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卻政治、感情色彩而言,漢字和英文哪個更先進?

2020-12-05 湖邊說教育

漢語和英語哪個更先進,這幾乎是無法回答的問題。我只能說各有優勢。隨著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入,漢語和英語應該互補。

一、漢語的優勢

相對於英文,漢語的詞彙量更少。一般情況下,掌握3000個常用漢字,閱讀報刊、書籍,基本就沒有文字障礙了。但是,英文需要掌握1萬多個單詞,才能基本無障礙地閱讀報刊書籍。因此,漢字作為象形文字,看起來難學;實際上,總體而言,學漢語比學英語要容易不少。

另外,漢字是表意文字,無論古今發音區別有多大,但基本不妨礙今人閱讀漢語古籍。而英文是表音文字,別說千年前的古英語,就是幾百年前的英語書籍,現在閱讀起來也是困難無比。漢字的表意特徵,讓全中國天南地北,長城內外的人不論南腔還是北調,不論方言差異有多大,但大家的書面語言都是表意的漢字。表意的漢字把口語差異極大的全國各地人們的書面語言統一為書面的漢字,而漢字所承載的共同文化將全國各地口語差異極大的廣大人民凝聚在一起。

可以這麼說,如果不是漢字的表意特徵,就不會有今天面積差不多和整個歐洲相似的統一的中國。

在將來全球化的進程中,漢字的表意性或許能發揮重要的作用。

二、英語的優勢

表音文字的英語,只要知道讀音,或者標註了讀音,這個單詞的書寫,我們大致就會了。這是學習英語的優勢。

另外,當下,英語已經是世界第一語言。當下英語的世界地位是漢字所不及的。

英語是字母文字,在編碼方面,英語要遠遠比漢語更有優勢。

兩種語言,即兩種文化。我們不得不承認,人類現代文明基本上是用英語來書寫的。現代文明的輝煌,也是英語的輝煌。

另外,漢語由於其模糊性的特徵,因而更富審美性。英語沒有漢語的模糊性,但更精確。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認為,漢語更美麗,而英語更精確。

綜上所述,漢語和英語誰更先進,這是無法回答的。我希望,全球化不斷加強的未來,這兩種語言能互補,創造更優秀、更輝煌的人類文化。

相關焦點

  • 漢字曾被指不科學差點被廢掉:一項獨特優勢證明漢字比英文更先進
    可即使到了80年代,廢除漢字改用拉丁拼音的聲音卻仍然存在,由於漢字不是字母文字,輸入計算機十分麻煩且效率低下,關鍵在於需要字庫支持,不像英文,26個字母排列組合便可構成詞句,漢字總數可是高達將近十萬個,即使是常用漢字也有三千多個。
  • 英文字母已成現代中文一部分,爭論漢字編程還是英文編程已無意義
    三、英文字母已經是中文的一部分中文並非故步自封的語言,它有很多外來詞彙,周邊各民族都為漢字的成長貢獻了力量,古代的「卍」字來自於印度梵語,至於詞彙則更有成千上萬來自國外,如「石榴」、「花椒」、「番茄」來自西域,「幽默」、「克隆」、「雷達」來自於英語,但我們使用起來和原生漢字單詞並無區別
  • 全世界都在用英文,漢字也曾差點被拼音代替,只因他才得以保存
    一大批想為國家圖富強的先進知識分子也在不經意間,在心裡有了一定要向西方學習的念頭。甲午戰敗以後,譚嗣同就曾帶頭呼籲去除漢字,改用拼音,這個風潮足足持續了一個多世紀。這些知識分子之中,還有我們很熟悉的魯迅先生和劉半農先生等等文化界大佬。
  • 漢字和英語的較量:漢字具有精準、自由和智能化優勢!
    漢字雖然有很多多義字,但漢字並不會孤立出現,漢字在詞組中、在語句中、在文章中,都表現的非常精準!一、中文是精準的語言讓我們來看看具體例子:品。這個漢字由三個「口」組成,最原始的意思是用嘴「品嘗」,是一個動詞,後又衍生出形容詞和名詞用法。品」作為形容詞表示「眾多」的意思,作為名詞有「物品」、「等級」、「品格」三個意思。
  • 臺灣曾有多種漢字拼寫方案 政治鬥爭引發「拼音大戰」
    前兩條新聞和後一條之間,似乎沒什麼聯繫,但如果聽過了臺灣「拼音大戰」的來龍去脈,你或許會對臺灣和漢語拼音之間的淵源有一些新認識。 但凡去過臺灣、或者熟悉臺灣的人都知道,不同於大陸一套漢語拼音走天下,臺灣存在著多種拼音系統。為漢字注音的職能由注音符號承擔(就是那套看起來有點像日語片假名的系統)。
  • 他用先進的雷射照排取代鉛排,擊敗國外廠商,引領漢字印刷變革
    但是在這一年,他卻因為長期的工作和飲食問題,患上重病,不得不回家休養,但是在家養病期間,也不忘學習。26(1963年)歲時,通過聽英文廣播提高了英文文獻閱讀能力,這使他能更早接觸和了解國外的最新文獻。這一年,他還和自己的師姐陳堃(kun)銶建立了戀愛關係,兩人在1967年結婚。
  • 當漢字筆畫邂逅英文字母 「漢字慧」讓老外也能輕鬆掌握中文
    封面新聞記者 楊渝 實習生 李茂佳致力於讓外國人用母語輕鬆掌握中文,通過解構漢字筆畫、筆順,類比字母形態等方式,把每個漢字的筆畫轉換為與之高度相似的英文字母。作為本次雙高賽的參賽者,重慶字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帶了一種名為「漢字慧」的獨特漢字書寫國際化教學體系。「每個漢字都能解構重組為英文字母的組合。這樣一來,對於從小接觸英文字母的人群來說,學習漢語就容易得多。」重慶字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曉明介紹,經歷十餘年時間,「漢字慧」現已成功解構了8105個漢字,基本涵蓋了日常高頻用字。
  • 榮威新車標開始懸掛,漢字和英文的結合!夜間可發光
    榮威新車標開始懸掛,漢字和英文的結合!夜間可發光車標作為一個汽車品牌的代表,輕易是不會進行改動的,尤其是那些海外的百年車企,奔馳寶馬之類的品牌很少改動車標,往往許多年才會迎來一次比較細微的改動。但是對於國產汽車品牌而言,換車標並沒有想像當中那麼謹慎,很多品牌短短幾年時間之內就能夠多次更換車標,而且這種換車標的行為效果立竿見影,可能原本不受待見的車標更換之後,就能夠迅速引起消費者的喜歡。當然也有一些特殊的情況需要進行換車標操作,比如品牌旗下推出全新的新能源系列產品之後,為了和此前的燃油車系列進行區分,國產汽車品牌往往也會選擇設計全新的車型標誌。
  • 26個英文字母解構8000漢字 「漢字出徵全球行」重慶啟動
    26個英文字母解構8000漢字 「漢字出徵全球行」重慶啟動 2018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重慶1月9日電 (記者 鍾旖)「漢字出徵全球行」活動9日在重慶啟動,該活動將以漢字文化為載體,面向海外傳播中華文化。屆時,由重慶科研機構研發的26個英文字母解構漢字系統將落地海外漢語學校和培訓機構。
  • 走出兩個誤區,講好漢字故事
    的確,對拼音文字而言,只要掌握了字母及其發音知識,就能見詞讀音,聽音寫詞,文字的學習成本較低。這種讀音與拼寫形式的高度一致性,也是拼音文字風靡全球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對非母語者而言,拼音文字的這種優勢並不存在,因為他們在學習第二語言的文字形式之前並未掌握其讀音形式,所以字母文字與讀音形式之間的一致性與第二語言學習的難度沒有直接聯繫,因此,拼音文字與非母語的拼音之間的區別並無實際意義。
  • 色彩的感情效果(下)
    ⑴陽色和陰色。暖色紅、橙、黃為陽色,冷色青綠、藍、藍紫為陰色。明度高的色為陽色,明度低的色為陰色。明度和彩度均低時使人感到陰氣白色在與其它純色一起使用時產生陽氣,黑色使人感到陰氣,而灰色是中性。⑵柔軟色和堅硬色。
  • 用漢字標註英文單詞發音的學習方法,該放棄還是沿用
    英語的學習一直是很多學生心中永遠的痛,有的高中學生直到高考時候,英語考試仍然不及格,更有甚者直到高中畢業還在用漢字來標註新學英文單詞的發音。用漢字來標註英文單詞的發音,幾乎有九成的初學者都有過這樣的經歷,香蕉banana標註「不拿啦」丶附近near標註「妮兒」丶桃peach標註「屁吃」……看到這萬千笑話著實讓人啼笑皆非。然而,讓人有些不解的是,許多的英語老師並不反對學生用這種方法學習英語。那麼,面對這用漢字標註英文單詞發音的學習方法,該放棄還是沿用?正方有個成語叫先入為主。
  • 用漢字構成的英文字母,你肯定沒見過
    知名設計師Nod Young 以東方的「山、水、風、月、木、石」為題進行創作,結合了英文26個字母結構和漢字筆劃的細節,構建了一組具有別有藝術性的創意圖片系列。設計師創作的理念:很多事物模模糊糊的去看會更美,因為那些看不清的東西是我們的想像,想像總是更美的。我以東方的「山、水、風、月、木、石」為題進行創作,結合了英文26個字母結構和漢字筆劃的細節,這三個基礎概念彼此融合也相互消解。消解帶來的距離感是我喜歡的,似乎熟悉又相當陌生。在東方的美學中,更強調內心所想而非肉眼所見,這對於閱讀者是一種挑戰。
  • 8個漢字冷知識:筆畫最少是「一」和「乙」,哪個最多,爭議很大
    漢字又被稱為中文、中國字、方塊字,是我們漢語的記錄符號。漢字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據統計漢字大概已經6000多歲了。大家都很熟悉漢字,但是也有不少是我們所不熟悉的,本文我們就了解一下關於漢字的一些冷知識。一、我們一共有多少個漢字?
  • 網友惡搞漢字整形 範圍延伸至26個英文字母(圖)
    本報今天消息 《新快報》報導:44個漢字「整形」在網上沸沸揚揚。創意無限的網友也不甘落後。前天,有網友創造出了三個「全新」的中文字,引來網上一片讚嘆;更有網友把「整形」國際化,惡搞出「英文字母新寫法」,將26個字母的寫法逐一點評「修正」。
  • 中文和英文各自的優勢是什麼?
    比如26個英文字母,很抽象,利於抽象思維,中文的方塊字很形象,好像圖畫一樣,利於形象思維。再比如英文語句都是嵌套式的長句,非常講究邏輯關係,所以英語環境下的西方人更擅長邏輯性思維。而中文善用短句,更強調形象意義而不是邏輯,於是中文環境下咱們更擅長豐富聯想。
  • 中文和英文對比:中文認識800字就夠用,英文以後10萬詞彙不夠用
    曾有一篇博文說,英語是世界上最為廣泛的語言之一,有超過75個國家將英語作為官方語言或者給予了特別的地位,會英語的人比使用漢語的人多,但就日常交流而言,用漢語的人比用英語的多,那為什麼漢語不能成為世界通用語言呢?
  • 英國禁止中國使用的一個漢字:被誤會二千年,甲骨文揭開真面目
    每一個漢字的背後,都銘刻著一段令人難忘的歷史。而每一個流傳下來的漢字,歷經數千年歲月的反覆捶打,更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明基因,是中華民族之魂。  1840年之後,中國迎來百年屈辱,在與西方列強外交時,中國一個承載了沉重歷史的漢字引起西方人高度不滿,於是藉助第二次鴉片戰爭勝利之機,英國人竟在《中英天津條約》正式條約中提出禁止中國在對英文件中使用。
  • 考研最難的是哪個學科?網友:沒有最難,只有更難!
    考研最難的是哪個學科?網友:沒有最難,只有更難!關於多數專業而言,考研初試都是考3+1的形式,也就是政治、英語、數學,再加上一門專業課。比方考研理工科專業,一般是政治、英語、數學一或二,再加上專業課;考研經濟類,一般是政治、英語、數學三,再加上專業課。
  • 驚世構想:用表音思想改造漢字,也許能創造出超智能未來文字
    漢字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最初的基礎漢字形成於5000年前的黃帝時代,倉頡造字絕非傳說,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倉頡所造的漢字數量很少,大約300-1500個,只佔數萬漢字總量很小一部分。最初的漢字全是象形文字,而且都是單體字,即字是一個整體,沒有上下、左右、左中右等複雜結構。更複雜的漢字是後人在漢字發展中新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