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信| PM₂.₅平均濃度絕對值全省第一!改善幅度全省第一!華麗...

2021-01-15 中國環境

    賀信

  南京市委、市政府:

  2020年,南京市PM2.5平均濃度31微克/立方米,空氣優良天數比率83.1%,PM2.5平均濃度全省最低且改善幅度最大,成為我省PM2.5平均濃度率先達到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的城市之一;國省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保持100%,入江支流水質全部實現Ⅲ類及以上水平。全市大氣和水環境質量均位列全省第一,實現歷史性突破,為全省大氣和水環境質量改善作出了突出貢獻,謹此表示熱烈祝賀!

  過去一年,南京市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大氣和水汙染防治的部署要求,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顯著成效。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親自調度、親自督查,每年籤訂「書記版」的環保目標責任狀,每位市委常委掛鈎一條主要入江支流整治,環境質量改善的「一崗雙責」真正落地生根;科學化、精細化推進大氣汙染防治,建立大氣治理攻堅「五項機制」,劃定35個重點管控區域,出臺「臭氧汙染防治30條」,開展VOCs排放企業「五送五強化」專項幫扶指導,嚴格落實工地揚塵治理「八達標兩承諾一公示」,淘汰老舊車4萬餘輛,率先完成133座重點加油站的三次油氣回收改造;系統、精準、高效的治水體系逐步形成,組織實施「史上最嚴」的重點斷面水環境區域補償制度,全面推進長江及內河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制定落實城鄉生活汙水處理專項規劃和主城汙水主次幹管專項規劃,大規模開展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建成百餘座小型水質淨化站,日處理能力達40萬噸。

  南京市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定力令人欽佩,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協同性明顯增強,治氣治水經驗成為全省的學習榜樣。這些成績的取得殊為不易,得益於南京市委、市政府的極度重視、堅強領導,得益於南京各地、各相關部門的協同攻堅、拼搏努力,得益於南京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積極參與,在此致以崇高敬意!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點上,希望南京市再接再厲,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按照「生態環境只能更好,不能變差」的要求,堅定不移地推進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調整,在「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上扛起綠色發展的省會擔當,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創造更多的「南京樣板」,在率先實現碳達峰上走在全省前列,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省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

  2021年1月5日 

  改善幅度全省第一,成績取得殊為不易,下面就和小環一起詳細探究下南京市是如何打贏這場藍天保衛戰的。

  2020年,南京市緊盯環境空氣品質改善目標任務,聚焦臭氧、PM2.5汙染防治兩個重點,堅持「減量、精準、科學、系統」治氣,綜合施策、聚力攻堅,全力打好打贏藍天保衛戰。截至2020年12月31日,南京市PM2.5均值31.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3%;優良天數304天,同比增加50天,優良率83%,提前一個月達成省定目標,其中PM2.5平均濃度絕對值和改善幅度均居全省第一,優良天數比率超額完成「十三五」省定目標。

 

  高位推、合力抓  打贏藍天保衛戰

  南京市生態環境局貫徹落實《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計劃》《江蘇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江蘇省2020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計劃》,圍繞「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績效導向、考核導向」,制定出臺《南京市打贏藍天保衛戰2020年度實施方案》,明確部門、板塊、重點企業年度治氣目標任務;全面聚焦臭氧防治,研究出臺《2020年南京市臭氧防治方案》(「臭氧防治30條」),堅持「減量、精準、科學、系統」防治思路,對工業源、移動源、社會面源實施全方位汙染治理管控。市委書記同各板塊書記籤訂「責任狀」,板塊書記成為屬地汙染防治第一責任人,對轄區內環境空氣品質負總責;市委主要領導每月調度環保工作,各板塊主要領導擔任35個重點管控區點位長,真正將治氣工作「一崗雙責」落到實處。南京市攻堅辦按月調度,定期通報,對重點部門進行現場督辦調研;全市生態環境、城管、建委、公安、交通等多部門協同「作戰」,並肩抗汙;各板塊根據本區域特點,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系統開展大氣攻堅,緊鑼密鼓地推進藍天保衛工作。

 

  摸清底、嚴管控  整治工業汙染源

  強化VOCs、氮氧化物協同減排,完成119個VOCs治理重點工程,158家重點企業完成VOCs治理「一企一策」編制,完成VOCs在線監控設施237臺套並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大力推進鋼鐵超低排放改造,南鋼4、5號燒結機及1號球團脫硝、梅鋼4、5號燒結機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並投運;推進鍋爐、爐窯實施改造,完成80臺燃氣鍋爐低氮改造及48臺工業爐窯改造。對936家VOCs企業實施「六個一」(總量、制度、方案、措施、在線、臺帳)分級管理,全面建立規範化管理制度;組織開展「散亂汙」整治回頭看,堅決遏制完成整治企業「死灰復燃」。加強重點區域整治,組織開展江北新材料科技園VOCs專項整治,打造VOCs治理達標區;加強重點企業整治,完成158家重點企業VOCs「一企一策」治理;開展工業企業塗料使用情況專項檢查行動,深入摸排車輛、木器、船舶、貨櫃與機械設備等製造企業塗料使用情況,全面覆蓋、不留死角。

  調結構、提油品  減少移動源汙染

  加緊淘汰老舊車輛,累計淘汰國三及以下營運柴油貨車4483輛,發放淘汰補貼約2.22億元;城市建成區新增和更新的公交車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車,累計新增與更新1854輛新能源計程車;全面管控超標排放車輛,南京市各板塊每月檢查不少於100輛機動車、100輛非道機械;新增6套碼頭岸電設施,所有貨櫃碼頭、客運碼頭具備岸電供應能力,上半年沿江靠港船舶岸電使用電量46.6萬度。開展銷售機動車環保達標抽查核驗,指導監督排放檢驗機構嚴格開展柴油車註冊登記前環保達標核驗;完善排放檢測和維修治理信息共享機制,強化I/M制度閉環管理;嚴格執行高排放車輛限行,抓拍高排放機動車闖禁區3211起,並對非道機械開展專項執法檢查,查處超標非道機械301臺次。深入排查油品,組織95次非法流動加油車和黑加油點排查,發現問題52起,查處流動車44輛,黑加油點19個;監督抽查車用尿素38批次;取樣檢查船用燃油877艘次,對16艘船舶予以處罰。

 

  控揚塵、管餐飲  精細管理全方位

  嚴格執行「八達標兩承諾一公示」,完善「智慧城建」監管平臺,確保工地控塵措施落到實處;工地揚塵日常檢查全部下沉至街道、社區,每月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監控工地控塵並及時通報、交辦;推進渣土白天運輸有限開禁,阿里巴巴江蘇總部、水佐崗等26個工地啟動試點;嚴查渣土車非法運輸、拋灑滴漏、帶泥上路等違法行為,檢查渣土運輸車超20萬臺次,查處違規車輛超3000臺次;實行「以克論淨」積塵考核,南京市配備近百臺大型霧炮車,並輔以小型、微型器械,開展不間斷作業、全覆蓋噴灑,2020年1-11月,全市降塵約3.37噸/平方公裡·月。推進重點加油站三次油氣回收改造,完成133座;開展加油站專項執法檢查,累計檢查3346臺加油機、13069個加油槍;實施汽修行業專項治理,完成480家帶噴塗汽修店專項整治,從源頭替代、過程管控、末端治理、管理制度等方面全面提出規範要求;對大中型裝修、外立面改造、道路畫線作業、道路瀝青鋪設等工程(新改擴建交通工程、應急施工工程項目除外)涉VOCs排放的工序實施錯峰施工,原則上10點至16點不開展相關作業。印發《南京市餐飲業環保專項整治工作簡報》9期,下達《2020年度南京市餐飲業環保整治工作要點及目標任務分解計劃》,組織開展餐飲環保專項整治「回頭看」;摸排全市餐飲油煙汙染現狀,聯合市場監管局、城管局、商務局印發《關於加強南京市餐飲油煙防治的指導意見》;完成投訴集中餐飲企業強化整治204家,完成重點食堂整治542家,新裝在線監控超2500家。

 

  網格化、常態化  深入監管無死角

  南京市共布設微站點位近700個,100個街鎮實現空氣品質監測站點全覆蓋,建成全市熱點網格監管平臺,異常高值點第一時間調度、第一時間核實、第一時間處置;編制VOCs源清單,完成2018年度大氣源清單編制並通過省生態環境廳審核,形成2019年源清單編制(初稿),形成南京市24個主要行業VOCs源譜庫。全面加強企業、環保管理人員能力提升,邀請業界專家、資深人士開展工業源VOCs治理、餐飲油煙、揚塵管控等3項培訓,覆蓋人員超過1200人。組織開展VOCs常態化走航觀測,對各區、重點企業持續巡迴走航;組織大氣現場專項檢查,對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開展深入檢查,共出動檢查約8萬人次,檢查點位超3萬個,發現問題600餘個;每周調度年度重點治理項目並分區域排名通報。

  優服務、增豁免  經濟環境同發展

  開展組織實施VOCs治理「五送五強化」專項幫扶活動,送標準、送政策、送專家、送點子、送體檢到企業現場,幫助企業對照VOCs汙染防治的相關標準和要求,針對問題提出建議,督促企業及早落實整改,全力幫助企業提升治理水平。落實「六穩六保」要求,助力復工復產,指導幫助企業、工地進一步提升管控水平,達到差別化管理要求,對符合豁免條件企業應免盡免,堅決不搞「一刀切」,全市豁免企業總數達140家,豁免工地數量達395家,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贏。

相關焦點

  • 南京空氣品質和水質量全省「雙第一」
    南報融媒體記者 董家訓攝   「全市大氣和水環境質量均位列全省第一,實現歷史性突破,為全省大氣和水環境質量改善作出了突出貢獻,謹此表示熱烈祝賀!」    1月5日,江蘇省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給南京市委市政府發來賀信。
  • 上半年河北空氣品質持續改善,PM2.5平均濃度達到歷史同期最低值
    今年1—6月份,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5%,為2013年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最低值;全省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平均為5.31,同比下降14.5%;優良天數為119天,同比增加15天;PM2.5平均濃度4、5、6月連續三個月達到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
  • 2020年南京空氣和水質量均列全省第一
    2020年,南京生態環保工作交出「高分答卷」,空氣環境質量中的PM2.5下降幅度、優良天數比例改善,水環境質量中的斷面達標率均排在全省第一。空氣品質方面,2020年,全市PM2.5濃度均值31.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4%,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04天,同比增加49天,優良率83.1%,同比增加13.2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全省最低且改善幅度最大。
  • 首季棗莊PM10濃度全省最高 主要來源於城市揚塵
    本報記者 李泳君近日,山東省環保廳公布了今年我省第一季度大氣環境質量17城市排名,相比去年同期,山東省空氣品質明顯改善,PM2.5、二氧化硫的平均濃度同比改善幅度都超過了15%。一季度,棗莊的藍天白雲天數總共達到28天,但是PM10濃度頗高居全省之首,相關人士解釋稱,這主要跟乾旱及城市揚塵有關。
  • PM2.5均值改善明顯,位列全省第一 南京的好空氣是如何得來的?
    截至6月30日,南京市PM2.5均值為34.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9.0%,位列全省第一。 PM2.5從2013年全省倒數第二到今年全省第一,南京市的好空氣是如何得來的? 2019年起,每年年初,市委主要領導和各區(園區)負責人(即板塊書記)籤訂目標責任狀,各區(園區)負責人成為屬地汙染防治第一責任人。 2019年下半年南京市出臺了史上最嚴的「治氣40條」。各板塊劃分重點管控區域,由板塊黨政主要領導擔任「點位長」,分片包幹,按周現場調度工作落實情況,統籌推進治氣工作。
  • 去年茂名市區空氣品質優良率排全省第一 劣V類水體比例為零
    隨著2020年全省汙染防治攻堅戰通報出爐,茂名環境質量多項重要指標排在全省前列,其中市區空氣品質優良率為98.9%,排名全省第一;PM2.5濃度2020年全省最低。  2020年,茂名市全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面完成省下達的三年汙染防治攻堅各項硬任務,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 2月份惠州環境空氣品質全省第一
    南都訊 2020年度1-2月廣東空氣和水環境質量成績單出爐啦,惠州市2月份環境空氣品質排名全省第一!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2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微克/立方米(4.0%);珠三角地區PM2.5平均濃度為2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微克/立方米(8.3%)。臭氧和PM2.5作為全省首要汙染物的比例分別為64.0%和31.1%。
  • 1-10月全省空氣品質成績單出爐
    012020年10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6.5%;平均優良天數27.8天,同比減少2.0天。2020年1~10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4%;平均優良天數247.5天,同比增加22.7天。
  • ...去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PM2.5、PM10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
    6 月 3 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全省生態環境新聞發布會,對 2019 年全省生態環境狀況進行通報。記者獲悉,去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多項指標達到近年來最好水平。全省平均優良天數比例 71.8%,全省 16 個設區市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累計 70 天,同比下降 50.0%。
  • 10月青島空氣品質全省第一 天空淨透27天能觀星
    「藍天白雲,繁星閃爍」的天數,上月島城在全省17地市中排名第一。昨日,記者從省環保廳發布的全省大氣環境質量10月排名中發現,上月我市觀星天數達到了27天,力壓威海、煙臺等半島城市,今年以來首次全省奪魁。
  • 1-11月全省空氣品質成績單出爐 平均優良天數同比增加22.5天
    1-11月全省空氣品質成績單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平均優良天數269.3天同比增加22.5天圖為西安漢城湖012020年11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8%;2020年1~11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平均優良天數269.3天,同比增加22.5天。022020年1~11月,安康、韓城、銅川、榆林、鹹陽、西鹹、商洛、西安、延安、寶雞、楊凌、渭南、漢中等13個市(區)空氣品質均有所改善(按改善程度由高到低排序)。
  • 今年濟南環境空氣品質實現「開門紅」 PM2.5和綜合指數改善幅度均...
    省生態環境廳最近公布今年4月和1-4月全省環境空氣品質狀況,證實了市民的上述感受。4月,我市PM2.5和綜合指數改善幅度均居全省首位;1-4月PM2.5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在全省7個傳輸通道城市中濃度最低。我市「生態環境保護攻堅行動」取得階段性突破。市民樂享藍天。
  • PM2.5年均值指標江蘇最優,水環境質量全省第一,南京怎麼做到的?
    交匯點訊 交匯點記者4日從南京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十三五」期間南京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PM2.5年均值指標為全省最優,水環境質量全省第一。  五年來,南京PM2.5年均濃度從57微克/立方米下降到今年10月底的28.8微克/立方米,降幅近50%,遠超下降20%的目標,PM2.5年均值指標為全省最優;空氣優良天數比例從64.4%增加到82.3%。省考以上水體優Ⅲ比例從45.5%提升到100%,無劣Ⅴ類水體。
  • 河南PM10和PM2.5平均濃度各降近三成
    藍天刷爆朋友圈 倆「PM」降了嗎這倆月,全省PM10和PM2.5平均濃度各降近三成,降幅在京津冀及周邊7省市中排第一這背後,除了倆月的大氣汙染防治攻堅,還有中央環保督察組的功勞:在豫40天,黨紀處分234人河南商報首席記者高雲
  • 天更藍水更清 全省PM2.5年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21.8%
    數字也驗證著這份感受——2019年,全省PM2.5年均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實況),比2015年下降21.8%,全省酸雨平均發生率為15.7%,降低至上世紀80年代水平;104個國考斷面優Ⅲ類斷面比例達到78.8%,較「十二五」末高17.3個百分點;無劣Ⅴ類斷面,劣Ⅴ比例較「十二五」末降低3.8個百分點。
  • 山東發布今年1到5月空氣品質狀況 全省PM2.5濃度同比下降9.1%
    閃電新聞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2020年1—5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52μg/m3,同比下降18.8%;PM10平均濃度為91μg/m3,同比下降22.9%;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平均為5.08,同比下降17.8%;優良率平均為70.8%,同比增加14.2個百分點,其中,青島、煙臺、威海、日照4個沿海城市優良率均不低於80%,其他12個內陸城市優良率均不低於
  • 一季度水質濰坊達標率最低 濟南COD惡化幅度最大
    大眾網濟南4月20日訊(記者 姜洋)記者從山東省環保廳了解到,2016年一季度,省控河流COD平均濃度、氨氮平均濃度分別同比改善17.8%和37.2%。全省17市中,COD平均濃度濟南市惡化幅度最大。
  • 南通:臭氧濃度全省最低
    2020年以來,南通市的治氣成績單值得點讚:截至2020年12月21日,南通市優良天數比例為88.8%,同比增加8.2個百分點,為全省最高;臭氧日最大8小時第90百分位值為1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7%,為全省最低。 這兩項之「最」對南通來說意味著什麼?
  • PM2.5濃度下降 優良天增加 河北省環境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河北新聞網11月25日訊(記者魏雨)從今天下午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河北省推進大氣汙染綜合治理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河北省環境空氣品質持續改善,預計到年底,PM2.5平均濃度和優良天數比率均可完成「十三五」規劃以及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
  • 蕪湖PM2.5濃度又降啦!
    在省生態環境廳出版的報告裡就可以看見蕪湖有3個市轄區的PM2.5濃度低於我國標準值75μg/m並且同比改善幅度位於全省前三!大氣汙染防治2019年,全市PM2.5平均濃度為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經濟運行考核PM2.5單項位列全省第2、一類市第1。大氣環境質量明顯改善,被評為環保專項資金激勵對象,獲得省政府通報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