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年均值指標江蘇最優,水環境質量全省第一,南京怎麼做到的?

2020-11-27 新華報業網

  交匯點訊 交匯點記者4日從南京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十三五」期間南京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PM2.5年均值指標為全省最優,水環境質量全省第一。

  五年來,南京PM2.5年均濃度從57微克/立方米下降到今年10月底的28.8微克/立方米,降幅近50%,遠超下降20%的目標,PM2.5年均值指標為全省最優;空氣優良天數比例從64.4%增加到82.3%。省考以上水體優Ⅲ比例從45.5%提升到100%,無劣Ⅴ類水體。

  截至10月底,南京全市22個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優良率100%,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逐月達標率100%,重點水功能區達標率100%,所有指標均提前達標,水環境質量穩居全省首位。在今年1-9月全省縣域地表水環境質量排名中,南京市浦口區、六合區、高淳區、江寧區水環境質量分列全省1-4名。

  「五年來,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均取得了積極進展: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加快,『長江大保護』縱深推進,氣水土三大攻堅戰成果顯著,環境風險防控水平有效提升,體制機制改革進展順利,環保法律法規體系持續完善,為南京高質量發展、建設『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奠定了堅實的生態環境基礎。」南京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錢鋒說,截至目前,《南京市「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中明確的4大類16項指標中,14項已提前完成,2項達到序時進度,預計可以全部順利完成。

  五年來,南京打出一套組合拳,不斷提升百姓的環境幸福感——

  調整結構優化布局。南京以化工、鋼鐵、建材等傳統行業為重點,加快技術改造,淘汰落後產能,第三產業比重顯著提升,全市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積極推進沿江工業布局調整,長江以南、繞城公路以內實現「零化工生產企業」。嚴格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制度和「三線一單」制度,牢牢守住生態紅線。

  統籌治理守護長江。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成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重點工作推進辦公室」。在全省率先出臺系列文件,形成標本兼治的政策體系,著力解決長江突出環境問題。2018年以來共清退生產型岸線21.5公裡,每年修復溼地3000多畝,全市自然溼地保護率躍居全省第一。加快建設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生態眼」多源感知系統項目,全力打造長江生態保護的智慧大腦。

  鐵腕治氣力保藍天。南京實施史上最嚴「治氣攻堅40條措施」「臭氧30條」,落細落實35個重點區域「點位長」領導責任制;嚴控煤炭消費總量和工業汙染,在全省率先完成3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緊盯臭氧汙染防治,對數百家包裝印刷企業、上千家汽車維修企業開展VOCs治理。此外,針對汽車尾氣、揚塵、餐飲等汙染均滾動開展專項整治,並對全市1000多家企業和2000多家工地實施精細化管理和差別化防控。

  綜合施策水清岸綠。南京市領導帶頭掛鈎攻堅,推進重點斷面水質達標,截至10月底,全市28條入江支流全部實現了消除劣V類的既定目標,其中25條入江河流水質達到III類的優良水平。統籌推進水環境綜合整治、雨汙管網清疏修繕、城鄉汙水處理能力提升,全市域黑臭水體基本消除,7條省控入江支流、22個國省考斷面穩定達標,水環境質量達到近年來最好水平。加強廢水治理和流域保護,全市汙水日處理能力實現大幅跨越,城市主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持續保持優良。

  系統治土加快修復。南京市制定實施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推進土壤汙染狀況調查,重點對「三高兩低」企業整治、「十二五」涉重專項整治、「四個一批」整治以及城鎮人口密集區搬遷改造遺留地塊開展排查摸底。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信息採集,調查數量及整體工作進度均列全省第一。持續開展涉重行業排查整治,推進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完成小南化等地塊土壤修復和800餘家搬遷或關停工業企業退役場地的梳理篩查,治土工作先行先試走在全省前列。

  保護生態嚴守紅線。南京在全省率先開展生態紅線區域整治工作,加快推進市區生態紅線區域設牌立樁。劃定全市生態空間保護區域107塊,落實自然保護地排查整治,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成為首個獲得國家生態市命名的副省級城市。江寧區、高淳區和溧水區獲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命名。

  全面推進治理體系能力現代化。深化信任保護原則,實施企業豁免管理,全力做好企業復工復產環保服務,開闢服務企業綠色通道,積極推進「放管服」改革。全面提升環境監測監控水平,全市建成各類標準大氣自動站點124個,實現全市105個街道(鄉鎮)空氣自動監測全覆蓋;組建市、區(園區)兩級環保聯合執法指揮中心,推進網格化環境監管;對南京市環境應急指揮平臺系統進行全面升級改造,積極構建環保大數據平臺,推動「智慧環保」建設。

  交匯點記者 吳瓊

  新華日報全媒體經濟新聞部出品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並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南京空氣品質和水質量全省「雙第一」
    >  空氣品質和水質量全省「雙第一」 南報融媒體記者 董家訓攝   「全市大氣和水環境質量均位列全省第一,實現歷史性突破,為全省大氣和水環境質量改善作出了突出貢獻,謹此表示熱烈祝賀!」    1月5日,江蘇省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給南京市委市政府發來賀信。
  • 2019年河南大氣質量持續改善,PM10、PM2.5年均值實現目標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力文  1月3日,從省生態環境廳傳來喜訊——2019年我省大氣質量持續改善,顆粒物兩項指標圓滿完成2019年國家及省定空氣品質年度任務。
  • 2020年南京空氣和水質量均列全省第一
    2020年,南京生態環保工作交出「高分答卷」,空氣環境質量中的PM2.5下降幅度、優良天數比例改善,水環境質量中的斷面達標率均排在全省第一。空氣品質方面,2020年,全市PM2.5濃度均值31.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4%,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04天,同比增加49天,優良率83.1%,同比增加13.2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全省最低且改善幅度最大。
  • 浙江試行「治氣」新規 PM2.5指標與幹部政績掛鈎
    《辦法》規定,環境空氣品質考核以各設區市本級細顆粒物的年均值達標情況及改善情況作為指標,也就是僅考核PM2.5指標,各縣(市)的環境空氣品質情況考核管理工作由各設區市人民政府負責。  同時,大氣汙染防治重點任務完成情況考核以調整能源結構、防治機動車汙染、治理工業汙染、調整產業布局與結構、整治城市揚塵和煙塵、控制農村廢氣汙染和保障措施等7項為指標。
  • PM2.5均值改善明顯,位列全省第一 南京的好空氣是如何得來的?
    今年上半年,南京市大氣質量狀況持續好轉。截至6月30日,南京市PM2.5均值為34.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9.0%,位列全省第一。 PM2.5從2013年全省倒數第二到今年全省第一,南京市的好空氣是如何得來的?
  • ...去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PM2.5、PM10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
    6 月 3 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全省生態環境新聞發布會,對 2019 年全省生態環境狀況進行通報。記者獲悉,去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多項指標達到近年來最好水平。全省平均優良天數比例 71.8%,全省 16 個設區市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累計 70 天,同比下降 50.0%。
  • 空氣品質優良率達標!江蘇2019年PM2.5均值創監測最低值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蘇環軒 記者 徐紅豔 / 文 徐洋 / 攝)2020 年伊始,現代快報記者從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獲悉,江蘇 2019 年環境質量成績單公布。過去一年,全省水環境和空氣品質改善明顯。據初步統計,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 71.3%,圓滿完成國家下達的約束性考核指標。
  • 2020河南環境空氣品質改善:PM2.5指標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陳思1月12日,記者從河南生態環境廳了解到,過去的一年,河南省PM2.5等指標達到歷史最好水平。2020年,河南省PM2.5平均濃度為52微克/立方米,同比降幅達11.9%,為「十三五」期間降幅最大的一年;與2015年相比,PM2.5濃度降幅達35.0%。
  • 我市PM2.5指標達到監測以來歷史最優
    昨日,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截至10月底,全市PM2.5濃度3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PM2.5指標達到有監測以來歷史最優;空氣優良率81.3%,同比提高10.4個百分點。
  • 多地PM2.5值不達標 專家稱控制汙染源才能治本
    新修訂的標準不但增設了PM2.5平均濃度限值和臭氧8小時平均濃度限值,還收緊了PM10、二氧化氮等汙染物的濃度限值。新年伊始,北京、上海、南京、烏魯木齊等多個城市的環保部門表示:將在2012年開始監測空氣中PM2.5顆粒的濃度,一場政府主導,全民參與的PM2.5汙染防控戰已經打響,可是 ,在這場需要假以時日環保戰役中,我們需要遵循什麼樣的標準,又該怎樣做才能做到有效防控,使得防控效果事半功倍呢?
  • 賀信| PM₂.₅平均濃度絕對值全省第一!改善幅度全省第一!華麗...
    賀信  南京市委、市政府:  2020年,南京市PM2.5平均濃度31微克/立方米,空氣優良天數比率83.1%,PM2.5平均濃度全省最低且改善幅度最大,成為我省PM2.5平均濃度率先達到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的城市之一;國省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保持100%,入江支流水質全部實現Ⅲ類及以上水平。
  • 浙江PM2.5濃度與領導升遷掛鈎 考核不及格市長將被約談
    記者查閱了1-11月的環境空氣品質通報,全省69個縣級以上城市(部分區併入設區市市區考核)中,舟山、洞頭、文成、泰順、開化、岱山、嵊泗、玉環、雲和、慶元、景寧、龍泉等12個城市PM2.5平均值低於(含)35微克/立方米,佔城市總數的17.4%,按考核等級屬於優秀。其餘57個城市高於35微克/立方米。
  • PM2.5下降了 臭氧嚴重超標了
    原標題:PM2.5下降了 臭氧嚴重超標了去年,我省PM2.5年均濃度下降的消息讓不少人感到欣喜,然而很多人卻忽略了臭氧超標問題。26日,省政府就我省2015年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向省人大常委會作出報告,指出我省臭氧超標問題日益突出。全國74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排名中,江蘇13個省轄市總體處於中等偏後水平。
  • PM2.5標準向西方看齊不現實
    2月2日,北京市首次公布PM2.5日均濃度,當日為23微克/立方米。與此同時,上海、廣東、江蘇等地也宣布將PM2.5監測工作納入日程。然而,公眾對於PM2.5的疑問並未就此消失:暫定的年均值35微克/立方米、日均值75微克/立方米的國家標準,是不是太低了?2016年將PM2.5監測推廣到全國,會不會太遲了?
  • 南京昨日空氣重度汙染PM2.5合格PM10超標
    PM10成近日南京汙染首惡,專家教你跑步前看指數  受北方浮塵輸送及本地汙染集聚的影響,昨天南京環境監測中心數據顯示:空氣品質汙染指數為94,屬於臨近輕度汙染的狀況;但實時播報不斷達到汙染;而江蘇省環保廳網站系統公布的PM2.5濃度中,南京3個點地4小時濃度均「合格」。
  • 專家詳解PM2.5爭議始末:標準向西方看齊不現實
    然而,公眾對於PM2.5的疑問並未就此消失:暫定的年均值35微克/立方米、日均值75微克/立方米的國家標準,是不是太低了?2016年將PM2.5監測推廣到全國,會不會太遲了?就此相關問題,《中國經濟周刊》專訪了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疾病負擔項目大氣汙染工作組的唯一中國專家、國家環境與健康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多年從事大氣汙染與居民健康研究的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生導師闞海東教授。
  • 今年濟南環境空氣品質實現「開門紅」 PM2.5和綜合指數改善幅度均...
    最近一兩個月,經常關注環境空氣品質的市民會發現,「濟南藍」幾乎天天見。省生態環境廳最近公布今年4月和1-4月全省環境空氣品質狀況,證實了市民的上述感受。4月,我市PM2.5和綜合指數改善幅度均居全省首位;1-4月PM2.5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在全省7個傳輸通道城市中濃度最低。
  • 我市空氣品質連續六年領跑全省 PM2.5濃度連續三年達到歐盟標準
    汕尾日報訊 (記者 林一秀)昨日,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20年,我市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2.37,排名全省第一,已連續六年雄踞全省榜首。PM2.5濃度為18微克/立方米,連續三年達到歐盟標準。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為97.8%,較2019年提高了3.3個百分點,空氣品質六項基本指標數據均為開展藍天保衛戰以來最佳水平。「汕尾藍」成為我市靚麗的城市名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我市大氣環境保護工作。2020年2月7日,剛履新汕尾的市委書記張曉強專門就擦亮「汕尾藍」金字招牌作出指示,要求強化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加強監測網點建設,找準汙染源頭,更加有效地推進大氣汙染防治。
  • 去年衢州環境質量以良為主 10月1日起公布PM2.5數據
    浙江在線06月05日訊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倡議的2012年「6·5」世界環境日,已經邁過第41個年頭。今年的主題為「綠色經濟,你參與了嗎?」在這個全民參與的環保節日到來之際,衢州日前公布了2011年衢州環境質量。此外,記者從環保部門獲悉,從10月1日起,衢州將對市民公布PM2.5數據。
  • 全省植被生態質量20年最優
    衛星遙感數據顯示:從2000年到2019年,我省植被生態質量持續轉好,2019年全省整體植被生態質量較近20年平均值提高13.9%,較2000年提高27%,為近20年來最優。「十三五」期間,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全面停止,重點國有林區林地面積、森林蓄積量等指標實現較大增長,國有林地面積增加39.34萬公頃,蓄積量增加2.45億立方米。全省424個國有林場定位完全明確,生態功能顯著提升,森林面積增加了3.32萬公頃,森林蓄積量增加3349.57萬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