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成功研製人造肌肉纖維,仿生機器人已在地平線

2021-01-07 雷鋒網

很多年裡,研究人員一直在嘗試創造出一種耐用、低成本的人造合成肌肉,但始終沒有成功。至今製造出的樣品要麼太昂貴,無法量產(比如碳納米管);要麼太脆弱,能耗又太高(說的就是你,形狀記憶合金),以至於沒有多大實用價值。但就在近日, MIT 的一支研究團隊用尼龍纖維製造出了一種十分理想的、能滿足所有實用性要求的人造肌肉。

根據昨天學術期刊 Advanced Materials(「高級材料」)發表的報告,這項技術的秘密在於纖維的形狀和加熱方式。尼龍纖維有一種很神奇的特性,當你對它們加熱的時候,他們會收縮長度,並且增大直徑。這使得尼龍纖維成為進行直線運動的理想材料,比如豎直地提起什麼東西。但是讓尼龍纖維在收縮的同時進行彎曲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傳統的方法裡,讓尼龍彎曲需要用到滑輪裝置。這增加了系統的重量、複雜度和成本——它們恰恰是是量產新技術最需要減少的三個東西。

MIT 團隊找到了一種很巧妙的方法繞過這個難題。該團隊使用的是普通的尼龍絲。他們先對它壓縮處理,把圓形的橫截面改為矩形。接著,他們只對纖維的一側進行加熱。這樣一來,加熱這一側比未加熱一側收縮得更快,強迫尼龍纖維向受熱一側彎曲。而加熱源可以是任何東西,包括電阻發熱,化學反應發熱和雷射發熱。這些尼龍纖維出乎意料的非常結實耐用,可以經受 10 萬個使用周期,並且可以在一秒內收縮 17 次。

下方是三幅 MIT 研究人員對該纖維進行加熱彎曲測試的畫面,其中,第三幅動圖中,研究者採用雷射照射的方式為纖維一側加熱。

這一項人造肌肉的突破性進展,在工業和商業領域有廣泛的潛在應用。例如可以按照你的體型自動收縮,極度合體的 「智能衣服」,以後買衣服再也不用擔心尺寸合不合適。這些纖維還可以被用到汽車、飛機上。還記得今年早些時候寶馬推出的吉娜概念車嗎?這輛夢幻跑車的車身,覆蓋了一層可調節、可擴展的纖維材料做成的「衣服」。有了這種纖維,汽車的「外衣」(外殼)可以在高速行駛時受風力而自動改變形狀,最大限度地減小了風阻。

寶馬吉娜 GINA 概念車

這項技術還可以被應用到自動調節導尿管來打胰島素。有朝一日,我們甚至會看到這種尼龍纖維應用在仿生機器人上,成為它們的肌肉。遺憾的是,目前還不得而知這種人造纖維離市場化有多遠。

via engadget

【招聘】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堅持在人工智慧、無人駕駛、VR/AR、Fintech、未來醫療等領域第一時間提供海外科技動態與資訊。我們需要若干關注國際新聞、具有一定的科技新聞選題能力,翻譯及寫作能力優良的外翻編輯加入。工作地點深圳。簡歷投遞至 guoyixin@leiphone.com 。兼職及實習均可。

推薦閱讀:

人造肌肉,為什麼不用到機器人身上?

日本科學家造出長肌肉的機器人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MIT「人造肌肉」可提起自重650倍物體,伸縮10000次,原理卻很簡單
    導讀最近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了一款人造肌肉纖維,可以提起自身重量650倍的重物,這種纖維可隨著溫度的改變而伸縮,且相應快速,或將適用於機器人、假肢、生物醫學設備等。作者:風雨撫蕖編輯:Monday在仿生這條道路上,機器人學家似乎一直都在保持著自己的節奏,按部就班的進行著相關的研究。最近,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團隊的一項關於人造肌肉纖維的研究刊登在了Science的封面上。
  • 哈工大造出柔性機器人,人造肌肉能和象鼻一樣靈活了
    上述研究團隊受到象鼻的啟發,基於氣動人工肌肉(Pneumatic artificial muscles,PAMs),研製出了一種新型柔性機器人。氣動人工肌肉,是人造肌肉(artificial muscle)的一種。人造肌肉即電活性聚合物,是一種新型智能高分子材料,是根據生物學原理由纈氨酸、脯氨酸和甘氨酸這 3 種胺基酸按一定順序排列構成,可在外加電場下通過內部結構的改變而伸縮、彎曲、束緊或膨脹,非常接近生物的肌肉纖維。
  • Science封面:MIT「人造肌肉」可提起自重650倍物體,伸縮10000次,原理卻很簡單!
    最近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了一款人造肌肉纖維,可以提起自身重量650倍的重物,這種纖維可隨著溫度的改變而伸縮,且相應快速,或將適用於機器人、假肢
  • 仿生章魚機器人研製成功 小爪萌萌噠
    章魚基本上都是沒有硬骨架,它只有軟軟但是卻異常強健的肌肉。不少設計師都會將章魚的生理結構應用到自己設計的機器人身上,比如說 Festo 所設計的這個機器人。這個八爪魚機器人是 Festo 「仿生學習網絡」中的最新作品,他們通過以生物學為模型,打造了一系列機器人,比如說他們會複製大象的鼻子等不同動物的抓握機制。
  • 北航研製成功仿生軟體機器人
    新華社北京3月30日電(記者李江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國外一家公司近日合作研製成功軟體章魚觸手機器人,未來將應用於工業、醫療、康復、服務等領域。  此次由北航智能技術與裝備研究中心軟體機器人實驗室與國外合作研製的仿生機器人樣機是一款軟體章魚觸手機器人。
  • 北航研製成功仿生軟體機器人 形似章魚觸手
    &nbsp&nbsp&nbsp&nbsp北航研製成功仿生軟體機器人 形似章魚觸手&nbsp&nbsp&nbsp&nbsp發布時間:2017-03-30 19:24來源:新華社作者
  • 松下6000萬美金投資機器人公司,大疆發布農業無人機MG-1S|新智造...
    )提出了一項全新的機器人設計方案——讓機器人採取全新的雙足步行方式。MIT成功研製人造肌肉纖維,仿生機器人已在地平線就在近日, MIT 的一支研究團隊用尼龍纖維製造出了一種十分理想的、能滿足所有實用性要求的人造肌肉。根據學術期刊 Advanced Materials(「高級材料」)發表的報告,這項技術的秘密在於纖維的形狀和加熱方式。
  • 『黑科技·27』人造肌肉:對人類運動的探索與建造
    氣動肌肉纖維機器人 Pneumatic artificial muscles 人造肌肉 看過美劇《西部世界》的大家,一定對這一場景印象深刻。故事中的多數角色都是3D列印製成。不止骨骼,還包括肌肉。其中的機器人和真實人類相差無幾,機器人也可能把自己誤認為人類。
  • 從僵硬到柔軟,仿人機器人取得了顛覆性突破!依賴於「骨架+肌肉」
    目前仿生機器人對大家來說並不陌生,二足仿人四足仿狗等一系列行走機器人,克服了傳統的輪式和履帶式機器人對地形的要求,
  • 今日科技話題:重構陰離子溶劑化結構、納米「人造分子」、「雲雀」、鎘汙染農田修復、納米仿生機器人
    瀋陽自動化所供圖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簡稱:瀋陽自動化所)9月11日發布消息,由該所自主研製的「雲雀」自主飛行機器人在青藏高原開展高海拔冰川與湖泊智能化科考工作,實現了中國首次機器人化高海拔環境科考。
  • 《科學機器人》封面發布,超薄人造肌肉打造美輪美奐機器人蝴蝶
    導讀 近幾年來,打造一款纖細、柔軟、靈敏且耐用的人造肌肉,是機器人領域的熱門話題。也不乏各大名校開發出來各種驅動的形式的人造肌肉。近日《Science Robotics》封面發布了一款來自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開發的人造肌肉,他們可以利用這款肌肉打造非常逼真且美麗的蝴蝶。 編輯:小木 人造肌肉又稱為致動器,它能夠在諸如電的刺激下,像肌肉纖維一樣完成膨脹、收縮或旋轉等動作。
  • 逆天的仿生科技,機器人界的動物世界!
    它是一家來自德國的專門生產黑科技的自動化公司:Festo 這家公司的獨門絕活是:以大自然為靈感,設計生產各種仿生動物機器人,並且異常逼真!它發布的仿生機器人涉及海豚、袋鼠、螞蟻、海鷗、水母、企鵝、蝴蝶等,每一隻都模仿的惟妙惟肖,美到驚豔。
  • 【行業動態】 我國科學家成功研製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
    【行業動態】 我國科學家成功研製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 2020-08-18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強大的人造肌肉,或將為未來的軟機器人,可穿戴設備提供動力!
    人造肌肉或將為未來的軟機器人和可穿戴設備提供動力。但為了設計和製造新設備,需要更多地了解這些強大結構的基本機制。現在,哈佛大學約翰·A·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人造肌肉纖維的一些基本物理特性。
  • 人造血管植入身體就能用 已有14種器官能人造
    在過去四年裡,研究人員成功種植出三種用於形成血管壁的平滑肌細胞,有了這些細胞就可以在實驗室環境中批量「生產」人造仿生血管。具體培養血管時,還需要融合進從人體取出的皮膚細胞,這樣培育出的血管就容易被人體接受,不會產生排異反應。人造仿生血管可以廣泛應用於醫學領域,比如,心臟病患者不必再冒險做心臟搭橋手術,直接更換心臟主要血管即可。
  • 這款仿生機器人手指,完美複製了人手的關節骨骼結構
    近些年來,仿生機器人手是一個研究熱點,雖然靈活是他們的優點,但畢竟不是真實的人手,無法比擬一系列真人手可以做到的事情。靈活的機器人手無法處理重物,可以處理重物的剛性機器人手卻需要複雜的製造或控制才能靈活一點,那麼我們自然想把兩者合二為一,最近就有科學家完成了這樣的實驗。
  • 我科學家成功研製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
    【我科學家成功研製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 】塑料垃圾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危害,對人類健康也產生巨大的威脅,發展新一代可持續塑料替代材料迫在眉睫。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成功研製了一類超強、超韌、透明的高性能可持續仿貝殼複合薄膜,成功構築了「磚-纖維」仿貝殼層狀結構,使該薄膜展現出遠超傳統塑料的力學性能,展現出比塑料薄膜更突出的綜合性能。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物質》上。
  • 上海交大研製六足仿生機器人「六爪章魚」用於核電救災
    「六爪章魚」使命重大「六爪章魚」可不僅僅是外形引人注目,由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學院重裝所研製的這種救援機器人,具有意義重大的使命——在核電站等核輻射環境下進行緊急救災。它具備深入複雜危險環境的工作能力,可在化學汙染、水下和火災等環境下完成探測、搜索和救援等任務。
  • 這些仿生機器人真是逆天了
    一談到仿生技術,就不得不說起德國一家著名的氣動元件和系統的製造商--Festo。這家逆天的公司以採用大自然的靈感來設計動物機器人而聞名,種類多到足以開動物園了。。 神秘的Festo實驗室Festo每年都會推出一些令人嘆為觀止的仿生機器人,確切的說是動物機器人,該項目今年的主題是「加入該網絡」。想像一下,一群機器人可以分工合作、團隊合作,太可怕了。。。
  • 我國科學家成功研製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成功研製了一類超強、超韌、透明的高性能可持續仿貝殼複合薄膜,成功構築了「磚-纖維」仿貝殼層狀結構,使該薄膜展現出遠超傳統塑料的力學性能,展現出比塑料薄膜更突出的綜合性能。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物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