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0年 將有「120個韓國」沉降

2021-01-09 新浪科技

來源:環球網

原標題:2040年,「120個韓國」沉降。

有報告稱,地球表面8%的地面或將沉降,面積將是韓國目前國土面積的120倍。

《韓民族日報》4日援引西班牙地質礦業研究所的一項報告稱,到2040年,地球表面8%的地面或將沉降,沉降面積將是韓國目前國土面積的120倍,也相當於美國和墨西哥國土面積的總和,全球6.35億人口的居住和生活將受到影響。

報導稱,導致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過度開採地下水、礦產和燃燒化石燃料。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溫室氣體導致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進而導致地面沉降加劇。研究人員通過統計過去10年的數據發現,人口密度越高、灌溉設施越多的城市和地區,發生地面沉降的危險越大,即「用水越多的地方越危險」。

地面沉降,攝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

根據預測,未來受地面沉降影響最嚴重的地區可能是中國北部平原、墨西哥灣海岸、越南和埃及三角洲平原、荷蘭以及墨西哥、伊朗、地中海的內陸沉積盆地。而因此受到波及的人群中,86%為亞洲人;從地區規模或人口基數看,面臨地面沉降危險最大的將是印度和中國。

環球時報-環球網/金惠真

相關焦點

  • 韓媒:2040年,「120個韓國」可能沉降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韓民族日報》4日援引西班牙地質礦業研究所的一項報告稱,到2040年,地球表面8%的地面或將沉降,沉降面積將是韓國目前國土面積的120倍,也相當於美國和墨西哥國土面積的總和,全球6.35億人口的居住和生活將受到影響。
  • 西班牙研究報告:2040年地球沉降最大危險發生在中國
    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繼續延燒全球之際,西班牙地質礦業研究所1月4日的一項報告顯示,到2040年地球表面8%的地面或將沉降,全球6.35億人口的居住和生活將受到影響。全球變暖導致南極冰川融化。
  • 未來30年內,地球有可能發生沉降,中國和印度或會受到影響!
    在西方國家飽受疫情摧殘的時候,西班牙地質研究所拿出了這樣一項報告,再次警告人類要保護地球,未來30年內,人類極有可能會陷入一場新的危機。報告中指出,到2040年,世界將會有多個地區出現地面沉降的情況,面積將會達到全球地面的8%,受到影響的人數將會達到6.35億人,全球共有70億人,這組數字並不可觀。南北兩極的冰川正在急速消融,出現了冰架坍塌的情況。
  • 「120個韓國」沉降!地下水總有挖完的一天,我們有其他出路嗎?
    1月4號,西班牙地質研究所發表了一項報告稱,至2040年,地球近8%的表面將會下沉,下沉面積相當於「120個韓國」國土面積,這將對全球約6.35億人的生活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報導稱,由於人類過度開採地下水,誘發了全球多地區坍塌事件。
  • 「120個韓國」塌陷!地下水超採,地球真的會被掏空嗎?
    「120個韓國」沉降?西班牙地質礦業研究所最近發表了一篇報告,說由於人類無度開採地下水,造成全球大約有8%的土地將在未來20年發生沉降。韓國的一份報紙把面積換算了一下,說這個面積相當於韓國面積的120倍,於是「120個韓國」在網際網路上瘋傳開來。
  • 研究預測到2040年將威脅全球近1/5人口
    近日,一項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地面沉降工作組組織的研究警告說,到2040年,地面沉降將威脅全球近1/5的人口。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科學》。  「本次研究繪製了全球地面沉降分布圖,並創建了一個模型,可預測局部地區的沉降風險。研究發現,地面沉降風險最大的國家、地區集中在亞洲。」該論文的作者之一、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葉淑君說。
  • 科學家研究繪製全球地面沉降分布圖,可預測局部地區的沉降風險
    近日,一項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地面沉降工作組組織的研究警告說,到2040年,地面沉降將威脅全球近1/5的人口。該研究在線發表於《科學》。「本次研究繪製了全球地面沉降分布圖,並創建了一個模型,可預測局部地區的沉降風險。研究發現,地面沉降風險最大的國家、地區集中在亞洲。」該論文的作者之一、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葉淑君說。
  • 2040年全球人均壽命延長4.4年:生活條件越來越好
    在這份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建立一個模型,預測2040年195個國家和地區居民健康狀況和主要死亡原因。該模型基於之前一項研究,觀察分析了1990-2016年之間全球人口增長因素。該模型涉及79個健康「驅動因素」,例如:吸菸、體重指數、清潔用水和良好的衛生條件,以及其它變量,例如:生育測量、收入和教育。
  • 2040年將有13億噸塑料垃圾傾倒陸地和海洋
    一個由17名全球專家組成的團隊表示,除非世界採取行動,否則從現在至2040年期間,將有超過13億噸塑料被傾倒在陸地和海洋中。該團隊開發了一個計算機模型,以跟蹤世界各地的塑料庫存和流動。模型表明,即使全球立即做出協調一致的努力,仍將有7.1億噸塑料垃圾被丟棄到環境中——4.6億噸在陸地上,2.5億噸在水道中。
  • 2040年將有13億噸塑料垃圾傾倒陸地和海洋!
    北極星固廢網訊:一個由17名全球專家組成的團隊表示,除非世界採取行動,否則從現在至2040年期間,將有超過13億噸塑料被傾倒在陸地和海洋中。該團隊開發了一個計算機模型,以跟蹤世界各地的塑料庫存和流動。模型表明,即使全球立即做出協調一致的努力,仍將有7.1億噸塑料垃圾被丟棄到環境中——4.6億噸在陸地上,2.5億噸在水道中。
  • 雙語:英國計劃將於2040年禁售燃油車輛
    據了解,為了解決空氣汙染問題,英國政府預計將宣布從2040年起禁止出售以柴油和汽油為動力的新汽車和客貨車。   英國每年大約有40,000人的早逝與空氣汙染相關,而溫室氣體的排放很大一部分是來自交通運輸。
  • 研究警告: 到2040年將有13億噸塑料汙染環境
    一項新的研究預測,如果我們不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在未來的十年裡,會有更多的塑料垃圾對自然環境產生不可逆轉的影響。一項有關塑料垃圾的研究道明了這種情況可能會變得多麼嚴重,預計到2040年,除非採取一些重大措施來應對這一趨勢,否則將有13億噸塑料被傾倒在陸地和海洋中。從牙刷到塑膠袋,我們每年在全球生產大約3億噸塑料,其中只有大約10% 被回收。數以百萬噸計的廢物被衝入海洋,分解成難以追蹤的小碎片,而其中大部分要麼被填埋,要麼乾脆變成垃圾。
  • 2040年可能實現的科幻犯罪清單
    與健康有關的犯罪以下與健康有關的罪行將在2040年成為可能:與計算機科學有關的犯罪以下與計算機科學相關的罪行將在2040年成為可能:與文化有關的犯罪以下與文化相關的罪行將在2040年成為可能:與環境有關的犯罪以下與環境相關的罪行將在2040年成為可能:
  • 到2040年,塑料汙染將達到13億噸
    除非採取全球行動,否則到2040年,估計有13億噸塑料將銷往我們的環境,包括陸地和海洋。這是根據未來20年塑料問題規模的全球模型得出的。利茲大學的Costas Velis博士說,這個數字「驚人」,但我們擁有「技術和阻止潮流的機會」。該報告發表在《科學》雜誌上。Velis博士解釋說:「這是對20年後情況的首次全面評估。」 「很難想像這麼大的數量,但是如果您能想像在平面上鋪設所有塑料,它將覆蓋英國面積的1.5倍。
  • 2040年將有100個人生活在月球上 未來甚至有月球人
    據phys網站報導,2040年,將有100個人生活在月球上,他們通過融化冰獲得水,利用3D技術蓋房和製造工具,吃在月壤中生長的食物,在低重力的「飛行」體育活動中一展身手。在回應認為上述場景屬於「痴人說夢」的質疑時,以歐洲空間局主導的「月球村」計劃代表伯納德·福英為代表的專家表示,這一目標不僅合理,也是可行的。
  • 到2040年,流入海洋的塑料汙染將增加兩倍
    一項最近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新研究稱,如果不採取行動,每年流入海洋的塑料量,將從1100萬公噸上升到2040年的2900萬公噸。這項名為「打破塑料浪潮」的研究確定了可以將流入海洋的塑料汙染減少80%的措施。那就是,企業和政府共同採取行動,以減少塑料產量。該報告建議將數千億美元的塑料生產投資轉向替代材料,建議政府制定法律阻止新的塑料生產,並為可重複使用的替代品提供更多的財政支持。該報告還呼籲發展中國家擴大回收中心和垃圾收集。
  • 研究:2040年全球塑料垃圾至少將達到7億噸
    研究人員發現,即使全球的人們從現在起扔掉吸管,儘量減少塑料垃圾的產生,到2040年塑料垃圾還是會達到7億噸以上,這對於海洋和野生動植物都是一場災難。新研究發現,如果全世界聯合起來立即採取行動來降低塑料消費,預計到2040年汙染環境的塑料垃圾仍將達到7.1億公噸。
  • 到2040年塑料汙染將達13億噸
    除非全世界採取行動,否則到2040年,預計將有13億噸塑料運往陸地和海洋環境。這是根據未來20年塑料問題規模的全球模型得出的。利茲大學的科斯塔斯·維利斯博士說,這個數字「令人震驚」,但我們「有技術和機會阻止這股潮流」。該報告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韋利斯博士解釋說:「這是對20年後情況的第一次全面評估。
  • 2040年全球核電量將增長約46% 中國印度主導93%淨增長
    2040年全球核電量將增長約46% 中國印度主導93%淨增長  Carly Feng • 2018-11-09 14:06
  • 大西洋銅業總裁:今年全球銅產量預減2.1%2040年鋰需求將是2019年的...
    今日,在由上海有色網(SMM)、中國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共同舉辦的2020有色金屬行業年會暨長約嘉年華上,大西洋銅業總裁兼自由港市場高級副總裁Javier Targhetta就社會發展趨勢對金屬市場帶來的影響進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