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研究大閘蟹,這位高中生參加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2021-01-22 新京報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日前在上海舉行,榮獲「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優秀小科學家」稱號的「00後」們引發關注。其中,一位高中女生還因研究大閘蟹登上熱搜,她就是杭州二中的李依庭。

「優秀小科學家」是如何養成的?李依庭表示,是袁隆平點燃了她的科學夢。未來,她希望考上北大、浙大這些國內一流大學的生命科學學院,為生命科學事業做出貢獻。

李依庭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受訪者供圖

大閘蟹研究可用於水產養殖

新京報:你是如何獲得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機會的?

李依庭:我是英才計劃2020屆生物學科學員,我的導師是浙江大學精子實驗室教授楊萬喜。在這次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科學T大會上,全國遴選的55位科學少年參加了大會。可能由於我在英才計劃學習期間表現比較好,研究的課題比較新穎,所以受邀來到大會。

新京報:你研究的課題和大閘蟹相關,請簡單介紹一下研究內容和未來應用。

李依庭:在導師的幫助下,我做的課題是《中華絨螯蟹精巢連接蛋白innexin的基因克隆與分析》,研究無脊椎動物精子發生的安全性。

大家都喜歡吃公蟹的蟹膏,就是大閘蟹的雄性生殖系統,比如精巢、睪丸和附睪等。我研究的是大閘蟹精巢中的innexin蛋白,這對大閘蟹精子發生有很重要的作用,研究結果未來可考慮應用於實際的水產養殖,選擇優良的、產膏量多的品種。

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的精巢連接蛋白,兩者在進化上具有同源性,因此研究innexin蛋白,對於當下社會壓力過大引起的人類生殖方面的問題或許有參考意義。

新京報:你是如何想到研究這個內容的?具體如何開展研究?

李依庭:我之前就對生物很感興趣,初三畢業的夏天就開始參加生物競賽班,用一年多的時間接觸了高中和大學生物的課程內容。參加英才計劃後,我著重在分析解決問題方面進行提升。

今年疫情期間,我在家閱讀教授給我的外國教材,並觀看浙江大學的網絡課程。暑假時,我又參加了清華北大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夏令營的活動,聽了施一公等教授的講座。

這次研究,是我通過網上搜索文獻,發現之前沒人研究過中華絨螯蟹的innexin蛋白,所以最終選擇了這個課題。

根據英才計劃的學習安排,我有機會進入浙江大學實驗室,特別是暑假時間比較充裕,我經常整天埋頭在實驗室裡。開學之後,我也保證每周末至少有一天在實驗室研究。每周五晚上,我還會去實驗室聽師兄師姐的文獻分享會,不懂的問題就及時向他們請教。

新京報:如何平衡高中學業和做實驗的時間?

李依庭:我的方法是上課認真聽講,不要分心,充分利用在校時間做好作業,周末的時候就可以抽出更多時間去實驗室進行科學研究。

和科學青年交流多學科交叉

新京報:你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參加了哪些活動?有何感受?

李依庭:我參加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T大會,見到了一些諾貝爾獎得主和科學家。在小科學家論壇上,我有幸和兩院院士分享了我的研究課題。在科學嘉年華活動我們的展臺上,我還用英文向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副主席、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先生介紹了我的課題。萊維特先生肯定了我的研究,還指導我之後的研究可以從innexin蛋白的組織特性和病理毒理方面展開。

這些科學家都是我非常崇敬的人,我也希望從他們的身上學到迎難而上的精神。

新京報:你參加此次論壇有何收穫?

李依庭:我研究的是生物領域,對其他學科並不是特別了解,通過和志同道合的夥伴交流探討,我也能體會到其他學科的樂趣和魅力。我們討論得非常多的就是交叉學科。現在一些基礎學科,可能已經研究得非常透徹,想要繼續發展,就必須跟別的學科進行交叉,才能獲得更大的突破,對人類有更大的應用價值。

我覺得要精研於自己擅長的領域,同時也要掌握一些其他領域的知識,才能在科研的路上走得更遠。

新京報:你和其他參加論壇的科學青年是如何交流的?

李依庭:小科學家論壇有個「桌布討論」環節,小科學家每組都有議題,有一名院士參與討論。我們組的議題就是近些年來諾貝爾獎的獲獎成果中,很多都是交叉學科的產物,這對我們以後科研有怎樣的借鑑意義,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徐政和參加了我們的討論。經過40分鐘的討論,我們將自己的想法記錄在桌布上,最終畫了一幅海報,來匯報分享我們的討論結果。

「袁隆平點燃我的科學夢」

新京報:最早對科學感興趣源於什麼?

李依庭:小時候家人跟我講袁隆平的故事,我了解到他研究雜交水稻,為解決世界飢餓問題做出了貢獻。我一直非常崇拜他,希望以後能成為像他一樣的人。可以說是袁隆平爺爺點燃了我的科學夢。

新京報:你今年也獲得過「浙江省少年文學之星」獎,當時你寫了什麼文章?平時如何練習寫作?

李依庭:海選的文章我寫的是關於抗疫醫務工作者的話劇。決賽時寫的是古希臘神話跟現實交織的一篇小說,題目叫《減法》。我個人認為,寫作要注重平時閱讀積累,我從小就非常喜歡看書,通常選擇經典和古典文學來閱讀,而不是看網絡小說。

新京報:大家說你文理不偏科,你有什麼學習方法可以分享嗎?

李依庭:我覺得學文科要注重長時間的積累,並不是一蹴而就。我之前有個習慣,在學校食堂吃飯排隊的時候,會拿一本小書看,逐漸培養自己的文科素養。理科更重要在於問題的解決,需要用整塊的時間去訓練和鑽研問題。

新京報:未來在學業上你有什麼樣的規劃?

李依庭:我非常想考進北京大學、浙江大學這些一流大學的生命科學學院,我想學生物,希望讀到博士。未來想做大學教授,可以一邊搞科研,一邊傳播知識。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白爽 校對 吳興發

相關焦點

  • 17歲女生研究大閘蟹,獲頂尖科學家大會頒獎
    17歲女生李依庭卻做到了  她因研究如何讓大閘蟹的膏更厚  獲「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優秀小科學家」稱號  17歲女生研究大閘蟹  近日,杭州第二中學高二學生李依庭  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上  獲得「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優秀小科學家」稱號  出席此次大會的
  • 杭二中女生研究大閘蟹 獲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頒獎
    10月3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在上海舉行,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出席。除了諸多科學家外,從全國遴選的55位科學少年也受邀參加大會,來自杭州第二中學高二(12)班的李依庭就是其中一員。
  • 研究如何讓大閘蟹膏更厚,17歲女生獲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頒獎
    10月3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在上海舉行,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出席。除了諸多科學家外,從全國遴選的55位科學少年也受邀參加大會,來自杭州第二中學高二(12)班,17歲的李依庭就是其中一員。
  • 17歲女生研究讓大閘蟹的膏更厚,獲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頒獎
    17歲女生研究讓大閘蟹的膏更厚,獲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頒獎人民資訊 · 都市快報2020-11-07 21:14和世界一流的科學家面對面交流,對很多人來說是遙不可及的夢想,17歲的杭二中女生李依庭卻做到了。
  • 17歲女生研究如何讓大閘蟹的膏更肥 獲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頒獎
    【17歲女生研究如何讓大閘蟹的膏更肥獲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頒獎】10月3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在上海舉行,140位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出席,來自杭州第二中學高二(12)班的李依庭也受邀參加大會。中華絨螯蟹就是大家吃的大閘蟹,李依庭研究的是大閘蟹精巢中重要的連接蛋白innexin,它可以選育產膏量多的蟹,讓人吃到更美味的大閘蟹。
  • 16歲女生研究大閘蟹 獲諾獎得主青睞
    前不久,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T大會在上海落幕。在諾貝爾得主雲集的大會中,還有從全國遴選的55位科學少年參加大會。來自杭州第二中學的李依庭就是其中一員,並且她還因為出眾的表現榮獲「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優秀小科學家」稱號。16歲的少女,到底有什麼獨道之處,可以贏得頂級科學家們的青睞?
  • 【會議通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世界頂尖科學家生物物理...
    【會議通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世界頂尖科學家生物物理峰會 2020-10-22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些諾獎熱門人選將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昨天,2020年度「引文桂冠獎」名單公布,來自六個國家的24名世界頂尖研究人員獲得此殊榮。「引文桂冠獎」獲獎者的研究成果普遍被認為達到「諾貝爾獎級別」,因此也有「諾獎風向標」之稱。記者從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獲悉,包括知名華人學者戴宏傑在內,有多位本年度「引文桂冠獎」獲得者將參加定於10月29日至31日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
  • 「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寫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其中,美國科學家安德烈婭·蓋茲因在銀河系中央發現超大質量天體而獲獎。  即將開始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哈維·阿爾特、安德烈亞·蓋茲兩位新鮮出爐的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將領銜論壇參會陣容。  哈維·阿爾特和安德烈亞·蓋茲均是首次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上海,因科學而再次刷屏
    上海,因科學而刷屏——來自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報導把科學分享給更多渴求的眼睛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克服疫情期間的種種困難,抵達上海,現場參加論壇;哈維·阿爾特、安德烈亞·蓋茲兩位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領銜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參會陣容。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促進國際科學界高端對話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由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發起,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辦,此前已舉辦兩屆。頂尖科學盛會展現開放熱度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設有開幕式與主題會議、世界頂尖科學家座談會、莫比烏斯論壇等多場主題活動,集中舉行或播放130餘場頂尖科學家個人演講,70餘場物理、化學、數學等基礎科學峰會以及人工智慧、新材料、新能源等應用技術峰會。
  • ...頂尖科學家論壇頒獎 從小把袁隆平當偶像 志在從事生命科學工作
    17歲的李依庭研究如何讓大閘蟹的膏更厚,獲得了「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優秀小科學家」稱號,相關話題迅速衝上熱搜。  到底怎麼回事呢?  前兩天,記者趕到杭州二中濱江校區,剛一走進會議室,就看到十多位記者拿著「長槍短炮」對著一個正侃侃而談的女孩子。  定睛一看,是她,高二學生李依庭。她的左邊和右邊,分別坐著她的媽媽應女士和校長尚可。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以科學為畫筆 為上海著色
    也正因這隨筆式的靈感記錄,他與未來的妻子第一次相遇。十五張方桌、十五席白布、每人一支筆,聯結成前兩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一個獨特環節——「桌布」論壇。在蘭迪·謝克曼面前的桌布上,整齊地寫著「1、2、3……」那是他對於上海該如何建設一流基礎科研機構的建言要點。在謝克曼看來,對好奇心的保護、自由探索的氛圍、穩定的政府與企業支持、開放的國際協作與交流,全都必不可少。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探訪WLA上海中心 在古典與科學的碰撞中領略「最強大腦」的風採
    這些科學家在各 自領域均取得過重大突破,是人類不斷突破認知、發現世界的科學領袖。「他們每一位都是傳奇,他們的研究成果代表著人類科學研究的最高成就。」「這位是 美國醫學家威廉·凱林。他是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在去年來滬參加了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 新晉諾獎得主哈維 阿爾特將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解放日報 上觀新聞記者從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獲悉,美國病毒學家阿爾特已接受本月下旬在上海召開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邀請,將參加生命系列峰會之「病毒之戰」,貢獻精彩演講和圓桌討論。 阿爾特後來以動物模型來研究人體免疫缺陷病毒,並確定了C型肝炎病毒。2000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2013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 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病毒之戰」峰會上,阿爾特將發表主題為《C肝:從發現到治癒》的演講。他將分享更多專業知識,包括對新冠病毒的看法。
  • 研究大閘蟹,杭州17歲女生獲頂尖科學家大會頒獎
    近日,浙江杭州17歲高中生李依庭,在不久前剛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展示了自己的科研成果:「中華絨螯蟹精巢連接蛋白innexin的分子克隆與分析」,憑藉出眾的表現她榮獲「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優秀小科學家」稱號。
  • 「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寫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召開之際
    其中,美國科學家安德烈婭·蓋茲因在銀河系中央發現超大質量天體而獲獎。即將開始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哈維·阿爾特、安德烈亞·蓋茲兩位新鮮出爐的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將領銜論壇參會陣容。哈維·阿爾特和安德烈亞·蓋茲均是首次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世界「最強大腦」緣何青睞上海?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又將在上海召開。不過,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與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仍克服重重困難抵達上海,將現場參加論壇。是怎樣的吸引力,讓科學家「天團」用行動為這座城市投上一票?
  • 上海,因科學而刷屏——來自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報導
    新華社記者王翔攝把科學分享給更多渴求的眼睛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克服疫情期間的種種困難,抵達上海,現場參加論壇;哈維·阿爾特、安德烈亞·蓋茲兩位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領銜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參會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