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人遇到問題不知道該如何去做,有些人風輕雲淡,很容易就把所遇到的問題化解。兩者之間最大的差別在於,前者只能被動接受結局,而後者通過處理問題改變結果。
沒人願意被動接受,自己不希望的結局,所以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很重要,但如何提高處理的問題的呢?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但大道至簡,萬變不離其宗。掌握步驟,通過刻意練習,就能夠逐漸提高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主要分為四個步驟:
01提高自己對問題分析能力
遇到問題時,首要的就是要分析問題的利弊,任何事情都會向兩個不同的方向發展:好與壞。影響分析問題的因素有:
1.信息掌握的情況
對信息掌握的多少,對分析問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不是信息掌握的越多越好,要過濾無效信息,太多無效的信息會影響對問題的分析。信息差是遇到問題時,最大的障礙,所以掌握信息,在平時的收集與積累。
2.人為的影響因素
人的因素一定是影響事情發展的要素之一,製造問題的人,幫助解決問題的人,協助處理問題的人,參與其中人不同,處理問題的結果也會很大差異,所以分析問題時,要考慮到人可能帶來的影響,從人性、性格、行為習慣等多方面考慮人的因素。
3.可控與不可控的影響
任何事情不可能完全都在自己可控的範圍內,如果是完全可控,那問題也不稱之問題了。分析可控範圍內的事情,但要對不可控的事情,做出有效的應對。把可控的事情做到最好,儘量避免不可控因素帶來的影響。
02提高自己對事情判斷能力
遇到問題首先要做的就是判斷問題帶來的影響,向好的方向發展會如何,向壞的方向發展又會怎樣,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基本判斷力。
1.經驗是判斷的依據
每個人的經歷不同,經驗構成也不同,判斷的方向也會有差別。儘量保持客觀的態度去判斷事情發展。就像小孩子遇到事情,經驗就是哭,來尋求大人的幫助,而成年人哭無疑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所以一切判斷都無法逃離經驗帶來的影響。
2.知識是判斷的保障
知識體系是保障判斷的正確性,提高自己專業的深度,拓展自己跨界的寬度,才能夠有效的判斷事情發展。就像汽車沒油了,是遇到的問題。解決問題的辦法去加油站加油,那麼加油站的位置是信息的話,加柴油,還是汽油,或者幾號油,就是自己知識做出的正確判斷。
3.利弊是判斷的方向
任何問題的發展都與利弊有關,判斷利弊的發展方向。向好的方向發展自己會有何種獲得,向壞的方向發展自己會失去什麼。自己獲得是否需要,自己失去是否無關緊要。做出基本判斷之後,也就會產生了對問題的解決辦法。而不是遇到問題就先著急,一頭霧水,不知道如何著手。
03依據客觀情況處理問題
根據判斷的情況做出有效的應對,趨利避害是處理問題的指導方向,但必須要堅守底線和原則。
1.做事三大原則
①利人利己的事情要做:遇到問題根據上述判斷,如果事情對自己有利,也對別人有利,這樣的事情,要爭取去做,不要猶豫;
②損人利己的事情選擇:損害別人的利益,但是能讓自己獲得事情,要有選擇去做,利己是人的本性,大多數人都無法免俗,但可以選擇不損害別人,自己獲得較少的方式。畢竟誰都不易,不需要損害別人來成就自己;
③損人不利己的事情拒絕:損害別人,自己又無獲得,問題哪怕解決的再漂亮,也只是為別人做嫁衣,何必為難別人,作踐自己呢,所以堅決不做。
2.解決問題永遠有備選方案
事情發展永遠不可能按照自己想像中完全,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是體現在遇到突發情況下的應對,有備選方案讓自己更加遊刃有餘的解決問題。就像汽車備胎一樣,寧可備著不用,不能用的時候沒有,這對處理問題來講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3.不計較眼前的得失,眼光放遠
能夠解決眼下問題不是處理問題的最佳方式,處理問題必然會有連鎖反應,不停的解決問題,不停製造新的問題,並沒有提高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就像一個假話需要若干假話去圓謊一樣。所以,解決問題要把眼光放長遠,把事情處理到一勞永逸,當然這是理想狀態,但至少是解決問題的方向。
04不斷復盤形成自己的認知
問題解決之後,真正的結束,而是要從解決問題中積累經驗。處理問題時遇到困難,結果帶來的收穫,在處理中遇到的問題,是否可以再進行優化,有更好的解決方式。
再復盤之後,優化分析、判斷、處理的方式,再遇到類似問題時就會有更好的解決方法,每一次的問題都會給自己帶來收穫,每次的收穫進行復盤再進行優化,就會讓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逐漸提高。
不斷的刻意練習,才能夠逐漸提高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其實就是認知架構的形成,一些別人看似很難解決問題,再不斷刻意練習下,逐漸形成認知架構下的習慣,其實就是在不斷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
總之,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要通過不斷的分析、判斷、解決、復盤來逐漸提高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形成自我認知架構下的行為習慣,處理問題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