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研發超疏液仿生纖維粘合材料

2020-12-05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李山

近日,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MPI-IS)的科學家研發一種仿生纖維粘合材料,在保持粘接性能的同時具有超疏液性,未來有望廣泛應用於生產生活中各種被液體覆蓋的表面。

壁虎腳墊上具有微米或納米級的微纖毛陣列,頂端還有絨毛分叉,使它們能夠輕鬆地在玻璃和牆壁等各種表面上攀爬。這種出色的附著能力基於分子間作用力等原理。近十多年來,在此基礎上仿生模擬研發出的纖維粘合系統得到了積極的發展。但有個問題一直沒解決,即接觸界面如果有液體就會影響粘合性能。現在,德國科學家通過蘑菇狀的纖維設計解決了這一難題。

仿生纖維粘合材料在粘合中利用的是分子間作用力(又稱範德華力),這是存在於中性分子或原子之間的一種弱鹼性的電性吸引力。仿生纖維表面和物體表面要達到接近分子級別的接觸,兩者之間才能產生足夠的範德華力,以保持粘接性能。如果接觸界面有液體,例如油,因為表面張力低,油可以迅速潤溼表面,通常會散布在纖維細毛上和細毛之間,使它們聚在一起並失去粘合力。

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的維勒·利馬泰寧(Ville Liimatainen)博士和梅丁·西蒂(Metin Sitti)教授等人針對性地研發出一種具有超疏液性的仿生纖維粘合材料。利馬泰寧博士介紹說:「我們開發出特殊的蘑菇形絨毛結構,這樣的材料不僅可以排斥水,而且可以有效地排斥任何液體,包括油,並且始終保持粘合力」。

纖維尖端的精緻設計是這種材料可以抗油的關鍵,在材料製造過程中科學家使用了雙光子雷射光刻技術。利馬泰寧博士解釋說:「即使在表面張力非常低的情況下,纖維尖端的T形懸垂(類似蘑菇)也可以支撐住液體是實現超疏液性的原因。」纖維尖端這一T形懸垂的高度約為40微米,帽的直徑約為28微米,帽下方最小直徑約為10微米。這樣的結構使得液體散布到纖維尖端時,由於表面張力具有向上的分量,可以防止液體在兩根纖維之間滑落。

該研究結合了蘑菇形纖維陣列的有效粘附原理和基於雙凹角纖維尖端幾何形狀的疏液性,使纖維尖端表面保持光滑,以獲得高的幹附著力,並且不涉及表面化學修飾,具有彈性和可拉伸性。西蒂教授補充說:「受壁虎啟發的纖維粘合材料現在能夠粘附到任何潮溼的表面上而不會損失粘合力。例如,攀爬機器人將能夠使用這種粘合材料來攀爬溼玻璃板。工業應用上,塗有這種材料的機器人手可以抓住任何被液體覆蓋的物體,然後再次放下。」

相關焦點

  • 模擬壁虎腳部結構 科學家開發出疏水粘合材料
    在科技發展的進程中,有很多材料的成功研發都得益於對自然環境中其它生物的觀察。同樣,壁虎等爬行類動物這種在牆面上出色的附著能力也一直吸引著眾多科學家們的目光。基於對此的研究,近年來科研人員不斷模擬、研發出多種粘合纖維材料,並將其投入到日常應用中。
  • 新型仿生粘合材料實現量產
    受壁虎腳的啟發,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發表了一種製作粘合材料的方法,該方法比已有的方法更加經濟,可以實現批量生產。它或許可以用於製造多功能的抓手,應用於製造業和家用。 這種具有壁虎腳附著力的聚合物,用於製造用途極為廣泛的抓手,即使是同一條裝配線生產的抓手,也可以拾取截然不同的物體。
  • 深圳大學研發出加速傷口癒合的超疏液ZIF-8水凝膠敷料
    近期,深圳大學孔湉湉副教授、劉洲副研究員等通過微流控乳液模板法製備了一種由金屬有機骨架(MOFs)複合水凝膠製成的超疏液傷口敷料。超疏液(omniphobic)材料,號稱「憎惡一切」。添加主編為好友(微信號:polymer-xiang,請備註:名字-單位-職稱-研究方向),邀請您加入學術圈、企業界、碩博聯盟、北美、歐洲、塑料、橡塑彈性體、纖維、塗層黏合劑、油墨、凝膠、生物醫用高分子、高分子合成、膜材料、石墨烯、納米材料、表徵技術、車用高分子、發泡、聚醯亞胺、抗菌、仿生、腫瘤治療等一系列技術交流群
  • 仿生多相介質表面極端潤溼行為調控研究獲進展
    基於仿生表界面的特殊潤溼屬性,科研人員開發出較多具有超疏液性質的功能材料表面。但目前發展的超疏液材料表面僅能夠在單一的環境介質中表現其獨特的疏液性質,如鯊魚皮膚表面僅能夠在水下表現出超疏油性質;油滴在空氣中則會在乾燥表面快速鋪展,失去防汙功能。此外,目前發展的超潤溼狀態僅局限於超疏水和水下超疏油兩種狀態,還存在新穎且更細分的潤溼狀態。因此,開發出新穎的具有極端潤溼特性的材料表面具有重要意義。
  • 仿生多相介質表面極端潤溼行為調控研究取得新進展
    基於仿生表界面的特殊潤溼屬性,人們開發了許多具有超疏液性質的功能材料表面。但目前發展的超疏液材料表面僅能夠在單一的環境介質中表現其獨特的疏液性質,比如鯊魚皮膚表面僅能夠在水下表現超疏油性質,在空氣中油滴則會在乾燥的表面快速鋪展,從而失去防汙功能。同時,目前發展的超潤溼狀態不僅局限於超疏水和水下超疏油兩種狀態,還存在新穎且更細分的潤溼狀態。
  • 浙大團隊研發神奇仿生材料 靈感來自北極熊
    它不光保暖,還能隱身理論上,如果我們能夠製造出類似北極熊毛的仿生材料,那麼人類也將具備極限環境中的抗寒能力。於是,柏浩課題組開始向這個方向邁進。他們研發出一種叫「冷凍紡絲」的技術:將蠶絲溶解於水中,製成含水量達95%的紡絲溶液;再用注射器將紡絲溶液慢慢擠入冷凍裝置,形成直徑約為200微米的單絲纖維;最後通過冷凍乾燥,令纖維中的冰晶升華,留下眾多有序的片層孔。這種有序多孔纖維材料,和北極熊的毛一樣,具有大量大小均勻的空洞,能夠隔絕外部的冷空氣。
  • 美國研究人員製成納米粘合材料 類似壁虎腳底
    普利克爾·阿加延(Pulickel Ajayan)是萊塞拉爾理工學院材料科學和工程學院的教授,慈立傑(Lijie Ci)是阿加延實驗室的一名博士後研究生,在亞克朗大學合成材料學教授阿里·蒂諾瓦拉(Ali Dhinojwala)和該大學研究生葛列慧(Liehui Ge)和薩尼·塞西(Sunny Sethi)的幫助下,他們最終研製出了這種新型粘合材料。
  • 走進千奇百怪的「功能仿生紡織品」
    比如在醫學領域,仿棉中空纖維被製成了具有物質交換功能的微血管;根據天然複合材料如貝殼、軟骨組織等的高韌性,人們開發出了具有中空結構的自修復智能複合材料並用於仿生骨開發;在軍事偽裝領域,研究人員根據變色龍的變色原理研發出了光敏變色纖維。隨著科技的發展,仿生紡織品的研究思路變得更加開闊,研究方法更加豐富,跨學科、跨領域研究層出不窮,仿生紡織品的發展呈現出功能複合化、智能化趨勢。
  • 中科院研發超級保溫材料,成為下一代保暖纖維的主要發展方向
    中科院研發超級保溫材料,成為下一代保暖纖維的主要發展方向 發表時間:2019/7/2
  • 仿生功能性面料是什麼面料圖片
    仿生就是模擬大自然,通常是指模仿生命系統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將仿生原理應用於面料的設計和開發是面料研發的一個創新,特別是在長絲織造行業。得益於化纖長絲可塑性強的特點,在製作過程中可以增添更多新元素,以便獲得符合消費需求的新功能面料。仿生功能性面料就是運用這種原理獲得的一類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面料。目前較為常見的有基於荷葉效應的仿生原理開發出的拒水防汙自潔多功能織物。
  • 德公司製造仿生機器蜘蛛 還會翻跟頭哦!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外媒3月29日報導,德國自動化公司Festo曾製造過各種仿生野生動物機器人,如跳躍袋鼠,仿生象鼻,機械螞蟻等。近日,該公司宣布製造出了一隻能夠步行、空翻的仿生機器蜘蛛和一隻機器飛狐。
  • 我科學家研發自帶抗炎藥物的仿生手術縫線
    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基於「藕斷絲連」這一自然現象,深入探究了蓮絲纖維的微觀結構與力學性能,並受此啟發研製出了一種可用於手術縫線的仿蓮絲細菌纖維素水凝膠纖維。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納米通信》上。
  • 嘉欣絲綢:A股唯一仿生絲標的 紡織行業迎來顛覆
    超級仿生蜘蛛絲憑藉其性能優勢可靈活運用於軍工、生物醫學等領域,有望成為紡織行業下一個風口。  A股唯一仿生絲標的  公司投資者調研紀要中顯示,公司投資的超絲科技,主要研發家蠶蜘蛛超級仿生絲,通過家蠶和黑寡婦蜘蛛的基因組合改良家蠶絲的性能,開發蛋白質絲纖維全新材料,目前技術上已取得突破。公司計劃先從服裝材料應用開始,逐步推動仿生絲產品市場化進程。
  • 仿生礦化有機-無機雜化纖維
    自然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靈感,仿生是科學家們最常用的研究手段之一。
  • 仿生角度研究鯨鬚,研發輕質高強韌的先進複合材料
    2018年11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人體組織與器官退行性研究中心在海洋生物材料及仿生研究方面取得新發現和重要進展,為仿生高性能複合材料研發提供新的設計與製備思路,該研究成果以「源自海洋的設計理念:鯨鬚的抗斷裂性」為題發表在材料領域權威期刊《先進材料》,論文第一作者以及共同通訊作者為深圳先進院天然生物與仿生材料課題組負責人王彬副研究員。
  • MIT成功研製人造肌肉纖維,仿生機器人已在地平線
    但就在近日, MIT 的一支研究團隊用尼龍纖維製造出了一種十分理想的、能滿足所有實用性要求的人造肌肉。根據昨天學術期刊 Advanced Materials(「高級材料」)發表的報告,這項技術的秘密在於纖維的形狀和加熱方式。尼龍纖維有一種很神奇的特性,當你對它們加熱的時候,他們會收縮長度,並且增大直徑。這
  • 北航趙勇教授、王女副教授課題組:靜電紡絲製備多級結構微/納米複合纖維及其應用
    電紡多級結構微納米纖維形貌圖靜電紡絲技術是一種利用靜電拉伸製備直徑範圍在幾納米到幾微米之間的超細纖維的技術。通過調控靜電紡絲過程中的實驗參數,如溶液性質、施加電壓和環境參數等,可以製備具有多種結構的電紡纖維,實現外部形貌和內部形貌的調控。
  • 科學家研發出抗菌抗生物粘附的仿生金剛石薄膜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員唐永炳團隊聯合醫藥所人體組織與器官退行性中心研究員趙穎團隊,研發出一種兼具自清潔、抗菌、抗生物粘附、抗磨損以及抗腐蝕特性的新型仿生多級次金剛石功能膜,為醫療防護和海洋儀器防汙提供解決方案,研究成果「Robust
  • 家蠶蜘蛛仿生絲項目成功入選「2020年創新嘉興·精英引領計劃...
    該項目是集團參股的浙江超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立項,由集團所屬嘉欣西電產業園引進,集團所屬嘉興市特欣織造有限公司承擔家蠶蜘蛛仿生絲面料開發和生產工作。家蠶蜘蛛超級仿生絲項目的順利推進,開啟了集團投資新模式的新篇章,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類推動嘉欣絲綢高質量發展的項目將越來越多。項目介紹蜘蛛牽引絲是自然界性能最優異的蛋白質絲纖維。
  • 熱烈祝賀家蠶蜘蛛仿生絲項目成功入選「2020年創新嘉興·精英引領...
    該項目是集團參股的浙江超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立項,由集團所屬嘉欣西電產業園引進,集團所屬嘉興市特欣織造有限公司承擔家蠶蜘蛛仿生絲面料開發和生產工作。家蠶蜘蛛超級仿生絲項目的順利推進,開啟了集團投資新模式的新篇章,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類推動嘉欣絲綢高質量發展的項目將越來越多。項目介紹蜘蛛牽引絲是自然界性能最優異的蛋白質絲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