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過生物和歷史的人都知道一個常識——達爾文的進化論。
眾所周知,人類祖先是生活在森林裡的樹棲古猿群體,它們也是黑猩猩、大猩猩等現代靈長類動物的祖先。幾百萬年前,由於氣候發生劇烈變化,原先的森林環境遭到了巨大破壞。為了生存,一部分在森林樹冠中跳躍生活了幾十萬年的古猿被迫嘗試著下到地面,學著在草地上艱難覓食。茂密的森林消失了,沒有了可以上樹躲避猛獸的退路,也沒有了在樹冠上唾手可得的樹葉野果等食物來源。被逼到絕境的這一部分古猿們被迫學著抱團取暖,結成群體,撿起石塊木棍驅趕敵害,保護自己。在草地上尋求可以食用的東西,捕捉鼠、蛙等小型食草動物、豐富了食物來源。因為要擴大視野,提前預警猛獸、發現更多獵物,逐漸用後肢支撐著軀體在草地上移動,久而久之古猿的後肢越發粗壯有力,進化成了可以完全直立行走的雙腿。而前肢由於經常抓握石塊木棍,變得越發靈巧,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雙手。上下肢有了嚴格的分工。
於是古猿們完成了向直立古猿進化最關鍵的一步。
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直立古猿慢慢學會了用「手」來加工粗糙的石器和尖木棒,用作抵禦野獸的武器和捕獵更大獵物的工具。隨著肉食的增加,直立人的智力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逐漸學會了保存雷電引發的自然火的火種,進而學會了烤制熟食。由於蛋白質攝入量的猛增,帶來了腦容量的擴大,古猿們的智力得到了進一步開發。
火能嚇跑野獸、取暖照明,它的運用極大促進了直立古猿的進化歷程,其結果就是在大約一萬年前,古猿們終於進化成了原始人類。從此以後,隨著原始人數量的劇增,開始有了部落、有了分工合作、有了社會。
正式開啟了人類文明的進程。
以上這個過程我們都是耳熟能詳的,所以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但這裡要說的是它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必然的歷史進程,而是充滿了偶然性。古猿從樹棲生活到下地覓食並不是自覺自愿的,而是被逼無奈的,原來固有的環境發生了劇變,為了適應新環境,古猿們沒有尖牙利爪可以和猛獸搏鬥較量,也跑不過野獸的速度,渾身上下看似全都是致命缺陷,生存希望渺茫。但是在這樣一無是處的不利條件下,通過揚長避短和團結協作,充分利用了自然條件,在求生之路上開發了自己的智慧,從而擺脫了被捕食者的命運。非凡如此,反而因為陷入困境激發了潛能,加快了進化的速度,一躍而起,步入了文明史。從此它們脫離了動物界範疇,把最初同一起跑線的同類遠遠甩在了身後,成為了萬物之靈。
時至今日,那些在幾百萬年前沒有陷入過絕境、沒有暴露過缺陷和短板的古猿們仍然生活在森林裡、樹冠上,和幾百萬年前一樣吃著樹葉野果。它們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黑猩猩大猩猩猴子等靈長類動物。
赫胥黎《天演論》裡說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幾百萬年前同樣的起點,一部分古猿因為曾經陷入絕境、暴露了生存缺陷和短板,經過努力和奮鬥進化成了現代人類,創造出了輝煌燦爛的文明。
另一部分古猿卻因為一直呆在固有的環境裡,錯過了進一步進化的機遇,至今依然屬於獸類的行列,和祖先區別不大。
兩廂對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這充分證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缺陷是未開發的寶藏,短板是逆襲的開端,所有的優秀都是被逼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