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8日訊,黨的十九大報告對人類命運共同體、區域發展戰略、新型國際關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美麗中國、加強鐵路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等做出重大部署,今年地理卷命題基於這一背景,精選命題素材。
第1至3題聚焦川藏鐵路,第40(1)題和41(1)題等素材,與交通強國、區域發展戰略密切相關,讓學生認識並理解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在內的我國區域發展戰略的重大意義。第9題圍繞鄉村建設,體現地理學科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應用,學生關心我國鄉村地區的發展變化。第7題涉及二十四節氣、第40(1)題以京杭大運河文化帶為背景,第41(1)以廣西「坭興陶文化」為背景,突出表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地理智慧,樹立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自信和對愛國情懷的深切認同。
試卷融入時事熱點話題,符合貼近時代、貼近社會和學生生活的要求。試題涉及川藏鐵路成都至雅安段開始鋪軌、全域旅遊、我國與多米尼加建交、廢鋼利用、鄉村發展等熱點事件和話題,使學生充分認識地理學科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及其在當今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地理學科的特色之一是地理事物和現象總是與特定區域相聯繫。題目以不同空間尺度區域為承載體,考查地理學科主幹知識,從整體上把握學科知識的結構性和關聯性,加強對區域認知能力的測評。比如,大尺度區域重點考查學生對區域的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第5至7題選定全球範圍的半球和大洲尺度,涉及北京的位置和有關北京的設問,突出北京符號。第40(1)以介紹京杭運河概要為切入點,引入區域自然地理特徵的認知。中等尺度區域旨在考查學生對專題地理要素內容與規律的理解和判斷。第5題以國外某流域鋼鐵企業布局為命題立意。小尺度區域的設定,是兼顧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的考查。第9題通過小尺度的村域範圍內地物的方位解讀,兼顧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的考查。鼓勵學生在真實地理情境中觀察、感悟、理解地理環境及其與人類活動的關係。
今年的試題堅持近年來地理圖表製作多樣化的基本脈絡,設計圖表共10幅,比往屆試卷有所增加,有效發揮地圖作為地理學科第二語言的功能,注重學生分析地理圖表能力的考核。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牛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