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
共同打造高質量的生活,歡迎收看《每周質量報告》。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最後一天,國家環境保護部召開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新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新修訂的標準不但增設了PM2.5平均濃度限值和臭氧8小時平均濃度限值,還收緊了PM10、二氧化氮等汙染物的濃度限值。新年伊始,北京、上海、南京、烏魯木齊等多個城市的環保部門表示:將在2012年開始監測空氣中PM2.5顆粒的濃度,一場政府主導,全民參與的PM2.5汙染防控戰已經打響,可是 ,在這場需要假以時日環保戰役中,我們需要遵循什麼樣的標準,又該怎樣做才能做到有效防控,使得防控效果事半功倍呢?
【正文】
本周的元旦假日期間,我國江蘇、湖北中西部、廣西、廣東中西部等地出現了大霧天氣,且霧霾天氣一直持續到了元月3日。
多個地方持續的大霧,再度讓可吸入顆粒物這個造成霧霾天的元兇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其中粒徑為2.5微米以下的顆粒,由於能直接通過呼吸系統進入人體,因此其濃度數值PM2.5也備受關注。針對PM2.5汙染問題,國家環境保護部在元旦前審議並原則通過了新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對PM2.5的限量值首次作了規定:按照這一新標準,對於PM2.5濃度值要求較高的一級標準為年均值15ppm,日均值35ppm;而要求相對較低的二級標準年均值35ppm,日均值75ppm。在世界衛生組織2005年更新的《關於顆粒物、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空氣品質準則風險評估概要》中,PM2.5的基準值是年均值10毫克每立方米也就是10ppm,日均值為25毫克每立方米也就是25ppm,我國標準中規定的一級標準接近世衛組織提出的基準值,二級標準則低於這一基準值。
世界衛生組織在提出PM2.5基準值的同時,還針對長期暴露和死亡率之間關係的研究結果,按照由低到高的要求,提出了三個過渡時期的PM2.5目標值,供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參考選擇。其中過渡時期1的目標值為年均35ppm,日均75ppm,過渡時期2的目標值為年均25ppm,日均50ppm,過渡時期3的目標值為年均15ppm,日均37.5ppm。我國新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中規定的二級標準也就是最低標準和世衛組織規定的過渡時期1的目標值完全吻合。
【同期】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潘小川
世界衛生組織空氣品質指南這個75的這個值是針對著第一過渡期的一些國家,相對來說是發展中國家吧,這樣一個值,這個值的來源主要也是根據國際上大量的一些研究的文獻,認為在75微克立方米這樣一個水平之下,對於大部分的一般人群,也就是95%以上的一般人群是不應該有什麼健康的危害。
【正文】
相關專家指出:之所以世衛組織公布的PM2.5濃度分為基準值和目標值,我國的新國標確定有一級和二級標準,其出發點都一樣。低標準的數值代表的是根據自身發展水平要努力達到的標準,而高標準的數值代表的則是依據研究得出的對健康無害的數值。
【同期】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郭新彪
通俗地講,基準值相當於給了大家一個奮鬥的目標,發達國家,從技術上,從經濟上,它可能有一定較好的條件,那它制定的標準就可能更接近基準值。但是一些發展中國家所謂制定的標準值可能離基準值距離就比較大一點,是這種情況。所以我們說,從全世界範圍來說,基準值應該是大家全世界都是統一的一個,但標準是每個國家都不一樣
【正文】
從2007年起,國家環保部下屬的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就布置開展了對灰霾及PM2.5的長期監測,選取了天津、蘇州、南京、上海、重慶、廣州、深圳等已有監測工作基礎和監測能力的省(市),自2008年1月1日起開展試點監測工作。2010年PM2.5試點監測結果表明,各試點城市發生灰霾的天數佔全年天數的比例介於20.5%至52.3%之間,如果按照已審議並原則通過的新的國家《環境空氣品質標準》進行評價,上述各監測點的PM2.5超標的天數佔全部監測天數的1.9%至48.9%之間。
【同期】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王躍思
經濟發展的同時 汙染環境又能降到最低,這是我們的目標,但是(按照)目前的(新)標準呢,我們覺得也很難完全地達標。
【正文】
從目前取得的數據看,我國許多地區要達到新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裡PM2.5濃度值的二級標準還有困難。相關專家表示,這並不會成為阻礙我國加強對PM2.5防控的理由。
【同期】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 邵敏
現在的這個標準說實在是打響了PM2.5控制的第一槍,所以我們會在今後的這個,比如說「十二五」選擇一些重點城市群地區,來看一看這個標準實施的效果到底怎麼樣,現在採取的這些汙染控制措施,在這個排放還會再持續增加的情況下,會不會起到有效的作用,然後在一些典型的區域 在現在的時間段積累經驗之後 再逐步去推進PM2.5這個不斷標準的加嚴和控制措施的這個到位
【演播室】
無規矩不成方圓,有了PM2.5顆粒的標準值,我們就可以據此來判斷空氣中的PM2.5顆粒濃度是否達標。當然,數值上是否達標,並不是我們下大氣力開展PM2.5顆粒濃度監測的最終目的,我們希望通過對數據的監控分析,找到影響PM2.5數據的因素,從而使我們可以對症下藥,加強防控,降低大氣中PM2.5顆粒的含量,最終減低PM2.5顆粒對我們健康的威脅
【正文】
根據上海、南京環保部門目前公布的PM2.5監測數值顯示:2010年南京城區PM2.5年平均值為70ppm,超出新國標規定的1倍,截止到去年年底,南京的PM2.5年均濃度為52ppm,依然超出新國標規定限量值的0.5倍。上海從2006年到2010年PM2.5的研究性數據為44-53ppm,汙染水平也超出了新國標規定限量值。相關研究機構對我國主要大中城市的研究性監測數據顯示,目前主要大中城市的PM2.5數值普遍超出了新國標規定限量值。為了了解影響我國大城市PM2.5數值的因素,記者以北京為藍本展開了調查。
根據北京市環保局的公開信息顯示:2011年北京市空氣品質二級和好於二級天數達286天,佔到了全年的78.4%,雖然空氣品質有所改善,但是可吸入顆粒物汙染仍然較為突出,大氣複合性汙染特徵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