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翻車」頻發倒逼銷售自律 助力實體經濟價值不容抹殺

2020-12-06 中國經濟網

  2020年,在跨越整個年度的疫情侵襲下,從生產製造到終端銷售的產業鏈正常流程被打亂,異軍突起的電商達人直播帶貨順應了線下銷售渠道暫時「封凍」的需求,為製造業實體經濟的恢復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但突然引爆的市場也必然會伴生出種種亂象,短暫的混亂背後,是監管部門的強勢介入,消費者維權意識的增強,以及銷售方自律意識的不斷進階,近期引發輿論高度關注的「糖水燕窩」事件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件。

  近日,涉事主播辛巴(原名辛有志)在其官微發文回應稱,直播間推廣銷售時確實存在誇大宣傳,燕窩成分不足每碗兩克。辛巴表示,由於品牌方廣州融昱溝通不積極、方案不明確,辛巴決定主動擔責,對「辛選直播間銷售的全部茗摯品牌燕窩產品承擔退一賠三責任」的先行賠付方案——按照銷售57820單,銷售金額1549.58萬元計算,辛巴方面共需退賠超6198萬元。

  辛巴在致歉信中表示,此次事件中,辛選團隊在選品、質檢方面因為對燕窩行業相關專業知識儲備不夠,未能甄別出品牌方提供的產品信息存在誇大宣傳的內容,存在疏漏,「將深刻反省內部管理,嚴抓品控,啟動內部整改升級,所有主播和團隊加強專業學習與培訓。」

  對此,《北京青年報》發文評論稱,辛巴賠償六千萬元具有警示意義。「辛巴方面主動承擔退一賠三責任的做法值得肯定,是主動改正錯誤的體現。此次巨額賠償足以引起所有帶貨主播警示——主播理當愛惜羽毛,踐行『影響越大,責任越大』的道理和常識,本著對消費者負責,對自身名譽和形象負責的態度,盡到把關職責,確保商品質量過硬。否則,一旦『翻車』的話,巨大的流量和銷售量必將成為反噬自己的『黑洞』,讓自己陷入巨額賠償的深淵。」

  與此同時,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燕窩風味飲料」,「即食燕窩」等與燕窩相關的產品,目前還沒有國家標準;按照《食品生產許可分類目錄(細則)》的定義,辛巴帶貨的這款產品所屬類別編碼為0607:其他類飲料(燕窩) ,屬於「燕窩風味飲料」;用燕窩含量多少來衡量是否達標自然也無從談起。而關注辛巴長達一年半的「打假鬥士」王海,在辛巴帶貨的上千款產品中最終選擇「燕窩類產品」入手「打假」,也與相關產品國標缺位、品牌方銷售方拿不出產品符合標準的證明文件有關係。當然,辛巴方將「固形物」表述為「燕窩絲」,也確有不嚴謹之處,為此付出6000多萬元的退賠,其代價不可謂不慘重。

  「燕窩」產品爭議應通過完善標準來解決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即食燕窩」,「燕窩風味飲品」的國家強制標準尚未出臺,隨著此次「糖水燕窩」事件發酵,眾多業內人士也在呼籲相關標準儘快出臺。

  一位燕窩行業人士表示:「現在行業沒有國標,沒有強制規定燕窩一定要有多少含量,就算辛巴這次賣的燕窩中(唾液酸)成分較少,也不能說它是不合格產品」——沒有標準,怎麼判斷合格不合格?

  廣州中醫藥大學醫學蔣林博士則在其個人公眾號「博士談燕窩」上撰文稱,辛巴帶貨的「燕窩」產品中含「乳酸鈣」和「海藻酸鈉」是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按國標GB 14880-2012規定,乳酸鈣可作為鈣的化合物來源,以營養強化劑方式使用於風味飲料中(附錄B),使用量為160 mg / kg~1350 mg / kg;按國標GB 2760-2014規定,海藻酸鈉作為增稠劑可以在風味飲料中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根據表A.2和表A.3)。

  蔣林博士同時表示,「風味即食燕窩」多了「風味」兩字,肯定與傳統的即食燕窩不一樣,但投料0.2克的幹燕窩產品能不能叫風味即食燕窩或者燕窩風味飲料,由於沒有相關國家標準,無法判斷。「目前各燕窩企業基本都在執行各自的企業標準。該標準由企業制定並向市級衛生健康委員會申請備案。鑑於行業特性,幹燕窩衍生品也是近幾年剛開始發展,如燕窩罐頭飲料,凍乾等新工藝的出現,是沿用傳統的食品標準要求生產的。」

  值得注意的是,事件發生後,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燕窩市場專業委員會11月18日發布文件稱,目前我國燕窩行業行業標準嚴重缺失,行業管理混亂,為促進燕窩行業良性發展、保護消費者權益,將籌建全國農貿中心聯合會燕窩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從燕窩分類、名詞術語及定義、安全與衛生、標識標籤、質量等級、溯源規則、加工流程等方面制定燕窩團體標準。

  與此同時,廣東省燕窩產業協會也在11月25日的理事會中提到,將成立和設置「燕窩行業標準委員會」和「燕窩行業標準研發基金」。

  除行業協會外,燕窩相關的國家標準也正在制定中。據衛健委官網顯示,2018年衛健委發布「關於印發2018年度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立項計劃的通知」,在2018年度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立項計劃中,就包括「燕窩及其製品」的國家標準制定計劃,負責制定標準的承擔單位包括廈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北京市衛生和計劃生育監督所和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

  廣東省燕窩產業協會會長張雅琴表示,此次事件一方面引發行業檢討自律,另一方面是匯聚力量,推動各項標準的建立,保障各個市場主體在健康良性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

  賠付金創消費者權益補償紀錄

  事實上,當虛假宣傳等售後問題爆發時,以個人IP為號召力的帶貨主播無疑會是第一時間被質疑的對象,也將是相關輿情的最大受損方。業內人士表示,作為每年帶貨上千款的頭部主播,基本不存在主動為一兩款廠家產品去虛假宣傳、「砸自己飯碗」的動力,「大概率是被廠家忽悠了」。

  電商法起草組成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王健也認為,雖然嚴格上講,主播要比一般消費者更加了解產品相關細節,但不排除某些產品信息超出了主播的專業能力範圍,因此不能要求主播對產品的所有細節都了如指掌。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北京大學電子商務法研究中心主任薛軍表示,原則上主播對於自己宣傳推廣的產品需要履行基本的審核義務。「比如相應的產品合格證、批文批件有沒有,但如果商家或品牌提供了虛假的證明使其看似證件資質都齊全,那主播也不可能每個都去查證,所以主播的審核義務還是需要限定在一個合理範圍。而辛巴已然展示了品牌方提供的產品資質,並不存在不合格和假貨問題,同時該品類無強制標準,這也是爭議點所在。」

  根據辛巴方面披露與品牌方廣州融昱籤署的品牌推廣合作協議,其所售商品所展示的資料系由廣州融昱提供,廣州融昱須保證提供給辛巴在平臺上展示的商品產品說明、介紹、圖片等信息資料,不存在虛假、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權益,且符合生產國銷售國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等,否則產生的和損失均由廣州融昱承擔。

  由此可見,本應是首先負責的廣州融昱在產品信息傳遞方面或存重大失實,在責任判定之前,辛巴先行賠付6000萬的決定亦存在品牌方拒絕賠付的可能。對此辛巴表示,無論結果如何,都應該堅決維護消費者權益並堅決負責到底,同時會依據合同及法律規定追究品牌方責任。

  6198萬元的賠付金,是目前直播電商行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消費者權益補償舉措。而且主動擔責、不斷反思改進的態度,也無疑為直播行業未來持續發展發揮到了示範效應。因此,有業內人士認為,辛選在此次燕窩事件中所吸取的經驗教訓以及最後所採取的措施和正面面對的態度,都將給直播行業一個很好的案例啟示,或將成為行業走向規範化的契機,加速促進行業的發展與監管完善。

  直播電商行業待迎爆發式增長

  據艾媒數據中心公布的直播帶貨數據顯示,2017年直播電商規模為190億元,2018年增長到1330億元,2019年迅速增長到4338億元,2020年預計將達到9610億元,在線直播用戶將達到5.24億人。

  隨著直播帶貨行業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明星、網紅、企業家一併湧入,直播帶貨成了全民追捧的熱門行當。然而火爆背後,關於直播帶貨品控不嚴、誇大宣傳、數據造假等現象頻發,亦引發輿論熱議。

  據中消協發布的「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今年「雙11」促銷活動期間共收集有關「直播帶貨」類負面信息334083條,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兩個方面。從本次監測的輿情反饋來看,直播帶貨的「槽點」主要集中在明星帶貨涉嫌刷單造假,售後服務滿意度低、體驗較差兩個方面。不僅如此,相當一部分只顧著聚流量、擴銷量的商家其實並沒有相應的售後服務體系,同時,商家、主播之間責任界定不清晰,遇到售後問題時互相「踢皮球」亦引發消費者圍觀吐槽。

  面對以上問題,相關部門也出臺了監管政策。11月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壓實有關主體法律責任,嚴格規範網絡直播營銷行為,依法查處網絡直播營銷違法行為。

  如今,直播帶貨加速了中國經濟內循環、促進了消費和經濟發展,同時也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新的就業機會。但是直播帶貨行業想要健康發展,必須建立完善的質量控制、消費者保護、刷單控制等各項法律法規。只有標準和規則完善,直播帶貨行業才能迎來真正的爆發式增長。

  

相關焦點

  • 直播帶貨頻翻車,風控任務裝滿車
    而曾為大家認為不入流的直播帶貨也成了熱鬧區,各產品各企業都把或希望把直播帶貨作為重要的動銷方式之一,而剛剛過去的「雙十一」,各大平臺、品牌商的直播帶貨真是百花齊放彰顯新消費活力,小小直播間,再度凸顯我國經濟的韌性和新型消費活力。
  • 【智匯科學城】京貝爾科技落戶科學城,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以直播培訓、網紅帶貨、自媒體等方式建設京貝爾直播雲店、上千個服務網點以及100個直播基地,促進實體經濟網際網路+轉型升級。「新冠疫情席捲全國,同時也引爆了全民直播帶貨的時代熱潮。京貝爾旗下的慈音視商平臺走入田間地頭,鎖定農產品品類,專注於助農,聚焦於公益,紮根於三農,選擇了一條成為中國助農直播帶貨知名平臺的獨特道路。」
  • 直播3小時帶貨3億,董明珠加冕快手「女王」!之前抖音翻車只是意外?
    4月24日,董明珠的抖音直播帶貨首秀,因為網絡問題「翻車」。5月10日晚,曾經的「銷售女王」董明珠決心捲土重來,這一次,她選擇在快手直播帶貨。與上次抖音帶貨走高價高端路線不同,這次快手直播中,上架的產品價格均較為「接地氣」。值得注意的是,董明珠在當晚的直播中只現身了半小時,隨後就因為有其他採訪安排而離開了直播現場。
  • 直播帶貨平臺開發,直播帶貨的真正價值是什麼
    「直播+」的形式越來越豐富的出現在大眾視野,直播+帶貨、直播+電商的形式更是逐漸發展為「直播+」潮流中的砥柱,直播帶貨平臺開發也成為網際網路企業的需求。本文來看看關於直播帶貨平臺開發都要做些什麼。支持平臺運營者或者商家在帶貨平臺添加產品到商品池,如果商家要開啟直播進行帶貨時,去商品池中找到需要帶貨的產品連結,輕鬆實現用戶邊看直播邊購物的體驗。5. 分銷系統直播帶貨平臺開發支持人人分銷功能,可以增強商品曝光率,同時也可以讓更多的用戶參與到商品的推廣,助力平臺和商品的推廣,提高商品轉化率。
  • 明星網紅主播直播間仍是「一地雞毛」 帶貨問題頻發誰之責?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錢玉娟 剛剛過去的年尾大促中,各路明星、網紅主播們,在帶貨技能的施展下,雖刷新著帶貨規模的數字記錄,但其營造的「繁華」泡沫卻被現實擠破了。在11月22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中顯示,消費者負面投訴的重災區便有直播帶貨。
  • 直播帶貨亂象頻發,眾多主播素質低下,是不是也該持證上崗呢?
    每一個時代都有時代新興的產物,微商已經成為了過去式,而網絡直播帶貨成了現階段最簡單也是最賺錢的途徑之一,直播帶貨只要有一定的粉絲量,然後有產品的供應商,就可以坐在家裡輕鬆地打開手機對著屏幕推銷,可能只需要幾小時就能拿到幾萬元的收益!
  • 直播帶貨的風,又吹向了誰
    李佳琦×周震南B.主播×嚴肅媒體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的情況下,為了幫助湖北銷售積壓已久的產品,央視國家級段子手朱廣權與帶貨一哥李佳琦組成「小朱配琦」組合為湖北直播帶貨,整場直播妙語連珠,高能不斷。疫情期間因交通不便等原因,全國多地產品滯銷,給種植戶、養殖戶以及店鋪商家造成極大損失,而近期央視與人民日報的直播帶貨為湖北的復工復產提供了助力,極大地緩解了產品滯銷,使普通小型廠家快速回血,得到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在直播帶貨這種新風潮中,央視、人民日報等知名官方媒體的轉型也令人眼前一亮。一向以嚴肅著稱的官方媒體逐漸擺脫高冷形象,向更親民的方向轉變。
  • 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京貝爾科技落戶科學城
    近日,重慶高新區管委會與京貝爾(廣州)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京貝爾」)籤署協議,京貝爾全國商城數據中心和結算中心將落戶西部(重慶)科學城,助力科學城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京貝爾(廣州)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12月,總部坐落於廣州南沙自貿區,是一家將網際網路、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開發成數位化營銷工具,為商戶新零售賦能,為個人提供零風險創業,幫助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數字經濟公司。其中,京貝爾商城包括三大產品體系:農副產品助農惠農、非遺產品及中華老字號弘揚民族品牌、黑科技數字產品推動未來。
  • 明星直播帶貨:是一時風口,還是大勢所趨?
    明星帶貨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現象,有的明星帶貨創造了銷量奇蹟,有的卻頻頻翻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明星直播帶貨能走多遠?本文作者將從三個方面展開介紹,希望對你有幫助。
  • 極光:直播起勢,電商帶貨再起新變局
    直播有效縮短B端與C端間的鏈路,賦能傳統線下實體經濟,推動著傳統製造業迭代升級,同時能有效打通流量池,實現流量復用與品牌長期服務。 與傳統電商店鋪6%-8%轉化率相比,利用直播帶貨,轉化率能上升2-3倍,整體達到20%左右。直播帶貨依託自帶流量的知名主播,單場直播轉化率也能保持在12%-16%以上,營銷模式更貼合用戶需求。
  • 女星紛紛直播帶貨,為何卻頻頻翻車,揭開了主播行業內幕!
    優酷合作淘寶製作綜藝,聚集各種跨界藝人,讓25名女演員體驗主播帶貨。節目中展開了電商主播的競技表演,這個綜藝被稱為《奮鬥吧主播》!來節目的25名明星見習主播為了進一步銷售直播帶貨,主播們的技能層出不窮,除了看主播們的辛苦之外,還向觀眾展示了不少直播套路。如果你想挽留粉絲該怎麼辦?當然有辦法。在黃奕、林小宅、上官喜愛、思文、宋美娜的組合中,可以看到直播之前他們就告訴粉絲們,直播的結尾有免費抽獎的環節。還有王琳組的,直接帶來秦俊傑上直播,也給了粉絲們福利。
  • 帶貨主播頻翻車 風口浪尖的辛巴替誰背了鍋?
    近日,辛巴團隊的燕窩事件弄得沸沸揚揚,這也是繼李雪琴、汪涵直播「翻車」事件後,又一帶貨主播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當然,事情的起因還要從自稱「職業打假人」王海曝光的一紙檢測報告說起,王海表示:辛巴團隊直播間售賣的即食燕窩,蛋白質含量為零,與燕窩質量等級標準蛋白質的含量不符。    事實上,目前國內對於燕窩類產品並未出臺一項明確的標準。因此,不同企業都有其自己制定的企業標準。也就是說鑑別燕窩質量的標準並不是只有蛋白質含量這一項,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營養物質——唾液酸。
  • 直播帶貨下半場,牛鬼蛇神大混戰!
    4 月 1 號,羅永浩在抖音進行了首場直播帶貨活動,三個小時的直播時間裡,支付交易總額1. 1 億元,創下抖音直播帶貨新紀錄。從此,抖音系、快手系、淘系紛紛加入大戰,主播、網紅、企業家、甚至官員們,各個頂級流量紛紛下場,直播帶貨變成全民創富的戰場,硝煙四起。
  • 新內容、新陣地、新生態 短視頻+直播,新電商助力實體經濟
    ,新電商助力實體經濟----暨廣東菲林實景直播片場開業典禮」昨日上午在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容桂街道旭日科技園隆重舉行。      網紅主播、拍攝園區、貨區展示基地(中心)、直播機構、培訓教育機構、貨源數字商務平臺一站式運營,推動營造優質的網紅帶貨直播營商氛圍,建設一個完整的、高效率、合力推動、可持續運轉的直播文化生態。
  • 流量焦慮、數據造假……直播帶貨,一場亂鬨鬨的盛宴
    直播帶貨:一場亂鬨鬨的盛宴  本刊記者/楊智傑  發於2020.8.24總第961期《中國新聞周刊》  第一次直播上場前,做了五年「年終秀」的吳曉波內心忐忑,他忍不住問身旁的工作人員,「我們會不會翻車?」得到的答覆十分篤定:「吳老師,絕對不會翻車的,因為我們已經把車的輪子都卸掉了。」
  • 為什麼你的直播帶貨賠錢了 | 李檬相對論
    一邊是主播頻發戰報、品牌方狂秀戰績,另一邊是直播帶貨造假、刷量、欺詐新聞不斷,從年初持續到年尾,也讓越來越多的商家陷入不安。特別是在雙11之後,這種兩面性愈發凸顯,這可愁壞了眾多老闆們,直播帶貨難道最後只是帶了個寂寞?主播們也不講武德了?最後,有朋友實在忍不住了,就跑來問我,「李檬,都說你們是紅人新經濟第一股,那你告訴我,直播帶貨到底有沒有用?」
  • 絕大部分網紅沒有帶貨的資格
    這樣的事情一多,很多商家甚至都自動調低了期待值,能帶就帶,不能帶就當花錢找水軍衝量了。反正過去打廣告不也差不多麼。雖然有些網紅的直播間光翻車不翻身,但是架不住還是有商家願意投,網紅直播帶貨的熱度短期內應該還是不會過去。網紅直播帶貨這個事情,已經從一項新興經濟,一個解決方案,變成了一種和安慰劑一樣的東西。
  • 野蠻瘋長一年後,直播帶貨留下了什麼?
    據商務部監測,僅上半年,全國電商直播就超過1000萬場,觀看人次超過500億,上架商品數超過2000萬。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105374億元,同比增長11.5%,在線消費新熱點不斷湧現,直播帶貨成為電商發展的新引擎。這得益於疫情的倒逼,也得益於網絡、視頻、行動裝置等基礎設置的完善。
  • 極光:直播起勢,電商帶貨再起新變局|雙11報告
    極光觀點:1.雙十一期間人均裝載4.2個購物app,跨平臺買買買成為人們「剁手」時的主流消費習慣;2.相較於往年,電商行業雙十一期間活躍度整體僅有小幅提升;3.電商行業雙十一活動期間新增用戶日均達2500萬左右,新增用戶主要來自於下沉市場;4.直播有效縮短B端與C端間的鏈路,賦能傳統線下實體經濟,
  • 羅永浩帶著「半價」直播來了,低價是直播帶貨唯一解嗎?
    4月24日晚8點,羅永浩直播帶貨準時開啟,據羅永浩官方微信宣傳內容,「今晚直播的產品清單,除了多款半價大牌商品,還有眾多超實惠的好東西,全是超值價」。距離4月1日羅永浩開啟直播帶貨新事業已經過去了20多天,羅永浩也在今日開啟了他的第四次直播。這20多天裡,羅永浩經歷了出道即巔峰的高關注度,也在第二次直播中「收穫」暴跌八成觀看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