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桃芽的類型及特點
核桃芽按形態、構造和發育特點,可分為混合芽、營養芽、潛伏芽、雄花芽。按著生位置可分為頂芽和腋芽。按照數目的多少可分為單芽和復芽。
在核桃一年生枝條上,不同部位的冬芽在分化和發育形成過程中,由於所在節位不同而光合產物積累量不同,形成的芽質量不同。春梢上部和秋梢上部的芽體飽滿,有的分化成棍合花芽,萌發後可以開花結果,有的可以抽生壯枝;而春梢下部和春秋梢交界的盲節上部的芽體比較瘦弱,有的萌發後抽生弱枝,有的甚至不萌發而成為潛伏芽。這種不同部位芽質量的不同稱芽的異質性。
1、混合芽。芽體肥大,近圓形,鱗片緊包,萌發後抽生結果枝。晚實核桃著生在一年生枝條的頂部,多為1~3芽,單生或與腋芽、雄花芽上下呈復芽狀生於葉腋間。早實核桃的混合芽除頂芽外,包括大多數的腋芽,一般為2~4個,最多者可達20個以上。混合芽長出一段新枝後頂端出現新花序。
2、雄花芽。為裸芽,實際為一雄花序,多著生在1年生枝條的中部或中下部,單生或疊生,呈圓柱形,頂部稍細,似桑葚,經膨大伸長後形成雄花序。
3、潛伏芽。又叫休眠芽。潛伏芽從其發育性質看,屬於葉芽的一種,只是在正常情況下不萌發,隨著枝條加粗生長埋伏於皮下。這種芽多著生在枝條的基部或中部,基部的多為單生,中部的為復生,位於雄花芽或營養芽的下方,一般結果枝和營養枝上有潛伏芽2~5個,徒長枝上較多,可達6個以上。潛伏芽呈扁圓形,瘦小,其生活力可保持數十年,當枝幹的上部遭到破壞或遇到刺激時,可萌發成枝,有利更新復壯樹勢。
4、葉芽。又叫營養芽。晚實核桃多著生在混合芽以下、雄花芽以上或與雄花芽上下呈復芽著生。早實核桃的營養芽較少。
二、 核桃的花芽分化特點
核桃樹由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的轉變是一個複雜的生物學過程。開花結實早晚受遺傳物、內源激素、營養物質以及外界環境條件的綜合影響。
核桃花芽分化過程是先分化雄花芽。多數地區於4月下旬至5月上旬就已形成雄花芽原基,5月中旬,雄花芽的直徑達2~3毫米,表面呈不明顯的鱗片狀;5月下旬至6月上旬,小花苞和花被的原始體形成,可在葉腋間明顯看到表面呈鱗片狀的雄花芽;到翌年4月份迅速發育完成,並開花散粉。
核桃混合花芽的分化,包括生理分化期和形態分化期。生理分化期時間為5月下旬至7月下旬,是花芽分化的關鍵時期,此時花芽對外界刺激反應敏感,因此,可人為地調節花芽分化。根據樹勢進行合理的施肥澆水及採取修剪措施等,可促進花芽分化。
混合花芽的形態分化是在生理分化的基礎上進行的,整個分化過程約10個月才能完成。雌花開始分化期為6月上旬至8月上旬,經歷一個冬季,直到第二年開花,才能完成各個花器官的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