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信
南京市委、市政府:
2020年,南京市PM2.5平均濃度31微克/立方米,空氣優良天數比率83.1%,PM2.5平均濃度全省最低且改善幅度最大,成為我省PM2.5平均濃度率先達到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的城市之一;國省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保持100%,入江支流水質全部實現Ⅲ類及以上水平。全市大氣和水環境質量均位列全省第一,實現歷史性突破,為全省大氣和水環境質量改善作出了突出貢獻,謹此表示熱烈祝賀!
過去一年,南京市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大氣和水汙染防治的部署要求,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顯著成效。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親自調度、親自督查,每年籤訂「書記版」的環保目標責任狀,每位市委常委掛鈎一條主要入江支流整治,環境質量改善的「一崗雙責」真正落地生根;科學化、精細化推進大氣汙染防治,建立大氣治理攻堅「五項機制」,劃定35個重點管控區域,出臺「臭氧汙染防治30條」,開展VOCs排放企業「五送五強化」專項幫扶指導,嚴格落實工地揚塵治理「八達標兩承諾一公示」,淘汰老舊車4萬餘輛,率先完成133座重點加油站的三次油氣回收改造;系統、精準、高效的治水體系逐步形成,組織實施「史上最嚴」的重點斷面水環境區域補償制度,全面推進長江及內河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制定落實城鄉生活汙水處理專項規劃和主城汙水主次幹管專項規劃,大規模開展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建成百餘座小型水質淨化站,日處理能力達40萬噸。
南京市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定力令人欽佩,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協同性明顯增強,治氣治水經驗成為全省的學習榜樣。這些成績的取得殊為不易,得益於南京市委、市政府的極度重視、堅強領導,得益於南京各地、各相關部門的協同攻堅、拼搏努力,得益於南京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積極參與,在此致以崇高敬意!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點上,希望南京市再接再厲,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按照「生態環境只能更好,不能變差」的要求,堅定不移地推進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調整,在「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上扛起綠色發展的省會擔當,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創造更多的「南京樣板」,在率先實現碳達峰上走在全省前列,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省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
2021年1月5日
改善幅度全省第一,成績取得殊為不易,下面就和小環一起詳細探究下南京市是如何打贏這場藍天保衛戰的。
2020年,南京市緊盯環境空氣品質改善目標任務,聚焦臭氧、PM2.5汙染防治兩個重點,堅持「減量、精準、科學、系統」治氣,綜合施策、聚力攻堅,全力打好打贏藍天保衛戰。截至2020年12月31日,南京市PM2.5均值31.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3%;優良天數304天,同比增加50天,優良率83%,提前一個月達成省定目標,其中PM2.5平均濃度絕對值和改善幅度均居全省第一,優良天數比率超額完成「十三五」省定目標。
高位推、合力抓 打贏藍天保衛戰
南京市生態環境局貫徹落實《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計劃》《江蘇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江蘇省2020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計劃》,圍繞「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績效導向、考核導向」,制定出臺《南京市打贏藍天保衛戰2020年度實施方案》,明確部門、板塊、重點企業年度治氣目標任務;全面聚焦臭氧防治,研究出臺《2020年南京市臭氧防治方案》(「臭氧防治30條」),堅持「減量、精準、科學、系統」防治思路,對工業源、移動源、社會面源實施全方位汙染治理管控。市委書記同各板塊書記籤訂「責任狀」,板塊書記成為屬地汙染防治第一責任人,對轄區內環境空氣品質負總責;市委主要領導每月調度環保工作,各板塊主要領導擔任35個重點管控區點位長,真正將治氣工作「一崗雙責」落到實處。南京市攻堅辦按月調度,定期通報,對重點部門進行現場督辦調研;全市生態環境、城管、建委、公安、交通等多部門協同「作戰」,並肩抗汙;各板塊根據本區域特點,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系統開展大氣攻堅,緊鑼密鼓地推進藍天保衛工作。
摸清底、嚴管控 整治工業汙染源
強化VOCs、氮氧化物協同減排,完成119個VOCs治理重點工程,158家重點企業完成VOCs治理「一企一策」編制,完成VOCs在線監控設施237臺套並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大力推進鋼鐵超低排放改造,南鋼4、5號燒結機及1號球團脫硝、梅鋼4、5號燒結機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並投運;推進鍋爐、爐窯實施改造,完成80臺燃氣鍋爐低氮改造及48臺工業爐窯改造。對936家VOCs企業實施「六個一」(總量、制度、方案、措施、在線、臺帳)分級管理,全面建立規範化管理制度;組織開展「散亂汙」整治回頭看,堅決遏制完成整治企業「死灰復燃」。加強重點區域整治,組織開展江北新材料科技園VOCs專項整治,打造VOCs治理達標區;加強重點企業整治,完成158家重點企業VOCs「一企一策」治理;開展工業企業塗料使用情況專項檢查行動,深入摸排車輛、木器、船舶、貨櫃與機械設備等製造企業塗料使用情況,全面覆蓋、不留死角。
調結構、提油品 減少移動源汙染
加緊淘汰老舊車輛,累計淘汰國三及以下營運柴油貨車4483輛,發放淘汰補貼約2.22億元;城市建成區新增和更新的公交車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車,累計新增與更新1854輛新能源計程車;全面管控超標排放車輛,南京市各板塊每月檢查不少於100輛機動車、100輛非道機械;新增6套碼頭岸電設施,所有貨櫃碼頭、客運碼頭具備岸電供應能力,上半年沿江靠港船舶岸電使用電量46.6萬度。開展銷售機動車環保達標抽查核驗,指導監督排放檢驗機構嚴格開展柴油車註冊登記前環保達標核驗;完善排放檢測和維修治理信息共享機制,強化I/M制度閉環管理;嚴格執行高排放車輛限行,抓拍高排放機動車闖禁區3211起,並對非道機械開展專項執法檢查,查處超標非道機械301臺次。深入排查油品,組織95次非法流動加油車和黑加油點排查,發現問題52起,查處流動車44輛,黑加油點19個;監督抽查車用尿素38批次;取樣檢查船用燃油877艘次,對16艘船舶予以處罰。
控揚塵、管餐飲 精細管理全方位
嚴格執行「八達標兩承諾一公示」,完善「智慧城建」監管平臺,確保工地控塵措施落到實處;工地揚塵日常檢查全部下沉至街道、社區,每月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監控工地控塵並及時通報、交辦;推進渣土白天運輸有限開禁,阿里巴巴江蘇總部、水佐崗等26個工地啟動試點;嚴查渣土車非法運輸、拋灑滴漏、帶泥上路等違法行為,檢查渣土運輸車超20萬臺次,查處違規車輛超3000臺次;實行「以克論淨」積塵考核,南京市配備近百臺大型霧炮車,並輔以小型、微型器械,開展不間斷作業、全覆蓋噴灑,2020年1-11月,全市降塵約3.37噸/平方公裡·月。推進重點加油站三次油氣回收改造,完成133座;開展加油站專項執法檢查,累計檢查3346臺加油機、13069個加油槍;實施汽修行業專項治理,完成480家帶噴塗汽修店專項整治,從源頭替代、過程管控、末端治理、管理制度等方面全面提出規範要求;對大中型裝修、外立面改造、道路畫線作業、道路瀝青鋪設等工程(新改擴建交通工程、應急施工工程項目除外)涉VOCs排放的工序實施錯峰施工,原則上10點至16點不開展相關作業。印發《南京市餐飲業環保專項整治工作簡報》9期,下達《2020年度南京市餐飲業環保整治工作要點及目標任務分解計劃》,組織開展餐飲環保專項整治「回頭看」;摸排全市餐飲油煙汙染現狀,聯合市場監管局、城管局、商務局印發《關於加強南京市餐飲油煙防治的指導意見》;完成投訴集中餐飲企業強化整治204家,完成重點食堂整治542家,新裝在線監控超2500家。
網格化、常態化 深入監管無死角
南京市共布設微站點位近700個,100個街鎮實現空氣品質監測站點全覆蓋,建成全市熱點網格監管平臺,異常高值點第一時間調度、第一時間核實、第一時間處置;編制VOCs源清單,完成2018年度大氣源清單編制並通過省生態環境廳審核,形成2019年源清單編制(初稿),形成南京市24個主要行業VOCs源譜庫。全面加強企業、環保管理人員能力提升,邀請業界專家、資深人士開展工業源VOCs治理、餐飲油煙、揚塵管控等3項培訓,覆蓋人員超過1200人。組織開展VOCs常態化走航觀測,對各區、重點企業持續巡迴走航;組織大氣現場專項檢查,對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開展深入檢查,共出動檢查約8萬人次,檢查點位超3萬個,發現問題600餘個;每周調度年度重點治理項目並分區域排名通報。
優服務、增豁免 經濟環境同發展
開展組織實施VOCs治理「五送五強化」專項幫扶活動,送標準、送政策、送專家、送點子、送體檢到企業現場,幫助企業對照VOCs汙染防治的相關標準和要求,針對問題提出建議,督促企業及早落實整改,全力幫助企業提升治理水平。落實「六穩六保」要求,助力復工復產,指導幫助企業、工地進一步提升管控水平,達到差別化管理要求,對符合豁免條件企業應免盡免,堅決不搞「一刀切」,全市豁免企業總數達140家,豁免工地數量達395家,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