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的學習一直是很多學生心中永遠的痛,有的高中學生直到高考時候,英語考試仍然不及格,更有甚者直到高中畢業還在用漢字來標註新學英文單詞的發音。用漢字來標註英文單詞的發音,幾乎有九成的初學者都有過這樣的經歷,香蕉banana標註「不拿啦」丶附近near標註「妮兒」丶桃peach標註「屁吃」……看到這萬千笑話著實讓人啼笑皆非。
然而,讓人有些不解的是,許多的英語老師並不反對學生用這種方法學習英語。那麼,面對這用漢字標註英文單詞發音的學習方法,該放棄還是沿用?
正方
有個成語叫先入為主。幾乎所有的事情第一印象會在一個人的腦海中佔據主導地位,往後再遇到一些不同的境況時會難以接受。英語的學習同樣如此,既然用拼音無法完美的標註英文發音,就理應把學生的這個錯誤學習方法扼殺在啟蒙階段。在北京新東方任職兩年的一位口語老師曾拿全班學生的英語水平做了細緻分析,最後得出這樣的結論:那些自接觸英語開始就一直用漢字標註英文單詞發音的,英語水平都比較差,特別是在英語口語和單詞的拼寫上。這位英語老師表示英語的學習與漢語不同,它的發音跟拼寫有著直接的聯繫,單詞的拼寫本身就是發音,如果用漢字來標註英語單詞的發音無疑會切斷這種聯繫,導致學生在口語和拼寫上建立不起一個直觀的概念,長此以往,即使花費時間背下了單詞卻仍然記不準發音,勉強記住了部分發音又拼寫不出來,最終導致英語的學習一團糟糕。
所以,在學生初學英語的時候就要幫助學生改掉這個壞習慣。不然,常年的錯誤學習會直接影響到日後英語水平的成型和使用。
反方
初學英語的學生,由於剛剛接觸一門另類語言,藉助所學其它學科來學習新學科是很普遍的現象,要知道,那些對英語不感興趣的學生,如果不讓他們這樣寫的話,他們看英語就如同看天書一般,根本就沒辦法看懂。初學時不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等學生學到的英語知識多了,必然會厚積薄發,這個現象自然就少了,反正同樣都是看不懂,寫一寫說不定還能記住一些。
不難看出,與正方的說辭不同,反方更有些應付的味道,能學就接受,不強調精益求精。然而事實是,在英語的學習上,隨著學生英文詞彙量的大量增加,用漢字標註英文發音的做法並沒有因為英語知識的增多而強勢改觀,相反,接觸越多的英文單詞,這類學生能用漢字來精準標註的單詞卻越來越少,最後只能是馬馬虎虎的標註半個英文單詞發音,拼寫出錯誤百出的英文單詞。
因此,用漢字標註英文單詞發音的學習方法需要扼殺在萌芽階段,英語老師應拿出百倍的耐心輔導學生的英語學習,否則錯誤的學習方法一經開始,則回頭難。
本文由薪故事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