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甲骨文 ,作者甲骨文
甲骨文
讓我們一起追尋!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旗下甲骨文團隊(oracode),精選原創、前沿的國內外社會科學與人文學科作品與大家分享。策劃最有創意的文化產品,讓我們共同打造高品味、高質量的閱讀空間。
12月起,我們將陸續開始盤點甲骨文過去出版的分類主題書單。第一期奉上我們的中國史主題書單。
2020年,我們出版了5種中國史圖書。雖說五本書的主題、地點、時代截然不同,但是此次的書幾乎串聯起了中國史宏達的卷帙——從秦漢文明輝煌的物質與精神文化,到日本侵華時期的上海地下世界充斥著種種罪惡的舊日生活。《東亞古代的諸民族與國家》展現了古代東亞各民族的衝突與融合,《肇造區夏》闡述了宋代中國對國際秩序建立的貢獻。魯大維的著作《神武軍容耀天威》則以明朝的尚武活動為立足點,剖析其宮廷文化的變遷。
溫馨提示:文章最後附甲骨文·中國史書單42種。
01
秦漢文明:歷史、藝術與物質文化
孫志新 主編
2020年12月
【內容簡介】
秦漢兩朝(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國歷史上至關重要的變革時代,在將近四個半世紀的時間裡奠定了此後中國的政治和文化基礎。《秦漢文明》一書深入細緻地檢視了見證秦漢藝術與文化繁榮的160多組文物,探討了中國統一國家形成的初始階段,是頗具啟發性的研究成果。書中的論述既有趣味,又有學術深度;插圖生動細緻、引人入勝。它記錄了中國歷史上這一空前的特殊時代,其歷史和藝術的影響至今仍能引發我們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
【作者介紹】
孫志新,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亞洲藝術部中國藝術主任。
劉鳴,歷史學博士,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問學者。現為西安市社會科學院歷史文化與旅遊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秦漢史、中國古代社會史研究。
徐暢,歷史學博士,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出土文獻與漢唐歷史相關研究,當下的研究興趣集中於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石刻史料與唐代地域社會。
02
神武軍容耀天威:明代皇室的尚武活動
[美] 魯大維 (David M. Robinson) 著
楊柳青 康海源 譯
2020年10月
【內容簡介】
與大多數帝國一樣,明廷為展現王朝實力和軍事力量,贊助了盛大的尚武活動。在明朝的頭兩百年,皇室田獵、馬球比賽、射藝比武、騎術表演、校場閱兵和皇室獸苑數次激起爭議,構成一個充滿張力的領域。圍繞它們,皇帝與重臣就統治者權力、君臣關係、尚武元素的作用等問題,展開明暗博弈,提出矛盾主張。魯大維充分挖掘明朝的詩歌、散文和畫作,在亞歐大陸近代早期歷史的大背景下,以尚武活動為立足點,剖析明朝宮廷文化的變遷,並揭示了明與帖木兒汗國、莫臥兒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共性。
【作者介紹】
魯大維(David M. Robinson),美國柯蓋德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講座亞洲研究暨歷史教授、富布萊特學術交流基金會訪問學者。研究方向包括蒙古帝國史、軍制史以及近代東亞的外交實踐等。著有《帝國的暮光:蒙古帝國治下的東北亞》《匪徒、宦官與天子:明中期的政治叛亂與經濟暴動》《亂中求治:韓國理學家鄭道傳及其時代》等。
03
惡魔之城:
日本侵華時期的上海地下世界
[英] 保羅·法蘭奇(Paul French) 著
蘭瑩 譯
2020年7月
【內容簡介】
在酣歌醉舞的十裡洋場,維也納人喬·法倫成為「歌舞表演之王」,其名字在臭名昭著的「歹土」法倫夜總會的霓虹燈牌上不斷閃耀。與此同時,美國逃犯傑克·拉萊以「老虎機之王」的身份,在上海闖出一片天地。「衣冠楚楚的喬」與「幸運的傑克」猶如兩顆隕石在空中轟然相撞,隨後又在狂亂的掙扎中攜手合作,抱團熬過這座城市徹底淪陷前的最後一段日子。他們的「友誼」充滿算計與背叛,折射出上海外僑社會當時的種種怪象。保羅·法蘭奇還原了上海「歹土」的舊日生活,還原了那裡的種種罪惡,生動再現了一段長期以來被人忽視的歷史。
【作者介紹】
保羅·法蘭奇(Paul French),生於倫敦,求學於倫敦和格拉斯哥,曾在上海工作、生活多年,出版過多部傳播甚廣的分析、評論中國的專著。其代表作《午夜北平》是「愛倫·坡獎」最佳罪案實錄獎項(Edgar Award for Best Fact Crime)和英國犯罪小說作家協會的非虛構類金匕首獎(CWA Gold Dagger for Non-Fiction) 得主。
相關閱讀:
04
肇造區夏:宋代中國與東亞國際秩序的建立
[瑞士] 譚凱(Nicolas Tackett) 著
殷守甫 譯
2020年6月
【內容簡介】
與開放多元的唐帝國相比,兩宋的政治文化給後世留下了封閉內省的印象。但譚凱認為,拜唐末五代特殊的地緣政治遺產所賜,宋代的政治精英擁有空前的國際化視野。通過分析宋、遼、西夏的文獻與考古證據,譚凱闡述了一種常態化的國家間外交如何在有宋一代形成,而宋遼分治華北的現狀又如何催生了一種全新的邊疆意識與族群觀念——這些發生在國際關係領域的「唐宋變革」將在之後的一千年裡左右人們對「中國」的認知。
【作者介紹】
譚凱(Nicolas Tackett),自2009年起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998年畢業於史丹福大學,2002年、2006年先後在哥倫比亞大學獲碩、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為「The Transformation of Medieval Chinese Elites」。曾先後執教于田納西大學(2006~2007)、史丹福大學(2008~2009)。
05
東亞古代的諸民族與國家
[日] 川本芳昭 著
劉可維 譯
2020年4月
【內容簡介】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內外諸民族間的抗爭與流動,足與西方日耳曼民族大遷徙時代相匹敵,甚至超過其規模。與中原王朝的接觸使周邊民族逐漸「漢化」,同時中原王朝內部也出現了「胡化」「蠻化」現象。這種雙向的「中華化」讓一個迥然異於秦漢社會的「新的中華」最終形成。上至漢唐,下至遼、金、元,作者川本芳昭從比較史的視角出發,考察鮮卑、烏丸等北方民族,獠、羌等西南民族,以及朝鮮與倭國的「中華化」,以宏大的視野展現了東亞古代的民族與國家。
【作者介紹】
川本芳昭,1950年生,九州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學分修滿後退學,後於佐賀大學、九州大學任助教授,從1998年至今在九州大學擔任文學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與國家問題,出版了《魏晉南北朝時代的民族問題》(汲古書院,1998)、《中國史上的諸民族》(山川出版社,2004)、《中華的崩潰與擴大——魏晉南北朝》(講談社,2005)、《東亞古代國家論——過程、模式與身份認同》(すいれん舎,2006),其中《中華的崩潰與擴大——魏晉南北朝》已翻譯為中文出版。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
甲骨文·中國史
01 左道:中國宗教文化中的神與魔
02 秦漢帝國:中國古代帝國之興亡
03 秦漢文明:歷史、藝術與物質文化
04 東亞古代的諸民族與國家
05 武曌:中國唯一的女皇帝
06 中古中國門閥大族的消亡
07 肇造區夏:宋代中國與東亞國際秩序的建立
08 忽必烈的挑戰:蒙古帝國與世界的大轉向(LIGHT版)
09 帝國的暮光:蒙古帝國治下的東北亞
10 神武軍容耀天威:明代皇室的尚武活動
11 紫禁城的榮光:明清全史
12 大清帝國
13 雍正帝:中國的獨裁君主
14 乾隆帝
15 美國和中國最初的相遇:航海時代奇異的中美關係史
16 天國之秋
17 湖南人與現代中國
18 在中國發現歷史:中國中心觀在美國的興起
19 消失的古城:清末民初成都的日常生活記憶
20 中國革命:1925年5月30日,上海
21 國民黨高層的派系政治:蔣介石「最高領袖」地位的確立(修訂本)
22 最後的大隊:蔣介石與日本軍人
23 午夜北平
24 惡魔之城:日本侵華時期的上海地下世界
25 未了中國緣:一部自傳
26 中國之翼:飛行在戰爭、謊言、羅曼史和大冒險的黃金時代
27 南京1937:血戰危城
28 中國1945:中國革命與美國的抉擇
29 抉擇與分歧:英美對共產黨在中國勝利的反應
30 紅星照耀太平洋:中國崛起與美國海上戰略
31 中國衝擊:看中國如何改變世界
32 中日之間:誤解與錯位
33 甲午兩甲子:憶與思
34 綠色黃金:茶葉帝國
35 茶葉大盜:改變世界史的中國茶
36 謎一樣的清明上河圖
37 北京的隱秘角落
鯉譯叢:
38 蒙古帝國的興亡
39 中國通史:問題史試探
40 永樂帝:華夷秩序的完成
41 倭寇:海上歷史
42 西太后:大清帝國最後的光芒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甲骨文中國史主題書單 | 2020年末盤點》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