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之父被剝奪榮譽頭銜

2020-10-25 偏好榴槤

【堅稱智商取決於種族和基因】諾貝爾獎得主、被稱為「DNA之父」的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者之一美國科學家沃森因為頻繁發表關於種族間智商差異的言論被剝奪了榮譽頭銜。作為基因科學的前沿學者,沃森在電視節目中提及了認為白人和非洲裔存在由基因導致的平均智商差異的觀點。http://t.cn/EqCfmgV[/cp]

相關焦點

  • 「DNA之父」被剝奪榮譽頭銜:堅稱智商取決於種族和基因
    當地時間1月11日,美國冷泉港實驗室宣布剝奪DNA之父詹姆斯·沃森榮譽頭銜。沃森在1月2日PBS播出的紀錄片中稱,黑人與白人之間的智商差異由基因遺傳造成。
  • 「DNA之父」被剝奪頭銜:堅稱智商取決於基因
    (原標題:「DNA之父」被剝奪榮譽頭銜:堅稱智商取決於種族和基因)
  • DNA之父剝奪頭銜 因為沃森頻繁發表這一言論
    諾貝爾獎得主、被稱為世界「DNA之父」的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者之一美國科學家沃森(James Watson)因為頻繁發表關於種族間智商差異的言論被剝奪了榮譽頭銜。上周五,沃森曾經在1968到1993年間領導的冷泉港實驗室(CSHL)發布聲明,稱將剝奪此前頒發給他的榮譽頭銜。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4日(CNN)報導,冷泉港實驗室在聲明中表示,強烈反對沃森的相關言論,並斥其「完全沒有科學根據」。沃森此前曾多次發表類似言論。
  • DNA之父歧視黑人被剝奪榮譽,沃森:愚蠢可治癒、東亞人智商最高
    最近,有著DNA之父稱號的詹姆斯沃森因為自己一些不當的言論,被自己曾經工作過的實驗室取消了榮譽頭銜。這個事情還要從頭開始說起,詹姆斯沃森經常在各種公共場合發表一些不算太合適的觀點,比如他說一個人的性能力和體重、野心是有關係的,所以英國人更多的是病人,因為英國社會的肥胖現象比較嚴重。
  • 涉嫌種族歧視,著名科學家被剝奪榮譽頭銜,東亞人真的智商最高?
    DNA之父、90歲的諾貝爾獎得主詹姆斯·沃森再次成為焦點話題,他曾在2007年根據自己對種族與智商的研究成果,得出白人平均智商高於黑人的結論,而且這種差異是由基因決定的。為此1月14日,其工作了近40年的美國冷泉實驗室發表聲明,強烈反對沃森關於種族間智商差異的言論,並剝奪了他的名譽校長、名譽教授和名譽受託人全部3個榮譽頭銜。 這對詹姆斯·沃森個人來說的確是個不小的名譽損失,冷泉實驗室位於美國紐約州長島上的冷泉港,研究方向包括癌症、神經生物學、植物遺傳學、基因組學以及生物信息學等。
  • 91 歲的諾獎得主因種族歧視被剝奪榮譽稱號
    諾獎得主「DNA 之父」沃森老爺子可謂是禍不單行,前段時間剛剛遭遇了車禍,最近又迎來一大暴擊——被剝奪所有榮譽稱號。圖片來源: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1 月 11 日,冷泉港實驗室宣布與諾獎得主詹姆斯 · 沃森(James Watson)徹底斷絕關係,並收回授予他的所有榮譽稱號,包括撤銷他的名譽主席、名譽教授以及名譽董事等榮譽頭銜。
  • 前瞻基因產業洞察周報第4期:「DNA之父」發表種族智商差異言論 被...
    「DNA之父」被剝奪榮譽頭銜諾貝爾獎得主、被稱為世界「DNA之父」的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者之一美國科學家沃森(James Watson)因為頻繁發表關於種族間智商差異的言論被剝奪了榮譽頭銜。據英國廣播公司(BBC)13日報導,作為基因科學的前沿學者,沃森在電視節目中提及了認為白人和非洲裔存在由基因導致的平均智商差異的觀點。
  • DNA之父上了熱搜,原因令人唏噓
    「DNA之父」詹姆斯·沃森日前因持續散播種族言論,被學界褫奪最後的榮譽稱謂,晚景悽涼。因堅持固有立場、持續散播種族言論,現年91歲的美國「DNA之父」詹姆斯·沃森日前被學界褫奪最後的榮譽稱謂,將不可避免地面對悽涼晚景,引人唏噓。此事也在15日登上了微博熱搜榜。
  • 諾貝爾獎的種族歧視:至少5個日本人「被剝奪」榮譽
    諾貝爾獎的種族歧視:至少5個日本人「被剝奪」榮譽 海外探客 2016-10-04 22:10:02
  • 「DNA之父直言黑人不符合人類標準
    近日,「DNA之父」詹姆斯·沃森日前因堅持科學,直言黑人DNA以及智商上不符合人類標準,這位現年91歲的美國「DNA之父」詹姆斯·沃森日前被學界褫奪最後的榮譽稱謂,將不可避免地面對悽涼晚景,引人唏噓。這位DNA之父有多麼厲害?沃森在 15 歲時,就以資優生身份進入芝加哥大學,25 歲研究出了 DNA 雙螺旋結構,34 歲拿諾貝爾獎,被稱為 DNA 之父。
  • 科技日曆|12年前,DNA之父詹姆斯·沃森得到世上首份個人版基因組圖譜
    詹姆斯·杜威·沃森(James Dewey Watson),1928年4月6日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美國分子生物學家,20世紀分子生物學的帶頭人之一,1953年和克裡克發現DNA雙螺旋結構(包括中心法則),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譽為「DNA之父」。後於2019年因發表種族歧視基因論而被美國冷泉港實驗室剝奪了榮譽頭銜。
  • UFC蠅量級冠軍被剝奪
    消息傳出後不久,MMA Junkie的邁克·博恩證實了這個報導,並透露UFC確實計劃剝奪塞胡多的蠅量級冠軍頭銜。最近,ESPN的阿里爾·赫爾瓦尼(Ariel Helwani)在Twitter上也證實,亨利·塞胡多不再是UFC的蠅量級冠軍。
  • 「DNA之父」再發爭議言論:人與人大不同 | MusePaper 019
    新聞內容因為在一部紀錄片中再次發表涉嫌種族主義的言論,科學家詹姆士·沃森(James Watson)被美國著名科研機構冷泉港實驗室(the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CSHL)剝奪了所有榮譽頭銜。
  • 「水稻之父」袁隆平擁有全國唯一的榮譽駕照,網友:這是應該的
    現在的他被全世界譽為雜交水稻之父,在這些成就背後,鮮有人知道袁隆平曾經走過一條艱難的路。1976年開始,全國推行雜交水稻,到1998年,全國一半的稻田都在種雜交水稻,截止到三年前,我國雜交水稻已經推廣種植超過9億畝,增產6000多億公斤的糧食,他也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 錢學森先生逝世11周年,紀念「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
    有「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高榮譽。這些都是錢學森先生的頭銜,這當中哪一個都是極具分量的。
  • DNA之父因種族歧視遭美學術界放逐:固執己見十多年
    (原標題:DNA之父沃森因種族歧視遭美國學術界放逐:固執己見十多年)
  • 一號挑戰者烏西克正式警告約書亞:要麼比賽,要麼放棄拳王頭銜!
    目前,約書亞要想捍衛WBO冠軍頭銜,與烏西克之戰不可避免,除非烏西克主動妥協,但如今看來這是不可能的。上周,約書亞推廣人埃迪-赫恩聲稱,他們已經與WBC重量級拳王泰森-富裡初步達成協議,雙方將於2021年上演兩場對決,這使得烏西克感到了危機,因此要求按照程序率先與約書亞開戰,烏西克心裡很明白,一旦約書亞繞開自己與富裡交鋒,那他何時能夠再獲得挑戰機會就是個未知數。
  • 蓋茨當選的外籍院士,只有榮譽沒有待遇
    遴選、評審、管理外籍院士的做法,恰恰可以為院士制度改革提供借鑑,讓院士稱號回歸為學術榮譽。近年來,圍繞院士評審的爭議,都因院士頭銜利益化。一名學者當選院士後,就可能一直不退休,拿相應的津貼,享有相應的福利待遇。對此,輿論一直提出要建立院士退出、退休制度,也關注每次院士當選年齡。為回應輿論的關切,兩院宣布要建立院士退出和退休制度,同時也在推進院士年輕化。
  • 英國王室專家:哈裡梅根「脫皇」期限臨近,或被女王剝奪殿下身份
    英國《每日星報》12月2日報導,英國王室專家預測,根據明年3月份一系列「脫皇」審查指標,哈裡和梅根或被女王剝奪殿下頭銜,而將正式成為普通公民。 皇家歷史學家羅伯特·萊西(Robert Lacey)對安娜觀點表示贊同,他說「哈裡和梅根目前有兩個頭銜,一個是殿下身份,另一個是蘇塞克斯公爵和公爵夫人」。 羅伯特稱,如果3月審查決定,哈裡和梅根不能繼續擔任王室高級成員(Working Royals),那麼很明顯他們就會失去殿下頭銜。
  • 科學網—德國「講席教授」:榮譽背後的制度體系
    本報記者 郝俊 前不久,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宣布,以「中國MPA之父」夏書章教授的名義,設立「夏書章講席教授」榮譽職位。有媒體報導稱,以資深教授個人名義聘請講席教授,在國內還很少見。 榮譽頭銜 據記者了解,我國高校設立「冠名講席教授」的做法並不鮮見,只是冠名方式、評聘程序和職位功能等各不相同。相同的是,此舉都旨在利用社會資源,為吸引一流學者、穩定學術帶頭人、鞏固學科地位等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