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我科學家研發自帶抗炎藥物的仿生手術縫線

2021-01-15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基於「藕斷絲連」這一自然現象,深入探究了蓮絲纖維的微觀結構與力學性能,並受此啟發研製出了一種可用於手術縫線的仿蓮絲細菌纖維素水凝膠纖維。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納米通信》上。

研究人員將細菌纖維素(BC)水凝膠加工成具有仿蓮絲微米螺旋結構的水凝膠纖維(BHF),該水凝膠纖維兼具較高的強度和韌性,同時具有優異的親水性和生物相容性,此外,仿生螺旋結構還賦予了該材料與人體皮膚相近的彈性模量,在傷口處受力變形時,BHF可有效緩衝並吸收能量,並與人體組織實現同步形變,從而避免割傷傷口造成二次傷害。相對於傳統的棉線或聚合物線,水凝膠纖維縫線具有高生物相容性、高含水量、低刺激性和低摩擦阻力等特點,在保護受損組織,促進傷口癒合以及減少不良反應方面都具有顯著的優勢,因此有希望成為下一代新型高端手術縫線。

與高分子鏈形成的水凝膠不同,具有螺旋結構的BHF是一種由三維納米纖維網絡構成的水凝膠,因此具有獨特的力學性能。同時,細菌纖維素水凝膠的三維納米纖維網絡使BHF具有超過90 MPa的高強度。其特有的纖維素納米纖維網絡和仿生螺旋結構為該材料帶來了獨特的「可拉伸、不回彈」的力學性能,為其在高端手術縫線領域的應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另外,納米纖維水凝膠的多孔結構還使BHF能夠吸附抗生素或抗炎藥物等,並持續在傷口處釋放,從而起到抗炎和加速傷口癒合的作用。基於這種仿生設計,BHF有望在更多的醫用材料領域上展現出其獨特的應用潛力。據悉,目前該材料相關專利已審核通過並獲得授權。

編輯:劉義陽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製新型仿生手術縫線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基於「藕斷絲連」這一自然現象,深入探究了蓮絲纖維的微觀結構與力學性能,並受此啟發研製出了一種可用於手術縫線的仿蓮絲細菌纖維素水凝膠纖維(圖1)。相對於傳統的棉線或聚合物線,水凝膠纖維縫線具有高生物相容性、高含水量、低刺激性和低摩擦阻力等特點,在保護受損組織,促進傷口癒合以及減少不良反應方面都具有顯著的優勢,因此有希望成為下一代新型高端手術縫線。
  • 俞書宏院士團隊研製出新型仿生手術縫線
    近期,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基於「藕斷絲連」這一自然現象,深入探究了蓮絲纖維的微觀結構與力學性能,並受此啟發研製出了一種可用於手術縫線的仿蓮絲細菌纖維素水凝膠纖維(圖1)。相對於傳統的棉線或聚合物線,水凝膠纖維縫線具有高生物相容性、高含水量、低刺激性和低摩擦阻力等特點,在保護受損組織,促進傷口癒合以及減少不良反應方面都具有顯著的優勢,因此有希望成為 下一代新型高端手術縫線。
  • 中科大研製出新型螺旋結構仿生手術縫合線
    中科大研製出新型螺旋結構仿生手術縫合線 發表時間:2021/1/14
  • 甲醯肽受體FPR2結構為抗炎藥物研發奠定基礎—新聞—科學網
  • 可吸收縫線的主要風險、研發實驗要求與相關標準
    醫械研發實驗、技術培訓、儀器計量諮詢電話:4008180021
  • 走進千奇百怪的「功能仿生紡織品」
    比如在醫學領域,仿棉中空纖維被製成了具有物質交換功能的微血管;根據天然複合材料如貝殼、軟骨組織等的高韌性,人們開發出了具有中空結構的自修復智能複合材料並用於仿生骨開發;在軍事偽裝領域,研究人員根據變色龍的變色原理研發出了光敏變色纖維。隨著科技的發展,仿生紡織品的研究思路變得更加開闊,研究方法更加豐富,跨學科、跨領域研究層出不窮,仿生紡織品的發展呈現出功能複合化、智能化趨勢。
  • 北大天然藥物與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周德敏/張禮和團隊研究成果...
    2017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於2018年2月27日在京發布,北京大學天然藥物與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周德敏/張禮和團隊研究成果「將病毒直接轉化為活疫苗及治療性藥物」入選。該方法將是研發活病毒疫苗的一種通用方法,並可針對幾乎所有病毒。該研究得到中國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教育部及北京大學的長期支持,也是我國長期支持基礎研究,並鼓勵基礎研究進行臨床轉化的典型範例。Science評述該進展為病毒疫苗領域的革命性突破,Nature稱其為「馴服病毒的新方法」。
  • 厲害了!科學家製造仿生視覺系統 欲幫盲人恢復視力
    【厲害了!科學家製造仿生視覺系統 欲幫盲人恢復視力】近日,澳大利亞墨爾本的研究人員製造出一種仿生設備,它結合了智慧型手機式電子設備和植入大腦的微電極,能使盲人恢復視力。目前該團隊正在為世界上第一個仿生眼的人體臨床試驗做準備。
  • 北大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對初中生開放
    5月25日,北京大學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與《學生健康報》主辦的揭開「藥」的神秘面紗——走進北京大學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活動,吸引了北京第十二中學近60位學生,這也是該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日首次迎接初中學生。
  • 縫線的類型和應用
    人類使用縫線的歷史非常悠久,你知道嗎,早在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人和敘利亞人就開始使用縫線和結紮了。簡單來說,縫線就是外科醫生用來將組織縫合在一起的線,其可以用於縫合外科手術中的切口或創傷造成的傷口,也可以用於結紮血管。縫合皮下組織、筋膜或深部組織時會用到幾種不同材質的縫線。
  • 嘉欣絲綢回應了提問:有看到黑寡婦蜘蛛仿生絲可以用於人造肌腱...
    有看到黑寡婦蜘蛛仿生絲可以用於人造肌腱、韌帶、假肢、組織修復、神經外科及眼科等手術中可降解超細傷口縫線等產品。請問仿生絲是否完全不會和人體組織產生排斥反應?以及通過仿生絲所做的生物材料的使用壽命能有多長呢? 嘉欣絲綢(002404):感謝您對公司的關注。
  • 德研發超疏液仿生纖維粘合材料
    科技日報記者 李山近日,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MPI-IS)的科學家研發一種仿生纖維粘合材料,在保持粘接性能的同時具有超疏液性,未來有望廣泛應用於生產生活中各種被液體覆蓋的表面。近十多年來,在此基礎上仿生模擬研發出的纖維粘合系統得到了積極的發展。但有個問題一直沒解決,即接觸界面如果有液體就會影響粘合性能。現在,德國科學家通過蘑菇狀的纖維設計解決了這一難題。仿生纖維粘合材料在粘合中利用的是分子間作用力(又稱範德華力),這是存在於中性分子或原子之間的一種弱鹼性的電性吸引力。
  • 「仿生鏡片」真那麼牛嗎
    連日來,多家網站和媒體紛紛援引一則外媒消息,對加拿大一家科技公司所研發的這樣一款「仿生鏡片」進行報導:戴上(或安裝)這款名為「Ocumetics仿生鏡片」後,只要短短10秒鐘,原先視力不佳者不但能夠恢復視力,還能比正常視力好出2倍,並且可以持續一生。
  • 我國自主研發「三層仿生」人工血管完成首例腹主動脈置換術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記者林苗苗、屈婷)記者28日從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獲悉,阜外醫院血管中心主任舒暢教授團隊於12月15日運用我國自主研發的「三層仿生」聚氨酯人工血管,完成了首例巨大腹主動脈瘤人工血管置換手術,患者即將出院。
  • 李榮秀:應用高效仿生親和純化方法 提高生物工程藥物生產效益
    上海交通大學生物製造實驗室主任李榮秀教授正在演講    生物谷Bioon.com攝生物藥佔世界十大暢銷藥半壁江山生物工程藥物包括生長因子類藥物、細胞因子類藥物、治療性酶類藥物、治療性毒素藥物、可溶性受體/拮抗劑藥物和抗體類藥物。
  • 巴拿馬科學家發明新款人工骨螺釘 可降解和抗炎抑菌
    中新網11月4日電 據南美僑報網3日報導,近日,由巴拿馬科學家發明的一款人工骨螺釘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商用。這款產品不僅能降解,還能幫助患者抗炎抑菌。據報導,畢業於巴拿馬大學,目前任教於美國西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的巴拿馬科學家阿梅爾所領導的實驗室,發明了一款用於骨外科手術的醫療器材。該設備能夠促進人體組織再生,並隨著時間的流逝從患者體內消失。
  • 黑科技or大忽悠 加拿大仿生晶體:8分鐘治好近視
    這篇文章宣稱,加拿大一位普通驗光師耗盡8年時間研發出一件逆天神器——仿生晶體。只需要8分鐘手術植入眼睛後,使用者不但能夠恢復視力,且能提高到視力正常水平的3倍。這種仿生晶體真的有那麼好嗎?它的作用原理究竟是什麼?對此,接受成都商報記者採訪的國內外眾多眼科醫生,多數持質疑意見,但也不乏支持者。
  • 骨科手術切口管理(綜述)
    影響皮膚癒合的危險因素 系統(不可調)因素可調整因素年齡 糖尿病,肥胖,激素使用病史 結締組織疾病 NSAIDs 類藥物,化療藥物既往有放射線照射病史過量酒精攝入,吸菸特定的切口部位營養狀況不良手術切口需避免關節周圍的疤痕組織粘連,影響關節活動。依據上述原則,有學者建議,對需要選擇雙切口手術的患者,兩個手術切口之間至少距離 7 cm 以保證切口間的皮膚有足夠的血供。手術縫合技術縫線是目前臨床上關閉手術切口最為常見的一種方式,目前臨床上的縫合方式很多,並沒有研究證明任何一種縫合方式在組織癒合上有更大的優勢。
  • 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
    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是我國首批建成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設立在北京大學 (原北京醫科大學) 藥學院。1985年11月由國家計委批准籌建,1987年12月通過國家和衛生部組織的專家組驗收並正式對外開放。現有固定人員45人,其中高級研究人員26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博士生導師13人),中、初級研究人員7人,技術人員10人,管理人員2人。
  • 科學家研發出抗菌抗生物粘附的仿生金剛石薄膜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員唐永炳團隊聯合醫藥所人體組織與器官退行性中心研究員趙穎團隊,研發出一種兼具自清潔、抗菌、抗生物粘附、抗磨損以及抗腐蝕特性的新型仿生多級次金剛石功能膜,為醫療防護和海洋儀器防汙提供解決方案,研究成果「Rob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