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物質的分類與轉化訓練題一

2020-12-05 李森教育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Mn2O7能與鹼反應生成鹽和水,所以此氧化物一定屬於酸性氧化物

B.SiO2是酸性氧化物,所以可以與水化合生成相應的鹼

C.由同素異形體組成的物質是混合物,所以只含一種元素的物質不一定是純淨物

D.膠體是混合物,與其它分散系的本質區別是分散質的組成不同

2、下列關於Fe (OH)3膠體和MgCl2溶液性質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膠體與溶液的本質區別是膠體有丁達爾效應,溶液沒有

B.這兩種分散質微粒均可以通過濾紙和半透膜

C.分別取少量,加入少量NaOH溶液,與MgCl2溶液反應生成Mg(OH)2沉澱,所以溶液變渾濁,但Fe (OH)3 膠體不與其反應,所以膠體不變渾濁

D.根據下面Fe (OH)3膠體的製備原理可知

膠體的形成一定要通過化學變化

3、

4、下列關於膠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從顏色上無法區分FeCl3溶液和Fe (OH)3 膠體

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飽和溶液,繼續煮沸至液體呈紅褐色,製得Fe (OH)3 膠體

C.濃氨水中逐滴加入FeCl3飽和溶液,也可製得Fe (OH)3 膠體

D.「血液透析」利用了血液膠體粒子不能透過半透膜的性質

答案:1.AC. 2.ABCD.

3.D

例3的解題反思:次磷酸的化學式H3PO2,是「外部現象」,它易被誤認為是三元酸。H3PO2+NaOH (足量)生成NaH2PO2中的「NaH2PO2」是說明H3PO2,是幾元酸的實質性條件,H3PO2中只有1/3的H能被鹼中和,因此H3PO2是一元酸。

4.BD.解析:FeCl3溶液呈棕黃色,Fe (OH)3 膠體呈紅褐色,可以區分。

相關焦點

  • 高中化學必修一教材應知應會訓練題《物質的分類及轉化》
    高中化學必修一教材應知應會訓練題二、第一章第一節物質的分類與轉化(選擇題答案見文末)1、同素異形體:_____。例如,金剛石、___和___是碳元素的同素異形體;氧氣和__是氧元素的同素異形體。4、研究物質分類的意義( )A.可以發現物質 B.可以發現物質變化的規律 C.預測物質的性質 D.預測物質可能發生的變化
  • 物質的分類與轉化-高一化學必修第一冊精品講義
    課時1.1 物質的分類及轉化【學習目標】1、了解物質分類的方法和依據,認識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種類的物質,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可以對物質進行分類2、熟悉酸、鹼、鹽的性質,熟悉常見物質之間的轉化關係【主幹知識梳理】一、同素異形體1、含義:由同一種元素形成的幾種性質不同的單質,叫做這種元素的同素異形體
  • 2020年中考化學專項訓練題及答案(三)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化學專項訓練題及答案(三),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選擇題:(本題共8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1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   1.下列物質所發生的變化屬於化學變化的是   A.酒精揮發 B.銨鹽受熱分解 C.礦石粉碎 D.海水嗮鹽   2.下列實驗操作的方法中正確的是   A.將pH試紙浸入溶液中測溶液的pH   B.用100 mL的量筒量取
  • 育英優啟新高一暑假化學銜接班,帶你無縫銜接初高中化學!
    1、為什麼要進行新高一化學的學習?高一是中學階段承前啟後的重要時期,高中化學綜合性強,學科交叉多。對於剛入學的高一新生而言,能否儘快適應高中化學的學習很關鍵,適應得好則能為高考打下好的基礎。為了儘快適應高中學習,一方面要填補知識漏洞、調整學習習慣;另一方面要利用好暑假時間完美銜接。
  • 高一化學期末考試試題講解一(山東卷)
    本節主要通過試題的形式,複習高一化學的內容,對於即將進行考試的學生來說,起到查缺補漏的效果,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高一化學化學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 改變能源結構,開發利用清潔能源,可防治酸雨B. 生石灰可用作食品包裝中的乾燥劑,禁止入口C.
  • 元素與物質的分類 學案 魯科版(2019)高中化學必修一
    第二章元素與物質世界  第1節元素與物質的分類  第1課時物質的分類  【學習目標】  1.了解元素與物質的關係。  2.了解物質分類的方法及對單質、氧化物、酸、鹼、鹽之間關係的探究。
  • 高一化學,物質及其化學變化專題講解
    本節通過習題的方式來讓大家熟悉高一化學的物質及其化學變化。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選擇題1.中華民族的發明創造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下列我國古代發明中,不涉及化學反應的是( )選擇題答案解析:A.打磨磁石制指南針沒有新物質生成,屬於物理變化,故選擇A;B.燒結粘土製陶瓷有新物質生成,矽鋁酸鹽生成,屬於化學變化;C.溼法煉銅有新物質銅生成,將銅從化合物中還原出來
  • 高一化學入門經典課程之物質的量詳解
    高一新生化學入門課程之物質的量相關的概念和計算詳解hello,這裡是尖子生數理化教育,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各個地區的酷熱暑假結束了,迎來了涼爽的秋季,各位新生的軍訓生活也逐漸告於了段落,馬上要開始自己漫長的高中求學生涯了。不知道你準備到哪裡了?
  • 高一化學怎麼學?
    (4)在弄清楚物質微粒之間個數關係之後,要學會利用"關係式"法,即在多個化學反應的計算中,找出相應物質的微粒關係,直接計算。此外,對於實驗課,初中實驗講重視的是學生觀察現象得出結論,而高中化學實驗要逐步鍛鍊學生設計實驗,獨立完成實驗過程,並根據實驗得出相應結論。
  • 2020年中考化學專項訓練題及答案(十三)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化學專項訓練題及答案(十三),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2014,成都)下列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C)   A.2個氫分子——2H   B.3個氧原子——O3   C.4個水分子——4H2O   D.5個鈉離子——5Na+1   2.(2013,衡陽)符合以下四位同學所描述的化學式可能是(A)   A.H2O  B.O3
  • 初中化學,物質的分類
    中學化學,物質的分類,根據所學知識,物質的分類類指的是無機物的分類,無機物就是除了有機物以外的物質,有機物是含碳的化合物,但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還有含碳酸根的化合物,他們的化學性質跟無機物相似,所以又把它們分在無機物那一類裡了。
  • 高中化學物質的轉化及練習(新人教版)
    核心知識點一、酸、鹼、鹽的性質1.實驗探究酸的通性(以鹽酸為例)寫出鹽酸分別與上述物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並註明反應類型:①鐵:Fe+2HCl===FeCl2二、物質的轉化實現不同類物質間的轉化(1)以鈣為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鈣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關係並指明反應類型。
  • 高一化學下冊(人教版)期中考試試卷,名師出題,附答案
    高一化學下冊(人教版)期中考試試卷,涵蓋內容為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二節:第一章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是學習化學的基礎,更是我們探究奇妙的物質世界的開始。重點掌握的概念及知識點:原子核、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化學鍵、物質化學能的轉化途徑和轉化形式以及在實際中的應用、化學反應的速率和限度等。化學實驗部分是化學課的重要內容,鑑於現在上網課,只能看實驗視頻,不能親手去做,這是一件十分遺憾的事情。然而,實驗題又是在化學考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構成,相等於語文中的作文數學中的應用題,所以,建議多找些題來做一做。
  • 【化學】「物質的組成、性質、分類 」知識點歸納
    ①同素異形體的物理性質不同,化學性質相似。②性質不同的原因是結構不同或組成不同。③同素異形體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屬於化學變化,但不屬於氧化還原反應。如:二、物質的分類(一)混合物與純淨物1、從宏觀上講,純淨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
  • 高中化學物質的分類方法及解析
    高中化學物質的分類方法及解析化學物質的分類是高中化學的一個大塊知識點,這部分內容在考試中佔比也不少,物質的分類相當於化學的枝幹部分,有途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這部分內容,希望對你有用哦!
  • 高中化學專題之物質的分類
    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進行分類任何物質都是由 元素 組成的,根據 元素組成 對物質進行分類是化學研究的基礎。物質的簡單分類方法1、分類法的概念:分類法是指根據研究對象的共同點和差異點,將他們區分為不同的種類和層次的科學方法 。
  • 2020年中考化學專項訓練題及答案(八)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化學專項訓練題及答案(八),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2014,撫州)下列選項中,物質的俗名、名稱、化學式一致的是(B)   A.水銀 銀 Ag   B.酒精 乙醇 C2H5OH   C.石灰石 氫氧化鈣 Ca(OH)2   D.蘇打 碳酸氫鈉 NaHCO3   2.下列關於化肥的說法正確的是(D)   A.過磷酸鈣[Ca
  • 學霸整理的高一化學知識點大全,你跟學霸之間就差一份好筆記!
    原標題:學霸整理的高一化學知識點大全,你跟學霸之間就差一份好筆記! 新進高中的同學們會不會覺得高一的化學很難呢?今天我們整理了高一必修一的知識點總結,同學們接好咯!
  • 高中化學: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知識點總結+訓練題50道
    今天給大家整理了高中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知識點總結+對應訓練題!
  • 高一化學教案:《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教案一
    高一化學教案:《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教案一  啟發式教學模式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採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自主學習的一種教學指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