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PM2.5平均濃度較2015年下降32.2%,空氣品質達6年來最好...

2021-01-08 中國青年網

核心閱讀

打開河北省《空氣品質日曆》,上面標記著河北各地2015—2019年每天的空氣品質指數。汙染程度越重,數字顏色越深。隨著書頁翻飛,眼前顏色漸漸轉淡。

空氣品質事關民生福祉。近年來,河北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攻堅克難,壯士斷腕,久久為功,一步一個腳印,奮力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

「近幾年,空氣越來越好,藍天越來越多。」石家莊市民焦浩良感慨,「前些年,幾乎整個冬天都是霧霾籠罩,開車走在環城路上經常下錯出口。」

近年來,河北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據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何立濤介紹,2019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50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32.2%;空氣品質優良天數226天,佔全年62%,空氣品質為6年來最好。全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排名後10名城市中,河北省的城市由「十三五」初期的7個,減少到目前的4個。

今年1—11月,河北全省PM2.5平均濃度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2%;平均優良天數比率69.8%,優於「十三五」規劃目標和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目標1.7個百分點。

鐵腕治汙——

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產業結構發生歷史性轉變

產業結構偏重是河北大氣汙染嚴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針對鋼鐵、煤炭、水泥、玻璃等高耗能、高汙染重點行業,河北咬緊牙關去產能,狠抓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打好「六大攻堅戰」:去產能和重汙染企業退城搬遷、散煤整治和清潔替代、機動車汙染防治、揚塵面源汙染綜合治理、工業汙染深度治理、重汙染天氣應對。

今年9月底,大唐國際唐山陡河發電廠3號機組停產關閉並進行拆除。3號機組已投產40多年,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保障方面功不可沒。「但隨著時代的變遷,3號機組的煤耗等指標已經不符合國家火電最新標準,按照唐山市政府淘汰落後產能的要求,今年必須關停。」廠長吳春民說。機組關停後,每年減少煤炭消耗63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80噸、煙塵排放18噸。

「十三五」以來,河北累計壓減退出煉鋼產能8212萬噸、煤炭5571萬噸、水泥1194.9萬噸、平板玻璃4999萬重量箱、焦炭3144.4萬噸、火電234萬千瓦,全部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任務。

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2018年,河北省產業結構發生歷史性轉變,三次產業結構佔比首次實現由「二三一」轉為「三二一」。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5%,高於全國0.8個百分點。

河北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建立量化考核問責工作體系,把大氣汙染防治作為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採取預警提示、通報批評、公開約談、經濟獎罰、專項督察、區域限批、追責問責等多種方式,構建起明晰的責任追究體系。

2019年3月,涿州因未完成上一年度空氣品質改善目標、PM2.5年均濃度不降反升,市委主要負責同志被省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公開約談。

痛定思痛,涿州市委、市政府深入查找散煤復燃、揚塵汙染管控不到位等問題,針對汙染物減排、散煤汙染防治、加強秸稈禁燒管控和「散亂汙」企業治理,開展環境綜合整治。2019年,全市PM2.5平均濃度為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34%,超額完成省、市確定的空氣品質改善目標任務。

2018年以來,河北先後對工作推進不力的8個設區市政府和98個縣(市、區)黨委或政府負責人公開約談,對邯鄲市和25個縣(市、區)實施區域限批。以嚴格的考核問責機制激發內生動力,確保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精準治汙——

科學預警,分類施策,制定正面清單,實施差異化管控

走進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執法指揮調度平臺,佔據一整面牆的大屏幕上,在線監控著6100餘家重點排汙企業、道路黑煙車抓拍、施工工地揚塵、露天焚燒、清潔取暖,各項實時數據,一目了然。

「我們突出工業汙染源達標排放整治,利用信息化手段,研發了汙染源超標報警系統,自動監控數據,及時報告、每日移交、定期通報,及時查處,推動監管執法由『被動』向『主動』轉變。」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執法局局長錢鵬說。

不久前,平臺實時監控發現,張家口市宣化區某鋼鐵公司1號燒結機備用脫硫塔出口,煙塵數據異常。系統報警後,企業並無反饋,平臺系統默認屬實,要求現場核實。宣化區生態環境執法大隊立即趕赴現場,發現這家企業超低排放改造未完成,汙染物超標排放。執法人員對企業罰款26萬元並責令限期整改。

這是河北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精準治汙的一個案例。

河北還建立了大氣環境監管大數據平臺,接入空氣品質監測站點2598個,實現省、市、縣、鄉、園區五級空氣品質監測全覆蓋。「每個站點24小時監測PM2.5、二氧化硫等6項空氣品質指標。」河北省生態環境應急與重汙染天氣預警中心主任王曉利說,「平臺還能實現對未來3天空氣品質精準預報,對未來7天趨勢進行預測。通過對外發布空氣品質預報信息,指導企業合理調整生產計劃,及時應對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

河北堅持分類施策,不搞「一刀切」,制定實施差異化管控措施,科學制定應急減排措施,建立激勵約束機制。

河北將全省6.05萬家涉氣工業企業全部納入應急減排清單,開展重點行業企業績效評級,按照「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原則,分A、B、C、D四個等級,並根據評級結果實行差異化管控。目前,118家A級企業、319家引領性企業,自主採取應急減排措施;1325家B級企業,採取限產的應急減排措施。評級越低,應急減排措施愈加嚴格。

從事彩印複合包裝材料生產的河北永新包裝有限公司,引進先進技術,廢氣處理效率達到95%以上,排放數據遠遠低於標準要求,環保績效評級為A級企業。

「政府通過績效評級、分級管控的科學治汙措施,精準施策,改變了前幾年秋冬季及預警期間 『一律關停』『先停再說』『頻繁督查』等粗放管理方式,對我們這些環保投資大、治理效果好的企業給予了力度很大的政策支持。」公司副總經理付彥如深有感觸,「今年在重汙染天氣預警期間,按政策要求,公司實行自主減排,保證了生產的連續性。今年以來,公司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市場波動雙重壓力下,實現了逆勢增長,產值、利稅指標均較去年提高10%以上。」

今年以來,圍繞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河北將疫情防控重點企業項目、重點工程項目、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重點出口型企業等6類企業項目,納入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在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落實差異化管控措施,不停產、不限產、少檢查、少打擾。對汙染物排放少的涉氣小微企業,涉及民生、城市運轉的保障類企業及生活服務類企業,最大程度保障其正常運作,確保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目前,全省共有4000餘家項目(企業)納入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

依法治汙——

開展專項立法,加強環境執法、聯動監督,將生態環境治理納入法治軌道

河北以法治力量保護環境,用法律武器治理汙染,通過有力的立法執法監督,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護航。

針對重點難點,開展專項立法。近年來,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先後制定修訂地方性法規16部,批准設區市人大常委會相關立法28部,批准自治縣單行條例2部,佔同期全部立法項目的40%。先後出臺河北省大氣汙染防治條例、關於加強揚塵汙染防治的決定、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河湖保護和治理條例等地方法規,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構建立法聯席會議機制,推進京津冀協同立法。今年1月,京津冀三地人民代表大會相繼表決通過《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汙染防治條例》,成為京津冀生態環保協同立法的重大成果,為促進京津冀大氣汙染聯防聯治提供了法治保障。

圍繞典型案件開展聯動監督。劣質燃油因燃燒不充分,排放有毒有害氣體,會加重空氣汙染。2019年,省人大代表薛儒在參加省人大常委會組織的執法檢查時發現,一些加油站銷售劣質油問題比較突出。

「針對加油站油品質量問題,市場管理部門將採取哪些措施加強質量監管?如何打擊生產銷售不合格油品行為?」在省人大常委會組織的專題詢問中,薛儒向市場監管部門發出詢問。省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當場回應,明確表態將堅決整改。

在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和專題詢問的推動下,省政府有關部門立即行動,加強油品質量和油氣排放監管。商務、公安、市場監管、生態環境等9部門聯合開展了拉網式排查,對無證照經營、非法儲存銷售成品油、銷售不符合國家標準油品等違法違規行為開展專項整治,共查處「黑加油站點」3377座、「山寨加油站」45座、非法流動售油車594輛,收繳油品409噸、加油機553臺。全省公安系統偵辦非法生產銷售不達標劣質燃油案、非法經營黑加油站案9起,有力震懾了違法行為。

直面突出問題,開展環保督察。河北在全國率先開展省級環保督察,打通政策落實「最後一公裡」。2016年以來,河北完成了兩輪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全覆蓋,針對大氣環境質量惡化、反彈和問題突出的地區,同步開展大氣汙染防治專項督察,推動地方黨委、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

統籌三級執法力量,開展專項執法。省、市、縣採取混合編組、異地執法、交叉執法、巡迴執法等形式,嚴厲查處汙染環境違法行為。今年年初,邯鄲市生態環境局涉縣分局在對涉縣廣興公司檢查時發現,隧道窯煙氣排放達不到現行《磚瓦工業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督促企業提標改造。隨後,該企業投資800萬元,引進先進除塵、脫硫技術,改進工藝,最終實現了排放達標。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空氣品質六年來最好!2018年河北省PM2.5平均濃度比上年同比下降14%
    6月4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2018年河北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公報》。圖為發布會現場。見習記者趙聞遠攝河北新聞網6月4日訊(見習記者苑立立)今天下午,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2018年河北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公報》。
  • 2019年北京PM2.5平均濃度較2018年下降17.6% PM10、NO2首次達國家...
    2019年北京PM2.5平均濃度較2018年下降17.6% PM10、NO2首次達國家標準 2020-01-03 10:56:00來源:央廣網
  • 中國首發6年空氣品質改善報告:北京PM2.5濃度大幅下降
    在今天上午舉行的2019世界環境日全球主場活動中,生態環境部首次發布《藍天保衛戰中國空氣品質改善報告(2013-2018年)》,對近年來中國大氣汙染治理的背景、措施、成效等進行系統總結。報告顯示,從2013年至2018年的短短6年間,在保持經濟平穩發展發展的同時,中國環境空氣品質實現總體改善,京津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明顯好轉。
  • 2020河南環境空氣品質改善:PM2.5指標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陳思1月12日,記者從河南生態環境廳了解到,過去的一年,河南省PM2.5等指標達到歷史最好水平。2020年,河南省PM2.5平均濃度為52微克/立方米,同比降幅達11.9%,為「十三五」期間降幅最大的一年;與2015年相比,PM2.5濃度降幅達35.0%。
  • 2019年北京PM2.5平均濃度較2018年下降17.6% PM10、NO2首次
    央廣網北京1月3日消息(記者陳銳海)記者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19年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與2018年的51微克/立方米相比,下降17.6%。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40天,佔比65.8%,其中,一級優天數為85天,二級良天數為155天。
  • 7年來空氣品質最好!南京「水晶天」增加一倍
    空氣7年來最優,pm2.5濃度降了1/42020年以來,南京優良天數已有281天,優良率達83.8%。值得一提的是,一級優「水晶天」已有95天,同比增加43天。在優良天數越來越多的同時,PM2.5濃度均值達28.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5.5%。
  • 上半年河北空氣品質持續改善,PM2.5平均濃度達到歷史同期最低值
    今年1—6月份,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5%,為2013年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最低值;全省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平均為5.31,同比下降14.5%;優良天數為119天,同比增加15天;PM2.5平均濃度4、5、6月連續三個月達到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
  • 北京2019全年空氣品質報告出爐 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有監測...
    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標並連續三年濃度達到個位數,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細顆粒物方面,PM2.5一級優的天數顯著增多,達187天,佔比首次超過50%,是2013年的2.6倍;粗顆粒物方面,截至11月底,北京市累計降塵量為6.0噸/月·平方公裡,較去年同期下降22.1%。
  • 2020年河南環境空氣品質很「牛」
    2020年河南省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成效咋樣?優良天數變多了嗎?哪個城市「氣質」更好?1月12日,大河網記者從河南省生態環境廳獲悉,2020年全省PM2.5等指標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優良天數大幅增加,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成效前所未有。
  • 2018年北京空氣品質優良天數佔62.2% PM2.5濃度同比下降12.1%
    央廣網北京1月4日消息(記者陳銳海)4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就2018年北京市全年空氣品質情況召開新聞發布會。據北京市環境保護檢測中心副主任劉保獻介紹,2018年北京空氣優良天數為227天,佔比為62.2%,比2017年增加1天,較2013年增加51天。
  • 綠色和平:2015年上半年度中國358座城市PM2.5濃度排名
    通過分析中國358座城市公開的實時監測數據,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2015年上半年度中國358座城市PM2.5濃度排名》指出:儘管仍有高逾八成的城市空氣品質仍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35微克/立方米),但和2014年上半年已有數據相比,整體城市空氣品質已有明顯提升。綠色和平是首家對逾300城市PM2.5半年度數據進行梳理和排名的機構。此份榜單以半年度PM2.5濃度平均值從高到低排序。
  • 2019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 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標並連續三年濃度達到個位數。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2019年,北京市優良天數為240天,佔比65.8%,其中一級優天數為85天,二級良天數為155天;2019年重汙染日4天,首要汙染物均為PM2.5,全年無嚴重汙染日。
  • 近十年來最好!數據統計:2018年北京pm2.5濃度創新低
    時間已經到了1月2日,我們已經到了2019年,2018年的很多天氣過程也讓大家印象深刻,比如颱風、寒潮、高溫,不過,對於我國北京的朋友們來說,2018年其實能見到藍天的日子更多了,這一點在統計數據上也有體現——2018年,北京的平均細顆粒物濃度已達近十年來的最低水平!
  • 各地環保頭條丨2019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 空氣品質...
    2019年空氣品質各級別分布情況從月度變化上看,2019年四項主要汙染物仍呈現「秋冬高、春夏低」的特徵。其中,2019年5-9月PM2.5平均濃度基本與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相當,8月月均濃度為23微克/立方米,是PM2.5開展監測以來的歷史最低值。
  • PM2.5濃度下降 優良天增加 河北省環境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河北新聞網11月25日訊(記者魏雨)從今天下午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河北省推進大氣汙染綜合治理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河北省環境空氣品質持續改善,預計到年底,PM2.5平均濃度和優良天數比率均可完成「十三五」規劃以及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
  • 河南2019年大氣環境成績單發布:PM2.5和PM10圓滿完成國家目標
    河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焦飛在發布會上公布了我省2019年大氣質量成績單。2019年我省PM2.5年均濃度為58.82微克/立方米,低於國家和省下達的60微克/立方米目標值1.18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濃度為96微克立方米,低於省定98微克/立方米的目標值2微克立方米,圓滿完成國家和省定目標任務。
  • 中國PM2.5重汙染天氣發生頻次2013年以來顯著下降
    中國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最新發布的研究結果顯示,2019年,中國74個重點城市共發生599次PM2.5(細顆粒物)小時濃度超過每立方米300微克的情況,與2013年相比下降了94.2%。2020年2月13日,北京市遇重度汙染天氣。
  • 重點區域秋冬季空氣品質同比改善 PM2.5平均濃度同比降14.9%
    央廣網北京4月22日消息(記者陳銳海)近日,生態環境部向重點區域相關省市人民政府發送了《關於重點區域2019-2020年秋冬季環境空氣品質目標完成情況的函》(以下簡稱《通報》)。《通報》指出,2019年10月-2020年3月,重點區域環境空氣品質同比改善,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4.9%,重汙染天數同比下降39%,80個城市中,76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降幅滿足目標要求,75個城市滿足重汙染天數下降目標。
  • 2019年河南省十件重點民生實事落實情況之九 PM2.5濃度連續五個月...
    其中,全省PM2.5月均濃度連續5個月達到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取得近年來最好成績。縣市空氣品質有新突破,欒川縣、新縣的PM2.5、PM10年均濃度均達到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實事讓藍天更多,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2019年年初,省委省政府把持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列為我省重點民生實事。
  • PM2.5指標為近5年來最好水平
    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58.82微克/立方米,低於國家和省下達的60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濃度為96微克/立方米,低於省定98微克/立方米。各項汙染物指標達到近年來最好水平。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均為近5年來最好水平,尤其是二氧化硫年均濃度與2015年相比下降幅度高達71.8%,二氧化氮年均濃度連續3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年均濃度連續6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2019年的秋冬季,我省重汙染天數也大幅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