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技巧】臺釣的靈魂-立式浮漂,漂型及功能介紹

2020-12-05 騰訊網

臺釣要想玩得精,除了調漂很重要,然後就是浮漂的選用。根據自己的作釣目標魚以及作釣水域水情選擇合適的浮漂也是非常重要的。選擇好一支適合的浮漂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來談談今天的主角-臺釣立式浮漂和它的漂型及功能。

浮漂漂型分類:

1、圓球形浮漂

2、棗核型浮漂(又分為短,中,長型)

3、細長身流線型浮漂

眾所周知,在體積相同的各種形狀裡,圓球形是表面積最小的。拿到浮漂漂型上來說就是漂身越接近圓球形狀其表面積越小。假設以上幾種漂型的漂身體積,漂腳和漂尾粗細、長度,浮漂總長度不變的情況下。那麼棗核型浮漂和細長身流線型浮漂就是有圓球型浮漂向兩端拉伸而演化而來的。拉伸的時候,漂身在變長,漂腳在變短,漂肩(漂身直徑最大的部分)則在變小,表面積相反則越來越大。兩端拉伸的量如果是上少下多則形成了端肩型(棗核漂型)和滑肩型(細長身流線型)。這就是浮漂的漂型由來。

功能介紹:

漂肩越小,浮漂向下運動所受到的阻力越小,漂身的表面積越大,和水的接觸面則越大,漂身受到水平方向的阻力也越大,受力點越均勻。那麼知道了這個原理,就可以得到下面的結論:

•越是肩寬身短的漂型,那麼下行速度越慢,魚也會有更多的時間來發現和接住餌料。從而達到釣行程和接口的效果,以及釣浮的能力。那麼由此得出結論:要達到以上功能的漂型,短棗核型最好,中棗核型次之,細長身流線型最差。漂身越長的漂型,行程時間越短,到底時間越快,所以細長身流線型漂型越有利於釣底層。那麼長身的棗核型浮漂就可以做到兩者兼顧,既有一定釣行程的能力又有一定底釣能力,但是也不能把所有優點全部繼承過來。所謂魚與熊掌不能兼得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對待不同魚情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選用相應的漂型。

•漂身越長,表面積越大,在水中受到的阻力也越大,且受力點分布均勻,穩定性也越好。這個穩定性是指在有風浪幹擾,小雜魚鬧窩很嚴重等情況下產生的浮漂左右上下搖晃的程度以及產生的位移程度等,可以理解為雜亂漂相和抗幹擾能力。

•表面積更小的棗核型和中棗核型浮漂在水平方向受力更小,也就是說抗走水能力越好。在流水中,浮漂會被水推動產生位移,所以抗走水能力也被視為一種浮漂穩定性。但這種穩定性不同於抗雜亂漂相的穩定性。

好了,以上就是我們常用的幾種漂型的功能,希望對廣大釣友在選購和作釣時根據魚情水情如何選用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浮漂種類繁多挑花眼?6款釣底型浮漂詳細介紹,釣魚不會再選錯漂
    縱觀全網,還沒有發現一篇關於漂型的教學文章中,囊括大部分的漂型介紹,這也是大多數釣友都說不清漂型的原因。不同漂型和釣魚之間的關係本文籌劃時間長達3個月,拜訪浮漂製作工廠、釣友之間交流、資料整理修改的工作終於完成,促成了這篇應該是最完整的浮漂漂型的介紹,本文完稿之際唏噓感嘆,漂型之複雜多樣,基礎普及工作之艱辛,內心頗有感觸,望本文所述能給所有想了解釣魚,了解浮漂的釣友一個思路,無論是在釣魚過程中還是挑選浮漂,都有相關的參考價值。
  • 怎麼選臺釣浮漂?老釣手告訴你答案!不選貴的,只選合適的!
    怎麼選臺釣浮漂?老釣手告訴你答案!不選貴的,只選合適的!釣魚人日常作釣的時候,經常會遇到怎麼選擇浮漂的問題,選一隻合適的浮漂,不僅能夠看到清晰的中魚信號,還能輕鬆避開假口,虛口,空口!能夠減少空鉤率!增加上魚率!那麼怎麼才能選好浮漂呢?
  • 【釣魚技巧】野釣時調平水釣兩目如何調漂?調平水釣兩目的調釣技巧
    調漂是釣魚很重要的釣技,隨著競技釣的普及,臺釣技巧越來越流行,而臺釣的調漂比較精細,調釣追求精準。近幾年,喜歡上戶外釣魚的人日漸增多,臺釣的調漂隨之運用到野釣中來,對於自然水域作釣,如何調漂提高魚獲,受到大多數釣友們的關注,野釣老釣友都知道,野釣調漂以調平水釣兩三目的方式最多,這樣的調釣捕捉的魚口更加準確真實,這到底是什麼原因,我們又該如何調平水釣兩目或者三目呢?
  • 【釣魚技巧】冬季野釣浮漂有信號,為什麼卻一直不中魚
    ,這樣勢必會出現浮漂有信號不中魚的情況。由於自然水域的水底複雜,而垂釣的魚情相當複雜,釣魚人要是選擇釣鈍的調漂方式,當然也會浮漂信號遲鈍,也會有空竿不中魚的時候。 冬季有輕口魚情,這釣魚人都知道,那為什麼傳統釣依然能釣獲滿滿。傳統釣通常是採用的朝天鉤搭配七星漂,傳統釣中的朝天鉤一定是重鉤餌到底,這就是明顯釣鈍方式,而朝天鉤依然能釣到小奶鯽,再小的魚同樣能釣起,這好像和臺釣中的調釣有所衝突。
  • 冬季釣魚,最易被忽視的「隱性」技巧,釣不到魚,可能這點沒做好
    冬季魚難釣,所以關於冬釣的技巧特別多,想要有不錯的收穫需要關注各個環節。從出釣時機的選擇,到釣點的選擇,再到釣組搭配,用餌等等,說細節絕對成敗也不為過。但是冬季釣魚時還有個隱形的技巧容易被忽略,那就是打窩和拋竿的精準問題。原因為何,且聽慢慢解說。
  • 淺析撞珠浮漂、點波浮漂、自立浮漂在垂釣中的優勢及應用
    隨著大家整體釣魚水平的提高,各式各樣、花樣繁多的釣魚裝備也更多的出現在了釣魚人面前,就拿浮漂來說吧,我們平常應用較多的是七星漂和傳統立式浮漂。隨著釣魚技術和漁情的需求,現在市場上又出現了幾種比較新穎的浮漂,比如撞珠浮漂、點波浮漂和自立浮漂等。在日常垂釣過程中大家或許曾經看到過別人在用這三種浮漂並取得了不錯效果,那麼這三種浮漂相之於我們日常應用的浮漂有什麼優點呢?又如何使用呢?
  • 用紅蟲釣魚怎樣調漂最靈敏?(強烈推薦)
    冬天釣魚,我想各位釣友首先會考慮的餌料就是蚯蚓和紅蟲,初冬使用這兩樣效果都是不錯的。可是隨著氣溫越來越低,紅蟲的效果就優於蚯蚓。紅蟲效果是好,伴隨著一個問題就是使用紅蟲餌應該如何調漂?因為紅蟲較輕,掛上魚鉤之後,難以找底,因此筆者專門針對這方面,分享三個小技巧。
  • 浮漂並不是越貴越好,不知道這些參數的意義,照樣是十釣九空
    釣魚真是個很有意思的活動,可能你用心地做好某一個環節但是對漁獲卻沒有明顯的幫助。但如果你有某個環節做得不到位,那就麻煩了,漁獲會有非常明顯的下降。尤其是一些主要環節,比如說浮漂的調釣,找底,釣位的選擇等等。不過還有一個環節是被很多釣友忽視的,那就是浮漂的選擇。
  • 僅這一篇,浮漂形體不同,作釣差別有多少?
    常見漂型基本上無外乎這幾種:短棗核、中棗核、長棗核、中長身、細長身等各種漂型。通過這個我們更加清楚了解到浮漂的以下特性:一般在使用浮漂過程中我們都會想到浮漂應該有的這些特性:穩定性、抗走水能力、堅固耐用性、翻身速度、靈敏度。小編不禁想到其實不同形體的浮漂,適應不同的魚情,所以在選擇浮漂的過程中,從你所面對的魚情、水情出發,進行作釣,往往魚獲的多少會檢驗出你所選擇的浮漂是否合適。1、風浪較大,小雜魚較多如何選擇浮漂?
  • 冬天浮漂動作小,該怎樣放大信號?只需4招,中魚率可輕鬆翻倍
    但是別忘了,靈與鈍並不是我們說了算,魚說了才算,我們在釣魚的時候並不是在釣靈敏也不是在釣鈍,而是中魚率。所以這就不是一個環節上的問題,而是要整個釣組之間互相配合才能有滿意的效果,千萬不要認為調高釣低或者換個小鉤細線就靈敏了,比如說冬季常用的小鉤細線搭配吃鉛量小的浮漂,在釣深水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線組繃得不夠直的現象而導致出不來動作。甚至單純從調釣上來講有時候調高釣低的靈敏度還不如調低釣高。為啥呢?
  • 圖解浮漂的奧秘,讓你輕鬆變成老釣手!
    短棗核、中棗核、長棗核、中長身、細長身等各種漂型可以看作是漂身由圓球體向兩端拉伸逐漸演變而成(兩端拉伸多少並不一定等同,一般上少下多,由此也形成端肩、滑肩之異),設立前提為漂身體積、漂腳、漂尾粗細、漂尾長度和浮漂總長不變,只是漂身在拉長、漂腳在縮短,則漂肩(指漂身最大直徑部位)在依次縮小,表面積卻在依次增加。
  • 簡單明了的細說臺釣調平水怎麼調
    臺釣的調平水怎麼調,一直是很多釣友經常討論的話題,也是讓很多釣魚新手朋友感覺到很暈的一個話題,在我看來,個人認為調平水的方法有以下3種狀態:一、八字環調平水(也就是說不帶子線和雙鉤)>二、帶子線和鉤調平水三、雙鉤帶餌調平水下面我用我釣魚的個人經驗和大家聊一下這個話題,對於新手朋友感覺調漂一定很蒙,其實說白了,很簡單,無論怎麼調,都是在浮漂和鉛皮座、八字環、魚鉤和子線之間找一個平衡點,無論加大那一邊的力量,最終的目的是讓魚方便吃餌
  • 新手出海釣魚,做到這幾點也能滿載而歸
    釣魚方法有千百種,臺釣,路亞,筏釣,磯釣等等,不管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垂釣環境決定用什麼釣法,釣法決定漁獲的種類。魚生活在水底下也分層次的,當我們垂釣的時候調不同的水位,不同的餌料,釣到的魚不同。
  • 水位太淺釣魚難?注意好這三個影響因素,淺水作釣沒煩惱
    釣魚的水情因素粗綜複雜,譬如常見的淺水就是其中之一,這種淺水環境對於臺釣來說是一種挑戰,臺釣的子線、站漂、提竿動作都對真正作釣過程中產生影響,所以想要用臺釣釣法在水深較淺的水域作釣,就要在三個影響因素中做好充足的準備。
  • 徹底解決釣魚時浮漂走水的問題就靠這一招,不管什麼情況都有效!
    我們在野釣的時候,遇到走水走漂的現象還是比較多的,特別是在江河裡釣魚的時候,走漂現象還是比較嚴重的,有很多釣友也是深受其困擾,那麼我們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一下如何解決流水走漂的問題。現在很多釣友都喜歡用懸墜釣法,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臺釣,如果是傳統釣的話,因為鉛墜是直接到底的,所以被走水影響的不是很大,但是懸墜釣由於是鉛皮是懸在半水,而帶有餌料的魚鉤是直接拖在水裡的,所以很容易就會被水給拖動,浮漂在水面上也會出現雜亂的漂相,可能有時候中魚了還看不出來,白白的浪費了很多魚口。
  • 釣魚的時候精準找底並不難,無論怎麼調漂,這樣找底肯定沒錯!
    釣魚的時候精準找底一直是很多釣魚人朋友的一個難題,很多情況下了釣了半天看不見口,並非是餌料不對或者是窩裡沒有魚,而是壓根一開始在調漂的時候就沒有找到底,餌料在入水以後雖然到底了,但是兩根子線可能都是彎曲在水底,即使偶爾有魚咬鉤,可能信號都傳遞不到浮漂上來,也有可能餌料壓根就沒有到底,離底還有個十幾二十公分
  • 花上三五分鐘看看選漂心得,釣魚做到十戰九勝很容易!
    在我們平常釣魚的時候應該選擇一支有一定的浮力、靈敏而又穩定的浮漂作為主打浮漂。直到這支浮漂上的每一個動作你都非常熟悉,看到浮漂的動作就像看到魚在水中的動態一樣,知已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漂身越短的浮漂翻身較快,靈敏度越高,但動作賊(會跳);漂身越長的浮漂翻身一般都較慢,動作越穩,避免假信號的能力越強;漂身粗短的浮漂便於釣浮;漂身細長的浮漂利於釣底;漂腳越短的浮漂翻身越快;漂腳越長,翻身越慢但動作越穩;漂腳越粗越重,翻身越快;漂尾越長,翻身越慢,行程就越大;漂尾越短,翻身越快,到位越快。
  • 浮漂的形狀和用途,根據情況靈活選用享受垂釣樂趣!
    浮漂,又名浮標、魚漂,是釣魚者觀察魚在水中咬鉤情況的一種信號標誌,也是釣魚者測試水的深淺度的一種信號標誌,有經驗的釣魚者可以通過浮漂的動態,判斷出有無魚上鉤,是大魚還是小魚,是什麼魚種上鉤。現在隨著釣魚技術的提高,浮漂在釣魚活動中的作用顯得更為重要,浮漂的製作材料及浮漂的形狀也都有所改進。
  • 十年釣齡,現在才知浮漂入水為啥會傾斜,釣魚師傅為啥都不教我?
    浮漂入水變傾斜,釣不上魚還怨餌?浮漂傾斜的原因給你再強調一下。小漁我常說,釣魚是個精細活,有一丁點兒的失誤就會讓本該上來的魚還在水裡遊動,當然會有釣友反駁我,說我這裡魚多得很,下鉤就上魚!在本期《漁課堂》咱不抬槓,咱說說浮漂傾斜這個對釣魚有較大影響的小問題,它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一、太空豆太過緊了。太空豆是為了卡住線組部件的,這個釣魚人們都知道,但永遠都有釣魚人會把太空豆給緊緊地擠壓在一起,包括浮漂的漂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