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用戶到場景,從場景到產品使用路徑,全面的梳理復盤過程產生的新的需求點,對於簡單需求形成各方滿意的初步方案。
本月復盤內容簡述
現狀問題:司機拉不上來,沒有司機貨主的貨就沒有人拉。GMV就上不去。怎麼解決?
解決目標:降低拉新司機門檻
產品提案:司機操作簡化:下載APP、提交認證資料(用戶中心)、運輸中操作(司機端操作裝卸貨地點擊手機)
Case1:能否不讓司機下載APP?Case2: 能否讓司機提交資料後置?Case3: 能否幫助司機提交資料?如:銷售幫助司機提交(通過銷售移動端)
分析及說明
Case1:是否可以用小程序替代APP?
Result:
與獨立App相比,微信小程序更多的受限於微信體系。APP所具有的簡訊推送,站內推送等手段也會在一定程度受受制於微信規則。微信小程序較App而言,運營自由度也會相對降低,運營難度更大。其次,對於有支付強需求的產品而言,微信小程序內部設計支付功能,就很可能會產生被支付寶的屏蔽風險,在這一點上,App就顯得得更加靈活性並擁有獨特優勢。更多分析可參考《如何選擇移動端?》
Case2:能否讓司機提交資料後置?
Result:不能。
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接單籤約時必須確保運輸協議所關聯的訂單車輛和駕駛員一致;第二,司機在運輸過程中,平臺需要監控運輸過程,並且在裝卸貨低獲取駕駛員位置。那麼前提就是能證明駕駛員就是註冊的司機用戶。
分析依據:《網絡貨運平臺管理制度》中運輸過程監控部分強調,網絡貨運平臺應驗證訂單裡的車輛和駕駛員一致,並且在裝卸貨地獲取駕駛員位置。
因此,即便是司機提交資料後置,我們也必須限制司機在接單前就完成人和車輛的認證及綁定。所以,為了保證運輸協議籤訂是真實的,現在產品是先完成駕駛員認證後接單的途徑是唯一合規的方式。
Case3:能否幫助司機提交資料?
Result:能。
如:銷售幫助司機提交(通過銷售移動端)
從系統上線至今,我們從運營、業務都接收到這樣的反饋:司機的註冊認證基本是銷售代勞。
既然如此,我們完全可以為銷售提供拉新司機的移動端小工具,用戶採集司機認證資料。並且通過我們的中臺完成認證資料的審核及司機帳號的激活。如果提供這樣的銷售小工具,銷售拉新司機的方向就需要做微調。
首先,拉新司機變為採集司機資料並送審。這一項是需要銷售團隊提供考核標準給產品組做依據,先明確如何考核再考慮如何完成產品支撐。
其次,銷售依然需要解決司機不願意下載APP的問題,並且需要調整開拓司機的戰略及話術。
從復盤到Workshop
產品經理對曾做過的產品,曾參與過的項目進行復盤是很自然的學習過程。學習-思考-實踐-總結-再學習,這是一個個人能力長期迭代的過程。
作為產品經理,保持學習總結的態度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2C的產品經理學習的成本較2B的產品低,因為純網際網路的產品可參考的案例多,用戶場景也雷同。B端的產品,業務屬性強,線上線下結合緊密。因此,2B的產品經理,其學習的成本就很高。
2B的產品經理主要來源於三種場景:
帶研發項目,項目逐步標準化為產品,轉產品經理;技術出生,帶過幾個初中級產品經理,變相是產品經理;做解決方案寫PPT的售前,接觸客戶多,能補充業務場景帶隊做產品,然後找技術負責人打配合。從不同場景成長起來的產品經理,需要學習的方向和目標也是不同的。但是無論如何學習,復盤一定是必經之路。復盤過程是就專項問題做專項分析。
分析過程可能需要組織項目組成員完成多個Workshop,在Workshop中,我們需要完成對復盤內容及後期規劃的出結論性產物。
結論性產物一般含四類:
項目組成員需要對業務關鍵流程及關鍵需求點再次達成決策;產品經理負責評估復盤過程中,總結出的需求點的可行性;項目經理+產品經理,需要識別並剔除不合理需求,特別是投入產出比低的需求要慎重處理;會後,由產品經理形成清晰的會議紀要,並且在可控時間內完成需求文檔。
總結
從復盤到Workshop的過程,我們需要對於簡單需求形成各方滿意的初步方案。通過描述Userstory的方式,從用戶到場景,從場景到產品使用路徑,全面的梳理復盤過程產生的新的需求點。
採集需求-分析需求-整合需求-再分析需求,是產品經理重要工作之一。需求挖掘的過程就產品了解用戶,熟悉業務的過程。
特別是2B的產品經理,能從眾多需求中,有效兼顧可行性、投入產出比、業務改善等複雜問題,是非常不容易的。多學習,多復盤,多思考,才能把B端產品做好。
#專欄作家#
《從需求到產品:0歲產品經理進階之道》作者,善於C端產品體驗,B端產品模式設計。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