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裡,研究人員一直在嘗試創造出一種耐用、低成本的人造合成肌肉,但始終沒有成功。至今製造出的樣品要麼太昂貴,無法量產(比如碳納米管);要麼太脆弱,能耗又太高(說的就是你,形狀記憶合金),以至於沒有多大實用價值。但就在近日, MIT 的一支研究團隊用尼龍纖維製造出了一種十分理想的、能滿足所有實用性要求的人造肌肉。
根據昨天學術期刊 Advanced Materials(「高級材料」)發表的報告,這項技術的秘密在於纖維的形狀和加熱方式。尼龍纖維有一種很神奇的特性,當你對它們加熱的時候,他們會收縮長度,並且增大直徑。這使得尼龍纖維成為進行直線運動的理想材料,比如豎直地提起什麼東西。但是讓尼龍纖維在收縮的同時進行彎曲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傳統的方法裡,讓尼龍彎曲需要用到滑輪裝置。這增加了系統的重量、複雜度和成本——它們恰恰是是量產新技術最需要減少的三個東西。
MIT 團隊找到了一種很巧妙的方法繞過這個難題。該團隊使用的是普通的尼龍絲。他們先對它壓縮處理,把圓形的橫截面改為矩形。接著,他們只對纖維的一側進行加熱。這樣一來,加熱這一側比未加熱一側收縮得更快,強迫尼龍纖維向受熱一側彎曲。而加熱源可以是任何東西,包括電阻發熱,化學反應發熱和雷射發熱。這些尼龍纖維出乎意料的非常結實耐用,可以經受 10 萬個使用周期,並且可以在一秒內收縮 17 次。
下方是三幅 MIT 研究人員對該纖維進行加熱彎曲測試的畫面,其中,第三幅動圖中,研究者採用雷射照射的方式為纖維一側加熱。
這一項人造肌肉的突破性進展,在工業和商業領域有廣泛的潛在應用。例如可以按照你的體型自動收縮,極度合體的 「智能衣服」,以後買衣服再也不用擔心尺寸合不合適。這些纖維還可以被用到汽車、飛機上。還記得今年早些時候寶馬推出的吉娜概念車嗎?這輛夢幻跑車的車身,覆蓋了一層可調節、可擴展的纖維材料做成的「衣服」。有了這種纖維,汽車的「外衣」(外殼)可以在高速行駛時受風力而自動改變形狀,最大限度地減小了風阻。
寶馬吉娜 GINA 概念車
這項技術還可以被應用到自動調節導尿管來打胰島素。有朝一日,我們甚至會看到這種尼龍纖維應用在仿生機器人上,成為它們的肌肉。遺憾的是,目前還不得而知這種人造纖維離市場化有多遠。
via engadget
【招聘】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堅持在人工智慧、無人駕駛、VR/AR、Fintech、未來醫療等領域第一時間提供海外科技動態與資訊。我們需要若干關注國際新聞、具有一定的科技新聞選題能力,翻譯及寫作能力優良的外翻編輯加入。工作地點深圳。簡歷投遞至 guoyixin@leiphone.com 。兼職及實習均可。
推薦閱讀:
人造肌肉,為什麼不用到機器人身上?
日本科學家造出長肌肉的機器人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