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壁虎腳部結構 科學家開發出疏水粘合材料

2021-01-17 儀器網86175

為什麼壁虎等小動物可以在牆面上爬行,而我們人類卻做不到呢?相信在我們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都思考過這個問題,有時還希望自己也能跟這些小動物們一樣飛簷走壁。雖然人類現在已經開發出了攀巖運動,可以稍微滿足一下這個幻想。但實際情況是,如果不藉助任何工具的話,僅靠人類自身是無法緊貼著牆面進行運動的,因為這項特殊的技能與每一種生物的身體結構密切相關。

事實上,壁虎之所以能夠緊貼著牆面爬行,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就是它們的腳趾粗大,指趾下的皮膚形成了很多橫褶,能夠起到吸盤的作用,使它們附著在牆壁上卻又掉不下來。第二個原因則是壁虎的腳墊上有許多微米或納米級的纖毛陣列,頂端具有絨毛分叉,使它們能夠輕鬆自如地在牆壁等各種表面上攀爬。

在科技發展的進程中,有很多材料的成功研發都得益於對自然環境中其它生物的觀察。同樣,壁虎等爬行類動物這種在牆面上出色的附著能力也一直吸引著眾多科學家們的目光。基於對此的研究,近年來科研人員不斷模擬、研發出多種粘合纖維材料,並將其投入到日常應用中。但是,很多粘合材料在實際應用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在遇到水和油等液體時,它們的粘合性能就會大大折扣,這也是材料研發人員一直以來面臨的一個問題。

近日,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對仿生纖維表面和物體表面之間分子間作用力的研究,成功研發出一種蘑菇狀的仿生纖維粘合材料。據了解,這種材料不僅具有良好的粘合性能,而且還可以有效排斥水、油等任何液體,保持較強的粘合力。

據研究人員介紹,這一新型材料是他們有針對性研發出的一種具有超疏液性的仿生纖維粘合材料,其纖維尖端特殊的蘑菇型絨毛結構是排斥各種液體的關鍵設計。即使在表面張力非常低的情況下,纖維尖端蘑菇形絨毛結構也可以支撐住液體,保持表面光滑和較高的幹附著力,未來,這一粘合材料有望用於各種被液體覆蓋的表面。

其實,不管是哪種材料,其研究和開發的過程都是複雜且漫長的。從原理研究到實驗設計、從材料製造到性能試驗,科學儀器和設備在這一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有了顯微鏡,我們才可以對材料的表面結構進行觀察;而了解材料的組成和化學性質又離不開X射線螢光光譜儀、原子吸收光譜儀等儀器。同樣,材料試驗機、萬能試驗機等試驗設備在測試階段還能幫助我們測定材料的各項物理性能。

科技的發展不斷為我們帶來更多的新成果,相信隨著新材料、電子化工、新能源等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與儀器設備性能的逐步提升,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新材料被研發、生產出來,推動我們的生活更加科技化、便捷化。

相關焦點

  • 德研發超疏液仿生纖維粘合材料
    科技日報記者 李山近日,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MPI-IS)的科學家研發一種仿生纖維粘合材料,在保持粘接性能的同時具有超疏液性,未來有望廣泛應用於生產生活中各種被液體覆蓋的表面。壁虎腳墊上具有微米或納米級的微纖毛陣列,頂端還有絨毛分叉,使它們能夠輕鬆地在玻璃和牆壁等各種表面上攀爬。這種出色的附著能力基於分子間作用力等原理。近十多年來,在此基礎上仿生模擬研發出的纖維粘合系統得到了積極的發展。但有個問題一直沒解決,即接觸界面如果有液體就會影響粘合性能。現在,德國科學家通過蘑菇狀的纖維設計解決了這一難題。
  • 美國研究人員製成納米粘合材料 類似壁虎腳底
    北京時間6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仿照可在牆壁和天花板之間自由爬行的壁虎設計出新材料,長期以來一直是材料科學家的目標。美國萊塞拉爾理工學院和亞克朗大學的研究人員在這條仿生學的正確研究方向上已經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他們研製出了一種「壁虎膠帶」合成材料,粘合力度是壁虎腳的4倍。  研究人員在這種合成材料的表面覆蓋上了碳納米管毛髮。
  • 新型仿生粘合材料實現量產
    工程師們早已知道壁虎腳粘性的秘密,並模仿這一功能製造了能抓取和釋放物體的橡膠條狀材料。但到目前為止,他們沒有實現大規模生產這類材料,以及投入日常應用。 受壁虎腳的啟發,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發表了一種製作粘合材料的方法,該方法比已有的方法更加經濟,可以實現批量生產。它或許可以用於製造多功能的抓手,應用於製造業和家用。
  • 壁虎漫步--中國數字科技館
    和一般壁虎一樣,大壁虎能輕鬆自如地倒掛在玻璃上  我們再穿越到遙遠的古希臘,一個微風吹拂的傍晚,偉大的學者亞里斯多德呆呆地望著牆壁上攀爬的壁虎。他很困惑,上帝究竟賦予壁虎何種神奇的力量,使之在光滑的牆壁上也能穿梭自如?這個令亞里斯多德苦惱的問題最終也引起現代科學家的注意,在他們不懈的努力下,力學和生物學的研究終於彰顯出壁虎潛藏在腳趾中的能耐。
  • 為什麼說每隻壁虎都是貼膜大師?
    我們用肉眼就能看到它柔軟的足墊上呈現出一條條弧狀褶皺,長度約為1~2毫米,就像膠鞋的鞋底凹槽一樣,但要精細很多。上世紀60年代,科學家利用掃描電鏡發現,它們的腳掌呈現出一種多分級、多纖維狀表面的錯綜複雜的黏附系統結構。
  • 壁虎「輕功水上漂」:科學家破解了背後的秘密-壁虎,動物 ——快...
    當其他研究員那裡傳出消息稱壁虎有這種不尋常的能力之後,牛津大學的生物物理學家Jasmine Nirody博士決定開始調查。此前,科學家已經記錄了其它動物在水上行走的能力。特別是蛇怪蜥蜴,別名「耶穌基督」蜥蜴,它們能夠靠後腿在水上行走。眾所周知,像蜘蛛這樣的小動物也會在水面上行走,依靠表面張力來防止小小的身體被弄溼。
  • 江雷課題組製備出仿壁虎腳底結構的納米管膜
    水滴在翻轉或倒置的PS納米管膜表面也不會滾落    化學所有機固體院重點實驗室江雷研究員的課題組利用一種簡單的模板覆蓋法製備了超疏水性陣列聚苯乙烯 (PS) 納米管膜。他們的這項研究結果是受到壁虎腳底大量納米結構剛毛產生高粘附力的啟發而得到的。研究人員還首次利用高敏感性的微電力學天平測量水滴與膜之間的粘附力。    2000年,英國《自然》雜誌(Nature 2000, 405, 681) 的報導揭示,壁虎的每隻腳底部長著大約50萬根極細的剛毛,剛毛末端又有約400根至1000根更細小的納米分支。
  • 「科學放大鏡」為什麼說每隻壁虎都是貼膜大師?
    我們用肉眼就能看到它柔軟的足墊上呈現出一條條弧狀褶皺,長度約為1~2毫米,就像膠鞋的鞋底凹槽一樣,但要精細很多。上世紀60年代,科學家利用掃描電鏡發現,它們的腳掌呈現出一種多分級、多纖維狀表面的錯綜複雜的黏附系統結構。壁虎的每個腳趾,都長著數百萬根極細的「剛毛」,每根剛毛的長度約為30~130微米(1微米=0.001毫米),直徑約為人類頭髮直徑的十分之一。
  • 靈感源於自然的十大創新技術:抗引力抓握模擬壁虎足部結構
    有時候,生命系統甚至直接賦予人類科學家和工程師們以靈感,啟發他們研發出了各種新技術。1. 牛蒡種子與維可牢斑絨壁虎的足部結構激發了一系列技術方案的問世,這些方案解決了垂直面的吸附難題。近年來,工程師們已經成功地使用矽膠模擬出類似的剛毛結構,從而推動了各式各樣壁虎皮膚模擬技術的出現。在這些技術中,有一項小發明頗為值得一提,它讓人類可以在陡峭的玻璃牆壁上攀爬,也可以使機器人推動自身重量數百倍的物體,或者讓機械手在太空中從事修復工作。
  • 科學家研製出仿生壁虎腳 人人都能「飛簷走壁」
    據新華社電(記者張忠霞)在自然界,壁虎依靠神奇的腳「飛簷走壁」,靜止時緊緊吸附;移動時輕鬆脫離。由華人科學家領銜的一個美國科研小組最近成功利用碳納米管陣列製成仿生壁虎腳,其吸附力賽過真正的壁虎腳,而且也能輕鬆脫離。
  • 科研人員開發出既「親水」又「疏水」的高效集水材料
    新華社華盛頓3月30日電(記者周舟)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科研人員從大自然中的水稻葉子和豬籠草獲得啟發,開發出一種既能夠快速收集空氣中水分、又能使水分快速脫落便於收集的材料。
  • 荷葉「出淤泥而不染」的秘密
    潤溼性是固體材料表面的重要性質之一,決定材料表面潤溼性能的關鍵因素包括材料表面的化學組成和表面的微觀幾何結構。因此科學家將靜態水接觸角大於150°,滾動角小於10º的表面稱為超疏水表面。超疏水材料普遍同時具有微納米複合結構和低表面能的化學物質,這也是成為超疏水材料的前提。
  • 通過模擬貓頭鷹羽毛上的微觀結構 歐洲科學家開發一種新型飛機機翼
    通過模擬貓頭鷹羽毛上的微觀結構歐洲科學家開發一種新型飛機機翼(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通過近距離接觸鳥類飛行的錯綜複雜的機械結構,科學家們不斷解開可以幫助他們追求先進空氣動力學的秘密,這可能包括產生更少噪音的飛機。
  • 壁虎飛簷走壁之謎 腳底剛毛能支持125公斤力
    如果壁虎同時使用全部剛毛,就能夠支持125公斤力。科學家說,壁虎實際上只使用一個腳,就能夠支持整個身體。  壁虎又是怎樣自如地控制腳上的吸力呢?科學家用顯微攝像機錄下壁虎在玻璃上爬動的情況,發現當壁虎試圖移動腳掌時,需要付出比吸住附著物時高600倍的力量,並將腳趾伸展到30度以上才能達到目的,這就如同人們扯下粘貼的膠帶時所做的一樣。
  • 通過模擬貓頭鷹羽毛上的微觀結構 科學家有望設計出低噪音的機翼
    通過模擬貓頭鷹羽毛上的微觀結構 科學家有望設計出低噪音的機翼2020-11-19 20:58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lishiye1   通過近距離接觸鳥類飛行的錯綜複雜的機械結構,科學家們不斷解開可以幫助他們追求先進空氣動力學的秘密,這可能包括產生更少噪音的飛機。
  • 研究開發出超疏水吸附材料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11T4組鄧偉僑研究員與蘭州理工大學李安副教授合作,開發出具有超疏水特性的共軛微孔高分子吸附材料,能用於水體中非極性有機溶劑和油的選擇性吸附與分離
  • 科學家開發宇宙模擬器研究大型天體結構
    日本科學家花了三年時間開發的一套人工智慧宇宙模擬器,根據新的觀測數據,幾秒鐘就能生成一個調整後不斷接近真實世界的虛擬宇宙。科學家稱,這是一個幫助科學家了解暗物質如何組成宇宙大範圍神秘結構的有力工具。一種流行的「暗物質宇宙網」理論認為,這個宇宙是由大量看不見的暗物質像絲線一樣,把宇宙各處的天體連接起來,形成各種大範圍的天體結構。宇宙網對宇宙的演化起到重要作用。可是由於暗物質不發光,各種觀測方法都無法驗證暗物質的蹤跡,因此科學家對暗物質宇宙網的具體運作機制完全不了解。
  • 電子科技大學鄧旭等開發超疏水表面的方法,有極大的市場應用潛力
    Ras共同通訊在Nature 在線發表題為「Design of robust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可以通過在兩個不同的長度尺度上構造表面來實現強大的超疏水性,其中納米結構設計提供了拒水性,而微結構設計則提供了耐用性。
  • 盤點大自然的偽裝高手;巨葉蟲、豆丁海馬及「鐵掌水上漂」壁虎
    擬態是指一種生物在形態、行為等特徵上模擬另一種生物,從而使一方或雙方受益的生態適應現象。是動物在自然界長期演化中形成的特殊行為。擬態包括三方:模仿者、被模仿者和受騙者。如尺蠖之極似樹枝,鳳蝶幼蟲之極似鳥糞等。
  • 人類能像壁虎一樣在牆上行走自如嗎?
    億萬根這樣的絨毛足以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從而可以使得壁虎爬上任何物體表面,甚至玻璃的天花板。有科學家測算,壁虎腳掌上剛毛產生的吸附力,可以達到其體重的50倍。聽到這兒,是不是覺得壁虎超級牛B。人類文明發展了上萬年,也就是近一、兩百年,才開始認識到原子、分子間力的作用。而壁虎,則早已運用分子間的範德華力吸附在牆上傲嬌幾百萬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