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模擬貓頭鷹羽毛上的微觀結構 科學家有望設計出低噪音的機翼

2020-11-21 太平洋電腦網

通過模擬貓頭鷹羽毛上的微觀結構 科學家有望設計出低噪音的機翼

2020-11-19 20:58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lishiye1

  通過近距離接觸鳥類飛行的錯綜複雜的機械結構,科學家們不斷解開可以幫助他們追求先進空氣動力學的秘密,這可能包括產生更少噪音的飛機。 通過模擬貓頭鷹羽毛上的微觀結構,歐洲的科學家們正在開發一種新型的飛機機翼,他們說可以在這個領域取得重要的收穫。

      這項創新來自倫敦城市大學和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並揭示了貓頭鷹羽毛前緣的微結構的作用,這些微結構被稱為finlets。科學家們首先通過高解析度的微CT掃描收集了典型貓頭鷹羽毛的3D幾何數據,從而建立了一個可以通過計算流體動力學進行研究的數字模型。

      這揭示了這些微結構的作用是重新引導空氣流動,使其表現得更加連貫。該團隊受微結構的啟發,建造了一個擴大的機翼,並在水隧道中進行了測試,結果再次表明,它們可以重新引導和穩定流過它們的氣流。

      結果與團隊的預期相反,即這種微觀結構的曲率實際上會產生微型渦流。相反,他們發現它們作為薄薄的導流板,共同作用,使流過翅膀的跨度變得平滑,讓貓頭鷹在空氣中靜靜地移動。

      該團隊計劃在這一基本模型的基礎上,開發出技術版的機翼,並將利用它在風洞測試中進一步研究飛行的聲學效果。最終,我們的目標是將這些類型的微結構應用到先進的飛機機翼設計中,從而有可能減少它們產生的噪音。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通過模擬貓頭鷹羽毛上的微觀結構 歐洲科學家開發一種新型飛機機翼
    通過模擬貓頭鷹羽毛上的微觀結構歐洲科學家開發一種新型飛機機翼(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通過近距離接觸鳥類飛行的錯綜複雜的機械結構,科學家們不斷解開可以幫助他們追求先進空氣動力學的秘密,這可能包括產生更少噪音的飛機。
  • 科學家正在研究貓頭鷹的翅膀,讓飛機飛行沒有聲音
    實驗室的測量結果顯示,穀倉貓頭鷹發出的輕微俯衝聲低於人類的聽覺閾值,直到貓頭鷹飛到大約三英尺遠的地方——這是一項生物學家和工程師們還遠遠不能完全理解的隱形壯舉。但這兩個學科的研究人員都在努力解開「無聲戰鬥」之謎——其中一些人的目標是設計出更安靜的風扇、渦輪葉片和風扇飛機機翼。
  • 類似貓頭鷹羽毛的仿生結構製備有望實現
    原標題:類似貓頭鷹羽毛的仿生結構製備有望實現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蔣家平 記者吳長鋒)壁虎能夠爬牆是因為腳掌上的微纖毛可產生很強的黏附力,孔雀羽毛五彩斑斕是因為羽毛表面不同的微纖毛能反射不同波長的自然光。然而由於現有微納米加工手段的缺陷,人類至今還很難有效製備出如此微小尺度的仿生功能結構和器件。
  • 解決飛機噪音的靈感提供者:貓頭鷹的無聲俯衝
    其實,飛機從誕生之初就伴隨著強烈的噪音,它在低空起降過程中都會產生強烈的噪聲。而由直升機旋翼的空氣動力槳葉拍擊空氣產生的噪聲,在夜晚和溫度較低的環境裡會非常突顯。為了解決飛機帶來的強烈噪音,人們再一次將目光投向了大自然。我們都知道,貓頭鷹在夜裡之所以能夠精準地捕捉獵物,除了一雙能夠擁有夜視的大眼睛之外,還有一種能夠無聲捕捉到獵物的能力。
  • 飛機設計中用到哪些仿生學原理?
    天鵝絨、鯊魚皮與飛機在空氣動力學設計上的創新有何相干?有一個專門的學科可以給你答案。此學科致力於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並效法自然。它就是「仿生學」。其設計靈感皆源於自然。仿生學家通過研究和模仿自然界中最優秀的創意來解決人類遇到的種種問題。在航空學領域,越來越多的新想法都來源於自然界中各種各樣的結構、器官和材料。
  • 外國科學家製造出「機器鴿」,重量僅有280克,能像小鳥一樣飛翔
    原來,這是因為小鳥的翅膀上有很多羽毛,這些羽毛可以被小鳥控制著切換形態,從而為小鳥的變向、拐彎提供動力。而飛機的機翼就是一塊鐵疙瘩,無法像小鳥的翅膀那樣輕鬆地改變形態,因此飛機在飛行的時候就會顯得比較笨重。
  • 科學家製造出鴿子機器人 插滿40根羽毛俯衝急轉毫不...
    科學家製造出鴿子機器人 插滿40根羽毛俯衝急轉毫不費力  Emma Chou • 2020-01-17 12:17:25 來源:前瞻網
  • NASA開發積木式飛機機翼結構
    如今,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通過研究證明了飛機結構也可以通過小型單元的「積木式」組裝實現定製化設計。近日,NASA正在開展的「任務自適應數位化複合材料航空結構技術」(MADCAT)項目披露了最新研究進展,通過4米翼展的飛翼模型風洞試驗結果初步驗證了這種結構的潛力。
  • 俄國發布最新「貓頭鷹」無人機,仿生無人機或成未來主流?
    在俄國「軍隊2019」國際論壇上,俄方對外發布一款新型仿生無人機,它的體積很小,造型奇特,給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據了解,這款無人機是俄國一個軍事航空學院最新研製的一款小型飛機,外形模仿鳥類,名字叫「極地貓頭鷹」。
  • 模擬壁虎腳部結構 科學家開發出疏水粘合材料
    但實際情況是,如果不藉助任何工具的話,僅靠人類自身是無法緊貼著牆面進行運動的,因為這項特殊的技能與每一種生物的身體結構密切相關。事實上,壁虎之所以能夠緊貼著牆面爬行,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就是它們的腳趾粗大,指趾下的皮膚形成了很多橫褶,能夠起到吸盤的作用,使它們附著在牆壁上卻又掉不下來。
  • 光滑機翼阻力小?蜻蜓翅膀,讓科學家重新認識空氣動力!
    長期以來,蜻蜓作為一種特殊的昆蟲,深受廣大科學家的關注,從蜻蜓身上,科學家學到了很多,比如模擬昆蟲複眼結構的光電設備,模擬翅斑的高速機翼顫振設計配重等等,都讓科學家們嘆為觀止,但是蜻蜓帶給科學家的衝擊,還遠遠不止這些,就飛行性能而言,蜻蜓可以算是全世界最好的飛行器,沒有之一,任何人造的飛行器都在蜻蜓面前毫無還手之力。
  • 中俄研發出三值邏輯模式微觀結構
    來源:【科技日報】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自然科學學院和中國科學院科學家聯合研發出能夠以三值邏輯模式運行的微觀結構。這種微觀結構可以同時作為處理器和存儲單元,應用於量子處理器和模擬人腦裝置的建造工程。該微觀結構由納米級的白金、鈷(只有0.8納米厚)、氧化鎂層和白金表層組成。
  • 淚滴形的機翼,才是最快的機翼
    撰文 | 蕾切爾·科韋爾(Rachel Crowell)翻譯 | 羅廣楨 長期以來,人類都是從鳥的翅膀獲取靈感,設計飛行器的機翼。如今,一支由數學家組成的團隊把仿生學推到了新的高度。研究人員先用3D印表機列印出大量翼形,再在實驗室中對比它們的性能,將數據輸入專門用來模擬和演繹的算法中,推演出效率更高的機翼。
  • 3D列印通過結構設計層面實現輕量化
    具體來說,航空航天領域,3D列印通過結構設計層面實現輕量化的主要途徑有四種:中空夾層/薄壁加筋結構、鏤空點陣結構、一體化結構實現、異形拓撲優化結構。   但是當涉及到汽車行業時,由於當前3D列印用於製造的高成本,很容易讓人懷疑它為消費者實施輕型汽車的潛力。
  • 可用於量子處理器和模擬人腦裝置的三值邏輯模式運行的微觀結構
    打開APP 可用於量子處理器和模擬人腦裝置的三值邏輯模式運行的微觀結構 佚名 發表於 2020-04-23 14:51:10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
  • 世界上最危險的鳥:它們的羽毛結構竟然如此神奇
    這些羽毛的微觀研究構成了古顎類動物羽毛結構顏色的第一個證據。 如果你在搜尋引擎中搜索「世界上最危險的鳥」,一隻藍色、擁有恐龍同款爪子的大鳥就會映入你的眼帘。
  • 我科學家揭示水合離子微觀結構和幻數效應
    本報北京5月14日電(記者齊芳)水是最普通的物質之一,但在微觀層面,水的種種神奇之處一直困擾著科學家。日前,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的一支聯合研究團隊,首次獲得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圖像,並發現了一種水合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建立了離子水合物的微觀結構和輸運性質之間的直接關聯。
  • 孔雀羽毛的秘密 | 梁博士講科學第一期開講啦!
    歷史上,孔雀羽毛引起了很多著名科學家的興趣,包括大名鼎鼎的牛頓和用顯微鏡發現細胞的胡克。今天我們主要說一下胡克對孔雀羽毛的研究。胡克用顯微鏡對孔雀羽毛進行了觀察,並在1665年出版的《顯微志》中對孔雀羽毛進行了細緻的描繪。
  • 貓頭鷹真的很聰明嗎?
    意思是說,在生物體內存在某些整體結構,這些結構由許多部件構成。單獨拿掉一個部件,這個結構就失去功能了。單獨看一個部件,它也沒啥功能。只有同時把所有部件組裝在一起,才能發揮功能。貝希因此說,用進化論式的累積漸變是形成不了這種結構的,它只能是上帝智慧的設計和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