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個韓國」塌陷!地下水超採,地球真的會被掏空嗎?

2021-01-08 老粥科普

「120個韓國」沉降?

西班牙地質礦業研究所最近發表了一篇報告,說由於人類無度開採地下水,造成全球大約有8%的土地將在未來20年發生沉降。韓國的一份報紙把面積換算了一下,說這個面積相當於韓國面積的120倍,於是「120個韓國」在網際網路上瘋傳開來。其實大家都知道,全宇宙只有一個大韓民國,它的面積10.3萬平方公裡,不大。

調侃歸調侃,人類超採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卻是事實,我們必須要重視它,及早採取措施予以補救,否則很容易遭到大自然的報復。

美國加州超採地下水造成地面大幅沉降

什麼是沉降

沉降又叫沉陷或塌陷,指地面幾乎沒有水平移動而緩慢或突然向下沉。沉降的原因有自然的也有人為造成,地殼的變形、火山運動、巖溶、永凍土融化或者地下暗河衝刷都會造成地表發生塌陷。

有些沉降的面積非常廣闊,時間也長達幾千年;而有些塌陷地面積小而深,讓人猝不及防。2010年5月,當熱帶風暴阿加莎掃過瓜地馬拉,就在城市中心製造了一個深不見底的大洞,令人不寒而慄。

瓜地馬拉城中的大洞

還有些沉降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地下交通設施建設、管道破裂等等會造成局部地面塌陷,釀成事故;人們開採煤炭、石油、天然氣,以及過度抽取地下水,也會造成大範圍的地質沉降。

地球有多少地下水?

我們最不缺的似乎就是空氣和水,地球有約3.6億平方公裡的海洋,71%的面積被海水覆蓋。地球上總共有13.86億立方千米的水,但是能夠被我們人類使用的地表淡水資源卻只有9.3萬立方千米,僅佔地球水資源總量的0.006%。這些水分配到全世界的江河湖泊和溼地中就會顯得「貧富不均」,有些地區水量充沛,而另一些地方則滴水貴如油。

地表淡水資源極其寶貴

在地表水不足的地區,人們會抽取地下水。地下水佔了全球淡水總量的30%,是地表水的25倍,這是個龐大的數字,但大量超採地下水正是造成地質塌陷的主要原因。

地表水分布不均

地下水是怎麼存儲的?

如果你去農村,便不難發現許多地方還有手搖的壓水井,它主要由一套槓桿和一個帶活塞的汲水筒構成,只須用力壓幾下,就能抽出清澈甘甜並且免費的水來。

見過這種壓水井嗎?

手搖壓水井出水量小,應付生活和飲用問題不大,農田灌溉就需要打更大的機井,用電動水泵抽取地下水。

如果你以為在我們的地底下有一個巨大的水庫,那就大錯特錯了。在地層下方並沒有水庫,淡水實際上是儲存在巖石與土壤的縫隙中間。

塗成藍色的巖層是含水層

當我們向下打井,抽取地下水時,土壤與巖石縫隙中的水向取水孔滲透,周圍的水會迅速補充進來,這給我們一個下方有巨大水庫的假象。事實上如果沒有及時的補充,地下水會越來越少,在水井周圍的含水層形成一個低水位區,水位持續下降,你需要打更深的井才能抽到水。

抽水造成地下水位改變

地下水的補充

地球如此豐富的地下水,是千萬年來水自然循環形成的。大海與地表的水受日曬蒸發、冷凝形成雲,雲層飄到地表上方降下淡水,淡水一部分隨地表徑流重新匯入大海,另一部分滲透到土壤裡一點點向下充盈到深層的巖石縫隙中間。江河湖泊是地下水補充的重要渠道,同時地下水也會反過來流入到江河湖泊裡,形成一個不斷流動的閉環。

地下水的補充主要靠地表滲透

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地方的地下水都能得到及時足量的補充,恰恰是那些降雨量不足的地區,地下水超採的情況會更多地發生。當含水層的水被抽取過後,地下水位顯著降低,那些原本充盈在透水巖石縫隙中的水不復存在,疏鬆的孔隙無法支撐上方地表的壓力變得緊實,地表也因此向下沉陷。

地表的沉陷幾乎是不可逆的,向地下注水只能阻止更嚴重的塌陷,但很難使地面抬升。如果塌陷發生在沿海地區,陸地海拔高度的變化會造成海水倒灌,形成大面積的鹽鹼灘涂,進而嚴重影響人們的生存和經濟發展。

美國休斯頓超採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

為了改變華北地區工農業生產和城市生活過量開採造成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地質沉陷多次發生的現狀,我國耗巨資建設了南水北調工程,將南方江河的水調到乾旱的北方,從而大大緩解了用水緊張,也使得地下水位得以恢復。但在美國、印度和世界的許多地方,地下水超量開採造成塌陷的問題在短時間內還看不到改善的跡象。

人工補充地下水

地下水超採造成地面沉降雖說在全球範圍存在,但我們也要認識到這只是地區性問題。總的來看,全球地下水的儲量極其巨大,地區之間地下含水層並不相通,因此不存在廣泛的陸地塌陷、被大海吞噬的可能。我們只要做好自己的事、保護好自己的家園就可以了。

相關焦點

  • 「120個韓國」沉降!地下水總有挖完的一天,我們有其他出路嗎?
    1月4號,西班牙地質研究所發表了一項報告稱,至2040年,地球近8%的表面將會下沉,下沉面積相當於「120個韓國」國土面積,這將對全球約6.35億人的生活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報導稱,由於人類過度開採地下水,誘發了全球多地區坍塌事件。
  • 衡水市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工作推進會召開
    衡水市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暨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工作推進會強調堅持政治站位 咬定目標任務 強化責任擔當 堅決打贏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和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攻堅戰趙革講話 吳曉華主持11月24日,衡水市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暨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工作推進會召開。
  • 京城地下水超採何時停
    為了支撐北京的用水需求,北京市曾「八方找水」,在平谷、懷柔、房山、昌平建立了4個地下應急水源地,同時向河北、長江調水,共有9類水源地在為京城供水。今年2月底,作為本市最大的地下水源,全力運轉了12年的懷柔應急備用水源工程終於名副其實地回歸「備用」。12年來備用水源地以每天30萬噸的水量運轉,累計為首都安全供水12.8億立方米。
  • 華北平原形成七大漏鬥區 地下水超採治理迫在眉睫
    【中國環保在線 地方新聞】由於多年超採,燕趙大地之下,已經暗藏著6.7萬平方公裡的地下水超採區,形成了26個地下水位降落漏鬥!目前,華北平原已經成為世界上大的「漏鬥區」。  連日來,卻有媒體報導:「河北地下水超採30年或很快用盡,地裂現象不斷出現」。專家將一些地方靠超採地下水度日的情況形容為「爺爺喝孫子的水」。長期透支地下水,導致地下水水位下降,甚至形成了區域地下水位的降落漏鬥。    資料顯示,由於多年的地下水超採,華北平原已經成為世界上大的「漏鬥區」。
  • 不能公開的調查 華北平原地下水汙染與超採圖景
    本報記者查閱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的官方網站發現,華北平原地下水汙染呈現三個特點:首先是汙染指標多,以三氮(NO3-﹑NO2-﹑NH4+)、重(類)金屬(Pb﹑As﹑Cd﹑Cr6+﹑Hg)和微量有機汙染物為主;其次是多為點狀汙染,分布較廣,多集中在城市周邊和重化工開發區及影響帶範圍內;三是以淺層地下水汙染為主,深層地下水亦有多點檢出汙染物。
  • 人水矛盾結苦果:多省區地下水超採形成「漏鬥區」
    近年來,旱地上豎起許多噴灌圈,種植企業和農戶通過開採地下水灌溉農田。農業用水過快發展,導致淺層地下水位下降,內蒙古已形成33個大小不同的地下水超採區。黑龍江省樺川縣的一位種糧大戶說:「過去打井,幾米深就出水,現在打井,四五十米才見水。」
  • 2019四項工作推進水資源管理 地下水超採治理華北方案先試先行
    2、實施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開展100個國家級節水型社會試點建設和節水型企業、單位、居民小區建設等。   3、充分發揮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效益,黃河幹流實現連續19年不斷流,黑河下遊東居延海連續14年不乾涸。   4、劃定全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推進105個城市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
  • 曝陝西煤礦開採掏空地下 一洗煤廠地面塌陷被迫停產
    原標題:陝西榆林煤礦開採掏空地下致洗煤廠塌陷停產      國營煤礦合法開採,將洗煤廠地下掏空,造成洗煤廠大面積塌陷無奈停工,損失慘重無人埋單。這件看似離奇的事件就發生在陝西省榆林市。榆林市鴻運工貿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鴻運工貿」)經理崔先生介紹,因地面塌陷致地下水斷流,目前洗煤廠已經停工3個多月了。對此,榆林市榆神煤炭榆樹灣煤礦有限公司(簡稱「榆樹灣煤礦」)卻認為,當地政府明知洗煤廠地處採煤區,仍然不顧風險批准興建,理應為此負責。
  • 2040年 將有「120個韓國」沉降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2040年,「120個韓國」沉降。有報告稱,地球表面8%的地面或將沉降,面積將是韓國目前國土面積的120倍。《韓民族日報》4日援引西班牙地質礦業研究所的一項報告稱,到2040年,地球表面8%的地面或將沉降,沉降面積將是韓國目前國土面積的120倍,也相當於美國和墨西哥國土面積的總和,全球6.35億人口的居住和生活將受到影響。報導稱,導致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過度開採地下水、礦產和燃燒化石燃料。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溫室氣體導致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進而導致地面沉降加劇。
  • 華北地下水超採1200億立方米 成世界最大漏鬥區(組圖)
    西店子村現約3500人、4500畝地,有120口機井。  機井在西店子村30年的歷史,也是越鑽越深的歷史。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生產隊集體挖土井,後來,土井挖不出水了,就開始打機井。最開始,一般打25米左右就有水出來,到2009年,機井一般要打120米深。  「不缺水」的悖論  開著拖拉機往一家一戶送水,是華北農村不同於南方農村的景象。
  • 地下水超用,欠帳怎麼還?
    數據顯示,目前,華北地區地下水累計虧空量達1800億立方米左右,如果按照西湖1400萬立方米的蓄水量計算,相當於12847個西湖。未來,水資源格局決定著發展格局。控制地下水的過度攫取已獲得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從2014年開始,國家已在河北省開展了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試點;並從2017年起將治理範圍逐步擴大到山東、山西、河南等省份。
  • 重力衛星揭華北平原成世界最大地下水"漏鬥區"
    (原標題:重力衛星揭露華北地下水虧損曲線華北平原成世界最大地下水「漏鬥區」)利用GRACE衛星測量的華北地區地下水儲量變化示意圖。圖/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圖/NASA網站中科院團隊利用美國GRACE衛星監測華北平原地下水超採情況;水資源年均虧損60億-80億噸北京時間5月23日,兩顆美國「重力恢復與氣候實驗後續」衛星(GravityRecoveryandClimateExperimentFollow-On,以下簡稱GRACE-FO)在范登堡空軍基地由獵鷹9號火箭發射升空。
  • 韓媒:2040年,「120個韓國」可能沉降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韓民族日報》4日援引西班牙地質礦業研究所的一項報告稱,到2040年,地球表面8%的地面或將沉降,沉降面積將是韓國目前國土面積的120倍,也相當於美國和墨西哥國土面積的總和,全球6.35億人口的居住和生活將受到影響。
  • 河北省地下水水位下降趨勢得到初步扭轉
    新華社石家莊12月31日電(記者郭雅茹)記者從河北省水利廳了解到,隨著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的不斷深入,全國最大地下水漏鬥區河北省地下水超採狀況得到有效遏制,地下水水位持續下降趨勢得到初步扭轉。最新一期的河北省地下水超採區地下水水位監測情況通報顯示,截至2020年11月底,河北省全省淺層地下水水位平均埋深18.19米,同比上升0.49米,有87個縣(市、區)水位回升;全省深層地下水水位平均埋深53.95米,同比上升1.32米,有63個縣(市、區)水位回升。
  • 地鐵越造越多,越挖越深,地面會不會因此塌陷?
    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達發展,開通地鐵的城市也隨之變多,開通的線路也與日俱增,挖掘深度也不停下探,但這種會給生活在地上上的我們乃至建築物帶來危險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吧。地鐵的本質地鐵的本質其實和地窖、地戰道是一樣的,都是在地下挖個坑,只不過是這個坑比較大而已。
  • 河北地下水水位下降趨勢初步扭轉
    中國水利網站1月6日訊(通訊員 任樹春 記者 呂培)記者從河北省水利廳了解到,截至2020年11月底,全省淺層地下水水位平均埋深18.19米,與2019年同比水位上升0.49米;全省深層地下水水位平均埋深53.95米,與2019年同比水位上升
  • 河北地下水水位下降趨勢得到初步扭轉
    河北日報訊(記者趙紅梅 通訊員任樹春)從省水利廳獲悉,最新一期的河北省地下水超採區地下水水位監測情況通報顯示,截至2020年11月底,全省淺層地下水水位平均埋深18.19米,同比上升0.49米,有87個縣(市、區)水位回升;全省深層地下水水位平均埋深53.95米,同比上升1.32米,有63個縣
  • 銀川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成效明顯
    根據國家水利部辦公廳《關於2020年第三季度全國地下水超採區水位變化情況的通報》,2020年第三季度我市地下水超採區水位上升5.45米,上升幅度位列全國108個城市中的第1位。這一數據,標誌著我市治理地下水超採區工作取得紮實成效。
  • 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三點五五米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本報衡水2月23日電 記者雷漢發、通訊員趙棟報導:去年一年,衡水全市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達到了3.55米,部分區域最大回升量達到7.44米。據衡水水文部門統計,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市深層地下水平均埋深由2015年的68.02米回升到目前的64.47米,該市深層地下水超採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
  • 衡水深層地下水近3年回升7.09米
    進入移動版,省流量,體驗好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焦磊)近日,記者從衡水市水務局獲悉,該市深層地下水超採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深層地下水平均埋深近3年回升7.09米。去年全市累計引調外來水6.31億立方米,較2016年增加34%,置換深層地下水3億多立方米;棗強、景縣農村生活用水置換項目主體工程完工,34.73萬農村人即將用上長江水,且該項目已擴大到武邑縣、饒陽縣、濱湖新區;新增地下水高效節水灌溉面積5萬畝;重新劃定了地下水禁採區、限採區範圍;建成地下水動態監測井254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