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兇手》: 「火車難題」背後的道德偽命題

2021-01-19 電影前列線

在電影《消失的兇手》中,林家棟扮演的霍教授提出了兩道看似相同,但是本質上卻大相逕庭的「火車難題」


假如你是一名火車司機火車的剎車忽然失靈,前方鐵軌上有15個工人,而另一條鐵軌上只有1個工人。現在有一個岔道拉杆,只要拉一下就可以讓火車變軌,犧牲1名工人,救下旁邊軌道的15名工人,那麼你會不會拉下這個拉杆?




如果一輛火車剎車失靈,你看到遠處的鐵軌上有15個人,這時你只要把站臺上的一個胖紙推下鐵軌,就能阻止火車,你會選擇推胖紙下去麼?




問到第一道題的時候,課堂上的學生都毫不猶豫地選擇拉下拉杆;而問到第二道題時,學生們便有了分歧,大部分人表示不選擇將這個胖紙推下去。


看似相同的題目,為什麼學生們會做出不同的選擇呢?這就要追溯「火車難題「的顯赫家身了。


你可別小看了這個「火車難題」。它其實是當代國際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之一,是由哲學家菲利帕.福特於1967年提出來的,主要是為了批判功利主義者。


功利主義者,就是指那些根據「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則來指導自己行動的人。所以在這2道題中,他們肯定會選擇拉下岔道杆,和推胖子下站臺這兩個答案。為什麼?救得人多啊!


但是那些批判他們的人說,你要是推胖子下站臺,就必須對他的死負責,否則就是不道德。


不過,功利主義者並不這麼想,他們覺得在題目中的情況下,根本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為,反正救與不救都會死人,死1個總比死一堆好吧,見死不救不也是不道德的嗎?


是不是聽著雙方都有理?根本無力辯駁?




不過,這兩個問題還是有差別滴。差別就在於學生在回答第一個問題時是毫不遲疑的,而在推胖子下站臺的問題上卻是顯得猶豫不決的!


難不成是怕推不動胖紙?




你想多了!!!


不過這個情況也不是編劇虛構的。它是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豪瑟做過的一個實驗的真實結果。當時,只有六分之一的人選擇了推胖子下站臺。通過這個實驗,科學家發現人類其實是擁有的道德直覺的……


據說,人們在回答第一個問題時,腦部是使用一般的區域來運作的,像是一個功利主義者,而在回答第二個問題時,則會動用到情感判斷的部份,更像是一個道德義務者



太T!M!D!複雜了!完全聽不懂啊?!鬼知道大腦是怎麼運作的!如果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為的話,是不是我們也可以像ISIS那樣無法無天了?




並不行,這裡還要牽出另外一個概念,法律!相比道德,法律的屌更大。那麼這2個問題在法律上有啥區別?目前,在我們國家的法律是成文法,對犯罪的構成有明確的規定,必須認定犯罪主體(誰侵犯),客體(誰被侵犯),主觀方面(故意或過失)、客觀方面(如何被侵害)這4個因素才能定罪。


(犯罪構成4要素)


在第一個問題中,其實無論你拉不拉岔道,救1個或者救15個,首先你都不存在犯罪的風險。因為不管你怎麼做,火車肯定都會撞死人,這是客觀條件。因此你選擇拉下岔道杆只是在努力將損失降低到最小,主觀上並不是想殺人。這也是為什麼學生們會毫不猶豫做出選擇的原因。


而在第二個問題中,胖子與火車撞人這件事本並無直接關聯,胖子只是一個無辜的旁觀者。很多人覺得有關聯是因為似乎只有胖子掉下站臺才能阻止火車。

但這其實是一個陷阱。根據題目的條件,只要有一個人掉下去就能阻止火車,並不是非胖子不可。之所以你覺得只有胖子可以,是因為人都是自私的,沒事誰也不想自己跳下去,這就是利己主義的角度。




這個題目本來是批判利己主義者的,但霍教授在講述這個題目的時候,卻完全沒有揭示出這個問題的本質。反而在學生們猶豫的時候,繼續進行錯誤誘導。按他的意思,世界上並不存在純粹的公義,所有的公義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意改變。在他的煽動下,大家都選擇了推胖子下月臺。




當然,松東路敏銳的發現了這個問題的關鍵。所以他提出可不可以選擇自己跳下站臺阻止火車呢?既然你和胖子都站在站臺上,隨便一個人跳下去就能阻止火車,那為啥非要胖子死,為啥不能你死?難道胖是死罪了??


而且在法律上,胖子原本並不存在死亡的客觀原因,你把他推下站臺死亡,你就成為了犯罪的主體,胖子就成為了被侵害者,這就構成了法律意義上的犯罪。


事實上,霍教授不僅在課堂上向學生灌輸利己主義的觀點,在香城的「殺人遊戲」中他也是這麼做的。為了奪取高敏雄的黃金,他拉攏了警察陳茂津,讓陳逼迫高的工人跳樓,並以高壓迫工人的名義嫁禍給他,從而將謀殺裝成自殺。一系列的自殺事件,激起工人對高的極度不滿,並開始衝擊工廠,而林教授還讓陳在遊行隊伍中安放炸藥,試圖激起民變來借刀殺人,自己乘機搶奪高的黃金。當然,帶松東路去聽這堂課的付源也是參與其中的,她早已知道整個計劃。


雖然這個計劃因為松東路的介入沒有實現,但霍教授成功逼迫全城工人加入到了這個遊戲當中,並讓他們在自己和高敏雄的生存中做一個選擇。顯而易見,人們都選擇了讓高敏雄去死。而連環跳樓案中的無辜受害者就好像是電車謎題中的胖子,被丟了下去堵住了火車。


最後引用美國著名思想家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名言作為結尾:


「人們只看到他們想看到的東西。」


相關焦點

  • 解讀 《消失的兇手》:「火車難題」背後的道德偽命題
    通過這個實驗,科學家發現人類其實是擁有的道德直覺的……據說,人們在回答第一個問題時,腦部是使用一般的區域來運作的,像是一個功利主義者,而在回答第二個問題時,則會動用到情感判斷的部份,更像是一個道德義務者。
  • 《消失的兇手》劉青雲扒火車搏命演出 拒絕替身
    這一次,《消失的兇手》延續了上部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講述神探松東路此次來到一個名叫「香城」的地方,探尋一宗引發全城恐慌的連環自殺案之幕後真相。此前片方發布的先導海報中,一輛疾馳的火車衝破鐵軌,眼看傾覆,劉青雲飾演的神探松東路則攜紅衣女子策馬奔馳在搖搖欲墜的火車上,預示這將是一部探案動作大片。
  • 騎馬跳樓爬火車 劉青云為拍《消失的兇手》很拼
    《消失的兇手》首映禮現場演員合影 片方供圖 華龍網發劉青雲現身發布會 片方供圖 華龍網發  華龍網11月17日17時訊(記者 李嫋)由劉青雲、李小璐、江一燕等主演的懸疑電影《消失的兇手  劉青雲吐槽續集拍攝困難多  作為《消失的子彈》續集,劉青雲坦言此次出演更不容易:「之前我探案基本都是動腦,可這次我要騎馬、跳樓、爬火車,而且身邊的人好像都有各自的秘密和目的,讓我覺得他們都有嫌疑,這不是要逼死我麼?」
  • 《消失的兇手》主演集體「掀桌」求清白(圖)
    10月29日,《消失的兇手    此次電影《消失的兇手》發布的首款人物海報大展每位角色的內心世界,眾主演劉青雲、林家棟、李小璐、江一燕、郭曉東、鳳小嶽以劇中各自形象亮相併且大展吐槽技能。    片中涉案的各個嫌疑人這次終於坐不住了,紛紛「掀桌」表示對被懷疑為兇手的不滿,勢必要藉此機會說兩句為自己辯白的公道話。
  • 塑料布逼停火車 背後是道大難題
    無獨有偶,把不久前風箏和氣球逼停火車的事件與此事相聯繫,性質極為相似,有異曲同工之處。一塊塑料布逼停高鐵,不是個案,而是一道社會性綜合難題。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高速列車作為一項高科技的交通工具,雖然具有安全、舒適、高速等一系列的優點,但是對行車環境要求很高。現在國內的鐵路線大多是電氣化鐵路,鐵道線上方的接觸網是兩萬多伏的高壓電線,為列車正常運行提供動力。
  • 《火車》兇手究竟是誰?這真是一個很難猜測的謎底!
    我來推理一下韓劇《火車》中的兇手究竟是誰?推理一:李成勳。a、A世界李成勳即使傻了也一直憎恨著母親。12年前回去問繼父要錢,他知道繼父藏著很多金銀首飾,繼父不給,暴怒之下殺了繼父。情況不明確的地方是沒有拿走女主母親留下來的金銀首飾啊。
  • 十年後,當殺害花季少女的「兇手們」坐上同一列火車
    十年後,當殺害花季少女的「兇手們」坐上同一列火車羊城派  作者:龔衛鋒 邵梓恆  2018-05-24   十年前的一場兇殺案究竟有哪些隱情?
  • 面試難題:火車選擇撞死1個孩子,還是9個?背後的職場考慮很真實
    面試難題:火車選擇撞1個孩子,還是9個?背後的職場考慮很真實。世界上有很多經典的面試題目,這些題目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沒有標準答案,任何答案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透過這個答案,可以了解一個人的價值觀和智慧。
  • 道德永遠是個「難題」——電車難題、自利與理性
    電車難題的無奈答案在《蝙蝠俠:黑暗騎士 》中,小丑劫持了兩艘緊急疏散城市人口的渡輪,一艘船上是普通公民,另一艘船上是囚犯。現在,讓我們變化一下視角,把電車難題看成一個比喻,我們仍然從功利主義的角度出發,選擇救多數人。
  • 「電車難題」的「道德物化」解法
    如果一個可以控制拉杆(扳道岔)的人,因為自己的行為導致無辜的人死亡,無論死五個人還是一個人,都是有道德缺陷的。甚至他無所作為也不道德,因為這等於他放任這些人面臨死亡。「電車難題」提出後,又出現了不少類似版本,都創設了無論選擇怎樣做都存在道德缺陷的情景。  隨著人工智慧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電車難題」重新引起熱議。
  • 這史上十大道德難題,看看你知道幾個?
    你是否曾經被問過這樣一個問題:」有10個人被困在火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火車朝他們駛來,隨時將他們碾成肉醬。而你可以按一個開關,讓火車變軌駛向另一個方向。可怕的是,那另一條軌道上也有一個人被困住。考慮以上狀況,你是否會按開關?」相信在聽到這個問題後,你的選擇一定不會很果斷,不管是否按開關,都有人會被火車碾死,這是一種對他人生命的「審判」,因此你不得不謹慎。
  • 村民冒死攔火車 獎勵背後鐵路安全是難題
    河北淶源縣山區近日大雨傾盆而下,山上下來的巨大泥石流淹沒了京源鐵路王安鎮段,這時恰巧一列火車開來。在附近躲雨的村民盧偉發現後,立即朝火車奔跑,邊跑邊打手勢。司機見狀後緊急停車,避免了一場重大事故。  圖為冒死攔火車農民(事後復原拍攝)盧偉,今年42歲,河北淶源縣王安鎮山炮村村民,以放羊為主業。7月中旬的一次「攔火車」行為——讓一列運載燃油的火車在泥石流路段成功避險,讓他一舉成名。
  • 破解火車晚點索賠是個難題
    不過這個要求在當下還是「無理」要求,因為還「無法可依」,並且在中國破解火車晚點索賠還是個難題。也許有人就會說,這算什麼難題?作為交通行業的「小夥伴」航空業已開先河。飛機晚點賠償標準中,如果是因為航空公司自身造成的長時間延誤,旅客可以得到航空公司相應的經濟補償。飛機延誤4-8小時(含8小時),航空公司需向旅客提供價值300元的購票折扣、裡程或其他方式的等值補償,或是人民幣200元。
  • 目前無解的道德難題:電車難題及其延伸問題
    兩種情況下的電車道德難題01想像一下:你駕駛著一輛電車在一條鐵軌上飛馳。有5個修理工在鐵軌上施工,顯然,他們並沒有注意到有一輛電車朝他們撞過來。你本能地踩下剎車,沒想到關鍵時候,電車的制動系統失靈了。電車難題的延伸關於為何兩種情況的決策大相逕庭,本人愚見,是因為我們的主觀意識被潛意識中的責任感所支配。
  • 電車難題:自動駕駛汽車的道德難題
    1、智能汽車的道德難題著名的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在他的《機器人系列》裡面,提出了影響力極大的機器人三定律。第一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者因不作為而使人類受到傷害。第二定律,除非違背第一定律,否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 河北冒死攔火車村民獲獎25萬 獲評道德模範
    昨天下午,當地授予盧偉「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並給予共計25萬元的獎金。  泥石流淹沒鐵軌  7月15日,淶源縣王安鎮一帶遭受強對流天氣,導致大雨夾雜著冰雹傾盆而下。由於坡陡雨急,京原鐵路王安鎮至塔崖驛區間遭受了嚴重的泥石流災害。其中一股巨大的泥石流直接衝到了二道河一號和二號涵洞之間,短短幾分鐘就淹沒了鐵軌。
  • 自動駕駛的道德問題是真實存在的,但未必就是「電車難題」
    這種懷疑也衍生出了很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最有趣的就是傳統道德哲學中的「電車問題」在新時代的翻版:自動駕駛的道德問題。道德問題的源起如果一輛自動駕駛的汽車遇到了這樣一個困境:在馬上就要出車禍的當下,左邊是一個老人,右邊是五個孩子,它應該怎麼判斷,如何選擇行動?我們應該將這種道德判斷納入自動駕駛系統開發的考量嗎?首先,我們可以先回顧一下這個道德問題的源起。
  • 電車難題的六大主流觀點(上)
    好了今天我們來說電車難題,痴迷於電車難題的男人們就是電車痴漢。1967年,英國哲學家菲莉帕-福特提出了著名的電車難題,基本情況我想各位老闆都十分清楚,就是說有個火車失控了,而火車道前方有五個人,為了不撞死這五個人,火車司機可以選擇變道駛入另一條岔路,但這條岔路上有一個人,那麼火車司機該做出變軌這一操作嗎?
  • 心理學實驗 |「道德直覺運作」的3個潛規則
    有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叫「有軌電車難題」。很多學者都論述過這個難題,是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之一。有軌電車難題: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高速駛來,並且片刻後就要碾壓到他們。幸運的是,你可以啟動扳道器,讓電車轉到另一條軌道上。
  • 知名律師火車換鋪被拒 被道德綁架後的善良才最自私!
    前兩天,某知名律師在火車上換鋪的事件引發了熱議:他帶了兩個6.7歲孩子坐長途火車,由於當時買的是2張上鋪。於是,上車後,他開始找人商量換個下鋪。第一個男生,開始答應,後來藉口說自己腿受過傷不方便換。第二個男生,則直接拒絕。最後,在律師就快要放棄的時候,兩個女孩給他換了下鋪,並且女孩稱「我也有孩子」,沒要求補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