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SA利用記憶合金打造出新型可摺疊機翼!
據外媒報導,NASA將可摺疊機翼視為是未來航天的關鍵航空技術,為了讓這個目標能夠得以實現,這個太空機構開始尋找一種前沿、輕量級的記憶合金。日前就出現了一個合適的選擇,由Spanwise Adaptive Wing項目研發的新型合金能讓機翼在不需要重型液壓系統的情況下控制表面進而改變其形狀。
-
NASA 在測試一種會變形的機翼,靠記憶金屬實現
舉例來說,1974 年服役的美國空軍 F-14「雄貓」戰鬥機的機翼就可以在水平面上變形,在三角翼和後掠翼之間切換;1964 年試飛的 NASA XB-70 超音速轟炸機的機翼尖端可以向下摺疊,用以兼顧飛機在低速和超音速時不同的空氣動力學需求。
-
科學家參透瓢蟲翅膀「玄機」,造新型柔性可摺疊機器人
在翅膀處於摺疊狀態時,橫截面曲率使翼脈產生了較高的初始剛度,也保證了翅膀的自鎖。同時,在翅膀摺疊過程中,大量的能量被儲存在翼脈中。這一點給了研究人員啟發:可以利用柔性材料實現機械的儲能、自鎖功能。二、可摺疊結構:116ms內快速展開,可承重自身的150倍借鑑瓢蟲翅膀翼脈的摺疊方式,研究人員設計出了一個柔性可摺疊機構。
-
變形記憶金屬可彎折70度,我國2000年前就玩過
三千越甲可吞吳目前,我們知道的最早使用鍍鉻技術的是1947年的德國,然後是1950年的美國,從這個時間開始,人類才知道鍍鉻可以防止金屬生鏽。剛開始,科學人員都認為越王劍的鍛造只是個巧合,可能是越國剛好撿到了一塊天然的鉻合金的金屬,然後鍛造成劍。但是,隨後在西安的兵馬俑發掘現場,越王劍鍍鉻是巧合的說法完全被打破。1994年,我國科考人員在發掘秦始皇兵馬俑2號坑的時期,也發現了很多青銅劍。這些青銅劍也沒有生鏽,劍表面鍍了一層氧化膜,這層膜厚度10微米,含有2%左右的鉻元素。所以,科研人士表示鍍鉻在當時可能就是一個標準工藝。
-
材料冷知識:記憶金屬為什麼會有「記憶」,竟能記住自己的外貌
「形狀記憶合金」對於普通人來說可能還很陌生,其實它問世到現在已有80多年的歷史了。經過漫長的發展,這種有「記憶」效應的合金在高新技術領域的應用已十分普及。那麼到底形狀記憶是什麼,它會給科學發展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呢?什麼是形狀記憶?
-
材料冷知識:記憶金屬為什麼會有「記憶」,竟能記住自己的外貌
裝備了形狀記憶合金機翼的無人駕駛飛機研究表明,很多合金材料有SME,但是只有較大形狀回復力的, 才具有利用價值。上世紀30年代發現金-鎘合金中存在形狀記憶效應,直到上世紀60年代美國開發出鈦鎳合金之後,才開始真正推廣使用。
-
美國宇航局推出新一代記憶合金技術
據2016年R&D 100獲獎名單顯示,NASA 格倫研究中心研究出的「如何使得記憶合金(SMAs)迅速復位」的方法在該名單中佔據了一席之位。儘管這種形狀記憶效應在很多類型的合金中都有發現,但能產生足夠回復力以至於完全達到原先的形狀的記憶合金,迄今為止只有Ti-Ni 合金和銅基記憶合金(例如Cu-Zn-Al 和Cu-Al-Ni)。
-
形狀記憶合金——「記憶」超能力
正如它的名字一般直白,形狀記憶合金在加熱後能夠消除其在低溫下發生的變形。雖然自然界具有形狀記憶效能的材料有不少,但形狀記憶合金的性能卻是其中首屈一指的。這一「記憶」超能力,在航空航天領域內的應用有很多成功範例。
-
記憶合金:4D列印概念的主線
記憶合金是一種原子排列很有規則、體積變為小於0.5%的馬氏體相變合金。這種合金在外力作用下會產生變形,當把外力去掉,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下,能恢復原來的形狀。 這是怎麼回事? 難道合金也具有人類那樣的記憶力? 當然,它不可能像人類大腦思維記憶,這只是利用某些合金在固態時其晶體結構隨溫度發生變化的特點而已。
-
帶「記憶神經」的材料:形狀記憶合金
作為新型功能材料家庭中的重要成員, 形狀記憶合金在工程機械領域及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優勢也越來越明顯。形狀記憶合金(Shape Memory Alloy , 簡稱為SMA)是一種特殊的金屬材料, 經適當的熱處理後即具有回覆形狀的能力 , 這種能力被稱為形狀記憶效應(Shape memory Effect , 簡稱為SME)。
-
鎳錳鎵磁控形狀記憶合金(Ni50Mn28Ga22)
磁控形狀記憶合金中的磁控記憶效應(Magnetic Shape Memory Effect)於1996年由Dr.Kari Ullakko及其合作者發現。第一代磁控形狀記憶合金可以達到0.2%的應變。此後,人們在磁控形狀記憶合金的生產工藝以及生產後處理及培訓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
研究人員用回收羊毛打造出具備記憶形狀的智能織物
據外媒報導,像形狀記憶合金等可以變形並根據需要恢復到原始狀態的材料將對航空航天、機器人技術甚至時尚界都能帶來重大影響,而哈佛大學的一種新型智能織物可以實現這些。這種可編程材料由回收回來的羊毛製品製成,它可以在受到刺激時彎曲變形,然後反彈回原來的形狀。
-
科學家受蠼螋可摺疊翅膀啟發研究可摺疊3D列印結構
近日,來自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印第安納州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一直從蠼螋的翅膀中汲取靈感,並使用3D列印來更多地了解它可摺疊翅膀的設計原理。(圖片:Jakob Faber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你會發現,蠼螋不僅顯然有能力飛翔,而且它們的機翼設計非常複雜,這是因為昆蟲的翅膀在不使用時可以緊緊地摺疊到身體上,因此它可以鑽入土壤而不會損壞它們。
-
汽車遇上形狀記憶合金是怎樣的體驗?
先來看一組4D列印動圖 下面這個視頻中的案例,展示了這種材料從列印到形變的整個過程: 視頻中,麻省理工大學和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的工程師對複合材料4D列印與可塑形狀記憶聚合物(SMP)進行了研究。
-
3D列印NiTi形狀記憶合金管的扭轉性能研究
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觀察,在一項研究中,託萊多大學等機構的研究團隊通過選區雷射熔化3D列印技術利用富鎳的NiTi粉末材料製造了三種不同厚度的鎳鈦合金管,他們通過這一方式研究3D列印鎳鈦合金管的扭轉性能和微觀結構表徵。
-
研究NASA神奇的記憶合金輪胎科技
研究NASA神奇的記憶合金輪胎科技,充氣式輪胎髮明至今已經大約有170年之久,但是除了在內裡結構以及橡膠化學成分不斷更新之外,基本上並沒有太多的改變。不過,這些年來輪胎製造商都不斷推出概念輪胎,希望重新發明新型態的輪胎科技但是除了輪胎製造商以外,還有一個研究單位也不斷的挑戰創新,希望創造出與眾不同的輪胎,它就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
-
美航天局開發可拼裝變形的新型機翼,每立方米重量5.6千克
美航天局開發可拼裝變形的新型機翼,每立方米重量5.6千克 新華社華盛頓4月1日電 美國航天局領導的工程團隊開發出一種新型飛機機翼,它由大量三角形支架等部件拼裝而成,可根據飛行情況而變形,滿足不同飛行階段對機翼形狀的要求
-
一種新型高溫形狀記憶合金
導讀:本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形狀記憶合金,分析了合金的微觀結構、相變和形狀記憶效應。在馬氏體相變和逆馬氏體相變期間表現出優異的熱穩定性,預應變為6%和8%時,最大恢復應變為5.33%和6.87%。該合金具有迄今為止最大恢復應變,是應用前景廣闊的高溫形狀記憶合金。
-
一種新型高溫形狀記憶合金
導讀:本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形狀記憶合金,分析了合金的微觀結構、相變和形狀記憶效應。在馬氏體相變和逆馬氏體相變期間表現出優異的熱穩定性,預應變為6%和8%時,最大恢復應變為5.33%和6.87%。該合金具有迄今為止最大恢復應變,是應用前景廣闊的高溫形狀記憶合金。形狀記憶合金(SMA)由於其獨特的特性(例如形狀記憶效果和超彈性)而成為重要的功能材料,服役環境多為100℃以下。
-
美國宇航局奇怪的機翼設計能讓飛機非常省油
今年1月,波音公司首次試飛了其新型寬體飛機。這架被稱為777x的飛機最炫的特徵是它的機翼可以在末端摺疊起來。它的機翼比之前版本的飛機更長,這一設計改變有助於提高飛機的整體燃料效率。與此同時,當它在地面上時,末梢可以摺疊起來,這樣它就可以擠進機場的「大門」。在四月底,波音公司的第二架777x測試機飛行了近三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