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更藍水更清 全省PM2.5年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21.8%

2020-12-06 中共江蘇省委新聞網

空氣品質更好了,身邊的小河變清了,這是近年來許多江蘇人可知可感的變化。

數字也驗證著這份感受——2019年,全省PM2.5年均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實況),比2015年下降21.8%,全省酸雨平均發生率為15.7%,降低至上世紀80年代水平;104個國考斷面優Ⅲ類斷面比例達到78.8%,較「十二五」末高17.3個百分點;無劣Ⅴ類斷面,劣Ⅴ比例較「十二五」末降低3.8個百分點。

省生態環境廳大氣處負責人介紹,為了讓天更藍,「十三五」以來我省著力優化四個結構:一是完成產業結構調整任務。嚴控「兩高」行業產能,大力壓減水泥、平板玻璃產能,化解粗鋼產能,退出低端低效產能項目。二是推進能源結構優化目標。大力推動重點行業減煤,擴大超低排放改造範圍到所有燃煤機組,基本完成燃煤鍋爐淘汰整治;積極發展新能源,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生物質發電全國領先。三是穩步調整運輸結構。積極引導公路運輸「公轉鐵、公轉水」;持續實施柴油貨車和船舶、非道路移動機械和車船燃油整治,出臺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攻堅戰方案,提前實施機動車國六排放標準,全面推行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實現車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並軌」。四是進一步改善用地結構。建立省生態環境廳和省住建廳輪值會商制度;出臺《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完成「三線一單」編制工作,制定《長江經濟帶負面發展清單實施細則》。

江蘇是全國水網密度最大的地區之一,因此,我省水汙染防治任務十分艱巨。可喜的是,「十三五」以來,我省國考斷面水質呈現明顯好轉趨勢,優良水質斷面比例逐年顯著增加,劣Ⅴ類水質斷面全面消除,斷面主要汙染指標濃度全面下降。

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負責人表示,在水質改善方面,我省一方面加強飲用水安全保障,一方面加強重要水體保護。長江幹流江蘇段10個斷面均為Ⅱ類,41條主要入江支流的45個斷面優Ⅲ比例91.1%;強化太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太湖湖體水質從2007年的Ⅴ類改善為Ⅳ類,湖泊營養狀態從2007年的中度富營養化變為輕度富營養化,連續12年實現「兩個確保」目標;加大洪澤湖保護力度,每年安排生態補償資金3.1億元,著力強化「清水北送」保障,認真落實南水北調東線治汙工程規劃,加強大運河沿線環境保護、生態修復和水汙染防治,累計完成供水40多億立方米,水質穩定達到Ⅲ類標準。

我省還強化重點領域水汙染防治,加強工業水汙染防治,累計關停低端落後和高汙染化工企業2822家,依法取締「散亂汙」企業近5300家。出臺《城鎮汙水處理「十三五」規劃》,累計建成城鎮汙水處理廠800餘座,汙水主幹管網約5.5萬公裡,城鎮汙水處理能力近1800萬立方米/日。與2008年相比,全省建成投運的城鎮生活汙水處理廠數量增加2.7倍,汙水處理能力增加近1倍。目前全省城市汙水處理率達到97%,縣城汙水處理率接近92%。出臺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大力推進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我省13個設區市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計413條,長度約910公裡,已全部完成整治,累計完成投資約90億元。

為加大農業農村水汙染防治,我省啟動農田輪作休耕、有機肥替代化肥和農藥零增長行動、畜禽汙染和水產養殖汙染專項治理;大力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深入推進垃圾分類收集處理、廁所改造等重點工作,目前全省1.2萬個村建有生活汙水處理設施。 本報記者 吳 瓊

相關焦點

  • 安徽城市年均PM2.5濃度 三年後降低18%
    中安在線訊 據安徽商報報導,到2020年,我省城市PM2.5年均濃度由58微克/立方米下降至48微克/立方米,基本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日前,《安徽省「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正式出臺。根據規劃目標,到2020年,全省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汙染物排放強度持續下降,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 PM2.5下降了 臭氧嚴重超標了
    原標題:PM2.5下降了 臭氧嚴重超標了去年,我省PM2.5年均濃度下降的消息讓不少人感到欣喜,然而很多人卻忽略了臭氧超標問題。26日,省政府就我省2015年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向省人大常委會作出報告,指出我省臭氧超標問題日益突出。全國74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排名中,江蘇13個省轄市總體處於中等偏後水平。
  • 北京去年「好天兒」多了36天,PM2.5年均濃度創歷史新低
    資料圖 吳鏑 攝PM2.5年均濃度創歷史新低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劉保獻介紹,本市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其餘三項汙染物保持達標。2020年,北京市PM2.5、PM10、NO2和SO2年平均濃度分別為38微克/立方米、56微克/立方米、29微克/立方米和4微克/立方米。
  • 2020年PM2.5年均濃度創歷史新低!北京去年「好天兒」多了36天
    PM2.5年均濃度 創歷史新低 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劉保獻介紹,本市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其餘三項汙染物保持達標。2020年,北京市PM2.5、PM10、NO2和SO2年平均濃度分別為38微克/立方米、56微克/立方米、29微克/立方米和4微克/立方米。
  • 四川連續4年完成總量減排 去年PM10年均濃度值同比下降5.7%
    2014年全省PM10年均濃度值同比下降5.7%  2月4日,記者從全省環保工作會議上獲悉,2014年全省PM10年均濃度值同比下降
  • PM2.5年均濃度控制在60微克/m3
    PM2.5濃度下降25%    相當於今年8月份空氣品質水平    「國十條」:經過五年努力,全國空氣品質總體改善,重汙染天氣較大幅度減少;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空氣品質明顯好轉。力爭再用五年或更長時間,逐步消除重汙染天氣,全國空氣品質明顯改善。
  • 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9.9%全年重汙染日39天
    中新社記者 李慧思攝中新社北京1月3日電 (記者尹力)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9%,但仍超國家標準1.09倍;全年重汙染日39天,較2015年減少7天。這是記者3日從北京市環境保護局召開的發布會上獲悉的。據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介紹,2016年北京空氣品質達標天數為198天,佔全年天數的54%,較2015年增加12天。
  • 2019年河南省十件重點民生實事落實情況之九 PM2.5濃度連續五個月...
    大河網訊(河南日報記者趙力文)1月7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2019年重點民生實事落實情況」第九場新聞發布會。會上公布了我省持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情況,2019年全省兩項顆粒物年均濃度圓滿完成國家和省定目標任務,各項環境指標達到近年來最好水平。
  • PM2.5濃度下降 優良天增加 河北省環境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河北新聞網11月25日訊(記者魏雨)從今天下午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河北省推進大氣汙染綜合治理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河北省環境空氣品質持續改善,預計到年底,PM2.5平均濃度和優良天數比率均可完成「十三五」規劃以及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
  • 2019年,我省PM2.5、PM10年均濃度均完成國家和省定目標任務
    其中,2019年我省PM2.5、PM10年均濃度均完成國家和省定目標任務,多項汙染物指標均達到近5年來最好水平。 發布會上,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焦飛介紹,2019年,我省PM2.5年均濃度為58.82微克/立方米,低於國家和省下達的60微克/立方米目標值1.18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濃度為96微克/立方米,低於省定98微克/立方米的目標值2微克/立方米,兩項指標均圓滿完成了國家和省定目標任務。
  • PM2.5指標為近5年來最好水平
    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58.82微克/立方米,低於國家和省下達的60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濃度為96微克/立方米,低於省定98微克/立方米。各項汙染物指標達到近年來最好水平。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均為近5年來最好水平,尤其是二氧化硫年均濃度與2015年相比下降幅度高達71.8%,二氧化氮年均濃度連續3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年均濃度連續6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2019年的秋冬季,我省重汙染天數也大幅減少。
  • 北京2019全年空氣品質報告出爐 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有監測...
    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標並連續三年濃度達到個位數,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nbsp&nbsp&nbsp&nbsp全年無嚴重汙染日 PM2.5仍是大氣主要汙染物&nbsp&nbsp&nbsp&nbsp2019年北京市優良天數為240天,佔比65.8%,其中一級優天數為85天,二級良天數為155天;2019年重汙染日4天,首要汙染物均為PM2.5,全年無嚴重汙染日
  • 2019年PM2.5平均濃度較2015年下降32.2%,空氣品質達6年來最好...
    據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何立濤介紹,2019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50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32.2%;空氣品質優良天數226天,佔全年62%,空氣品質為6年來最好。全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排名後10名城市中,河北省的城市由「十三五」初期的7個,減少到目前的4個。
  • 合肥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PM10、PM2.5平均濃度連續5年實現「雙降」
    2018年,藍天更多了,碧水更清了。工作數據顯示,一年來,合肥空氣品質好轉明顯,水汙染治理效果顯著。在各相關部門的努力下,著力推動綠色發展,全域打造美麗合肥,合肥的生態魅力值不斷提升。
  • PM2.5年均濃度值連續兩年優於國家標準
    3月13日,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2019年我市PM2.5年均濃度值達到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據統計,2018年和2019年我市PM2.5年均濃度值均為31微克每立方米,優於國家二級標準,濃度值為全省最低,實現了有監測記錄以來的連續兩年最好水平。
  • 浙江PM2.5濃度與領導升遷掛鈎 考核不及格市長將被約談
    2015年考核範圍擴大至所有縣去年PM2.5濃度均未超國家限值早在2013年4月19日,本網就曾獨家報導了浙江試行環境空氣品質年度考核的消息。不過,當時這一通報範圍僅限11個設區市,並根據2014年年均濃度開始考核。
  • 成都被要求2016空氣PM10濃度下降6%
    記者從1月15日召開的全省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獲悉,「十三五」我省將根據各市(州)的大氣環境狀況及改善力度,對市(州)大氣汙染防治實行分檔考核;2016年,對空氣不達標(未達國家二級標準)城市的PM10濃度降幅考核目標,將在3%-6%之間對號入座。
  • 綠色和平:2015年上半年度中國358座城市PM2.5濃度排名
    通過分析中國358座城市公開的實時監測數據,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2015年上半年度中國358座城市PM2.5濃度排名》指出:儘管仍有高逾八成的城市空氣品質仍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35微克/立方米),但和2014年上半年已有數據相比,整體城市空氣品質已有明顯提升。綠色和平是首家對逾300城市PM2.5半年度數據進行梳理和排名的機構。此份榜單以半年度PM2.5濃度平均值從高到低排序。
  • 浮塵進京PM10爆表 周末PM2.5濃度將會上升
    京華時報記者王碩  2013年,全市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繼續下降,但首次納入全年監測的PM2.5年均濃度達89.5微克/立方米,超標156%(國家二級標準為35微克/立方米);由於水資源短缺,北京湖庫缺水,河流斷流
  • 中國PM2.5重汙染天氣發生頻次2013年以來顯著下降
    涵蓋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國家城市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網的監測統計結果表明,2015年至2019年全國地級城市PM2.5重汙染天數呈顯著下降趨勢,由2015年的3083天下降至2019年的1813天,降幅達41.2%,PM2.5小時值超過每立方米300微克的小時數較2015年減少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