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是職場人士必備的技能之一,它能夠很好地幫你梳理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追本溯源。本文從四個核心步驟,來分析如何進行復盤,希望對你有幫助。
不同的崗位有不同的職責,工作中,絕大多數人的工作內容都是重複的,很多人會在重複的工作中迷失自我,逐漸變成一個流水線上的生產者。
「學而時習之 不亦說乎」,在自身沒有高人指點的下,如何再重複且枯燥對工作/項目中成長自我,此時自我復盤反而成為一種最低成本且富含價值的一種方法。
一、明確原則問題:逃避不能解決問題多數人的工作都是枯燥泛味的,無論是產品還是運營,都會遇到重複的工作,而這類工作會極大降低我們的思考能力,讓我們變成只會執行的工(she)作機(chu)器。那麼很多人會說,那我既然這個工作反反覆覆,枯燥泛味,那換個工作不就好了。
其實這是大部分人的慣性思考,第一直覺會覺得是公司的問題,而把自己的問題有意識地隱藏起來。在現代心理學裡,這稱之為逃避型行為,其最大特點:
行為退縮、心理自卑,面對挑戰多採取迴避的態度或無力應付。因為別人的批評和反對意見而深受傷害。除了自己的親人之外,沒有或很少有交往密切的朋友。除非他們確定自己受到別人的歡迎,否則不願意介入到別人的事情中。因為多數人覺得逃避才能避免傷害,殊不知,逃避了一個問題,下面還有一堆問題等待解決。所以諸如重複性的工作,我們也需要思考其中的價值,認可存在意義,認真思考你再其中的角色是否存在價值以及可替代性。
有時候你需要找個時機,靜下來思考一下,究竟在工作中掌握了什麼,失去了什麼。這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難的事情,筆者深有感觸,筆者曾在年初計劃總結復盤某活動時,由於各類事項過多,直到目前都沒有完成這一待辦事項。
至今為止,甚至目前已經遺忘了當時的細節以及問題,而這個待辦事項卻依然存在。那我為什麼不能及時處理呢?
因為忙碌與繁瑣的生活,每個人其實在城市裡長期處在一個緊繃的工作與生活狀態,就像一個永動機一樣根本停不下來,此時此刻你並未發現無法沉澱經驗與問題。
回頭看看自己,這段時間的執行會遠遠多於思考,成長速度也會有所下降。這就會陷入一種自我認知錯覺,覺得自己很忙很努力,努力就會有回報,卻不知這中間缺少的是成長。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復盤過去,讓過去的的經驗來引導自己走向未來?那麼我們先來看一下懶人目錄,我們就用簡單版來掌握復盤的技巧。
二、回顧目標,整理指標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工作中我們都會制定目標,無論是短期目標還是長期目標,這個目標就是一個階段性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在工作後我們要回歸目標,評估目標的準確性以及最終所產出的成果是否與目標匹配。
回顧一開始我們的目標,我們可以嘗試問一下以下幾個問題:
在制定目標時是否有合理的數據作為參照依據(目標依據)制定目標時我們以什麼作為衡量標準(目標標準)影響最終是否達成目標的因素有哪些(風險評估)在執行目標時會存在哪些風險以及問題(風險預測)為了達成目標我們採取了哪些策略執行(執行策略)最終完成目標可以為產品帶來什麼益處(效益控制)通過這幾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可以重新思考團隊需求與目標本身的匹配程度,同樣,也可以整理出目標相關的指標,這正是今後我們需要評估的核心。
過去的目標決定了實際成果的意義,因為目標不僅僅是一個指數,一個目標是由多個核心指標整合在一起而產生的。所以當我們回過頭來看,回想自己的業務目標,可以最直觀看出這個目標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然後我們可以將這階段目標記錄下來,以便未來作為自己的參考內容。
三、複述過程,明亮欠缺為什麼我們要做到及時復盤?因為經過時間的消磨,過程很容易被遺忘,過程是整個流程中最核心的部分,過程中有諸多細節需要重新考量。
但是你不需要考慮那麼多,剖析過程第一步就是單純的把整個過程描繪一遍,這個描繪可以是自我思考也可以是手寫筆記,任何只要可以回憶的形式都可以作為你思考的方式。
想要有所收穫就必須要可觀,在剖析過程中,我們需要有獨立思維,不需要對特定的一個因素反覆記憶,比如你的開發同事因反覆出現技術問題而導致後續一系列的問題,這當然很重要,但是切記不要過度深入單點問題,這很容易忽略其他的問題。
所以在複述整個過程中,要不斷記錄核心節點,節點不僅僅指的是對/錯的事件的發生,也代表N個轉折點,這些節點會幫助你更好理清思緒。
曾經年少無知的我,曾被自己回憶的過程所欺騙,每個人都會有一點點自我思維,在回憶時會稍加點綴,更偏袒於自我,美化回憶,這是人之常情,但是也會再一定程度上影響自我判斷。
在自我判斷失真的情況下,可以適當進行過程求證,一個團隊的人也是可以回答你的疑惑,站在不同的人的眼裡,視角會更加豐富。
四、結果批判,成果評估當你知道自己的目標,知道自己做目標時的過程,大概率你就會想到最終的成果,工作是重複的,但是產出是最真實直觀的。
從執行的目標出發,篩選出可以準確評估目標變化的幾個指標,例如用戶數量、用戶留存、轉化成交率、復購率等等,這些都是基本的幾個維度,通過這些維度就可以準確評估結果與目標的差異性。
復盤時結果就是最終證明你能力的證據,當我們手上有結果數據的時,與目標一比較,成果可能會不及目標或者遠超目標,當然,前者是多數人會出現的一種情況,在不考慮後續的情況下,第一時間不應該糾結於結果,而是去驗證結果的真實性。
說一個故事,在以前有一個布料商人,經商在外,在A和B兩地互相跑,熟知兩地的布料物價,有一年A地布料需求上升,這一年商人賣出了比往年多兩倍的布料,甚是興奮。但在盤點時發現,這一年的毛利與往年無差,再三計算,原是B地的物料成本上漲、官稅增收,導致這一年的收益與往年持平。
故事很簡單,當我們拿到一手數據時,不要著急高興或沮喪,應該平下心去矯正、去重、清洗、對比數據,盲目相信數據很容易造成錯誤的判斷與情緒,影響團隊士氣。
五、曝光原因,剖根析源當真實的數據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有些人可能無法接受,因為多數情況下,這些肯定是負面的情緒佔據上頭,而人類下意識會想要去逃避負面情緒,但是作為復盤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分析原因是提升自己最重要的一個流程。在這個流程中不斷鞭策自己,找出在工作過程中無法挖掘的、更深層次的原因。
任何一個工作、項目的原因都是千奇百怪的,但是回歸本質,其實大多數問題都是類似的,比如技術溝通不到位、需求含糊不清、遇事甩鍋等等,我們可以通過豐田公司的「5WHY分析法」尋求真正的原因,找到解決方案。
五個為什麼是一種迭代的詢問技術,用於探索特定問題背後的因果關係。該技術的主要目標是確定根本原因一個的缺陷通過重複的問題或問題「為什麼?」。每個答案構成下一個問題的基礎。名稱中的「五」源自對解決問題所需的迭代次數的軼事觀察。
從實際出發,分析一個原因,我們可以分解成二個層面,第一是信息層面,第二是邏輯層面。
信息層面從不同人的角度理解是不一樣的,例如我們復盤活動時,發現這個活動在開發的過程中出現諸多流程不清晰甚至混亂的情況,在小明眼裡這應該是傳遞信息時出現了問題,導致的留存不清晰,而在小黑的眼裡這就是開發人員的理解有問題,明明表達清楚了,開發硬生生理解成他自己所想的流程。
邏輯層面更多是對底層的剖析,那麼上述的問題就不應該糾結於誰的過錯,更多是在於流程與工作細節的落地,對於任何工作都需要多溝通明確他的職責範圍,清晰工作內容,無論是通過會議還是文檔,明確不同角色的分工,按照規劃的進程推動項目才是核心。
當我們知道原因後,可以記入自己的文檔中,作為日後工作、項目的重要要素關注起來,防止多次出現,更多的是要多做多思考,而不是知道原因後也無法解決,當遇到自己自己無法解決的時候,可以尋求網際網路信息,尋求問答社區的人幫助,問題是由人而生,也可以由人解決。
六、總結復盤可以為個人/團隊提升容錯率,更快做到自我提升與迭代,當然,我們依然需要謹記,復盤不是吐槽,吐槽沒意義,要多從自己的身上找問題,即使真的是隊友的問題,那也可以代入自己嘗試從不同角色找到不同的問題。
任何工作我們都需要復盤,無論是團隊復盤還是個人復盤,這是最簡單高效的辦法,復盤的核心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所以項目的復盤和總結工作很重要,通過一個項目可以看到個人工作的缺失和問題所在,及時糾正和及時改正才能保證後期的項目部出問題。
#專欄作家#Senyi,公眾號:產品經理路漫漫,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專注企業服務SaaS領域分析,熱衷於研究用戶心理。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收藏已收藏 | {{ postmeta.bookmark }} 點讚已贊 | {{ postmeta.postli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