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一幕正走進現實!我國要在月球上種菜,許多網友卻不是很開心

2020-10-21 局評

圖註:《火星救援》中的種菜劇照

在科幻電影《火星救援》中,馬特·達蒙飾演的太空人被困在火星上,通過種植土豆來尋找一線生機。而現在這科幻的一幕正在走進現實!有消息稱,我國要在月球上種菜了。

環球時報10月19日報導,我國嫦娥六號月球探測器的組件中,將包括一個溫室。根據我國的太空計劃,在嫦娥六號月球探測器將溫室送到月球表面後,我國將會利用這個溫室來嘗試種出小麥、甘薯、胡蘿蔔、洋蔥、羅勒葉和大蒜等蔬菜,最終實現為月球上的太空人提供食物。據悉,搭載這個溫室的嫦娥六號將於2023年或2024年被送往太空,並且在這一計劃中,我國也不是孤軍奮戰。

圖註:我國目前已發射的嫦娥四號探測器

英國也要在這個項目上與我國合作,英國媒體《星期日郵報》表示,我國在月球上種菜的這件事,有我們來幫忙!一個英國科學家團隊已經籤約加入我國這一計劃,英國正在幫助中國在月球上種菜。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英國科學家團隊中的牽頭人物,正是科幻片《火星救援》的顧問之一,阿伯丁大學教授哈維爾·馬丁-託雷斯。

眾所周知,隨著各國的發展,太空競爭已經成為了不可避免的趨勢,美國等幾個國家更是在將太空軍事化,建立起了太空軍。而在各國的太空競爭中,如何在太空生存,尤其是如何在疑似存在生命的火星上生存,就是各國不斷探索的課題。如今我國計劃在月球上種菜,也正是這一系列太空生存課題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圖註:俄羅斯「進步」貨運飛船

雖然說我們已經能夠實現對外太空太空人的快速補給,甚至前幾天俄羅斯的「進步MS-09」號貨運飛船,只花了不到四個小時,就把一批新鮮補給運送至國際空間站。但是地球到火星的最短距離,我們要飛上7個月以上的時間,所以如果在地外星球上有一個自給自足的補給基地就相當重要了!

火星太遠,月球上剛好!同樣是沒有氧氣,同樣是大量紫外線會殺死植物的太空環境。如果我國能夠在月球上利用溫室建立一個可控的環境,那麼之後我國太空人登陸火星,也就有了在火星建立一個能夠種菜,來養活自己的自給自足的太空基地。所以說一旦我國在月球上種菜成功,那麼我國就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邁入了星際時代。

圖註:火星

雖然就英國與我國合作這一溫室項目,許多網友不是很開心,一方面是擔心我國會在以後被卡脖子,另一方面還是覺得英國此舉不懷好意,畢竟前不久英國還在叫囂,要讓英國航母來我國南部海域威懾一下呢。但這個想法其實是沒有必要的,甚至是不應該的,因為美國就想看到我們被孤立而孤軍奮戰!

我國要想發展,該合作的還得合作,就連美國都還在不斷地加強與其他盟友的合作。有了合作的基礎,我國也能夠極大地提升自己的科研技術,同時也節省我國進一步追趕美國的時間,畢竟在太空領域,目前美國還是無可爭議的領頭羊!(風信)

相關焦點

  • 從美國科幻電影走進中國現實,最多三年,我國就要在月球上種菜了
    在科幻電影《火星救援》裡面,太空人能夠在火星種菜,這讓大家都感到非常神奇。那麼在現實生活中,真的能實現這一幕嗎?據外國媒體10月21日報導,中國對太空種植展開了探索,準備在月球上進行試驗,在月球上種菜。中國嫦娥六號月球探測器的組件裡面,將包含一個溫室,通過這個溫室,就可以進行種植試驗。
  • 想到月球上種菜?專家:這樣操作不是沒有可能……
    有人想到月球上種菜?專家:這樣操作不是沒有可能……  作者:郭超凱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的約1731克月球樣品日前已在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月球樣品實驗室「安家落戶」。既然月壤不適合植物直接生長,那網友熱議的「月球種菜」夢想是否就此落空?那倒未必。  「電影《火星救援》的土壤改造方法也適用於月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張顯表示,月球土壤是由月巖風化而來,其成分和地球土壤的區別在於缺乏有機質、水和空氣,並且多了氦-3。理論上講,只要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的有機物、水、氧氣和陽光等,就可以種植出土豆等作物。
  • 有人想到月球上種菜?專家:這樣操作不是沒有可能……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的約1731克月球樣品日前已在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月球樣品實驗室「安家落戶」。1月13日,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重大專項領導小組高級顧問歐陽自遠對外透露,嫦娥五號月球樣品將開展月表撞擊事件等諸多研究,再次引發網友對月壤能否種菜的討論。有網友調侃道「種菜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執念」。那麼,月壤到底能不能種菜?
  • 來自種族的執念,月球土壤真的不能種菜!網友:無土栽培了解一下?
    1:中國人對於耕種的執念網友2 :到哪裡看看能不能種地,這怕不是已經寫進基因裡了網友3:不愧是農業大國,幹啥都想著能不能種菜網友4:我就想種菜,其他啥也別談網友2:到月球上種大棚蔬菜去!網友3:以後上去蓋個大棚,改造一下月壤,照樣種菜。
  • 「種花家」如何實現月球種菜夢?專家給出建議!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的約1731克月球樣品日前已在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月球樣品實驗室「安家落戶」。1月13日,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重大專項領導小組高級顧問歐陽自遠對外透露,嫦娥五號月球樣品將開展月表撞擊事件等諸多研究,再次引發網友對月壤能否種菜的討論。有網友調侃道「種菜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執念」。那麼,月壤到底能不能種菜?
  • 全世界都關注中國登月計劃,但網友只關注月球能否種菜
    前不久,嫦娥五號帶回來了1721克月壤,專家們檢測後宣布:月壤中不含有機成分,不能種菜!消息傳出,網友們一片譁然,紛紛表示失望到心冷,這不能種菜的月球,要來有何用?全世界都在關注我國的下一步載人登月計劃,但全中國都在關注月球能不能種菜,這的確是作為神農氏後人的執念。
  • 神秘巨石消失一幕 神秘的身世讓許多科幻迷腦洞大開
    神秘巨石消失一幕 神秘的身世讓許多科幻迷腦洞大開時間:2020-12-03 10:3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神秘巨石消失一幕 神秘的身世讓許多科幻迷腦洞大開 綜合外媒11月30日報導,一塊來源不明的金屬巨石突然出現在了羅馬尼亞的一處遺蹟附近。 天外來客?
  • 中國在月球上種菜有幫手了
    英國《星期日郵報》10月18日文章,原題:如今我們正幫助中國在月球上種菜!英國科學家團隊計劃將溫室送到月球表面 一個英國科學家團隊已經籤約加入中國一個雄心勃勃的項目:在月球上生產食物。他們的目標是將溫室送到月球表面,希望種出小麥、甘薯、胡蘿蔔、洋蔥、羅勒葉和大蒜等,最終為月球上的太空人提供食物。首個溫室可能將作為中國嫦娥六號月球探測器的一部分,在2023年或2024年被送往太空。對未來的載人火星任務來說,這項研究非常有價值。
  • 月球不能種菜,但火星有機會,中國踏過絕望,實力逼近美國
    有人說,這月壤不能種菜,所以廣大網友的種菜心願,只能指望未來的火星採樣了,畢竟火星隕石中曾被檢測出有機物,或能滿足人類種菜願望,不知道各位朋友怎麼看?相信大伙兒都知道,火星是一顆神秘的星球,曾被科學家們猜測可能存在生命,因此吸引了無數人眼球。
  • 果然,中國科技的盡頭——種菜
    網友「恨鐵不成鋼」地調侃:這麼大個球連菜都種不了,千年的奔月執念,終究是錯付了。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順利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著陸區,這標誌著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次一同被帶回的月球「土特產」裡還有月壤。
  • 月球的土壤不能種菜,為何科學家們還要不惜代價去拿回來?
    隨著嫦娥五號平安到家,大家的焦點都集中在嫦娥五號從月球上辛苦取來的2公斤月球土壤,畢竟它是嫦娥五號唯一帶回來的「禮物」。到此一遊總不能什麼都不帶回來,起碼也要把土裝起來做手信。只不過嫦娥五號這次是奉命將月壤從遙遠的月球帶回來,因為這是它的使命。月球土壤和地球的土壤不一樣,有些人可能會問用月壤種菜會不會比地球土壤要好吃些?
  • 中國的種族天賦,探月取土竟是為種菜,維和部隊南極科考種遍世界
    很多網友聽到這個消息,表示月球多半是廢了。要知道人類上一次從月球帶土回鄉還是44年之前,這個飽含大國科技屬於全人類級別的項目,古老的華夏文明拿到它的第一反應是,別整那些虛頭巴腦的,就告訴我它能不能種菜。這樣可愛幽默的背後是一個民族特有的種族天賦,貴賤不能讓地空著人閒著,總想著得種點啥,當全世界都知道中國去探月的時候,只有中國人自己知道咱是去開荒的。
  • 科幻文學如何傳遞中國聲音 想像力翅膀要依託現實
    想像力翅膀要依託現實   時間進入到2016年,探索未知領域的消息正不斷傳來:我國將在2020年左右發射火星探測衛星,世界最大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正式啟用,中國版巨型對撞機、量子通信網絡等研發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展開……科學技術在新世紀以來的爆炸式增長,越來越給世人以直觀的印象——科幻正在成為現實,或者說,我國的科學技術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走在了科幻文學的前面
  • 月球土壤研究報告?央視說不能種菜
    據《央視》消息和微博轉發訊息,針對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帶著「月球土特產」返回地球後,有網友提問:研究月壤都能幹啥?能種菜嗎?《央視》回復稱,月壤不含任何有機養分,而且非常乾燥,不能種菜。但央視也提到,儘管如此,長期的太陽風給月壤注入了大量氦-3,這是一種未來可能進行熱核聚變發電的清潔能源,研究價值很高。據該報導,聽聞不能種菜的消息,網友因此紛紛留言,表示「不能種菜,那我不去(月球)住了」,或提議「這球不能咱就換個球,去火星上搞幾斤土回來研究研究」,造成熱烈討論。
  • 在月球上「種菜」!揭秘月球上的第一道綠色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的預選著陸區,這是人類首次實現在月背著陸。嫦娥四號在實現人類首次月背著陸探測外,還進行了一項生物科普試驗。在這個生物科普載荷裡,攜帶了土豆、油菜、擬南芥、棉花、酵母和果蠅六種生物。
  • 月壤不能種菜,那中國人民的種地民族基因可咋整啊?
    【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嫦娥五號返回器帶著月球土壤回家後,「月壤不能種菜」,短短6個字讓中國人民的種地民族技能無計可施。網友「恨鐵不成鋼」地調侃:這麼大個球連菜都種不了,千年的奔月執念,終究是錯付了。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順利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著陸區,這標誌著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科普|月球上挖回來的「土」可以種菜嗎?
    嫦娥五號帶著月壤順利返回地球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帶著月壤順利返回地球,中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相信有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要去月球上挖土?挖土怎麼選址?中國可能會跟哪些國家分享?就今天,滿足你所有的好奇心!
  • 美國收集了許多月球土壤,為何還向我國索要?日本科學家道出實情
    美國收集了許多月球土壤,為何還向我國索要?日本科學家道出實情眾所周知,前段時間,我國的嫦娥5號登月行動,一直受到了廣大網友們的關注。此次登月計劃是我國"探月工程"中的第六次任務,也是迄今為止難度最大的一項任務。
  • 揭秘現實生活中在月球上生活的非凡真相
    科幻小說經常把月球基地描繪成巨大的圓頂結構和居住區,居住區裡住滿了外星人。但它實際上會是什麼樣子呢?今天,我們將揭秘在現實生活中在月球上生活的非凡真相。我們生活在一個科學開始變得像科幻小說的時代。我們有能夠進行高級思維和運動的機器人,有能夠製造3D物體的印表機,是的,我們甚至有建立月球前哨基地的能力。NASA的阿爾特彌斯計劃建立一個名為「月球門戶」的空間站,以及一個人類在月球表面著陸的系統。「月球門戶」將作為一個中轉站,方便旅行和月球建設。
  • 嫦娥五號拍下的月球高清大片上熱搜!盤點經典「月球高清大片」
    中國小康網訊 12月1日晚,嫦娥五號著陸月球。著陸過程中,著陸器上的降落相機拍攝到了著陸區域影像圖。網友們都為嫦娥五號拍下的月球高清大片所震撼。《月球旅行記》海報(1902年)大衛·鮑伊之子:月亮背面另一個「我」2009年,一部獨立小成本的科幻影片,掀起了當時社會上對人類倫理學的思考。導演鄧肯·瓊斯是搖滾名宿大衛·鮑伊之子,影片的名字叫作《月球》。這部登月題材的影片,背景放在月背的能源開採,而視角聚焦在複製人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