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科學家發明新款人工骨螺釘 可降解和抗炎抑菌

2020-11-04 瀟湘名醫

中新網11月4日電 據南美僑報網3日報導,近日,由巴拿馬科學家發明的一款人工骨螺釘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商用。這款產品不僅能降解,還能幫助患者抗炎抑菌。

據報導,畢業於巴拿馬大學,目前任教於美國西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的巴拿馬科學家阿梅爾所領導的實驗室,發明了一款用於骨外科手術的醫療器材。該設備能夠促進人體組織再生,並隨著時間的流逝從患者體內消失。

報導稱,這款人工骨螺釘名叫「Citregen」,採用是在生理環境作用下能被逐漸降解和吸收的陶瓷材料,該材料是一種基於檸檬酸鹽的聚合物抗氧劑,其組成結構與人類骨骼十分接近。

阿梅爾介紹,一旦通過外科手術被植入骨骼的開口中,並將韌帶或肌腱固定在骨骼上之後,人工骨就會逐漸溶解,釋放出對於細胞和鄰近組織新陳代謝非常重要的檸檬酸。檸檬酸不僅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還能促進細胞成為骨細胞,加速骨骼以及肌腱與關節、韌帶與骨骼之間連接的再生過程。

「最終,人工骨螺釘會徹底消失,陶瓷材料和礦物質被代謝,結合到新形成的骨骼中,原本植入器材的區域便開啟了原始組織的再生過程」,阿梅爾如此說明。

據介紹,以往的人工骨螺釘不僅需要3到5年時間才能被降解,還會在患者體內引發大量慢性炎症。

來源:中國新聞網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巴拿馬科學家發明可降解人工骨螺釘 可抗炎抑菌被人體吸收
    【南美僑報網劉大美編譯】近日,由巴拿馬科學家發明的一款人工骨螺釘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商用。巴拿馬《新聞報》10月28日報導,畢業於巴拿馬大學(UP),目前任教於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生物醫學工程系的巴拿馬科學家吉列爾莫·安東尼奧·阿梅爾(Guillermo Antonio Ameer)所領導的實驗室發明了一款用於骨外科手術的醫療器材。該設備能夠促進人體組織再生,並隨著時間的流逝從患者體內消失。
  • 生物可降解醫用鎂合金應用於骨缺損修復中的研究展望
    屏障膜在引導骨再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GBR 技術成敗的關鍵因素。鎂合金作為一種可降解吸收的金屬材料,生物相容好且物理性質接近骨皮質,能促進骨形成及骨再生[2,3],滿足了GBR中屏障膜所需具備的特性要求。作為一種新型的可降解生物植入材料,近年來被廣泛研究和討論。故本文就有關鎂合金的優越性能及屏障膜的的研究現狀和展望作一綜述。
  • 東北地區秋子梨果實抗氧化、抗炎、抑菌及其化學成分分析
    本研究對9種秋子梨品種果皮和果肉的抗氧化、抗炎、抑菌及其化學成分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表明:化學成分在不同品種和部位之間存在差異;酚類物質在果皮中含量較高,而糖在果肉中含量更高。此外,總酚和黃酮含量較高的品種具有較高的抗氧化活性。採用雞蛋清蛋白變性方法進行體外抗變性試驗,抗炎研究表明,果皮和果肉均具有較強的抗炎活性,與標準抗炎藥物雙氯芬酸鈉相當。抑菌研究表明,尖把梨和八裡香梨的果皮和果肉均表現出較強的抑菌效果。本研究為秋子梨的資源應用提供了相關參考。
  • 骨折補塊「陶瓷」:中國院士研發人工骨生物材料可誘導骨再生
    體外培養組織技術由於缺乏人體神經和體液系統的控制,應用中可能出現風險。可誘導組織再生的材料的優勢在於,調動人體自身力量,在機體環境下再生,並降解轉化成為身體一部分,不會留下異物,修復效果更好。張興棟團隊研發的骨誘導性人工骨生物材料,是目前全球首個硬組織誘導性生物材料產品,自2013年臨床應用至今已逾數萬例,療效良好。
  • 美國海軍獲得可生物降解3D列印材料專利,可用於水下航行 ​
    2020年9月4日,白令三維獲悉,美國海軍科學家獲得了一項為期20年的專利,該專利是由一種可生物降解的海洋基礎聚合物製成的3D列印材料,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分解。科學家團隊認為,使用新的3D列印材料,無人或自主水下航行器(UUV)等水下設備可以實現生物降解進而減少回收成本和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 行業|需要骨修復的患者越來越多,人工骨會是他們的救星嗎?
    1986年,研究學者製造出了與天然骨骼類似的材料羥基磷灰石(羥基化磷酸鈣)製成的人造骨骼以及由可被組織自然吸收和替代的磷酸三鈣製成的人造骨骼,這兩種人工骨的出現,刺激了人工骨材料的高速發展[2]。但是,由於這些材料仍然太硬,無法加工和調整以用於移植。所以各研究學者紛紛在此基礎上進行改良和研究。
  • 可降解生物材料微環境pH分布及其對破骨細胞活性的調節作用
    期刊: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主題:可降解生物材料周邊微環境pH空間分布及其對破骨細胞活性的調節作用標題:Spatial Distribution of Biomaterial
  • 加入丁二酸,就能控制降解速度?這種新型可降解材料厲害了!
    英國和美國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新型熱塑性生物材料,使其在人體體內降解的速度和力學性能能夠獨立控制
  • 「可降解」人工血管能「再生」血管組織
    是否可以植入一種神奇的「可降解」的人工血管,用它誘導體內組織再生,最終重建出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血管組織,造福心血管病患者?記者12日獲悉,南開大學與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聯合研究團隊,在上述設想的關鍵環節——人工血管再生機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 緩解骨關節炎疼痛,不如試試這個抗炎食物
    如果對乙醯氨基酚治療失敗,可以使用口服和局部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在上述三者都無效的情況下,可關節內注射曲馬多或糖皮質激素暫時緩解症狀。圖1:美國風溼病學會指南中對膝骨關節炎藥物治療的推薦但是……這些藥物效果並不如大家想像得那麼好。
  • 「毛毛蟲」裡藏著骨關節炎新療法的秘密
    蛹蟲草中的基因簇同時合成蟲草素 (COR) 和噴司他丁(PTN), 後者可以抑制蟲草素降解為 3'- 脫氧肌苷 (3'-dI)。諾丁漢大學的這項研究顯示,蟲草素可以減少多聚腺苷酸化的過程,這是一種新的阻斷炎症的方式,並被證明對治療骨關節炎有效。這項研究在骨關節炎動物模型中進行試驗,結果表明口服蟲草素可減輕疼痛並阻止疾病進展。但有趣的是,蟲草素的作用機制與其他已知的抗炎止痛藥不同。
  • 3張表掌握骨關節炎常用藥物,專家共識版!
    軟骨保護劑又稱骨關節炎慢作用藥物,有抗炎、止痛、降低基質金屬蛋白酶和膠原酶活性、保護關節軟骨、延緩骨關節炎發展的作用,其一般起效較慢,需使用數周才見效,臨床常用藥物如氨基葡萄糖、雙醋瑞因、硫酸軟骨素等主要用於骨關節炎等的治療。那麼,這些藥物在特殊人群中如何使用呢?使用需注意些什麼呢?
  • 川大趙長生團隊《AFM》:一種集成骨,抗菌和骨免疫調節功能於一體的...
    引導骨再生(GBR)技術已越來越多地用作牙周或骨缺損治療的標準程序。作為GBR程序的關鍵醫療器械,可生物降解GBR膜(GBRM)的優勢在於其市場優勢:無需進行二次手術就可以去除,這種膜要麼基於聚酯,要麼來源於組織膠原蛋白。
  • 上海交大自主研發可控降解鎂合金骨釘和骨板系統 解決了鎂合金骨內植物體內產氣的臨床實際問題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牽頭承擔的863計劃課題「新型可控降解骨修復用鎂合金材料研發(2015AA033603)」通過技術驗收。該課題通過關鍵技術的突破,使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降解骨修復用高性能鎂合金材料實現了體內「均勻可控降解」,並實現了規模化的高質量穩定製備生產,開始為國內醫療器械企業實現醫用鎂合金材料供貨。
  • 英格蘭Poole公司發明生物可降解纖維
    目前,溼巾在原材料的選擇上有了新的發現,不僅生物可降解,還能回收利用,從產品的開始製造到使用結束都有利於環境保護。
  • 螺釘種類有哪些螺釘抗拉強度怎麼樣
    螺釘種類有哪些?螺釘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它應用在生活中各個地方,而螺釘種類主要是按照其使用功能、外形特點和製作的材料來進行劃分的。比如說非常常見的就有不鏽鋼螺釘和鍍金屬的螺釘。雖然這種螺釘這種小工具比較常見,而且看起來製作非常簡單,但是它的製造和分類也蘊含著很大的知識、學問,下面就幫大家進行一個小科普。
  • 殼寡糖防治骨關節疾病有明顯效果
    此前以氨基葡萄糖為代表的各種治療方法和藥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缺乏更安全有效的技術和產品。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天然產物與糖工程研究組聯合復旦大學醫學院等單位,開展了殼寡糖治療骨關節病方面的研究,並比照加拿大等國新近上市的抗關節炎藥物,證實了殼寡糖在降低關節腫脹、促進其吸收方面明顯優於氨糖。
  • 可降解塑料真能解決「白色汙染」嗎?
    在之前一百多年裡,什麼是讓人類最後悔不迭的科技發明?答曰:塑料。塑料的廣泛應用的確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因其難以分解產生的「白色汙染」問題也讓人們撓頭。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常常聽到「某科學家發明可降解塑料,即將解決白色汙染」的科技新聞。最近,以色列科學家也宣稱有了這樣一個重大發現。
  • 抗炎抗癌利溼止痛可用雞骨草
    臨床上常用於肝膽溼熱鬱蒸引起的黃疸,可單味使用,或配伍茵陳、地耳草、垂盆草;用於胸脅不舒、胃脘脹痛,常配伍兩面針;治療乳癰,本品鮮葉搗爛外敷。其中相思子鹼是雞骨草抑制慢性炎症的主要藥效物質基礎,對急性、早期和晚期炎症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雞骨草具有抗炎、抗癌、保護免疫器官的作用。李佃貴教授認為,濁為溼之聚,毒為熱之甚,濁毒貫穿於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始末,治療應清熱利溼、化濁解毒。雞骨草味甘、苦,性涼,入胃經,與苦參、黃芩、黃連、板藍根、茵陳相伍,清熱解毒之功尤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