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導 記者 初曉慧】2016年3月,距離福島核災快滿5年,福島第一核電站貯藏核廢水的儲水罐已經快擺不下了,日本政府定下的災後集中復興期也將到期,東京電力公司面對核廢堆仍束手無策,數萬無家可歸的核災倖存者只能嚶嚶哭泣。
香港《大公報》3月1日紀錄了福島核災五年後的核災禁區之行。東日本大地震引發的核洩漏,令福島和切爾諾貝爾一樣,成為地球上兩個核輻射生命禁區。現在想進到福島核電站的人,都必須接受兩次輻射測量,為了是確認進場前後體內輻射增量沒有超標。小森明生和他的同事們已經對這種檢查習以為常,如果沒有核災,小森明生會在副總經理崗位上退休,諷刺的是,因為核洩漏他反而得到核電站穩定中心總經理的職務。
坐在巨大的白色機器前,檢查只有一分鐘就完成了,為了防止核汙染而造成財物損失,只許攜帶一支筆和一個本子。
輻射值遠超標準
車速不快,盯著輻射測量儀,過了禁區外唯一的還營業的24小時便利商店,測量儀上數字開始變化。這裡是富岡町,輻射量每小時0.6毫西弗,車又開了5分鐘,數字變成1.1,超過了國際輻射委員會定下的普通人年均1毫西弗的標準。到了接近核電站的大熊町,一開始是每小時2.7毫西弗,隨後數字跳到6.0。小森明生很鎮定,「這附近測量過的最大數值是8.5。」
幾乎是屏著氣,沿規定路線走到核電站內的防震樓,這棟灰白色的建築既是現場指揮中心,也是穿脫防輻射服的地方。全身裡外三層,腳下是厚重的鉛鞋,手上戴兩副手套還要仔細拿膠帶密封。為了降溫,馬甲裡裝的是冰袋,還隨身攜帶一臺微型輻射測量儀,能夠像計步器一樣累計當日輻射量。在廠區內上下車,就連穿脫鞋套都有嚴格規定,下車時有專人負責摘取,千萬不能自己動手。
在核電站堆芯熔毀的1號、2號和3號機組中,前兩個機組情況最為複雜,內部溫度最高。3號機組由於爆炸坍圮,安全殼內的垃圾很多,可謂各自面臨不同的困難。5年過去了,除了用大量海水進行冷卻外,其他處理工作毫無寸進。
核廢料處理無寸進
小森明生介紹道,眼下如何取出熔毀核燃料成為處理廢堆面臨的最大難關。「1號有392根,2號有615根,3號有566根,1號和3號內溫大約20度左右,2號則最高大約25度。」一度想用機器人來探測內部情況也告失敗,在小森明生的眼中,要說唯一樂觀的跡象當屬核汙水處理,「以前每天要處理400噸,現在只有300噸。」
在有7000人工作的禁區,按照距離機組遠近劃分,每個人工作的時間長度也不一樣。在輻射量較高2號機組附近,一個工人大約只能工作10分鐘就得離開。正準備記錄更多機組受損的細節時,讓後退的聲音一遍遍傳來,「這裡輻射量是276毫西弗每小時,得趕緊離開。」
經過身體除汙和隨身攜帶物品輻射量檢測,核災禁區之行宣告結束。一路下來,拿到3個數據,整個活動接受的輻射量是0.3毫西弗,相當於去牙科診所拍了3次牙齒X光片,而全身輻射測量儀的前後數據分別是418和518,上升亦不明顯。
女博士誓揭真相
潛心研究風溼病10年的越知沙惠博士,在「3.11」大地震發生後10天,收到了英國帝國理工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因為家鄉史無前例的大地震,她把專業換成了公共健康方向。2013年,帶著在世衛實習的經驗和帝國理工文憑,她重回福島相馬中央醫院,她說她畢生醫學工作想要得到答案的問題是:福島核災到底如何影響人們的健康。越知沙惠說,還有一些被忽略的死亡,「政府不願意讓別人知道。」
核災發生後,核電站方圓20公裡劃為禁區,再往外10公裡是緊急疏散區,人們被建議留在屋內不要外出。可是死神就埋伏在10公裡內,「這是看似合理的建議,但是當時50公裡範圍內沒食物供應,政府也沒有考慮生病和獨居老人,許多老人死於脫水和飢餓,罪魁禍首並不是核災。」
她所在的醫院積累的病例,更真實講述上了年歲卻無家可歸的核災難民,現在是如何一點一點耗盡生命的。「住在臨時居所的老年人患上肥胖、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機率更大,握力和腿力也很差。」
至於之前日本政府遲遲不願意正視的問題,即福島核災是否會增加居民患癌風險,越知沙惠說,5年過去了,可以看到放射性物質銫檢出率明顯下降,但也就沒有了直接致癌的證據。說罷,她補充一句,或許還有一個原因是政府不願觸碰的,「如果承認核洩漏能夠致癌,今後巨額醫療開支和賠償都是驚人的。」
事實上,日本厚生勞動省在去年10月證實,福島第一核電站一名工人罹患白血病與遭受輻射有關。這是5年來日本首次承認福島核洩漏事故致癌病例。這名男子在第一核電站共遭受了15.7毫西弗輻射量。
越知沙惠說,許多被招募從事清除輻射土壤工作的季節工都是流浪漢,他們不具備防輻射知識,生活條件又差,再加上沒有醫療保險,未來成為醫療機構負擔的可能性極大。
東電3名前高層被強制起訴
據共同社報導:有關福島第一核電站5年前發生輻射外洩核災,檢察審查會指派的檢察官2月29日針對經營核電站的東京電力公司(東電)3名前高層涉業務過失致死傷罪,向東京地方法院提強制起訴。
檢察審查會認為,東電的前會長、75歲的勝俁恆久及兩名前副社長,分別是65歲的武藤榮、69歲的武黑一郎應予以起訴。3人被檢方認為犯了業務過失致死傷罪,因為他們應可預設會發生核災,而疏於做好防患未然的安全措施,導致核災發生,令福島第一核電站周邊醫院的住院病人在疏散過程中致死。
針對這3人,東京地方法院於2013年9月作出不起訴處分,認為他們難以預測會發生核災。但是檢察審查會2014年7月作出應予以起訴的決定,東京地方法院在重新調查後,又作出不起訴處分。但去年7月,檢察審查會第二度作出決定,認為應予以起訴。之後,5名檢察官的指定律師開始調查案情。
起訴狀指出,這3位東電前高層在福島第一核電站被海嘯侵襲浸水的可能性應事先預測到,卻未做適當的措施。核反應堆機房內發生氫爆,導致在周邊的13人受傷。另外,福島縣大熊町的雙葉醫院住院病患等被迫疏散,導致病情惡化,44人死亡。
日媒分析,這3名東電前高層可能會在法庭上辯解自己無罪。日本法庭將首度出現「無法防止核災是不是罪」的爭辯。東電是否預想過海嘯的發生,將成為法庭辯論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