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氫能革命引發能源變革

2020-12-02 澎湃新聞

原創 林樂山 鳳凰WEEKLY

40年前,美國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託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解釋了人類文明進步的根本動力,生產工具的革新具有決定意義。金屬器械是人類四肢的延伸,能源是人類能量的延伸,數據計算機是人類大腦思維的延伸——這些工具在不同層次上解放了人的潛能。在能源革命方面,以煤炭、電氣、核能為中心的能源迭代引發了人類社會的巨大變革,煤炭的廣泛使用引發了第一次工業革命,而電氣時代的到來則直接催生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2020年伊始的新冠疫情,再次促使人們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傳統能源雖然在推動產業升級、造福人類生活方面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卻因安全性、汙染性、可持續性等問題,倒逼人類尋找更加安全、清潔和持續的新能源。

2H2+O2=2H2O,這個在初中階段就廣為人知的化學方程式,描述了氫氣和氧氣發生化合反應,釋放大量能量的過程。氫能被科學家視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是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方向。

「發展綠色氫能,提振世界經濟」,10月19日到22日,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中國科技部指導,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和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20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氫能產業大會在佛山市南海區樵山文化中心隆重召開。

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當下,這次氫能產業大會的召開具有別樣的意義。

前瞻布局聚能南海

此次氫能產業大會選址佛山南海與當地雄厚的產業實力密不可分。在19日的開幕式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發來賀信,信中不乏對佛山氫能產業的肯定:「佛山市是中國氫能和燃料電池發展的先行區,在產業政策、車輛推廣應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發揮了先行先試的示範作用。」

南海區擔綱了佛山市氫能產業的大旗。目前,佛山市南海區擁有50多家氫能企業,形成了從制氫、加氫、整車研發製造、氫能產業檢測及設備研製、加氫站設計與建設、氫能標準制定等6大環節的具有國內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氫能產業鏈。南海區已經發展成為中國氫能產業的重鎮。

飲其流者懷其源,南海區氫能產業的發展與當地政府的戰略部署密不可分。早在本世紀之初,南海就出臺了全國首個加氫站建設運營及氫能源車輛扶持政策、省內首個專門針對新能源汽車和氫能產業扶持政策,明確了對從事加氫站建設運營以及氫能源汽車運行的企業或個人的補貼標準。不同建設類型的扶持標準,建立起相對完善的政策扶持體系,形成較為完備的產業鏈上下遊。

去年6月,南海區啟動437輛氫能源車輛投運儀式,今年再投入386輛氫能源公交車,目前共投入826輛。標誌著南海的氫能源汽車推廣應用邁入實質性階段。以南海為代表的珠三角地區,氫能產業應用走在全國前列。

在本次氫能產業大會上,南海氫能產業的頂尖地位再次得到加強。韻量燃料電池(廣東)有限公司燃料電池電堆生產項目、廣東濟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燃料電池催化劑產業化項目、佛山市攀業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空冷燃料電池堆生產項目相繼亮相。其中,韻量項目已形成年產5000臺套電堆的產能;濟平催化劑項目在不滿半年內建成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規模化全自動生產線並投入生產,年產催化劑達2噸;攀業項目初步完成20MW空冷燃料電池堆的生產能力,開始為各類行業客戶提供氫燃料電池商業化應用場景解決方案。

在南海區氫能產業項目籤約儀式上,共有16個項目進行籤約,項目涵蓋氫源、加氫基礎設施、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等產業鏈環節。南海區正通過研發生產、產業基金、加速孵化、國際合作等協作方式,廣泛吸引包括中國石化集團資本、國華能源投資、江蘇清能股份、中深新產業、西安交通大學等企業和院校賦能南海,共同推動氫能產業在南海落地發芽、開花結果。

為了增強氫能產業的發展後勁,南海區設立投資2.85億元、佔地面積約1萬平方米的氫能中心。目前已吸引了佛山南海氫能館、廣東省武理工氫能產業技術研究院、華南氫安全促進中心等知名氫能研究和應用機構。一個集氫能科研和體驗於一體的行業公園正拉開帷幕。

政產學研一條龍

產業發展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其中,政府是催化劑,研究機構是原動力,企業是主體,市場是最終的T形臺,各個環節,缺一不可。科研院所與產業發展的關係,從戰術上看,聯繫最為疏遠;但是,從戰略上看,聯繫最緊密也不為過。

南海在打造氫能產業一條龍的過程中,將科研院所和人才支撐提升到戰略位置。本次論壇,可謂群賢畢至,十多位代表國家最高水平和世界領先水平的科技頂尖人物,共同探討氫能作為清潔能源的未來大勢。

為了打造氫能產業的本土力量,補齊氫能產業發展中專業技術人才緊缺的短板,一所旨在培養氫能領域高素質複合型技術人才和專業型一線技術工人的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氫能經濟職業學院項目已在去年落戶南海。氫能學院項目將職業培訓與學歷教育提升為同等重要的地位,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中國的氫能產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為一個縣級行政單位,南海區內缺乏重點科研院所。南海圍繞氫能核心關鍵技術,推動高校科研成果轉化,通過藉助國內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浙江大學、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所、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等頂尖研究機構,推動建立仙湖實驗室、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氫能)、北理工華南新能源汽車大數據服務與管理中心、浙江大學氫能技術科創平臺等產學研平臺。

產業界與學界的聯合,勢必擦出讓世界驚豔的火花。

氫能發展的南海標準

在南海氫能產業大會現場,《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安全指南》和《中國氫能產業發展指數研究》相繼發布,氫能產業發展的「南海經驗」,正成為「南海標準」。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安全指南》對燃料電池安全性進行了總結與展望,為制定和修訂行業標準提供了依據。《中國氫能產業發展指數研究》將重點評估中國區域氫能產業競爭力和氫能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產業發展、政府決策和行業研究提供權威參考。

此外,作為分論壇之一的第二屆國際氫能標準和安全(南海)高端論壇著眼於IV型氫氣瓶和氫安全兩個主題,發布了IV型瓶團體標準T/CATSI 02007-2020《車用壓縮氫氣塑料內膽碳纖維全纏繞氣瓶》。該標準是中國首次發布的IV型瓶團體標準,填補了國內IV型氫氣瓶標準的空白。

上述行業標準的重磅發布,充分表明南海作為氫能產業的排頭兵地位。

氫能讓未來更美好

科技的價值在於服務人類。同期舉辦的第四屆中國(佛山)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及產品展覽會,將氫能產品帶出工廠和實驗室,讓科技發燒友近距離感受氫能源產品的魅力。

近300家參展企業,展出內容涵蓋氫能基礎設施、制氫、儲存、運輸、氫氣利用、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核心材料、燃料電池整車製造等環節的先進技術和成果,會上各種硬核氫能產品層出不窮:

全國首輛自動駕駛氫燃料電池重型卡車亮相展會,單次加氫續航近1000km;

巡航速度達100公裡/小時的氫燃料電池無人機,可以連續巡航5小時;

燃料電池動力系統遊覽船可載6人,最大功率達1000kW;

往返於會場的氫能源公交車,實現了無汙染、零排放、超長續航裡程,提高了市民群眾出行的安全感、舒適感……

氫能展會覆蓋「水陸空」諸多前沿產品,讓參展觀眾親身體驗到氫能生活的豐富多彩。

「今天的論壇給了我希望。它提供了更好地從疫情中恢復的機會:抗擊氣候變化,同時創造數百萬個就業機會。我相信中國和全世界依然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白雅婷(BeateTrankmann)在大會上表達了對氫能產業的期待。

本次氫能產業大會召開的地點在南海西樵,這裡曾經因為發現雙肩石器,深刻影響了珠江文明的進程,被考古學家譽為「珠江文明的燈塔」。2023年,被譽為全球氫能「奧運會」的世界氫能技術大會(WHTC)將在這裡舉行。

南海氫能革命的現在,我們已經看到;它的未來,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丨林樂山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南海氫能革命引發能源變革》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南海可燃冰開發提速 海南成能源大省指日可待
    南海可燃冰估計儲量700億噸,開發有利促進海南經濟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8月21日公布了名為《中國石油替代能源發展概述》的研究報告,報告稱,目前已在中國海域內發現大量可燃冰儲量,僅南海北部的可燃冰儲量估計相當於中國陸上石油總量的50%左右,在未來10年,中國將投入8億元進行勘探研究,預計2010—2015年進行試開採。
  • 孔小惠:蔡英文南海主張可能引發不良後果
    孔小惠認為,蔡英文的南海主張延續了民進黨南海政策,又受到來美國的外部壓力。若處理不好,可能引發如下不良後果。 可能造成臺灣政治危機 孔小惠指出,蔡英文南海主張發表之後,受到島內藍營人士的質疑。 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其對南海十一段線(大陸稱為九段線)擁有主權。民進黨若想放棄南海「主權」,就必須首先「修憲」,而「修憲」必然會引發泛藍陣營和泛綠陣營的再次衝突和對立,臺灣社會有可能再次被完全撕裂。
  • 南海一場大火後,緩解我國能源問題,科學家在南海發現大量可燃冰
    能源問題一直是各個國家考慮的重點大家常常會在各種場合被告知全球能源緊缺的問題,不論是在學校的課堂上還是在新聞中,都能看到如何節省能源和尋找替代物,能源短缺的確是全世界人民都需要面臨的一大問題。能源物質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如果能源不足,那麼很多工作都無法正常開展。當然大家也都知道,其實現在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早就開始進行了能源替代物的尋找和研發工作。這對於中國來說也是一樣的。
  • 郭烈錦院士:以「能源有序轉化」引領能源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
    能源短缺、環境汙染是制約中國經濟、社會和生態發展的長期重大瓶頸。人類進化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向自然界索取和利用能源的歷史。從18世紀的蒸汽機工業文明,到19世紀的內燃機動力與工業電氣化,再到20世紀中下葉的火電、核電大型化,繼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綠色風潮,每一次能源技術的變革都驅動人類文明大踏步地向前邁進,意味著重大的社會革命。
  • 做到這幾點,綠色氫氣可以滿足全球1/4能源消耗!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如果發展順利,到2050年,由可再生能源製成的綠色氫氣可以滿足全球四分之一的能源需求。綠色氫氣作為可運輸、可供暖、可作重工業燃料的清潔能源,未來完全可以填補石油和天然氣以外的能源需求,取得電力不能直接達到的效果。隨著可再生能源和電解設備的成本下降,到本世紀中葉,綠色氫氣的價格將低至0.8~1.6美元/千克,極具市場競爭力。
  • 新知|我國已在南海試採:未來能源之星,可燃冰何時「可燃」
    交匯點訊 在遙遠的中國南海,不久前剛剛誕生了兩項新的世界紀錄——我國設計研發的「藍鯨2號」半潛式鑽井平臺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試採創造了「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而此次被試採的主角,正是被人類寄予厚望的神秘物質可燃冰。作為未來能源之星,它何時能走進尋常百姓家?
  • 海南中遠海運能源運輸「遠南海」輪入列
    海南中遠海運能源運輸「遠南海」輪入列入籍「中國洋浦港」國際船舶達21艘本報洋浦12月1日電(記者 林書喜 特約記者 李靈軍)12月1日,中遠海運能源運輸股份有限公司15.8萬載重噸船舶「遠南海」輪在大連船舶重工集團碼頭正式交船,並辦理完結船舶登記。
  • 開沃新能源汽車項目落戶威海南海新區
    2018/12/22 10:47:29   來源:威海新聞網       12月21日,威海南海新區
  • 山岡耕春:不太可能引發南海海溝大地震
    名古屋大學地震火山研究中心主任山岡耕春:在西日本的太平洋沿岸一直被認為會發生南海海溝大地震。
  • 車主邦模式燃爆2019加油站大會,數位化下的能源生態如何變革
    旨在推進能源數位化生態,車主邦能鏈特別在18日舉辦了「2019中國加油站大會·數位化下的能源生態變革」分論壇。該論壇以「轉型·升級·共贏」為主題,引領產業智慧,凝聚行業共識,積極探索能源生態變革的創新之路。作為「2019中國加油站大會」的重磅議程,分論壇匯聚了來自國內權威能源專家、相關行業大咖和從業精英。
  • 院士說丨郭烈錦院士:以「能源有序轉化」引領能源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
    院士說丨郭烈錦院士:以「能源有序轉化」引領能源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 2020-08-27 11: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陝鼓:能源互聯島「三特徵」成能源變革創新引擎
    瞄準節能環保、高效安全的能源生產消費需求,不斷創新清潔能源綜合利用技術和系統方案成為能源領域企業綠色發展的重要課題。作為致力於打造世界一流智慧綠色能源強企的陝鼓掌門人,李宏安以為市場和用戶顯性和潛在需求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為目標,從能源生產、輸送、配給、轉化和消耗等方面進行全面系統思考與研究,創新性地提出了「供給側、需求側、技術側」互聯三特徵,陝鼓能源互聯島系統解決方案的持續再創新為引領綠色能源變革與發展增添了創新引擎。
  • 威海南海新區大項目密集開工 20萬輛開沃新能源車製造項目開建
    開沃新能源汽車20萬輛整車生產項目總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新建整車衝壓、焊裝、塗裝、總裝生產線以及關鍵核心零部件廠房、倉儲配送中心、公共動力中心等,完全達產後年產值達200億元以上。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是集新能源整車及核心零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是最早進入新能源客車行業的企業之一,新能源客車銷量全國領先。
  • 海墾集團與中國南海能源集團等企業舉行...
    海墾集團與中國南海能源集團等企業舉行座談 座談會現場 地熱能以其清潔、高效、可再生優勢,在未來清潔能源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有望成為能源結構轉型的新方向3月18日下午,海墾集團與中國南海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廣域綠色能源研究開發有限公司、海南豐兆投資有限公司四方在海口舉行座談,圍繞海南地熱資源開發應用項目進行深入交流,並達成合作共識。 海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思濤,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教授何繼善,中國南海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樊興龍,深圳市廣域綠色能源研究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程連英,海墾集團副總經理張志堅、楊志成出席座談。
  • 臺專家:中國大陸若在南海「攔停登檢」,臺灣能源有危機
    蘇紫雲 蘇紫雲也提到,臺灣的天然氣有73%需經由南海、原油則100%需通過南海,只有煤炭100%避開南海,若中國大陸決定對臺封鎖,主要戰線不必在臺灣周邊,僅需要在南海執行「攔停登檢」的彈性手段,就可以有效切斷能源來源,特別是脆弱度較高的天然氣,將使臺灣電力供應不足。
  • 中國正式揭牌三沙市 引發南海「大海嘯」
    南海局勢日益升溫,中國與菲律賓、越南的摩擦也愈發頻繁,三沙市的正式成立更是引得「多米諾」效應。於本月20日召開的東協會議,在柬埔寨金邊「無疾而終」,宣告45年來東協會議的首敗——各國最終沒有能達成共同協定,「南海行為準則」隨之破產,中國南海問題依舊懸而未決,各方僵局未能取得進展。但若回頭而想,當真東協會議有果,南海問題就能得以「和平解決」?
  • 威海南海新區:大項目密集開工 20萬輛開沃新能源汽車製造項目開建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8日訊 3月8日,總投資100億元的山東開沃新能源汽車20萬輛整車生產項目在威海南海新區開工建設,威海市委書記王魯明,威海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海波,威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學文,威海市政協主席高旭光,創維集團創始人、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黃宏生,南海新區主要負責人出席開工儀式,威海市發改委、工信局
  • 中國又一超級能源工程,195公里海底管道現身南海,每年輸氣4億方
    「文/背起行囊(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在這季節交替中,我陪你看這晝夜往復日升月落我國南海油氣資源相對比較豐富,據悉,南海現已探明的石油儲量達到了四百多億噸,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達到了16為了能改善這種局面,我國在南海進行了多項能源工程。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一說中國又一超級能源工程,195公里海底管道現身南海,每年輸氣4億方。
  • 習近平:四大技術融合正引發科技變革
    習近平指出,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等交叉融合正在引發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這將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新的機遇。未來幾十年,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同人類社會發展形成歷史性交匯,工程科技進步和創新將成為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共創人類美好未來,是工程科技發展的強大動力,全球工程科技人員要切實承擔起這個歷史使命。
  • 新日汽車級鋰電池保5年 用10年引發行業變革
    雖說本次南京展齊聚了眾多電動車品牌,但佔據C位以超高端智能鋰電館為展出形式的新日,以一場引發行業變革的好戲,直接秒殺全場,領跑中國電動車行業發展趨勢,把南京展變成了新日展。引領行業變革,開拓行業新時代一直以來都是新日的拿手好戲。細數電動車行業發展的20多年間,每每有什麼重大的變革,總能看到新日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