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都會把諾貝爾獎視為國家榮耀,為何納粹德國卻抵制諾貝爾獎呢?
撰文 | 瞿立建
各國都會把諾貝爾獎視為國家榮耀,極端如日本,甚至把獲得多少諾貝爾獎設為國家目標。可是,有個國家曾抵制諾貝爾獎。這個國家就是希特勒治下的納粹德國。
納粹德國為什麼抵制諾貝爾獎?因為挪威將1935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德國人奧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這讓希特勒感覺受到深深的冒犯。
1935,諾貝爾和平獎觸髮禁令
卡爾·馮·奧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1889年10月3日-1938年5月4日),德國記者、作家、和平主義者,他於1933年被納粹德國囚禁於集中營,1936年獲得1935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
奧西茨基是德國傑出的政治記者和政論家,著名的反法西斯和平戰士。1933年初,希特勒上臺。奧西茨基當然知道他面臨的政治形勢之兇險,但是他沒有像愛因斯坦等人那樣離開德國,而是決定留下來用自己文章與狂熱的德國死磕。他說:「一個人對著山谷吶喊,聲音會穿過邊界。」
求仁得仁,1933年2月28日,奧西茨基被捕,之後被投入集中營,並被殘酷虐待。
1936年,挪威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宣布,把因故未頒發的1935年的和平獎授予奧西茨基。
這讓納粹德國和希特勒大為惱火,拒絕放他去領獎,並宣布禁止德國公民領取諾貝爾獎。1937年,納粹德國設立德國國家藝術與科學獎,以代替諾貝爾獎。
納粹德國設立德國國家藝術與科學獎,以代替諾貝爾獎。
1938年,英國化學家羅伯特·魯賓遜爵士(Sir Robert Robinson,1886年9月13日-1975年2月8日)提名裡夏德·庫恩(Richard Kuhn,1900年12月3日-1967年8月1日)為本年度諾貝爾化學獎候選人。魯賓遜很清楚德國的諾貝爾獎禁令,他在提名信裡說,庫恩雖然在德國工作,但他是奧地利人,不受德國禁令管轄。
可惜,魯賓遜的提名來得晚了一些,諾貝爾獎委員會空缺了本年度的化學獎,推遲到下一年再考慮這一提名。結果就是,1938年,沒有德國人獲得諾貝爾獎,納粹德國與諾貝爾獎相安無事。好景不長,1939年,麻煩來了。
1939,諾貝爾獎危機
1939年,庫恩獲得了193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可惜,他現在卻變成了德國人,因為德國吞併了奧地利。
裡夏德·庫恩(Richard Kuhn,1900年12月3日-1967年8月1日),1939年獲得1938年諾貝爾化學獎。
阿道夫·布特南特(Adolf Butenandt,1903年3月24日-1995年1月18日),193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1939年的化學獎也是德國人,阿道夫·布特南特(Adolf Butenandt,1903年3月24日-1995年1月18日)。
此外,德國人格哈德·多馬克(Gerhard Domagk,1895年10月30日-1964年4月24日)獲得了1939年生理學或醫學獎。
格哈德·多馬克(Gerhard Domagk,1895年10月30日-1964年4月24日),193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一下子授予三個德國人諾貝爾獎,簡直是成心與希特勒過不去!
負責諾貝爾化學獎的瑞典科學院做決定的時候,只論學術,不考慮政治因素。
負責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卡羅琳醫學院還是託人聯繫了德國駐瑞典大使,詢問德國的態度。德國大使回信說,給德國人頒發諾貝爾獎是不受德國歡迎的舉動,但官方態度也不一定僵化不變,政府一些官員,比如自己,就希望緩和禁令,改善德瑞之間在科學方面的關係。
卡羅琳醫學院接到這種信息後,感覺事情有緩,一致同意多馬克獲得1939年生理學或醫學獎。
納粹德國的反應表明,卡羅琳醫學院錯了。
三位新諾貝爾獎得主,多馬克是第一個接到瑞典方面的通知的。多馬克馬上請示德國教育部,結果教育部遲遲不給回信,多馬克覺得遲遲不給瑞典方面回信太不禮貌,就自作主張向卡羅琳醫學院回信表示感謝。
幾天後,外交部要求他提交一份他的回信的副本。1939年11月17日,多馬克被德國秘密警察蓋世太保抓走了,並被投入監獄。監獄長問多馬克犯了什麼事,多馬克說,得了諾貝爾獎,監獄長驚呼,怎麼抓了個精神病。
多馬克被抓前幾天,11月10日,庫恩和布特南特也收到獲得諾貝爾獎的消息了,他們也很快收到了本國外交部的命令,不許亂說亂動。
11月23日,庫恩和布特南特被叫到教育部。他們被命令各自籤署一封給瑞典方面的回信,以他們各自的名義寫好的,內容是拒絕接受諾貝爾獎。二人看了信,說口氣太不禮貌,並且還有些事實錯誤,是不是修改修改。德國官員說:「信裡每個字都經過元首親自核准的,一個字也不能改。」並表示,如果拒不籤署,不僅兩位科學家自身難保,連工作單位和家人都好不了。二人無奈,籤上自己的名字。
不久,多馬克出獄,也被要求籤署了相同內容的信。
1944-1945,最後的倔強
1940-1943年間,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激戰正酣,諾貝爾獎沒有頒發。但是,諾貝爾獎委員會並沒有閒著,依然邀請有關科學家進行提名,並對獲得提名的科學家進行評估、排序。1938年發現的核裂變屢見諾貝爾獎委員會的報告中。
奧託·哈恩(Otto Hahn,1879年3月8日-1968年7月28日),獲得1944年諾貝爾化學獎(1945年頒發)。
根據提名和評估情況,諾貝爾獎委員會決定把1944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發現核裂變的奧託·哈恩(Otto Hahn,1879年3月8日-1968年7月28日)。這個決定也讓諾貝爾獎委員會考慮一個問題:納粹德國幹不幹?1939年的前車之鑑,不可不考慮。
這時,德國情報部門獲得了這個消息,德國駐瑞典大使館向瑞典發出了警告。德國外交部要求哈恩,如果收到獲獎消息,必須立即聯繫外交部,聽候指示,不得自作主張。
哈恩給諾貝爾獎委員會委員、諾貝爾獎得主曼內·西格巴恩(Manne Siegbahn,1886年12月3日-1978年9月26日)寫信,請他幫幫忙,不要讓自己得諾貝爾獎。
1944年10月18日,瑞典科學院推翻了諾貝爾獎委員會的建議,決定今年暫不發獎,留待明年重新評獎。這給哈恩及其朋友和科學史留下一個誤會,以為瑞典為哈恩暫時保留了諾貝爾獎,留待德國取消禁令之後再公布。
1945年9月,諾貝爾獎委員會確定1944年和1945年的獲獎人選,投票決定哈恩獲得1944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這時納粹德國已經倒臺了,哈恩領獎是不是沒有障礙了?依然有。
哈恩因被懷疑參與納粹德國核武器項目,在1945年4月被盟軍逮捕,關押到了英國。英國不放行哈恩去瑞典。直到1946年12月,哈恩才得以到達斯德哥爾摩,在本年度的諾貝爾獎頒獎禮上,領取了獎章、證書、獎金,發表了獲獎演講。
尾 聲
1947年12月的諾貝爾獎頒獎禮上,多馬克領取了諾貝爾獎章和證書。次年的諾貝爾獎頒獎禮上,庫恩和多特南特也領取了獎章和證書。這三位遲到的諾獎得主都沒有領取到獎金。
一出抵制諾貝爾獎的荒誕劇,終於有了一個還算完滿的結局。
雖然德國抵制諾貝爾獎的禁令隨著納粹的覆滅而終結了,但德國在諾貝爾獎上的高產表現再難復當年之勇。
參考資料
1.《通往斯德哥爾摩之路》,[匈] 豪爾吉陶伊 著,節豔麗 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 Historical Studies in the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Sciences
Vol. 31, No. 1 (2000), pp. 37-53
版權說明:歡迎個人轉發,任何形式的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和摘編。轉載授權請在「返樸」微信公眾號內聯繫後臺。