種奇特的笑點。1994年至1999年期間,《太空大俠》共播出107集,算得上頗為長命。




《太空大俠》的誕生至少影響了兩件事情。其一,那種獨特的「尷尬笑點」本身就足以成就一種喜劇風格。回想一下《辦公室》或路易·C·K的一些喜劇,它們都是讓主角在一個嚴肅的環境中自說自話:環境通常為面試、約會、節目錄製現場等正式的社交場合,角色說的一般都是那種很mean的真理。主角意識不到自己行為的失禮,因而形成一種極具「模仿意味」的幽默感,學術界通常將之稱為「Cringe comedy」。



其二,在《太空大俠》受到越來越多關注的幾年裡,Mike Lazzo 正帶著團隊秘密開發四部全新劇集:《潛至未來》《三流超人哈維博德曼之律師生涯》《太空海盜的鄰裡鄉親秀》及《飲料杯歷險記》——風格上全部使用「模仿老片」質感的低保真技巧,內容上則更加成年向。後面三部的主角則直接源自《太空大俠》,因此可算作《太空》的衍生劇。


2001年9月2日晚10點,四部原創新劇加一部從UPN手中救回的《私家電影》,正式組成了 Cartoon Network 夜間板塊最初的「節目清單」——在這個全新的節目時段,美國深夜動畫帝國,Adult Swim 誕生了。




二、我們為什麼熱愛 Adult Swim 


前文說了,收看[as]最大的樂趣,或許不在於觀看其每個獨立的節目,而在於「持續觀看它一整晚內容」的體驗:節目導視、免責聲明、劇集、短片、音樂、留言板,任性的字幕卡片和腦洞突破銀河系的廣告,每一個版塊都像是狡黠的創作者精心為你準備的禮物。


這感覺大概有點像找彩蛋,儘管其主要作用,是為主體內容添磚加瓦增情助興。然而一旦你看到了這樣的小心思,還是會為之興奮不已,乃至成為整個觀影體驗中的最大樂趣。請想像一下,在看完《瑞克與莫蒂》之後,我們以為自己接下來看到的是一款復古「購物廣告」,或是一段有點奇怪的「節目導視」:




結果過了5分鐘——可能是你去廚房拿了一罐快樂水之後,回來時你看到了這個:




凌晨5點,看完《停播》的早晨,我們看到了一個普通的藥品廣告:




1分鐘後,我們意識到事情有點不對勁:



之後,之後就來不及了……說實話,看完這則「廣告」的當晚,我半夜未眠。


對我而言,以上兩款「廣告」,其實恰好代表了[as]一眾節目之所以如此特立獨行、引人入勝的原因:打破第 N 堵牆。


《一頭熊的未剪輯影像》打破的是「影像主體」與「虛假載體」的牆,類似的手法還有《瑞克與莫蒂》第一季第一集的結尾。只不過,《一頭熊》是「假廣告真故事」,《瑞克》則是「假故事真廣告」——瑞克喊了多少遍自己網站的網址來著?



《太多的廚師》打破的是「角色」與「製作者」的牆。角色只存在於虛假的影像宇宙之中,而代表了「角色背後演員」的演員介紹表,則隸屬於真實世界;而在短片後半段,我們看到角色演員表竟然附著在角色身上,隨其一起跑了起來,甚至具有了自己的生命,這種感覺實在是太奇妙了。


還有[as]標誌性的黑白字幕卡片  ,它所打破的,自然是觀眾與熒幕的「第四堵牆」




而我認為,所謂破牆破次元手法的最根本作品,還是要追述到[as]自家的首款原創作品——《太空大俠之天上地下唯我是聽》,Mike 將虛假的動畫角色與現實人物置於同一個宇宙中,本身就是一種挺先鋒的手法。好玩兒的是在後來的《停播》等劇中,[as]又讓「太空大俠」穿越在自家劇集的宇宙中,成為了一個彩蛋式的人物:




[as]這麼會玩兒,自然離不開其背後一群鼓勵冒險、以製造混亂和挑戰觀眾底線為最高目標的節目製作人。


除了傳統動畫,他們同樣鼓勵音樂、插畫、平面設計、實驗動畫、紀錄片等不同形式的創作者向自己投遞作品。有時,節目製作人自己也會在推特、臉書、vimeo、Ins上尋找有趣的人,邀請他們參與製作[as]的各式節目——《瑞克與莫蒂》的主創 Dan Harmon,就是因為一部「惡搞《回到未來》」的短片而引起了[as]的注意,當後者邀請他參與動畫時,Harmon 甚至一度因為「自己只是電視劇從業人員、不懂動畫」而想要拒絕邀請。


想想看,如果沒有[as]的邀請,就沒有《瑞克與莫蒂》,一個沒有《瑞克與莫蒂》的世界,該是什麼樣?



除了發掘各式藝術家、為他們的作品提供平臺,[as]的另外兩大貢獻是「接盤被砍劇集」,以及首度將日本成年動畫帶進美國觀眾的視野。


2001年,[as]創辦之初便引入《星際牛仔》,Bebop引領了老美窺探日本動畫之潮流,甚至一度使日本動畫成為了[as]的臺柱節目。


2003年,Fox《惡搞之家》第三季播出不久後被砍,製作組帶著沒播完的「最後一集」轉投[as]。當前三季在[as]重播時,收視率較Fox提高超過200%;不到一年後,Fox便續訂了《惡搞之家》第四季。


為了感謝[as]使劇集重新煥發生命,《惡搞之家》後來還在新劇某集的片頭製作了一段模仿[as]風格的「字幕卡片」:



「問你點事兒,為什麼要在Fox上看這部劇?」


「《惡搞之家》放[as]上播有意思多了。因為我們不需要砍掉最有趣的段子。」


「你一定以為自己現在還在[as]上看這部劇,對嗎?好吧,並不是。你看的還是Fox。」


當然,[as]也經常砍掉自家的節目,不過可能正如油管博主 Kristian Williams 所說:


「Adult Swim 砍掉了你最喜歡的劇集?Good!因為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曾經存在過。你看到了它,享受了它,它成了你此生最愛的一部劇集。製造這些作品的創作者,他們之中的很多人,甚至從沒想過要做一部長壽劇集。這些劇本本就該隨風而逝。也正因如此,它們才會顯得如此特別。」


三、在 Adult Swim 上看什麼?


應當說明的是,以下片單所選的15部作品,包含了動畫劇集、真人秀、短片和廣告四種形式——排名根據鄙人私人口味及外網觀眾投票而來;入選的標準是由[as]製作或在[as]上首發的作品,因此像《飛未》《星際牛仔》這樣的傑作,並沒有計入片單之內。



15.《人類的歷史》Human History


在1分21秒內,重複用兩個詞概括人類歷史。儘管令人驚嘆,但此類腦洞、此等品質的短片在[as]上可能只佔千分之一,各位自己領略吧。


14.《她的心在呼喊》The Heart, She Holler


美其名曰「史詩般的南部哥特」真人秀。全劇充滿各種沙雕,各種假的不行的道具,各種 drama,各種歡樂。


13.《熱帶魚缸秀》FishCenter Live


選入這部倒不是因為此劇質量有多高,而是為了論證[as]自娛自樂自產自銷的做派已經誇張到了何種程度。


全季《熱帶魚缸秀》的畫面始終都鎖定在一個熱帶魚缸上,起初此劇單純就是一款「魚缸轉播錄像」,後來被節目組增添了幾種新玩兒法:在魚缸上P一個「九宮格」,讓魚群在無意識的狀態下玩兒一種類似於「消消樂」的比賽……魚群比賽的同時,旁邊還會配有兩位解說員激情澎湃的演說;有時二人會接通一些觀眾來電,同對方聊一些有的沒的……



12.《美麗的臉去屎》Your Pretty Face Is Going to Hell


[as]上正在熱播的真人秀。基本可以算作一部……職場劇,只不過故事的地點被搬到了「地獄」。


主角 Gary 是地獄中的一名基層員工,一直夢想著將大批人類的靈魂召喚至此,進而實現自己「升職加薪」的夢想。自然,笨手笨腳的 Gary 總是失敗。其實如果將主角變成普通人類,《美麗的臉去屎》依舊算得上一部挺好看的喜劇;而將正常寫字樓變成地獄辦公室的額外好處,大概是能看到「人骨小便池」這種頗具創造性的小道具了。



11. 《放屁直升機》Fartcopter


[as]旗下「假廣告」大抵分成兩種,一種嚴肅怪異,從一片祥和寧靜演變成懷有深深惡意的情景和畫面;另一者復古搞怪,從「假正經」最終爆發成一場鬧劇。《付費編程》屬於前者,《放屁直升機》屬於後者。而兩者的共同點在於,你根本、也不需要搞清楚屏幕上發生了什麼事情。


10.《星際拾荒者》Scavengers


全片8分鐘,講述兩位與地球失聯的太空人在異星探秘的故事。當中諸多元素,明顯承自《異形》,但整體畫風與氛圍卻給人一種寧靜、孤獨,又神秘的感覺。此片於2016年12月24日平安夜的最後八分鐘在[as]上首播,一如[as]一貫做派,播出前並未有任何宣傳,我想大概是因為[as]想將這部短片作為聖誕禮物送給大家吧。



9.《埃裡克·安德烈秀》The Eric Andre Show


此劇靈感直接承自《太空大俠》,節目一始,主持人安德烈會例行公事地咆哮、打滾、跳舞,然後瘋狂地砸壞所有東西。之後,現場嘉賓「憑空入畫」,與安德烈聊一些漫不經心的話題。


像太空大俠一樣,安德烈也會用盡全身解數使嘉賓感到不舒服。最牛的一集可能是採訪海利·喬·奧斯蒙的那段,能看出奧斯蒙是真的非常尷尬。不過與《太空大俠》相比,《埃裡克·安德烈秀》更為進步的一點,可能是主持人總能自帶一種人格魅力。有時你會覺得他並非是「為怪而怪」,而是真的隨時可能做出一些瘋狂的事情。



8.《一頭熊的未剪輯影像》Unedited Footage of a Bear


除了後半部分那種令人不舒服的瘋狂,從「熊」轉至「廣告」的部分其實也很值得玩味。


PS: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油管上搜[as]的假廣告,這段假廣告的廣告也會比平時看的廣告更奇怪些……


7.《飲料杯歷險記》Aqua Teen Hunger Force


[as]迄今為止播出季數最多的劇集,最初作為《太空大俠》的衍生片而被製作。一杯自私病態的奶昔+一盒聰明善良的薯條+一個心思單純的肉球,想想都是非常可愛的。


6.《冒險兄弟》The Venture Bros.


很難用一句話或幾個詞概括《冒險兄弟》的風格:最早,此劇以《喬尼大冒險》為藍本,炮製出了一位超級科學家、一個魁梧保鏢和幾個性格各異的冒險少年。然而六季以後,《冒險兄弟》所牽扯出的故事宇宙,可能完全能達到與《瑞克與莫蒂》相媲美的程度……


當然,觀看這種動畫,重要的或許不是攀比故事的複雜程度,而在於劇集作為喜劇的單純笑點,以及角色與角色之間微妙的關係和劇情張力。



5.《暴力監獄》Superjail!


刨除單集劇情和笑點不說,僅憑劇集本身的大設定,《暴力監獄》也值得一看。


所謂「暴力監獄」,指的是一所建立在火山之下的與世隔絕的空間;空間之內的時間,則完全基於監獄長「異想天開的腦洞」。這點在首季的「迴環敘事」中體現得最為明顯:故事通常由監獄長一個莫名其妙的想法開始,經歷眾人一系列的推波助瀾,最終在結尾十分鐘走向瘋狂。


4. 《停播》Off the Air


大概是[as]旗下最受追捧的實驗劇集。系列主創 Dave Hughes 出身於MTV,此前曾做過一些個人實驗短片,因此《停播》的聲畫結合,自然是十分令人享受的:全劇無解說詞,每集圍繞一個鬆散的「主題」,配以照片、錄像、及任何形式的動畫,給人的感覺則時常從「愉悅」到「黑暗」,最終歸於「平靜」。該劇於2011年開播,去年宣布「停播」,目前尚無回歸意向。個人最喜歡的是第四季第三季「Death」。



3.《機器肉雞》Robot Chicken


形式是黏土、手辦、玩偶、定格動畫,內容是以熱愛的態度惡搞一切流行文化。儘管目前已經出了九季,且[as]暫時還沒打算叫停,然而每一次觀看《機器肉機》,都讓我有一種「因為怕看完而想省著看」的感覺。


《機器肉雞》最早是作為一檔「合集動畫」在索尼網站Screenblast.com上播出的,收視率並不樂觀。劇集被砍後,製作人找過Comedy Central、Mad TV、NBC等頻道,均遭拒絕。最終,還是[as]這個接盤俠拯救了這款動畫,它給予創作者經費,重新製作並更名後推出了現在這款動畫。


2.《太多的廚師》Too Many Cooks


從「有點兒意思」到「無聊」,再到「非常非常熱鬧有趣」的完美節奏範例。


對於觀眾來說,只有忍受了前七分鐘的漫長重複,才能體會到後半段突然炸裂般的樂趣。本片於2014年10月28日凌晨四點在[as]首播,之後又作為一款洗腦短片,持續在[as]上放映了一周。


在導演最初的設想中,本片的目的是用一款「偽電視購物廣告」致敬七、八十年代電影——沒想到後來越玩兒越大,後期製作就花了一年。肯下如此時間成本,足見創作者之用心。私以為,或許這也是[as]旗下作品相對於其他以「實驗」為目的的短片、劇集更能吸引我的原因——玩兒是要玩兒起來的,但即便玩兒到飛起,東西還是要下真功夫去做。


1.《瑞克與莫蒂》 Rick and Morty


沒啥疑問了。


感謝 Justin Roiland 和 Dan Harmon,感謝 Mike Lazzo,感謝 Adlut Swim。謝謝你們讓我平平無奇的生活在想像的宇宙中,煥發出如新生嬰兒般對世界的好奇與樂趣。

相關焦點

  • 三明治帝國崛起史
    過去30多年冷藏三明治的崛起,是和有計劃的、驚人而幾乎病態的勞動模式分不開的。像懷特塞德這樣的男男女女的工作,是萬千的歷史基石之一:搜尋水分更少的番茄和使培根變脆的做法,深入探索麵包內部的分子結構和沙拉的壓縮特性。
  • 德意志第二帝國崛起的得與失,對中國破解大國崛起的困境有何啟示
    美國雖然是19世紀末的崛起國,但它自建國以來一直奉行孤立主義原則而遠離歐洲國際社會的紛爭。二戰爆發前的大部分時間裡,美國都沒有深度捲入到以歐洲體系為核心的安全競爭之中。鑑於獨特的地緣政治空間――遠離國際政治核心的歐洲大陸且周圍沒有其他陸上強鄰存在――美國可以被看成為「相對亞歐大陸板塊而存在的超大型離岸海權國」。因此,美國也不屬於本研究所關注的對象。
  • 動畫藝術起源與前史材料辨偽
    在某些情況下,當動畫研究被承認的時候,它被歸入另一個主題,例如前衛電影。」如其所言,動畫藝術理論研究至今仍無所歸依,並沒有一個專屬的學科領域加以探討;而國內高校動畫專業在高度重視技術實踐教學的同時,往往忽略對動畫理論的基礎研究,嚴格的知識學標準在動畫藝術理論研究中尚未確立。一個突出的現象就是如同奇聞異事般的各種謬誤,在動畫前史的大量論述中廣泛流傳。
  • 《莫比斯:帝國崛起》免安裝中文硬碟版下載
    遊戲名稱:莫比斯:帝國崛起英文名稱:Moebius: Empire Rising遊戲類型:冒險解密類(AVG)遊戲遊戲製作:Phoenix Online Studios 遊戲發行:Phoenix【運行說明】1、解壓壓縮包2、運行「開始遊戲」進入遊戲【遊戲簡介】  《莫比斯:帝國崛起》的主人公Malachi Rector是一位古文明史專家,他擁有過目不忘的記憶力和將人物和線索轉化為交互式謎題的能力。  當一個秘密政府機構支持他去調查威尼斯的一位被謀殺的女性,已確認她是否與一個特定的歷史人物很相像。
  • 新動畫《漫威崛起:秘密勇士》大家看了嗎
    應該都知道漫威的新動畫《漫威崛起》吧,之前的推文中有提到過。Marvel Rising(漫威崛起)是迪士尼替漫威推出的全新系列,主要是希望讓大眾認識新一代漫威英雄。最開始時計劃只有動畫電影,而隨後官方又公布會出六集短篇前傳(四五分鐘)動畫和配套漫畫。
  • 與唐朝同生同死的吐蕃帝國
    在唐朝崛起的時候,吐蕃也在崛起,在唐朝衰落的時候,吐蕃也在衰落,在唐朝四分五裂名存實亡的時候,吐蕃也一樣地方割據走向末路。在中國的歷史上總會出現一個強敵來與王朝抗衡,其他王朝外敵均在北方,唯獨唐朝徵服北方後,卻被西方的吐蕃擋住。
  • 優酷《大秦帝國之崛起》四年後回歸 歷史正劇升溫
    近日,大型史詩IP巨作《大秦帝國之崛起》在優酷平臺熱播。作為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十年磨礪的第三部作品,《大秦帝國之崛起》暌違四年,終於出現在網友面前。
  • 《莫比斯:帝國崛起(Moebius:Empire Rising)》遊民星空點評6.2分...
    6.2 莫比斯:帝國崛起 評測平臺:PC 《莫比斯:帝國崛起》在劇情故事方面可圈可點,對文物和角色進行鑑定的遊戲方式也讓人眼前一亮。可惜的是,遊戲存在著不少技術問題和設計缺陷,使得它恐難以為日漸凋零的冒險遊戲贏回太多玩家的青睞。
  • 《黑客帝國》沒有講出來的故事都在這部動畫電影裡面
    很多人剛看到《黑客帝國》的時候會被它奇特的世界觀所震撼,對於計算機技術還未普及的中國觀眾(2000年中國的個人計算機普及率16.31臺/千人,且大都集中於北京、深圳、香港等地區)來說簡直無法想像,人類竟然會變成人工智慧的奴隸,這種超前的感覺和當初人們看《2001太空漫遊》一樣。
  • 影史10大皮克斯動畫電影,每一部都是IMDb8分或以上
    全球7.44億美元的票房成績是2013年的前十,排在世界影史也在前100的位置。只是有評論認為本片缺乏創意,皮克斯這次做得有點套路。但IMDb8.0的評分已經是十分優秀了,只能說,人們對皮克斯的期望已經不能用優秀兩個字來滿足了。
  • 國產動畫年年崛起,今年輪到哪吒
    《哪吒之魔童降世》毫無疑問是一部好電影,但它能否扛得起「國漫崛起」的讚譽呢?崛起的內涵到底是什麼呢?熱鬧過後,還要多想想不足,才知道怎麼往下走。萬萬沒想到,今夏暑期檔會因為一部國產動畫片而徹底燃爆。/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        人設豐滿,情節夠燃,特效酷炫加上值得推敲的完美細節,哪吒已然是值回票價系列;        但既然要承擔國漫崛起之重任,我們對它是不是還應該再嚴格一點?
  • 汶萊:因華人而崛起的龐大帝國,如何淪落成彈丸之地?
    公元9世紀至14世紀,整整五百年的時光,汶萊相繼被位於東南亞蘇門答臘島東南部貿易走廊地區的室利佛逝王國,以及崛起於爪哇的麻喏巴歇王國(中國史稱「滿者伯夷」)侵佔統治佔領,淪為其附屬國。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汶萊仍然能從逆境中崛起,不得不歸功於汶萊國民的頑強不屈和對時機的睿智把握。實際上,這正是世界上大多數強大民族能夠不斷崛起的重要根源。  但汶萊的「盛世」並沒能持續多久,很快,她就將迎來了遠方的貪婪豺狼。  15世紀至17世紀的大航海時代,是歐洲殖民者的狂歡時代。
  • 自媒體時代下,國產動畫就差那麼一點點成為崛起的啟明星
    近年來國內動漫行業高速發展,國產動畫電影也逐漸進入大眾視野,出現了許多高質量的作品,獲得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讓國內觀眾看到了國產動畫電影崛起的希望。《哪吒之魔童降世》和《西遊記之大聖歸來》這兩部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代表作品,對動畫電影創作以及國內動畫電影行業和市場讓我們也看到了不一樣的希望。我們國家的動畫還是誕生的比較早的,誕生於20世紀20年代,並在20世紀50-80年代末經歷了發展的黃金時期,那時的國產動畫以獨特的「中國學派」風格深受中外人民的喜愛,並影響著國際動畫創作人。
  • 《猩球崛起2》登頂第13屆美國視覺效果工會獎
    2》登頂視效工會獎  搜狐娛樂訊(文/耷子)美國當地時間2月5日,2014年第13屆美國視覺效果工會獎(Visual Effects Society Awards)揭曉了獲獎名單,之前稱霸提名名單的賣座科幻大片《猩球崛起2》,最終收穫最佳真人類電影視覺效果、最佳真人電影動畫角色視覺效果、以及最佳合成視覺效果,成為最大贏家。
  • 盤點科幻動畫之亞特蘭蒂斯:失落的帝國,網友:失落的神作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科幻動畫之亞特蘭蒂斯:失落的帝國,網友:失落的神作,下面一起和小編看一下這部電影的簡介和部分網友的評論吧。亞特蘭蒂斯:失落的帝國 Atlantis: The Lost Empire本片內容簡介: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經在公元前360年兩度在他的著作【對話錄】提及亞特蘭提斯這個文明——「在一個分不清楚晝夜的晚上,亞特蘭提斯沉入了深海
  • 《帝國》雜誌評選「影史50大銀幕英雄」 角色讓我們擁有了勇氣
    老牌電影雜誌《帝國》近日公布了有讀者投票選出的「影史最偉大的50名銀幕英雄」,《奪寶奇兵》的主角印第安納·瓊斯(哈裡森·福特飾)榮登榜首,《異形》女戰士蕾普莉(西格妮·韋弗飾)位列亞軍,而現在最火的「漫威電影宇宙」中的超英們排名最高的是「鋼鐵俠」,位於榜單的第三位。
  • 網飛《變形金剛》動畫新章中文預告 地球崛起
    網飛官方油管頻道公開了《變形金剛:賽博坦大戰三部曲》新章節「地球崛起」先導預告。 《變形金剛:賽博坦大戰三部曲》第一章「圍城」已於今年7月底在Netflix播出,目前官方尚未公布「地球崛起」的播出時間。 官方簡介: 失去火種源之後,威震天不得不接受殘酷的現實:他的狂派被困在即將滅亡的賽博坦星。
  • 美國人眼中的十大帝國,中國古代王朝沒進前三名,第一名在歐洲
    但在外國人眼裡,古代十大帝國卻是另一種角度,唐朝並沒上榜。近日,美國網友對古代帝國強弱進行了排名,中國竟然只有漢朝入選,而且還沒進前三名,著實讓人不理解。第一名:羅馬帝國美國人認為羅馬帝國最為強大,不僅軍事徵服能力強,而且還有大片領土。羅馬帝國當時的文化與宗教還為世界做出了貢獻。
  •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的科幻《猩球崛起》,迪士尼也重啟了
    二是《猩球崛起》系列正式重啟了。2001年誕生的《猩球崛起》,原本是美國歷史上經典科幻《人猿星球》的前傳,是福克斯公司經典的ip之一。眾所周知,2019年,迪士尼收購了福克斯影業。這些大導演們拍的也絕對不是爛片,但和歷史上的「影史經典」相比。這幾部重啟的電影無論口碑,質量,還是市場回饋都遠遠不及前作的。
  • 甲骨文中國史主題書單 | 2020年末盤點
    【作者介紹】孫志新,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亞洲藝術部中國藝術主任。劉鳴,歷史學博士,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問學者。現為西安市社會科學院歷史文化與旅遊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秦漢史、中國古代社會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